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莫村],其實我更願意把它稱之為[桃花源],所有不願戰鬥士兵心中的桃園聖地,「黃髮垂髫,怡然自樂」,甚至是世間瘋癲之人也能被溫柔相待的一個理想中存在的「烏託邦」。電影時長2小時12分鐘,是一部時間冗長的電影,如果說要評論一下電影的話,我認為這是用浪漫主義詮釋戰爭題材,從這點能看出導演的用心,在表現南北朝鮮軍人之間的情誼上,本片不及《特別警備區》,而且結局的戰爭場面也略顯粗糙。這是我看完這部電影內心的感受,溫情有餘,戲劇衝突不夠,除了開頭與結尾戲劇衝突做的還行,其他的就有所欠缺的。總而言之,這是一部值得推薦的好電影。電影到結尾是一片雪堆,白皚皚的雪裡,士兵的頭盔隱約可見,草堆在附近雜七雜八的擺放著,上面堆滿積雪。這個情景也是我對於這部電影最大的印象,雪對於人的視覺衝突是小的,如果只是白茫茫的血,那麼觀眾的內心只會將這部電影定義為喜劇片或者是紀錄片,但是血中隱約可見的頭盔,與周圍的草堆立刻將這部電影上升到一個層次,一個可以讓人深度思考並且將這部電影定義為戰爭片的電影畫面。這部電影在開始的戰爭,中間大篇幅的東莫村生活片段與結尾戰鬥的畫面做的我認為是有點缺乏重點,就像是一長篇課文讀下來,感覺很不錯,但如果仔細思考,也沒什麼可以深刻記憶的點,如果非要找一個點睛之筆的話,就我而言,我認為是爆米花的那個片段。當士兵無意中將手雷丟向糧倉並且引發爆炸,使得玉米成功進化為爆米花。我認為導演做這個片段並不是為了搞笑也不是為了推進劇情,他將戰爭濃縮在一個小小的偶然事件中,表達出導演內心對於那場歷史戰爭爆發的一種不滿,堅硬的玉米粒在手雷的引爆下化作柔暖的爆米花,隨風飄蕩,這難道不像是人們在和平狀態下,無緣無故的就被牽扯在戰場上,並且生命不受保障,像爆米花一樣隨風飄蕩。這樣的情節設置讓我不得不佩服導演的想像力,同時也驚嘆於電影本身的鏡頭設置。
回歸到電影本身存在的意義,也就是電影想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每部電影都是導演想要傳達些道理的媒介,當然那些爛片除外。我們姑且也將它歸類為戰爭片,同時它與戰爭片相比存在了太多溫情脈脈的生活畫面,這是其新穎之處,同時也是導演美好的憧憬。一個墜機的美軍飛行員,一些人民軍的殘部以及韓軍的搜索部隊狹路相逢在古舊的小山村,所有的設置都讓繁複回到簡單,它回答了一個問題,人慾望和紛爭的點在哪裡。這也是導演通過整部影片就給我們思考的問題,究竟在哪裡?
看完影片,我特地去查了下這位導演,發現這位導演是廣告出身,這就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整部電影著重注意對於光感和色調的搭配,同時也會運用漫天的苞米花消解了戰爭的沉重,韓軍和人民軍的對峙只有焦灼和緊張。在這個段落裡線形的時間消失了,導演讓傻女孩的襪套成了溫柔的砝碼,女性永遠帶著母性的關愛。所有溫情的畫面也都是為了讓人們意識到戰爭的殘酷性。
據相關報導,在該場戰爭中朝傷亡63萬,中國陣亡183108人 韓軍、聯合國軍傷亡57萬以上「聯合國軍」傷斃俘778,053。寫在書面上的只是冷冰冰的數字,可誰又會去想在數字的背後是一條條無辜人的生命,而這一條條生命的背後又有多少家庭的破碎與傷心。而所謂的戰爭勝利也不過是從傷亡與領土上來看,在我看來,只要是戰爭就沒有勝利者,哪怕是所謂的勝利者也不過是用一條條生命堆砌出來的。戰爭是殘酷的,是血腥的,是慘絕人寰的,沒有人會希望戰爭的爆發,除了希特勒。
在觀看影片《歡迎來到東莫村》過程中,我發現它有兩種魔力。一種是「時間」的魔力,另一種是「語言」的魔力。這兩種魔力在影片某一時刻合二為一。那就是在捧腹大笑後,感到無比心酸的時刻。因為,他描寫的村莊美麗得令人窒息,但他表現的戰爭場面既殘酷又悽慘,讓人慘不忍睹。我在歡樂喜劇人這場綜藝節目中領悟到一個道理,那就是一個真正優秀的喜劇是能讓觀眾哈哈大笑後還能夠心痛,並且反思喜劇所表達的內容,這部電影就是 。在你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你會有一瞬間感覺身心愉悅,然後在思考電影本身意義的時候,你就會感受到那一種無奈的心酸。東莫村實際上是導演本身內心的救贖,是當代韓國人對那場戰爭悔恨的一個縮影。有人會問為什麼中國沒有這種優秀的影片,其實我想說是有的,《一個和八個》裡就反思了戰爭裡的普遍人性。
最後電影裡我認為最讓人感受到希望的情景就是三個勢力的人一起合夥捉拿野豬的畫面,充分表達了導演希望所有人可以拋開成見,團結在一起,讓人性的光輝可以盡情的揮灑。
最後結尾,我希望東莫村有天可以不用成為理想的寄託。而是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