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六年(189年)八月二十五日,東漢大將軍何進與司隸校尉袁紹謀劃誅殺宦官,何太后不從。於是,朝廷徵召董卓率軍來到都城。董卓未至,何進已經被宦官謀殺。憤怒的將士們攻殺了宦官。何進部將吳匡等人聯合了董旻(董卓之弟,時任奉車都尉)攻殺了車騎將軍何苗。中常侍段珪等劫持皇帝逃走。不久之後,董卓進入迎駕隊伍,先拜見劉辯,又伸手去從閔貢懷中抱陳留王劉協,劉協不肯,董卓只得與閔貢並馬而行,一同入城。
同年九月一日,在崇德前殿,尚書丁宮主持廢立儀式,太傅袁隗將劉辯扶下皇座,解除玉璽印綬轉交給劉協,然後扶劉協正式登基,是為「漢獻帝」。至此,董卓不僅廢立了東漢皇帝,更篡奪了東漢王朝的大權,也即架空了剛剛即位的漢獻帝劉協。在此之後,雖然董卓成功抵擋了曹操、袁紹等諸侯組成的關東聯軍。但是,王允還是聯手呂布,成功剷除了董卓這位禍亂朝政的權臣。當然,董卓引發的內亂,並沒有因此結束,而王允更是沒能興復漢室。因為接下裡,董卓的部下轉頭進攻長安,不僅擊殺了王允,更挾持了漢獻帝劉協。那麼,問題來了,王允除掉董卓後,為何沒能興復漢室,反而迅速敗亡呢?
一
具體來說,公元192年五月,正逢天子大病初癒,所以朝廷百官在未央宮集合。而就王允和呂布來說,已經做好了除掉董卓的準備。事前,呂布派同郡騎都尉李肅等人帶領十多名心腹親兵,穿上宮廷侍衛的服裝,潛伏在宮殿側門兩邊。當董卓大搖大擺地出現在側門外時,立即遭到潛伏在門後的李肅等人的突然襲擊。董卓急呼呂布,呂布手捧聖旨,大呼:「奉旨殺賊!」董卓在絕望中被呂布所殺,並且株連三族。董卓被殺,朝廷上下一片歡騰。董卓禍亂朝政的行徑,激起了天下人們的極度痛恨,剷除董卓,可謂合乎天下民心。
董卓被殺後,王允「錄尚書事,總朝政,遣使張種撫慰山東」。對於此時的王允,可以說暫時替代董卓,從而掌握了東漢朝廷的大權。畢竟,漢獻帝劉協當時還比較年幼,不具備執掌朝政的條件。
作為誅殺國賊的首要功臣,王允自然少不了朝廷的嘉賞和廣大百姓的稱讚。於是,王允態度開始發生改變,似乎有些飄飄然起來:「連董卓這樣不可一世的奸臣都死於我的手下,我還有什麼可懼怕的呢?」他便對任何人、任何事情都無所謂,毫不在乎,甚至居功自傲。「對此,在筆者看來,居功自傲甚至目空一切,無疑為王允的敗亡埋下了伏筆。
二
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董卓被殺後,王允在如何安排和處理他的舊部時,反覆無常,態度極不慎重,而這正是王允最後走向滅亡的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原因。對於王允來說,先是想全部赦免董卓的部下,呂布也多次相勸。對此,在筆者看來,這無疑是一個避免矛盾激化的辦法。固然董卓的部下中,有不少人犯了不可饒恕的罪過。但是,因為西涼軍的強大,王允等人必須從大局考慮,先瓦解了西涼軍繼續謀反的念頭,進而恢復東漢朝廷的運轉。不過,王允還是改變了主意,也即他不願意赦免董卓的部下。
在此之後,呂布又想把董卓的財物賞賜公卿、將士,王允又不同意。王允從內心深處看不起呂布,在除掉董卓後逐漸怠慢他。與此相對應的是,呂布則認為自己有功勞,自吹自擂,現在反而得不到認可,所以漸漸與王允不和了。對此,在筆者看來,雖然呂布在歷史上的形象,是有勇無謀的。但是,不得不說的是,在董卓被殺後,呂布的目光要比王允更加正確和長遠。如果王允真的按照呂布的辦法,將財物賞賜給卿大夫和將士,自然不會引發之後的內亂了。所以,這說明對任何歷史人物,我們都需要一分為二的來看待和分析。
三
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董卓被殺後,李傕、郭汜等人心懷不安,都打算各自逃亡,畢竟,此時的西涼軍,確實是群龍無首。但是,在這個關鍵時刻,賈詡出面阻止了他們,勸說他們帶領部隊向西,沿途收斂士兵,再進攻長安,為董卓被殺。於是李傕等散發「王允欲洗蕩此方之人」的流言,聯絡涼州諸將,率軍晝夜兼程,奔襲長安,及至長安城下,已聚合十餘萬之眾。對此,在筆者看來,賈詡之所以為李傕、郭汜等人出謀劃策,慫恿他們攻打長安,反殺王允,顯然還是因為王允不肯寬恕西涼軍,更沒有重用賈詡等人。
換而言之,董卓被殺後,王允可以不計前嫌,重用賈詡、李傕、郭汜等人的話,或許事情就不會朝著不可收拾的方向發展了。對於王允來說,不是一員武將,手中沒有什麼精銳士卒。至於呂布,也不屬於西涼人士,所以他也無法讓西涼軍為自己所用。在此背景下,李傕、郭汜等率領西涼軍攻打長安。面對十多萬西涼大軍,長安的守衛可謂不堪一擊,不久,李傕、郭汜的部隊便攻陷長安。呂布慌忙領兵出逃,在青鎖門停住,招呼王允一同逃走。王允斷然拒絕,表示自己不能拋下漢獻帝劉協,說完便扶著漢獻帝逃到宣平城樓。
四
最後,王允問李傕等人:「臣子不能作威作福,你們卻縱兵胡為,是想要幹什麼?」李傕等沒有回答。不久之後,李傕等人就除掉了王允。王允被殺的時候,大約為五十六歲,他的長子侍中王蓋、次子王景、王定及宗族十餘人都被殺害。王允死後,「天子感慟,百姓喪氣」。遷都許昌後,漢獻帝思念王允的忠貞氣節,便改用隆重的葬禮重新安葬王允,還特意派虎賁中郎將「奉策弔祭,賜東園秘器,賜以本官受綬,送還本郡」。後來,又封王允的孫子王黑為安樂亭侯,食邑三百戶。
總的來說,伴隨著呂布逃跑,王允被殺,漢獻帝劉協再次成為傀儡,東漢王朝的衰落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了。換而言之,如果董卓被殺後,王允和呂布能夠控制局面,平定各地的叛亂,那麼,興復漢室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情了。但是,在王允敗亡之後,這一切「不過是大夢一場空」了。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的潮流浩浩蕩蕩。在董卓被殺後,王允居功自傲,不聽勸諫,不僅害了自己,更連累了漢獻帝劉協,如果不是後來曹操出手,漢獻帝和漢室的處境,無疑是更加窘迫的。1800年年後,我們肯定王允對於漢室的忠貞,也不得不批評他忘乎所以的一面。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