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沉沒2020在A站播出完畢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熱潮已過。本篇東靈君來炒炒冷飯聊聊這部動畫。為什麼這麼久才來寫它?因為我終於把所謂的原著小說看完了。
看過原作東靈君最想說的話就是:以為這動畫是小說改的同學請注意,這根本就是兩部不同的作品。除了日本沉沒這個災難背景設定,小說中的人物和情節動畫中均不會出現。
有點兒被名字坑了的感覺,製作方這是在使詐呀,借著原作的名頭,沒少吸引眼球。某百科還寫著改編自小松左京於1973年發表的小說《日本沉沒》。鍵盤大俠說得好「改編不是胡編」。看看豆瓣評分,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日本沉沒2020講的什麼?
虛構的2020年東京奧運閉幕後,日本發生巨大地震,開始逐漸沉沒。東京都內有個極為普通的家庭——武藤家,家裡有四口人,姐姐武藤步、弟弟武藤剛、他們的爸爸和媽媽。
第一輪大震後他們存活,在大混亂中,一家四口開始從東京逃出。但是逐漸沉沒的日本列島,沒有一個地方是安全的。一次又一次他們陷入絕境,面對生與死、面對相遇與別離。這動畫展現了各種終極終極狀態下的人物百態。
以姐弟為核心(他倆命好總能活下來)的逃亡團隊不斷有新人加入,也不斷有舊人掛掉。動畫以一集寫死一個的節奏,讓姐弟堅持到最後。
最後一話,姐弟獲救離開了即將完全沉沒的日本。日本沉沒之後,時隔多年,地面還會再次隆起。活下來的日本人回歸日本,重建家園。傳承不丟、精神不丟、想像的共同體長存,總之就是很有希望。這動畫想告訴我們,現實很殘酷,但人們終會選擇相信未來的美好,為此才能堅強的活下去。
這是一部中規中矩的災難片,首先它講了「大災難下人的N種死法」(都有哪些我們以後單開一篇文章細聊),其次它講了面對災難人們都有哪些應對態度,最後講了希望,講了奧運會,照例升華一個高大尚的主題出來,暖慰人心。
這也是一部不討喜的動畫。中間加入的宗教類戲份把節奏打亂了,全篇硬保姐弟不死的設定也不受觀眾待見。英雄式的人們接連死去,有特點的人物、看上去該存活的人物卻鬼使神差般地被姐弟二人「妨死」了。看慣了英雄不死、英雄救世的人們,實在看不慣他們為這兩個沒什麼亮點的姐弟不斷犧牲。
一句話總結日本沉沒2020,一部不討喜的災難片。片子本身質量並不差,只不過它蹭了「日本沉沒」這個響噹噹硬核科幻IP,對他期望值太大,難免就會失望。難怪不少觀眾表示「只看了個寂寞」。
聊完動畫,再來聊聊小說講什麼?
地球物理學家田所雄介提出一個理論預測日本將會沉沒。在日本政府的資助下,田所雄介招募助手做潛艇去海底收集數據。根據各方數據得出結論,日本列島史上最糟糕的情況——1年內的地殼變動導致大部分的陸地下沉到海中。
這個結論令政府難以接受,後來不斷的地震又讓他們不得不信。一個將日本國民及資產轉移到海外的方案(D計劃)啟動了。情況越來越糟,日本面臨沉沒的事實越來越明朗化,又有了拯救日本民族的D-2計劃。
一邊是不斷的地震與陸地沉沒,一邊救援和整合國際資源執行計劃。管理者、科學家、計劃的執行人員們各盡所能拯救日本民族。
提出理論,驗證理論,提出方案,執行方案。與動畫版講一家人逃亡的故事不同,小說講的是一套十分完整且嚴謹的執行救災計劃的故事。日本沉沒這麼大的事,各方各界如何應對?是這部小說的精華所在。拋開文筆敘事等不談,東靈君覺得這小說有以下幾個特點。
災難規模很特殊
災難故事有許多種,比較常見的有兩種,局部災難故事,講的是小集體的問題。一飛機人的生死,一個小鎮子人的生死,日本沉沒2020更像這種故事。他們有可能被犧牲掉,也可能靠自己的努力自生自滅,還可能被大集體所拯救。
還有一種是全人類都要面對災難,各種方舟計劃,移民其他星球的計劃,或是想個大招歷經百般困難化解掉了災難等等,總之就是災難面前都認命吧。
這部日本沉沒卻屬於不常見的一種,只滅一個國家的定向災難,可以預測,卻不可以抗拒。神仙英雄對此都無能為力。如同無解的難民問題一樣,這種看似能救,救了卻會讓別人肉疼的事情很鬧心。日本的管理層要自行選擇,其他國家的態度也有發揮空間,各種關係錯綜複雜。該小說用了很大的篇幅在講述這些關係。
硬核的科幻,硬的能讓某些人讀不下去
作者小松左京花了9年時間才創作完這部作品,其中關於日本沉沒的科學論證可以碩士論文相匹敵。碩士論文級別真不是吹的,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與日本科幻星雲獎雙獎也不是白拿的。作品中的那些術語,基本看不懂。各種儀器設備,更是晦澀難懂,比如潛艇,這個我知道,但是某某國家某某級別什麼什麼深度的,看的就有些懵了。不備張日本地圖,幾乎也看不懂,日本沉沒的來龍去脈。看明白基本描述和理論,推理部分才能理解其奧妙,可惜我是看不懂的那些人,但這不妨礙我在不懂裝懂。
全程無反派
這個不解釋,立場不同考慮的角度就不同。這種大災大難面前,沒有誰是絕對正確的,也就不會有誰成為反派。尾聲「龍之死」的章節很感人,最先預測日本沉沒的田所博士和在幕後推動計劃執行的老人都選擇了留下,他們並沒有借著先發優勢,去搶一張救命的船票,他們把日本看作女人(老婆,母親),他們要「殉情」,這段內容很日式。
我的心胸並不狹窄。從年輕時候起,我就遍訪世界各地,在陸地上沒什麼可看的了,我就去海底,可是無論是哪兒,都比不上日本的自然景物精緻,比不上日本人民的生活更幸福,這也許是一種偏愛。而今就好像我愛了一生的女人將要死了,我不陪在她身邊,又有誰會來照看她呢?
那些玩命搶票特別愛惜生命的「壞人」都被一筆帶過了。和2020不一樣,小說並沒有刻意展現災難面前人類「惡」的一面。
聊了這麼多該帶貨了,在書架上很有面子的一本書——《日本沉沒》。它能彰顯我的小眾特色,它能表示我多少懂點科學技術,它能顯出我胸懷世界——「自己都吃不飽卻要關心異世界的人獲得怎麼樣,卻要關心日本沉沒會怎樣?」
再給幾個買它的理由?
能催眠,前面聊了,部分內容堪比論文,可以快速帶我入眠。
這書很便宜,布頭卻不小。購書有活動,一年回收補兩塊九,兩年回收補一塊錢。
增加談資,以後可以理直氣壯地吐槽各種版本的「日本沉沒」,電影,電視劇等等。上面那部2020就不提了,嚴格說它就不是改變,它只能算是設定框架內的一段局部小插曲。
居安思危,增加國際視野,能讓讀者站在一個國家領導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有了這個視野,處理鄰裡關係那根本就不是個事。
能讓人修個平常心,一個國家都如此脆弱,何況一個人乎。不要狂,低調點吧。
以上,東靈君聊了兩部《日本沉沒》。其實他們還有個最大的區別。動畫版沒說死了多少人,但是看上去很嚇人,時不時就嚇一跳。而日本沉沒經常說死了N千萬人,但是讀下來卻不嚇人。他們的著眼點完全不同,這才是最根本的區別。動漫帶入坑,又讀一本書,媽媽再也不愁我的語文不及格了。碼字不易,不買書還不點個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