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8時,家住河北省石家莊市石府小區的王汝春照例拿出相機拍攝了一張天空照片。王汝春是一名退休職工,今年75歲,他堅持每天拍攝石家莊空氣變化,已經第七個年頭了。
2013年,石家莊發生了大範圍持續性的霧霾天氣。「冬季,石家莊風力小,雨雪也少,霧霾高發,又很難吹散,PM2.5年均值在當時國內城市排名中處於前幾位。」王汝春說,霧霾一來,企業停工、學校停課,市民生活很受影響。
「那年冬天,天總是灰濛濛的,外出散步,滿大街都是戴口罩的人。出門走一趟,嗓子就辣乎乎的。」王汝春說,他喜歡攝影,覺得有必要用鏡頭把這些記錄下來,作為資料保存。
天空照片就是從2013年開始拍攝的,開始是零零碎碎地進行,隨著一些大氣汙染防治政策的出臺,大氣汙染問題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王汝春決定每天拍攝,將空氣品質變化作為一個專題來跟蹤記錄,用圖片反映霧霾的情況以及人們的生活狀態,用影像見證空氣品質的變化。
為增加可比性,相機參數、拍攝位置、拍攝時間、參照物均相同。王汝春選擇了自家陽臺西南方向作為拍攝對象,那裡有小區的一棟六層樓,遠處是路對面的幾十層高樓,背景就是大片的天空。在拍攝天空圖片的同時,王汝春也將當地空氣監測站的汙染物濃度、汙染指數等數據記錄到日曆上,和照片一起留存下來。
「天氣好的時候,路對面的高樓清晰可見,嚴重的時候只能看到小區的樓房,最嚴重時,窗戶外面霧蒙蒙一片,什麼都看不見了。」王汝春說,前幾年,兒子給家裡買了一臺空氣淨化器,然而霧霾嚴重時,一臺還不夠。
隨著大氣汙染治理持續開展,2014年石家莊空氣品質好了一些。汙染物濃度大幅下降,重汙染天數明顯減少,優良天數明顯增加。全年共獲得了114個優良天,同比增加71天。王汝春的照片裡藍色多了起來。
2016年12月19日,河北省中部地區的PM2.5再次「爆表」。其中,石家莊市空氣汙染最重,市區內「世紀公園」監測點PM2.5和PM10一度雙雙突破1000微克/立方米。
「這是2017年河北省將汙染防治列為『六大硬仗』之一的原因。」王汝春一邊給記者展示照片,一邊解釋說,從2013年到現在,隨著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以及運輸結構,強化區域聯動治理,壓減產能、治理企業、對機動車加強管控等一系列措施陸續落地,石家莊的空氣品質越來越好,冬天霧霾天明顯減少。
「現在霧霾天少了,空氣淨化器早收起來不用了。」王汝春打開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可以看到今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這一天,他分享了一張圖片,說明為「2014—2019年石家莊空氣品質變化圖」。他用拍攝的這些照片,結合河北省空氣品質自動監測及發布系統發布的空氣品質狀況,做成一幅柱狀圖。7年,2300多幅灰藍錯落的天空照片,可以非常直觀地呈現石家莊的汙染天氣和優良天氣數量——優良天氣越來越多;近幾年即使有汙染天氣,汙染指數也大大降低。採訪中,王汝春指著幾張瓦藍瓦藍的圖片跟記者說:「希望石家莊的天空總是這樣的!」
今年上半年,河北省空氣品質持續改善。PM2.5平均濃度為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5%,為2013年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同期最低值;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平均為5.31,同比下降14.5%;優良天數為119天,同比增加15天。
「石家莊公園越來越多,綠化多了起來,人們在戶外的時間明顯增加,跳廣場舞的人更多了。我喜歡攝影,空氣變好了,拍攝出來的景色也更美了。」王汝春感慨。
為天空拍照「存檔」這件事,已經成為王汝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為了堅持下來,他教會了老伴攝影。有一年王汝春生病住了院,他囑咐老伴每天早晨幫他拍攝。問起王汝春,這樣的拍攝還要堅持多久,他說:「等到沒有霧霾了,就可以停下來了。」
《 人民日報 》( 2020年08月21日 19 版)
(責編:李哲、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