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覺得平淡,細看回味無窮,啟功繪青綠山水《長松青峰》

2020-12-28 薩培喇談藝錄

啟功是著名的國學大師,精通書畫創作與鑑定,對文學名著《紅樓夢》有深入的研究。啟功的書法作品知名度最高,字體柔中帶剛、妍美灑脫,形成了獨特的個人風格被稱為「啟功體」。啟功是名門之後,他是雍正皇帝的直系後代,到了他這一代家道中落,已經沒有宗室子弟的榮耀了。啟功自幼對書畫文玩很有興趣,並勤習書畫創作。啟功的繪畫作品主要有兩大類,早期以傳統山水作品為主,後期以水墨竹子為主。這幅青綠設色作品《長松青峰》是他早期作品,用色典雅,用筆沉穩,雖然構圖簡潔明快,但看上去依舊逸氣彌散雋永秀雅。

啟功 長松青峰

《長松青峰》畫在細絹之上,這對筆法的要求更高。絹上繪畫為了託墨需要加礬,這會導致細絹表面發澀,想要畫出流暢灑脫的線條需要深厚的功力。寫書法時運筆的方法可以幫助領悟繪畫中的線條,古人常說的「書畫同源」就是這個意思。啟功畫這幅《長松青峰》沒有故意去賣弄技法,只是單純地抒發胸中雅意。所以在作品中沒有炫技的地方,即便是青綠設色也沒覺得色彩明豔照人,整體壓制色彩飽和度,讓作品充滿古雅味道。

啟功 長松青峰 局部

《長松青峰》在構圖上採用全景式手法,將元代倪瓚常用的三段式構圖稍加變化。三段式構圖可以總結為一江兩岸,由近及遠展示開闊視野。啟功為了讓畫面更加飽滿,極度拉伸畫面空間,在江水中添加了一座高山。傳統山水畫中視角多變,常用平遠法描繪漸遠漸深的實景空間。啟功為了讓構圖多幾分天然美感,補充了一系列的細節。近景處的草廬是元人山水中的常見元素。臨風懷古也好,臥看山水也好,這樣的環境是文人雅士心中的最愛。

畫山水就是畫情懷,啟功想要在作品中表達他的審美和情懷。啟功的國學功底十分深厚,文化素養可以幫助提升審美能力,大紅大綠是美,內斂含蓄也是美。美無高低貴賤之分,啟功眼中的山水之美是明淨潤澤的,是含蓄內斂的。從整體風格來看,啟功的畫作屬於文人畫一脈,自從明末董其昌開始,文人畫風格一直居於畫壇的統治地位。在啟功筆下,將自然之美具象化,概括到山水草廬之間,繪製成一幅賞心悅目的作品。

啟功 長松青峰 局部

欣賞啟功的繪畫作品也可以感受到他的筆墨功底,更可以感受到他的雅逸情懷。《長松青峰》屬於有味道的作品,初看覺得平凡,細看就會發現回味無窮。

拓展閱讀

意匠經營,品味傳統山水畫中的精妙構圖

能夠熟讀唐詩絕句,但你未必了解絕句的歷史

學術成就高不可攀,為人愚執何其可憐,清末民初大學者王國維

選拔尖子中的尖子,匯聚讀書人中的英才,翰林院你了解嗎

相關焦點

  • 盛世太平,才能安心垂釣,清代畫家文點繪《垂綸圖》
    文點 垂綸圖 清代畫家受四王風格的影響,很重視形式上的美感,畫山水特別強調視覺美。由此畫家們總結了一套描繪祥和悠閒生活的細節元素,比如漁夫泛舟江湖之上,比如文人在江中垂釣。寫意筆法揮灑自如,真性情才真自在,陳子莊繪《山居圖》
  • 錢松嵒:畫青綠山水要這樣用石青、石綠
    著石青最好先打一層花青底子,著石綠最好先打一層汁綠底子,亦可根據畫面需要,打赭色底子。青綠山水,墨稿皴擦不宜多,或乾脆勾一個輪廓就行。著好青綠後,石青底上用花青加點加皴;石綠底上用汁綠加點加皴。輪廓上有時可勾以赭色、花青、汁綠等線條增加厚重感覺,勾金粉更有輝煌的感覺。
  • 啟功的字是怎麼越寫越好的?|畫事
    後來,表舅請他畫畫,卻囑咐他,畫完千萬別題款,要另找人寫,啟功覺得太丟人了,暗下決心要好好練字。十四歲時,啟功第一次自己去琉璃廠買紙筆,走到了榮寶齋門口。招牌上的「榮寶齋」三個字,對他而言並不陌生,剛學寫字時,他書桌上的銅鎮尺上,就有「榮寶齋」的字樣。那時他問祖父,什麼是榮寶齋?祖父告訴他,是個南紙店。現在我們知道,這可不是一般的南紙店。
  • 白石山堂主人、少白湯發周首次公開:啟功先生那些價值連城的舊藏
    五十年代初期,啟功先生受葉恭綽先生之命,為籌備北京畫院南下,與黎雄才先生相識。1992年年底,啟功先生赴廣州舉辦「啟功書畫展」,又應黎雄才先生之邀,在廣州美術學院為國畫系教師講書畫課程主要講的就是《啟功教你學寫竹》;其間,啟功先生為黎氏畫室書寫「長江大河畫室」;每年兩會及重要書畫活動,二位先生多有合作。「山水」一作題雙款,黎老先題款自留,再題贈啟功先生,當為黎老得意之作。
  • 歷代山水名作500幅-精賞[3]
    錢選善畫花鳥、山水、人物,繼承蘇軾等人的文人畫理論,提倡士氣說,倡導戾家畫。他提倡繪畫中的「士氣」,在畫上題寫詩文或跋語, 萌芽了詩、書、畫緊密結合的文人畫的鮮明特色。《浮玉山居圖》表現隱居情趣的家鄉山水,以勾皴來表現山石的陰陽向背,墨青塗染,筆法取澀勢,含而不露。樹葉淡渲汁綠,呈現生拙的意趣,風格別致。  113 《雲橫秀嶺圖》
  • 《隱秘而偉大》:初看是一部諜戰劇,細看卻是一部「悲劇」
    所以說,初看是一部諜戰劇,但細看我覺得是一部「悲劇」。特別是劇中有幾位人物,結局都很悲慘。如果細看劇中幾位配角
  • 千年前的山水小冊子,絕品
    存世絕品 舉世無雙 庚子年 五月十九 編輯: 雲上文化 打開音樂 聆聽雲上的聲音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一組被書畫家啟功譽為
  • 啟功
    ,要他的手寫影印尚未印成的《啟功絮語》複印本。來於手的就更厲害,書,一筆一畫;畫,一枝一葉,與今人比,不便說,無妨與古人比,至少我覺得,說書超過成鐵翁劉的翁,畫超過揚州八怪的有些怪(尤其山水),總不為過。以上這些只是有辮子可揪的。還有無小辮也就難於揪住的,只說兩項。
  • 蘇州文氏家族後人,擅畫清潤明淨山水,文點繪《茅亭敘舊》
    明代文徵明的後代中有好幾位擅長繪畫的名家,到了他玄孫這一輩,出現了一位叫做文點的山水畫家。文點出生於崇禎末年,病逝於清代康熙年間。他為人率性灑脫,終生隱居家鄉寄情於書畫之中。他畫的山水繼承了文徵明的秀雅工細,除此之外還擅長畫竹,在蘇州一帶名氣極大。
  • 啟功軼事
    後啟功曰:吾一生,舍此無不清不白事。1396【報君以德】啟功兩次失業,皆張懷所致。張隕後,啟功為作輓聯曰:玉我於成出先生預料外,報君以德在後死不言中。1389【嵇阮之儔,石八之流】啟功自撰墓志銘,黃苗子閱後,慨然曰:「嵇阮之儔,石八之流。寄情八法,寫樂寫憂。萬人趨之,轉為桎囚。天馬伏廄,孰縱之遊。唯啟老之懿範,將仰止乎千秋。」1388【雲委山彌峻】啟功見陸儼少山水,為之目曰:雲委山彌峻,秋深樹未黃。
  • 影評|筆墨下的蒼勁人生——評電影《啟功》
    影片從動蕩年代的時代背景入手,在那個砸爛一切、掃除一切的怒濤下,成為邊緣人的啟功艱難而不失尊嚴的活著,在毫無任何依託的生活現狀下,唯有老妻寶琛的一路扶持,讓啟功在朝不保夕的日子裡得以頑強的度過。這是相守一生的理解與寬容,它摒去了浮華,卸下了榮光,日子也就沉澱成了一抹清淺的吟唱,伴隨著一路的足印,一對患難夫妻在對生活平淡地操持下詮釋了相濡以沫的真諦。
  • 中國人的山水情結
    本文來自玉雕名家官網山水是中國人刻在骨子裡的情節,所以才會有孔子的「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等等名篇佳句的千古流傳。國人愛山水,不僅要在詩詞歌賦中吟誦,在水墨中勾勒,更要在那名貴的玉上刻畫出來,以玉之瑩潔展現出我們心目中的理想山水。
  • 繪出水清岸綠的「皖江畫卷」
    打造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皖江各市治汙染、建新綠,努力推動天藍、地綠、水淨,繪就水清岸綠的「皖江畫卷」。源頭減排,保衛藍天——截至2020年11月,全省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85.9%,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最好水平空氣品質好壞,事關每個人的身心健康。藍天常在、繁星閃爍,是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 緬懷延伸●啟功的愛情 [附視頻:紀錄片-啟功]
    當時天空飄著綿綿細雨,啟功來到胡同口,看見對面林蔭小道上,一位女子撐著把花傘,邁著蓮花碎步,正嫋嫋娜娜地向他這邊走來。啟功的心頓時像被一隻溫柔的手摩挲了一下,不由輕輕地吟起了戴望舒的《雨巷》,這位女子不就是《雨巷》中那個丁香一樣的姑娘嗎? 姑娘來到跟前,啟功輕輕地問:「你是章寶琛?」她抬頭看了啟功一眼,羞澀地點點頭,柔聲問:「你是誰?」「我是啟功,你比我想像中要可愛得多、漂亮得多。」
  • 書畫教程:寫意山水的設色方法
    【一】山水畫設色的類別 傳統的山水設色,大體可分水墨淡彩、淺絳、青綠、金碧、沒骨等幾種。水墨淡彩。是指水墨為主,極少部分著以淡色的畫法。如元代 王蒙「只以赭石著山水中人面及松皮,或僅用青、綠於苔點樹葉,或僅用赭石於小石坡側等,總之是用色既少而淡。 淺絳山水。絳是指暗土紅色。
  • 畫家孫丹丹——筆墨山水與荷花
    畫家孫丹丹的筆墨山水與荷花孫丹丹,生於1969年,山東德州市,善長國畫山水,荷花,畢業於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經常參加書畫展其作品獲獎,現為中國書畫協會會員、北京中山書畫社會員,德州市美協會員。以繪山水、最為擅長,同時也喜愛畫荷花《荷花圖》荷花一直是被喻作"君子之 花"、"聖潔之花"。有一定信仰,而在佛教中,荷花更是被尊奉稱為"佛花"、"吉祥花"、"淨土花"等等。丹丹老師的贈與友人的「荷花圖」是最高禮儀和最大之敬意。荷花圖:構圖飽滿,疏密有致,用筆豪放大氣隨性,格調清新典雅,仿佛預示著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具有一股強勁的蓬勃向上之勢。
  • 簡單的青綠山水畫法
    由於添加了金色運用,金碧山水給人以一種金碧輝煌、光彩熠熠的視覺效果和感覺,具有較強的華麗感和裝飾性。 步驟一: 金碧山水畫法與大青綠山水畫法基本相同,用墨勾皴山石的輪廓及陰暗、添加樹木和建築物。用淡墨暈染山體和景物。待墨稿幹後用赭石分染樹幹和建築物。用赭石染山體下部,石綠從上而下染山體,層層加染。
  • 寫在山水間的十首古詩: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山水田園詩是古代詩歌的一個重要的種類,其著名的詩人有王維、孟浩然、陶淵明等人,詩人們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閒的田野,緣景抒情,因寄所託,表達自己的理想、志趣。精選十首山水詩,讓詩人帶我們走進他們眼中的山水美景。
  • 以漁父自喻,嚮往逍遙淡泊的隱居生活,吳宏繪《仿元人山水》欣賞
    清 吳宏 仿元人山水關於吳宏的生平記載很少,只知道他祖籍江西,在金陵賣畫為生,他和金陵八家中龔賢、樊圻關係都很好,在藝術創作中有過交流。吳宏的作品以山水畫為主,主要學習元代倪瓚和黃公望的筆墨技法。這幅《仿元人山水》在構圖上力求意境高遠,於是畫中上下呈對角之勢留白。因構圖略顯奇巧,於是畫中左上角,自題一行,平衡構圖。畫面整體顯得大氣深邃,尤其是遠山藏在突出的山巖之後,使畫面的縱深感達到極致。整幅作品設色淡雅,以高天紅樹點明描繪的是深秋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