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丨主旋律電影迎來香港導演群

2021-01-11 電影頭條

徐克的《智取威虎山》、林超賢的《湄公河行動》、劉偉強的《建軍大業》,這幾部叫好叫座的主旋律電影,都是出自香港導演之手。

這三部影片,博納影業集團老總於冬都是出品人之一。《建軍大業》導演劉偉強,更是他所推薦的。對此,於冬解釋,與香港導演合作較多與自己的「經歷」有關。「業內人知道,我的『業務出身』是以拍攝和發行內地香港合拍片為主的,有人也稱我是『港片暴發戶』。這些年,我確實見證了香港電影的頹勢與局限,而我希望通過拓寬內地電影的題材領域,把香港影人帶回到內地廣闊的市場中來。『主旋律商業大片』是一個我們能夠與香港導演一起成長、拓展的領域。」

近來幾部票房表現不錯的主旋律影片都出自香港導演之手,對此,《建軍大業》的監製黃建新卻認為理所應該:「我們從上世紀90年代初合作就已經不分(內地、香港)了,外界卻老在分,我們覺得這不是一回事嗎?大家在一起工作就是一個團隊。好萊塢影片的導演大多不是美國的,吳宇森去拍過,劉偉強也去拍過,陳可辛也去拍過。沒這個概念,這個概念早過時了。」

黃建新還從另一個角度解讀了為什麼《建軍大業》這樣的題材會選擇劉偉強來執導:「一個好的劇本、好的故事是可以由任何一個導演完成,不是說一定要你出生、生長在這兒才完成的。對於這個題材,劉偉強有新鮮感。很多感覺我經常找不準,他找得非常準,這構成了這部電影的優勢。另一方面,香港導演在他們的職業生涯裡,永遠在面對來自市場的挑戰。他們永遠要使自己電影的語言發生新的變化,以跟觀眾建立更密切的敘述關係。這一點,他們比內地導演走得更快,因為他們始終為生存而奮鬥。電影籌備過程中,我向劉偉強比劃:『你瞧,我看了這麼厚的史料。』可他說他看了這個的十倍以上。我這已經幾百萬字了,十倍是多少?可想而知。這是一種精神,有了這種精神所以他能拍得好。」

用香港導演拍主旋律之外,對於主旋律影片,於冬還有自己的心得,他說,「我們這代人從小就有英雄主義情結,始終會把責任和擔當放在心裡。既然現在具備了一些實力,我就希望能夠用作品來宣揚主流價值觀和主流文化傾向。好萊塢電影總能夠有拯救人類的主題,中國的電影作品中也應有這種正義昂揚的精神。很多電影人一提主旋律就已經給自己劃定了界限,就已經在膽戰心驚地繞開市場走。其實在我理解,主旋律就是弘揚正氣,這與商業毫不矛盾,反而應該成為商業大片的主流,具備高觀賞度,可以與好萊塢的《拯救大兵瑞恩》、《速度與激情》平起平坐」。

在於冬看來,主旋律與商業的融合應該具備幾個要素:首先,一定要有當紅的明星擔綱,比如《湄公河行動》有張涵予、彭于晏,而《建軍大業》則有50多位明星。第二個要素是先進的電影拍攝手法。黃建新也認為劉偉強的電影語言很現代,更貼合現在的年輕觀眾:「他比我們(黃建新與韓三平)拍得好。你沒有覺得劉偉強導演的《建軍大業》這部電影語言非常現代嗎?他的電影語言非常新、非常現代化,這種語境關係會使電影變得更受大家的喜愛。」第三個因素就是製作班底,大製作,於冬說:「當年3D版本的《智取威虎山》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湄公河行動》全劇組百餘人更是跨越重重險境,輾轉四地取景拍攝。我們對於製作是毫不吝嗇的,用2億來投資這部主旋律作品,就說明我們是在傾盡力氣真的去拼,而不是像一些單位靠著政府的補貼畏畏縮縮地拍一部不敢挑戰市場、缺乏新意,只能在紀念日應景上映的主旋律影片。」

《建軍大業》中,劉偉強大膽起用了歐豪、劉昊然等更為年輕的演員,理由是「青春是無法表演的」,他啟用新的團隊來拍攝戰爭場面――擅長製造爆破等熱血場面的劉偉強此次可謂是「炸出新花樣」,僅南昌起義一場戰役的拍攝鏡頭數就近乎3000個,最終整部戲的戰爭戲份佔全片近40%;在三河壩戰役中,創造出單鏡頭200炸點在一分鐘內同時引爆的壯觀景象。

來源丨北京青年報

相關焦點

  • 主旋律+香港導演,為什麼越來越香?
    他們將香港的文化理念以一種非常精妙的方式融入到主旋律電影裡,充分表達了對祖國發展的關注,並且通過大片手段展現了香港電影人的藝術性。我們今天就來回顧一下,香港導演們是如何逐漸成為主旋律電影的一份中堅力量。香港導演演繹的主旋律,不同在哪兒?主旋律電影的歷史並不短,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紅色電影開始就已經出現在觀眾視野中。
  • 劉偉強丨這位香港導演成功將主旋律電影商業化了嗎?
    一來這類電影所需要做的前期籌備工作壓力很大,需要閱讀大量資料來理解人物。二來面因為是戰爭題材,需要掌控的大場面非常多,拍攝起來實屬不易。再加上此次的「全明星陣容」,簡直匯集了近兩年所有被口誅筆伐的演技不過關的「小鮮肉」們,讓這部電影走在風口浪尖上。而這樣一個「燙手山芋」最終被一位香港導演接拍了。
  • 劉偉強:香港導演也能拍好主旋律
    在此之前,看死君對於近年來國產主旋律電影的感受是:不如歷史書好看。但《建軍大業》著實改變了我的偏見。不得不說,這是一部拍得很好看的主旋律。影片《建軍大業》製造這種疏離感的另外一種方式,就是選擇了香港導演劉偉強。大家都知道劉偉強曾經的代表作,是《古惑仔》系列。拋開了人物背景,所謂的共同性,就在人性的基礎上。當然,古惑仔和革命先烈是沒有可比性的,但是他們都代表了一種年少輕狂的血性,只是為之拼搏付出的事情,太不同了。
  • 觀察丨2017年華語電影女導演白皮書
    四月舉辦的香港電影金像獎上,許鞍華憑藉《明月幾時有》獲得多項提名,張艾嘉的《相愛相親》同樣是得獎熱門。另外還有彭秀慧的《29+1》,以新人的姿態殺入了最佳導演提名。但這幾部電影在內地的票房,都沒有破億。
  • 中國香港導演奏響主旋律之歌,國慶檔再度霸屏
    而縱觀今年國慶節前後上映的主旋律電影,《奪冠》是香港名導陳可辛的新作,《一點就到家》則是香港新生代導演許宏宇的作品。香港導演執導內地主旋律題材的電影,似乎成了電影市場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而這種戲劇化的表達,不僅僅更能拉近時代與觀眾的距離,更能通過人物表現來以小見大,讓影片觀賞性提高的同時,在潛移默化中詮釋主旋律。中國香港導演們的主旋律電影之路「中國香港導演來內地拍主旋律電影,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的《十月圍城》。」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研究所副所長趙衛防表示。巧合的是,《十月圍城》的監製便是陳可辛,剪輯便是許宏宇。
  • 【劇寶專訪】香港鬼片導演執導《我的戰爭》,彭順:把主旋律變得商業
    《我的戰爭》導演彭順由劉恆擔任編劇、劉燁和王珞丹等主演的電影《我的戰爭》將於9月15日上映,頗令人意外的是,這部描述韓戰的主旋律電影的導演是以拍鬼片而知名的香港導演彭順。彭順導演接受採訪時坦承,中影公司向他發出邀約時,他自己也吃了一驚:「他們希望用我的角度拍一部主旋律商業大片。」 戰爭比鬼片更恐怖
  • 主旋律電影的那些事
    其中,國產主旋律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最終以18.7億元的票房坐穩今年國慶檔票房冠軍。依據這一概念,今年的《我和我的家鄉》與另一部電影《一點就到家》就是典型的現實主義題材主旋律電影。實際上,近年來國產主旋律電影的發展之路與成功之道遠遠超出你的想像。
  • 2019年,中國電影的主旋律年
    在剛剛迎來市場改革,國產電影乏人問津,好萊塢電影長驅而入的90年代,沒有人能想到,主旋律商業片這種中國特有的類型,有朝一日可以席捲本土,成為跟《復仇者聯盟》這樣的好萊塢大片相抗衡的國民類型。回看過去的20多年,主旋律商業片這一類型的變遷,背後是中國電影逐步市場化和崛起的過程。
  • 主旋律電影迎來黃金時代
    這是截至11月8日下午5時,8部正在院線上映的主旋律電影單日票房數據的總和,而這個數據佔了當天30部院線電影總票房5210萬元的1/2。這樣強大的票房號召力讓各大影視公司迅速搶佔主旋律這塊大盤置棋布局。
  • 香港電影已死?
    19日晚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舉行,華語影壇多位著名導演、明星到場助陣。《黃金時代》共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5項大獎,成為當晚的最大贏家。來源丨周末i城市(mwicity)作者丨尹天仇轉載本文已獲得周末畫報授權今年整個金像獎頒獎典禮,像一場中規中矩並無驚喜的派對,人們舉著酒杯寒暄,最後都談到"黃金時代",但不同人所談的其實並不是一碼事:對有些人來說,這個詞是現在式(電影《黃金時代》的多項大獎);對有些資深電影人來說,它已是過去式(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或許也是將來式
  • 觀察丨香港男同志電影的情愛參考
    這些香港風月片、三級片對於性愛場面的想像,簡直不輸給特效大片了。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的一個重要標籤,是三級片。對於香港電影分級制度來說,三級片不僅僅代表色情,暴力、粗口,或者抽菸情節過多,都可以被評為三級。在大陸眼中,之所以把三級片較為狹義的局限在色情部分,當然和錄像廳時代有關。
  • 票房前十的影片中有4部出自香港導演 內地市場迎來了他們的黃金時代
    2016年堪數香港導演的集中爆發之年,不僅票房前十的影片中有4部出自香港導演之手,而且越來越多香港新一代導演的名字逐漸走入人們視野,而且隨著內地警匪片、現實題材、以及新聞事件改變影視的出現,香港導演迎來了他們在內地的黃金時代。
  • 香港導演陳木勝去世?留下了香港電影這個「爛攤子」
    甚至,連「阿偉已經死了」這種熱門的網絡梗,其實都是出自陳木勝導演的電影《掃毒》。不管如何,58歲的香港導演陳木勝已經去世了。他生前還拍攝一部電影。這部電影由甄子丹和謝霆鋒主演。1、香港導演的魔幻大片2010年左右,香港電影人拍攝的主流大片魔幻片為主。
  • 專訪以「鬼片」聞名的導演彭順,這次拍了一部不一樣的主旋律電影《我的戰爭》
    《我的戰爭》作為一部戰爭題材電影,很容易讓觀眾以為是部主旋律電影,這是所有戰爭片都會面臨的「難題」。就連知名導演陸川當年執導的《南京南京》至今還是令觀眾飽受爭議。因此,戰爭片引人爭議在所難免。而彭順在接受娛樂獨角獸採訪時,正式表示:這部影片不主旋律。將會從自己的角度拍攝一部不一樣的戰爭片。《我的戰爭》講述了殘酷的韓戰上的一系列的悲壯故事。
  • 主旋律電影大爆發!龍頭影視公司全入局跟風
    而且,在審查上,又相對 「安全」,所以迎來爆發是必然的。所有的主流電影公司,沒有一家不在加緊布局,誰也不想錯過了這個風口。崔斯韋曾擔任過《瘋狂的賽車》《無人區》《一齣好戲》等片的編劇,2019年有了導演處女作《雪暴》。
  • 電影《怦·心跳》攝製工作有序推進丨老牌影星湯鎮業鼎力加盟!
    由廣西京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臺灣禾田四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等聯合拍攝,圍繞廣西北海市而定製拍攝的幽默喜劇電影《怦·心跳》,攝製工作正在北海市緊張而有序地進行著
  • 電影的2020:除了主旋律,我們一無所有
    給臺灣音樂教父聽內地搖滾教父的歌不是他幹過的最搖滾的事,1994年他還導演了紅磡「搖滾中國樂勢力」演唱會,連發行的 DVD 都是他親自剪輯的。1994年被認為是香港電影年,那一年誕生了《重慶森林》、《東邪西毒》、《賭神2》、《九品芝麻官》、《國產凌凌漆》等一眾標誌性的港片,在整個華語地區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但後面的故事我們也都知道了。
  • 2020主旋律電影啟示錄
    好強的主旋律 「新主旋律」是近兩年行業討論的熱頻詞,主旋律類型經過不斷地變革,早已不是刻板印象中的主旋律電影,「新主旋律」完全以市場需要的商業大片面貌異軍突起。尤其在今年,極度缺乏進口大片的情況下,主旋律大片撐起了一片天。
  • 影院復工,疫情題材主旋律電影輪番上陣,如何做一部主旋律電影?
    >什麼是主旋律電影百度百科會告訴你「主旋律電影是指能充分體現主流意識形態的革命歷史重大題材影片和與普通觀眾生活相貼近的現實主義題材、弘揚主流價值觀、謳歌人性人生的影片。」結合了商業元素之後更是「煥然一新」主旋律商業大片的票房數據讓創作者們看到了新的市場這些成功的主旋律電影都有什麼特點?
  • 導演陳木勝去世?留下了香港電影這個「爛攤子」
    這位香港導演去世的時候,年紀不大。58歲而已,有很多導演在這個年紀還保持著旺盛的創作力。只要稍稍熟悉香港電影的觀眾,都知道陳木勝在香港電影界中的地位。過去導演的電影像《我是誰》《特警新人類》《怒火街頭》《雙雄》《新警察故事》《三岔口》《掃毒》等等。這些電影也在網上被挖掘出來,被網友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