(原標題:小題大做?!這門高考輔導課,為啥近10位北大教授輪著講)
【導讀】1月2日,備受關注的中國傳媒大學藝考初試即將舉行。預計將有超過5萬人參加這場淘汰率超過50%的考試。最近,一門面向中傳文史哲初試的考前「點睛課」,竟然動用了北大近10位教授來親自講授!這樣的「神操作」是不是有些小題大做?
錯失中傳,你將錯失一批超牛專業,虧大發了!
1月2日,中傳藝考初試即將舉行。作為中傳藝考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今年起,文史哲考試將是該校藝考初試的重要內容。
作為教育部直屬的「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中傳擁有一批在全國響噹噹的專業,比如,新聞傳播學、戲劇與影視學2個國家「一流學科」,新聞學、廣播電視藝術學2個國家重點學科,新聞傳播學、戲劇與影視學2個A+學科,藝術學理論1個A-學科,以及備受歡迎的動畫等熱門專業。
據說部分藝考生將目標放在其他校考院校,而中傳僅作為「備胎」。這樣做不僅考試效果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失去了進入一所真正牛校的機會,豈不是虧大發了!真心希望有更多優秀考生好好珍惜這個高性價比的機會,好好準備考上中傳!
中傳初試淘汰率為啥這麼高?背後的原因你讀懂了麼
儘管被一些藝考生視為備選項,但從報考人數來看,中傳一直是超級熱門。數據顯示, 該校2019年藝考報名人數49565人,2020年達53566人;初試通過率僅為50%,淘汰率相當地高!
為啥中傳初試淘汰率這麼高?最直接的原因是報考人數水漲船高,還有一個更為內在的背景是,中傳初試文史哲沒有考試大綱,不依據高考標準,也不按照高考套路命題,所依據的是中傳組織資深專家編著的文史哲通識教材,其內容覆蓋範圍和難度均超過高考考查範圍,對文化課普遍薄弱、時間緊迫的藝考生來說尤為困難。
中傳初試文史哲所用的大學通識讀本是國內首本藝考文史哲通識教材,編著者都是出身北大的文史哲研究大家。讀本的內容安排全面而系統,超出了中學教學和高考考綱的範圍。比如,在中國古代文學通識讀本中,包括先秦的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晚唐小品文等20多個章節的內容,都是中學教師不了解或難有把握講好的內容。
客觀來講,如果對中傳文化課考試缺乏研究、而且對文史哲學科門類缺乏整體把握和專業研究,要把中傳文化課講好,確實非常不容易。
「北大教授天團」開講「點睛課」,小題就得要大做
懂行的人清楚,中國文史哲內容擁有其自身完整而嚴謹的學科體系,研究者一般只會選擇其中某個專業領域進行深入研究。因此,最好的講解方式是依照學科結構,邀請各領域資深專家組建團隊進行講授。
專注中高考42年的精華學校最新推出的「中傳文史哲初試點睛課」絕對稱得上是良心之作。這門課的最大看點是,邀請中傳文史哲通識讀本編著者和近10位北大資深專家組成「教授天團」親自講授。
這些北大教授來頭都不小,比如《中國歷史通識讀本》主編、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修訂組成員、北大歷史學系教授、原系主任張帆。《中國哲學史通識讀本》副主編、北大哲學博士、中國政法大學國際儒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王威威。《中國哲學史通識讀本》主要著者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中華孔子學會副秘書長任蜜林,北京大學人文特聘教授、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北京大學中國古代文學教研室主任、中國古代散文學會副會長常森,北大中文系教授、北大人文特聘教授吳曉東等,均為文史哲各專業細分領域的資深研究者。同時,「中傳文史哲初試點睛課」依據學科內容結構來組建講員團隊,比如,歷史方向3人,分別講授中國古代史、近代史和現代史。這些專家熟諳教材內容框架和考查重點,了解中傳藝考招生規則和方向,他們結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分領域細化精講,不僅講得全,講得準,更能講得透,講得細,從而引領學生實現考試能力和文化素養雙向提升。
【附】「中傳文史哲初試點睛班」教材主編及北大教授團名單如下
(排名不分先後):
張帆 教授
《中國歷史通識讀本》主編
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修訂組成員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原系主任
中國元史研究會會長
王威威 教授
《中國哲學史通識讀本》副主編
北京大學哲學博士
中國政法大學國際儒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中國先秦史學會法家研究會副會長
華夏老子學研究聯合會副秘書長,《老子學集刊》副主編
任蜜林 教授
《中國哲學史通識讀本》主要著者之一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碩士生導師
主要社會兼職有中華孔子學會副秘書長、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
主要從事中國哲學史、先秦兩漢哲學、魏晉玄學研究
常森 教授
北京大學人文特聘教授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北京大學中國古代文學教研室主任
中國古代散文學會副會長
主要研究楚辭學、《詩經》學、諸子學等多領域
張一南 教授
北京大學文學博士、中文系助理教授
中華詩詞學會理事
原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古代室助理研究員
主要研究方向為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學
李 鵬飛 教授
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博士
北京大學長聘制副教授、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小說
吳曉東 教授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北京大學人文特聘教授
著有《陽光與苦難》、《象徵主義與中國現代文學》等十多部作品
李國華 教授
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主要從事魯迅研究、趙樹理研究、左翼文學研究、中國現當代詩歌研究
王元周 教授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中國近現代史教研室教授
韓國延世大學史學科博士
主要研究和教學領域為中國現代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韓國史
韓策 教授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主要研究和教學領域為晚清史、科舉史和中國近代法律史
第八屆教育部高等學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青年獎
第九屆社科文獻十大好書獎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