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康乾盛世的繁華映照後世,被譽為我國古代封建王朝最後一個盛世,但卻是整個皇權時代的迴光返照。
雖然康熙皇帝本人被尊為聖主,但其在位期間有諸多功績,包括收復臺灣、平定三藩、驅逐沙俄、蕩平漠北等等,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但另一方面他也不免好大喜功、獨斷專行。
最嚴重的的問題在於,正是從康熙一朝開始大興文字獄,自此王朝開始走向保守,最終導致一步步落後,並錯過了工業革命和大航海時代的機會,最終在八國聯軍侵華時暴露出前所未有的虛弱。
一、文字獄是統治者自殘的毒藥
文字獄在整個東亞文化圈屢見不鮮,並非我國古代獨有,朝鮮日本也有類似記錄。我國許多朝代都有文字獄,並非僅見於清代,之所以人們對清代文字獄的印象如此之深,主要是清代距現今時間較短,而且為禍最重。
文字獄主要指的是,封建統治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統治的穩定性,對持反對意見的一些知識分子利用各種手段加以迫害的案例。
從秦始皇焚書坑儒開始,到清三朝(康雍乾)文字獄為止,雖然所用手段不同、迫害輕重有別,但最終目的和達成的效果基本類似,最終都會導致社會上反對意見的鎮壓或消失,最終使各類危害統治的矛盾和問題被掩蓋,直到多年後的火山爆發最終無法挽回為止。
而康熙一朝則是清代文字獄開始大興的前奏,可以說,康熙後期所爆發出的種種問題以及繼承人的選擇,最終導致了清代政治走向保守,最終的文字獄也扼殺了王朝學習日俄,通過自上而下的改革完成社會轉型的唯一機會。
可以說,文字獄是一種收效頗快,但副作用延後的毒品,然而統治者一旦迷上它的滋味,往往無法自拔。
康熙本人並不是一個保守的君主,從現有史料來看,他與當時來中國傳教的一些傳教士有過交往。康熙繼位後很快釋放了被權臣鰲拜羈押的湯若望等耶穌會傳教士,並且重新任命他們在欽天監繼續工作,這份工作相當於國家天文臺的院士。
這充分表明康熙對西洋文化甚至天主教會並無惡感,但是他也對這些洋人具有一定警惕,曾經有過一則硃批諭旨,為了避免多事,禁止洋人在國內繼續傳教,這一則禁令曾經引發巨大震動。
二、九龍奪嫡歷史選擇雍正
康熙本人對洋人的科技其實充滿好奇心,但他的思想卻充滿了自私與狹隘。對於當時國內流行的瘧疾,他親自試驗了由洋人帶來的金雞納霜後發現有效,於是將有限的金雞納霜當做帝王的恩賜,按照官職高低和與自己親緣的遠近賞賜給了自己的臣下和親屬,卻沒有將這種藥物的效果向大眾公布。
他對於這些西洋科技的成果和新生事物,都報以歡迎的態度,但是卻不願意同自己的臣民分享它們,而是將這些新技術和新事物都封存起來,按照官職等級和貢獻大小親疏遠近來分類供應,僅供皇族或官員欣賞和使用,類似於貢品制度。
對於當時在國外商人中流行的航海家中的冒險和探索的精神,康熙皇帝不僅不鼓勵,反而用盡一切阻撓他們的謀生之路,著名的封海令就是如此,這條禁令不僅導致這些聰明而又肯冒險的勇者死在自己同胞的屠刀下,還斷送了沿海居民的生路,少壯流落四方,老弱轉死溝渠。
說到底康熙仍舊是個傳統的皇帝,掌控的欲望導致他不能忍受萬分之一的反對聲,而遠洋貿易和四處流轉的商人則是最容易脫離掌控的那部分人。因此,他選擇了雍正作為繼承人,而不是某個心胸開闊樂於接受新事物的皇帝。
而雍正也正如他所預料的那樣,將言論進一步收緊,對於各類經濟活動的限制也有所擴大。康熙沒有選擇走重商主義道路,他回到了中國千百年的老路上來,重農抑商。
三、拼命十三郎勤奮不守舊
關於雍正的繼位是一則著名的歷史八卦,還有一則傳言流傳很廣,據說康熙因為繼承人的問題拿不定主意,因為優秀的兒子太多了,這時有個大臣給他出了個主意,兒子定不下來就定孫子,一個好聖孫能保證愛新覺羅家族百年繁榮。
其實這八卦並不可信,很可能是乾隆編造出的軟文為自己的身世添金描彩。康熙兒子中文武全才者不少,孫子就更多。康熙時代各皇子都有一定的政治權力,並且都在各個實權部門進行實操,孰好孰壞一目了然,可供評價的渠道和機會也很多。
但孫子們大多還小,也沒有太多的機會進入各部門進行實習,即使進入也沒有過高的職位和實權,根本無從比較。
但是從目前來看,康熙沒有選擇另一個兒子繼承,可能造成了整個中國歷史走向的改變,這個人就是愛新覺羅·胤祥。
愛新覺羅·胤祥在康熙皇帝兒子中排行第十三個,人稱十三阿哥,我們如今的拼命十三郎就來源於康熙親口御叱。
胤祥生而聰明,有勇有謀,年幼之時,便學有所成,深得康熙的歡心,因此每逢出巡之時,都會將他帶在身邊,親身教導,耳濡目染一個皇帝的言行舉止,可謂前途無量。
然而康熙四十三年時,他不知因何緣故,受到廢太子的牽連,突然失寵於君父,從此再也沒有受到重用,還被康熙禁足,之後長期生活在兄弟爭位的陰影下,身體出了問題,腿部生瘡一直沒有好轉。
然而胤祥的能力依然十分突出,雖然沒有被重用,他卻並沒有就此絕望,而是蟄伏下來等待時機。
四、升官出獄死爸爸
機會是和國喪一同到來的,在康熙死後第二天,新繼位的雍正帝就任命他為總理大臣,同日升為和碩怡親王,可以說是位極人臣,萬人之上了。
而他也並未辜負雍正所託,迅速成為新帝的左膀右臂,開始進入全力作為的時代。在這一過程中,胤祥對於傳教士的處理十分得體,對西洋科技也很感興趣,在自己所管轄的造辦處等試驗過這些新事物。
雍正繼位之初,康熙晚年的種種弊政開始顯露出危急,財政上入不敷出,吏政不清貪腐遍野,而康熙初年的軍事勝利果實也岌岌可危,而胤祥拖著病弱身體,一件件處理這些棘手的問題。
由於雍正帝疑心很重,不願將重要事務委託他人分擔胤祥繁重的政務,因此,胤祥不但要處理康熙等人的喪事,還要總管會考府、造辦處和戶部,同時西北軍務和傳教士這些外交和內政事務都必須他來過目和處理。
胤祥不僅有三部門的正職,還要承擔很多皇帝臨時交辦的各類案件和內務府等皇家內部事務,雍正帝看見他的辛苦,也對他表示過感謝,認為自己的統治卻是也有賴於胤祥的努力。
但是榮耀背後是牙關緊咬的每一天,胤祥的身體並不能長久辛勞,如此高強度的工作也導致他過早地離世,死時不過四十四歲。
結論
可以說,胤祥從他的表現來看是一個絕對的事務性人才,但是他的潛力因為人生際遇問題並沒有完全發揮。從他後期在雍正朝的表現來看,他對傳教士和對外事務的開放態度和戶部清理中的科學精神,成為一個開明君主是非常可能的。
倘若康熙繼承人是他,恐怕歷史走向也會隨之改寫,中國也可能提早獲得突破性發展的機會。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在看」
謝謝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