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中師生,首屆黃埔黑泥土

2020-12-19 湘澤觀天下

――有感於新生代的提問與羨慕

(湘澤觀天下 姚湘澤)

今天上午第四節課,是165班寫字課,我提前來到教師走廊間,一個男同學問我:「姚老師,你學書法多少年了?」我說「四十多年了」。「哇塞!怪不得字寫得那麼好」他連勝發出讚嘆!

另外一個男同學露出羨慕的神色接著問我:「老師,你是哪個學校畢業的?」

我感到他的問題有點奇怪,就反問道:「你怎麼問我這個問題?」他說:「你肯定是名牌大學畢業的!……」

預備鈴一響,我走進教室,師生互相問好後,我先講了我的書法學習概況,接著重點講了我的畢業學校情況:「……現在回答第二個同學的問題,我其實並不是名牌大學畢業的,但如同毛主席雖然畢業於湖南長沙一師,但他的水平絲毫不比名牌大學畢業生差一樣,我雖然是八十年代首屆初中畢業中師生,但工作後憑藉中師生的良好的知識功底基礎,繼續自學,先後獲得湘潭大學文秘專業專科文憑和湖南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文憑,我現在的水平也是絲毫不比名牌大學差的……

舉個實際例子,去年參加吉首市舉行的深度貧困縣教師培訓,我的培訓作業――培訓心得體會,獲得了授課教師的一致好評和當眾表揚,其中一個教授說「……這位老師的心得體會別具一格用了章回體體裁,文筆和內容非常有趣,既有中國古典小說《三俠五義》、《說嶽全傳》的神韻,也有金庸武俠小說的趣味……」」

這些新生代聽完後,面露神往的表情――情不自禁感到了「前浪後浪的轟鳴呼應」!

想起當年全國400多萬――「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的「黃埔一期」的同事,如今都是兩鬢斑白,除了極少數有所高升(或者改行或者晉升到高中大學)之外,大部分還依然紮根農村偏遠學校的――「肥沃黑土的泥土情結」,不禁感慨萬千,這真是完美詮釋了了蘇東坡的人生寫照――「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相關焦點

  • 80年代中師生與師專生誰更厲害?中師生智商能碾壓師專生嗎?
    80年代中師生與師專生都屬於比較厲害的學子了,把他們拿來作比較,是因為中師生與師專生畢業後大都是從事教師工作。中師生是初中畢業後報考的中等師範學校,畢業後一般從事小學教學,屬中專層次,而師專生是高中畢業後考取的師範專科學校,是屬專科層次的。有人說中師生智商能碾壓師專生,這我是不認可的。
  • 長篇小說《中師生》,主人公的結局就是一種「歸隱」
    從今年9月份開始,曹振峰老師的長篇小說《中師生》在公眾號《中師生》上經過兩個多月的連載,一共88章,30萬字,至昨天全部連載結束。中師生宋春明33年的人生經歷,置於中國經濟發展騰飛的大潮中,定位於巨大社會變革的年代,契合於30年來鄉村教育的迅猛發展,其經歷,平凡而有代表意義。我們懷著平靜的心情,將這部作品一字不落的讀完。隨著作品的講述,我們好像又回到學生時代,其中每一個情節,都能引起眾多中師生的共鳴。
  • 一位中師生的時間簡史,詩意在日常裡發酵
    這一段時間以來,我們建立了《中師生》這個公眾號,全力聚焦一代中師生群體。幾個月來,我們的自媒體平臺,做了一些有意義的工作,包括開展《中師生》圖書漂流閱讀,長篇小說《中師生》連載,建立中師生交流群,一大批中師生匯聚而來,共築一代中師生的精神家園。前幾天,曹振峰老師的《中師生》一書連載結束。從明天起,我們將開啟一篇新的中師生相關內容的長篇的連載。
  • 這本涉及中師生題材的小說,今天起,我們開始連載
    2020年7月,我們創建了《中師生》這個公眾號。幾個月來,我們的自媒體平臺,致力為一代中師生鼓與呼,只為難以割捨的中師生情節,做了一些有意義的工作,包括開展《中師生》圖書漂流閱讀,長篇小說《中師生》連載,建立中師生交流群。
  • 老照片;八十年代的中國
    #老照片#八十年代是改革開放的初期從八十年代的流行語中便可見一斑。八十年代的經典口號: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摸著石頭過河;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一,80年代陳衝、張瑜兩位大紅大紫的上海姑娘。二,八十年代當紅的電影女明星,嶽紅、斯琴高娃等。三,八十年代,鞏俐的泳裝日曆。
  • 重生年代文推薦(四)——八十年代
    2、《八十年代記事》作者:水晶翡翠肉簡介:一個都市單身女生,穿越到八十年代單身媽媽身上。而且她有兩個孩子。兒子:媽媽。女兒:媽媽楊婧: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不是,我不是啊。睜開眼睛時,回到八十年代,她十七歲的時候,她中途綴學,家境窘迫,名聲極差,但幸運的是:她還沒有嫁給紀彥均!重活一遍,做個名聲不那麼差的女子,帶著家人走向人生巔峰。一句話簡介:農家女重生變富豪。
  • 八十年代的歌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民謠魚乾鋪,ID:minyaoyuganp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文章原來題目是你一定要像晨曦一樣活八十年代的歌填詞:趙雷譜曲:趙雷原唱:趙雷香菸請在為我點一顆
  • 你好,這是我的八十年代!
    他說:「搖滾精神就是一顆永不停歇滾動的蛋,現實這塊石頭雖然堅硬,可蛋才是生命。」1987年,費翔上了央視春晚,穿著一身紅色的燕尾服,又唱又跳:「你就像那冬天裡的一把火,熊熊火焰溫暖了我的心窩……」那把火,也點燃了無數在電視機前的觀眾,他也紅遍大江南北。它是《媽媽再愛我一次》和《苦兒流浪記》的插曲,是一枚重磅催淚彈。至今想起,仍然鼻頭一酸。
  • 80年代老照片,八十年代的愛情是害羞而含蓄的
    八十年代的中國正處於改革開放的初期,在經歷了多年的動亂之後,人們的生活迎來了很大的變化,生活在慢慢變好。當時的女性也開始注重起自己的形象來,她們開始追求時尚。然而八十年代的美女與現在不同的是她們是不加修飾的美。接下來我們就來一起欣賞一組八十年代女性的迷人照片,領略一下她們的風採。
  • 廣州直播,黃埔好嘢!黃埔專場這些帶貨爆品是你菜嗎?
    首屆直播節(中國·廣州)將於6月6日舉行,為期三天。黃埔區作為其中一個分會場,也在緊鑼密鼓地準備當中。黃埔會場專區將以「1+4+N」專區帶貨為亮點,並開啟」電商+直播」的不間斷帶貨方式。「1+4+N」專區帶貨是1間黃埔特色直播間,4大專區齊助力,N家龍頭企業。
  • 丁聰|八十年代的漫畫
    按這要求丁聰八十年代的漫畫,放現在的話,應該永世不得翻身了。        好在八十年代過去許多年了,丁聰也死了,現在翻出來看看,想來沒人舉報了。         丁聰關心政治,可他看不到領導好的一面,老是喜歡表現負面的一面。         有幅漫畫是這樣的,領導讓下屬提意見。
  • 八十年代的恐怖片,屢屢突破人類的底線
    再沒有哪個年代的恐怖片是如八十年代這般的瘋狂了,不僅影像呈現上屢屢突破人類接受的底線,還將恐怖電影名目下劃分各種亞類型。當時的人們似雄心壯志,語不驚人死不休,非要把能想得到的恐怖源頭都給搬上銀幕。他們不懼怕觀眾膩煩,只擔心靈感枯竭。
  • 用音樂點亮黃埔夜生活 「到黃埔去·2020戶外音樂季」開幕
    26日晚,「到黃埔去·2020戶外音樂季」活動拉開帷幕,一段段旋律伴著琴聲與鼓聲傳向夜空,現場一片歡樂。戶外音樂季是黃埔區為豐富城市公共空間、推動文化惠民精心打造的戶外主題音樂活動。2019年,黃埔區首屆戶外音樂季活動成功舉辦,每場觀眾近千人,線上觀看超過10萬人次。本次音樂季由廣州市黃埔區委宣傳部主辦,區教育局、區文聯協辦。活動將從9月底持續至10月底,共有10場專場演出。
  • 七八十年代流行的經典服飾,穿過的都暴露年齡了
    從古至今,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每個年度和時代都有相應的流行元素,各個時代都有其相應的歷史產物,使得不同年代的人們,都能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溫馨回憶,今天咱就說說七八十年代的經典服飾。七八十年代風靡一時的女士格裙子,很有時代特徵的裙子,現在看起來一點都不土,是那個時候年輕女孩的最愛。
  • 如夢如幻的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那是一個煙火與詩情迸發的年代,是一個開放包容,充滿情懷的年代,一個思想自由奔放百花爭豔的年代。八十年代中學生如果用三個詞來形容八十年代,這三個比較合適:年輕、真誠、單純。八十年代的激情、浪漫、理想主義,成為知識分子及普眾心中的烏託邦。
  • 《重讀八十年代》⑦ | 是什麼成就了莫言?
    領讀 | 艾林今天,我們繼續閱讀朱偉的《重讀八十年代》。昨天,我們一起了解了外表細膩、內在強大的作家王安憶。她總是像一名優秀的馬拉松選手那樣,憑藉著出色的耐力和努力不斷超越自己。
  • 重讀八十年代,讀出了什麼
    而今天,當我們回顧審視那個時代的文壇,除了「重讀八十年代」之外,又會有什麼新的發現?  他們親歷了許多重要時刻,也具備用文字回應和解釋歷史的能力  據不完全統計,僅僅在今年,就有上海文藝出版社的《一個人的文學史》、中信出版社的 《重讀八十年代》、上海書店出版社的《「80年代文學」研究讀本 》、中國社科院出版社的 《激情的樣式——20世紀80年代女性寫作》、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當代文學:終結與起點——八十、九十年代的文學與文化
  • 八十年代TVB金庸武俠劇
    八十年代的香港熒幕,正是武俠電視劇的鼎盛時期,金庸影視經典作品層出不窮,影響深遠,仍至今日。 八十年代TVB最輝煌的時期,共推出了11部金庸武俠劇。1982年,《天龍八部》。華語史上第一個《天龍八部》,八十年代金庸劇的開端,分為《六脈神劍》和《虛竹傳奇》兩部,共50集。這一版演員選角選的實在是好,音樂也好,武打也好。
  • 【聖佳四季】閃亮的日子——八十年代青春記憶
    《八十年代中學生》,新星出版社,2011年11月; 2.《昨天的青春:八十年代中學生》,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年11月。40×60 cm.——阿城 所有八十年代的人都背著七十年代六十年代的遺產,渾身上下都是官樣文化的遺傳基因.八十年代是暴病初愈,國家民族半醒過來,文化圈恢復一點點殘破走樣的記憶如此而已.但至少這代人擺脫了前幾代人的一個模式,就是集體思維。
  • 【黃埔快訊】北大黃埔「臺灣康養項目考察」活動進行時~
    故宮博物院:世界公認四大博物館之一,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院內藏有全世界最多的無價中華藝術寶藏,其收藏品的年代幾乎涵蓋了整部五千年的中國歷史,此處是國外遊客來臺必訪之地。   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臺灣獨特的一段歷史使得很多城市高級白領、文藝工作者紛紛下鄉,發起了一場「鄉村再造」運動。   現在我們看到的很多臺灣民宿、休閒農場、鄉村旅遊體從業者,都和這一場運動有著或多或少的關係。這也使得他們從業者對於鄉村的熱愛、感情,跟大陸有著極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