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聯:三光日月星
元豐三年(1080)年二月,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在這裡他寫下了千古不朽的名篇《前赤壁賦》和《後赤壁賦》,躬耕東坡,留下了許多佳話。
元豐八年(1085年),38歲的宋神宗病逝後,年僅10歲的哲宗即位,由高太后攝權聽政。高太后一貫反對王安石的新法,在掌權後第一件事就是清除那些靠結黨營私而爬上高位的官員,她不僅免去了王圭的宰相職位,而且重新任命司馬光為宰相,對那幫因反對新法而遭貶斥的人物,也陸續一一 復用,這樣,蘇軾先被任命為登州太守,後又召還朝廷委以重任。李定、舒檀等人見蘇軾果然東山再起,又氣又惱,又恨又怕,便經常密謀如何對付,時時尋找機會陷害蘇軾,想讓他永世不得翻身。
恰在其時,遼國派使臣來朝,帶來一幅對子的上聯,要大宋朝在三日之內對上下聯,若能對上,即為上邦,若對不上,便為下邦。這對子的上聯是:「三光日月星」,來者不善的遼國一副咄咄逼人的氣勢,想給宋國一次下馬威。
高太后馬上傳旨,讓百官前來對聯,可此聯實在太難,一時間大家不知所以,競都未能答出。李定和舒檀見此情景,心意相通,一致推薦蘇軾來對,說蘇軾文名天下、定能對上,若不能對出,便是欺世盜名之輩。高太后一眼看出他倆想陷害蘇軾,但她還是相信蘇軾的才學應該可以對出,便召蘇軾前來對聯。蘇軾見了遼使,尚不明白他何以耀武揚威,等說明來意,蘇軾便請遼使亮對,遼使大聲郎誦道:「三光日月星」
下聯:四詩風雅頌
蘇軾一聽此聯,不禁啞然失笑:「敝國三歲蒙童也能對出,滿朝文武,無非不消聯對,逗你玩罷了。」遼使發怒,以為他對不出,故意大言欺人,拖延時間,便催他快對。蘇軾說:「敝國蒙童即讀《詩經》,我對『四詩風雅頌'可以嗎?」此對一出,遼使愕然,滿堂大譁,嘆為絕對。這「風」、「雅」'、「頌」中的「雅」分「大雅」和「小雅」兩種,故可稱四詩,一下子解決了數字「四」和後面三個字代表三種事物的矛盾,可謂巧妙之極,況且還寓有把「四詩」比作「三光」之意。蘇軾趁勢嘲諷遼使說:「貴國這幅對子,我信手拈來即可,『一宮清慎廉',『一陣風雷雨',『半桶泥塗漿」...都可以隨便對上,直弄得遼使暈頭轉向,無言以對,羞慚萬分,悻悻而去。
小人弄巧成拙,才子連升三級
李定、舒檀弄巧成拙,非但沒有讓蘇軾出糗,反倒幫了蘇軾一個大忙,給了他一個絕佳的舞臺一展才華,文武百官無不對蘇軾交口稱讚,此後,在高太后的極力支持下,蘇軾的仕途從此開掛,在一年之內連升了三級,升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製造兼侍讀。職務等級竟然在副宰相以上,創造了一個才子的仕途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