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董卓的囂張跋扈,看曹操如何以獻刀為名刺殺董卓

2020-12-25 儒雅讀歷史

曹操可謂是盡人皆知,因為他不僅出現在三國演義之中,而且還出現在戲劇中,真是家喻戶曉。不過人們對於曹操的印象是奸詐、狡猾,總之都是不太好的印象,當然只是由於歷來史學家都是這樣評論曹操的,但是曹操也是有積極的一面,比如他曾經是刺殺過董卓的,雖然後來失敗了,好在他隨機應變,在董卓差點察覺的時候改為獻刀,今天我們就講一下孟德獻刀。

不過要想說曹操獻刀,我們得先清楚董卓是如何到洛陽的。話說那是中平六年四月,也就是公元189年,當時年僅34歲的漢靈帝駕崩了,如果如果諸葛亮寫的《出師表》中就有「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的語句,這其中的「靈」就是指的這位漢靈帝。據史書記載,漢靈帝是一位荒淫昏庸的皇帝,而且還賣官鬻爵,所以當時的漢朝被他搞得烏煙瘴氣,其中的十常侍就是漢靈帝寵幸宦官的結果。

在漢靈帝駕崩之後,十常侍中的蹇碩主張立劉協為皇帝,但是大將軍何進主張立劉辯為皇帝,雙方爭執不下。不過,何進在曹操和袁紹的幫助下殺死了蹇碩,擁立了劉辯為帝。袁紹當時勸何進趁此機會殺掉十常侍,但是招到了何進姐姐何太后的反對。何進只好想其他辦法,於是他向地方諸侯下詔,命令他們進京誅殺十常侍。

這時董卓出現了,當時是西涼刺史的董卓認為有機可乘,於是率兵到達了澠池,在此地尋找合適的進京機會。不過十常侍在得到何進準備誅殺他們的消息後,就把何進騙進皇宮殺死了。

曹操和袁紹得知此消息,就率兵去誅殺十常侍,十常侍只好帶著皇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倉皇逃出皇宮,曹操等人一路追殺,十常侍相繼被殺,劉辯和劉協流落荒野,在外面過了一夜,才被司徒王允和太尉楊彪等人找到。

就在此時,董卓認為時機到了,於是董卓立刻率兵趕來,以救駕之名護送皇帝回宮。在護送皇帝回宮後,董卓就以功臣自居,蠻狠跋扈,而且他還將原先何進的軍隊給收編了,天天率領兵士進出皇宮,至此朝廷就被董卓控制了。

董卓以護駕的名義第一次去覲見皇帝,當時的劉辯還沒有從「十常侍之亂」的驚嚇中緩過來,說話也是哆哆嗦嗦,不過劉協倒是鎮定自若,給董卓留下了深刻印象,這也為董卓後來改立劉協為帝埋下了伏筆。

董卓在掌控朝廷以後,就召集眾大臣要商議廢立皇帝,但是荊州刺史丁原罵道:你有什麼資格廢立皇帝?董卓說:反對我的都得死,不過他看到丁原後面站著一位威風凜凜的部將才沒有動手,這位部將就是呂布。

呂布大家也都認識,他手持方天畫戟,有萬夫不當之勇,丁原十分敬仰呂布,於是收他做了義子。董卓認為想要除掉丁原就必須要收買呂布,並且將來可以為己所用。董卓於是派手下李肅帶著金銀珠寶和赤兔寶馬去勸降呂布,呂布本來就見利忘義,再加上對於赤兔馬的鐘愛,於是殺死義父丁原,轉而投靠董卓並認其為義父。

董卓自從除掉丁原之後,朝廷上就沒有人能和董卓抗衡了,於是他改立劉協為皇帝,自己也當上了相國,並且驕橫無比。董卓的這種行為自然引起了百官的憤怒,司徒王允便找眾人商議對策,但是眾人無計可施,就在這時曹操卻哈哈大笑起來說道:這麼多朝廷命官居然想不出計策來。王允說:你有何良策?曹操說道:聽說王大人有一口七星寶刀,我可以以獻刀為名,找機會刺殺董卓。王允便將寶刀取給了曹操。

第二天,曹操來到相府見董卓,董卓詢問為何來得這麼慢,曹操答道馬走得太慢了,董卓便讓呂布去馬廄裡為曹操選一匹好馬牽來。等到呂布走後,董卓躺倒床上休息,曹操認為時機已到,便拔刀準備刺殺董卓,不料寶刀的亮光通過鏡子閃到了董卓,董卓立刻問曹操要幹嘛,曹操便跪倒在地說:要將寶刀獻給相國,董卓便收下了寶刀。

一會呂布牽馬回來,曹操便假裝以試馬為名趕快逃出城了。曹操走後,董卓在謀士李儒和呂布的提醒下才察覺到原來曹操是來刺殺他的,於是大怒捉拿曹操。今後曹操便開始了他的梟雄人生。

相關焦點

  • 曹操刺殺董卓背後的真相!
    《「孟德獻刀」的歷史原型》「孟德獻刀」是小說《三國演義》裡的一個經典橋段,無疑是曹操早年的熱血之舉。在董卓獨攬大權、不施德政的大背景下,朝野震動,士人集團卻無計可施。此時,青年曹操提出,自己能夠利用和董卓的信任接近董卓,並向王允求取七寶刀,以見機刺殺董卓為國除害。
  • 【揭秘三國】誰是行刺董卓的第一人?不是曹操!而是他~
    說到行刺董卓,我們第一反應就是曹孟德借七星刀行刺董卓。而這一次的刺殺也成為了《三國演義》中的曹操返鄉起兵的事件起因。
  • 《三國演義》第004回 謀董卓孟德獻刀
    第004回 謀董卓孟德獻刀給大家推薦一個免費聽書平臺李肅說降了呂布,回來稟明了董卓第二天一上早朝,董卓是帶劍出班,幾步走到龍書案前,往這兒一站目露兇光手按佩劍,把眾文武都給嚇壞了。他看了看這些文武大臣,「列位大人請了。」大家趕忙向他拱手,「啊,丞相~~~~」「丞相~~~~」「當今天子,暗弱無能,統政荒亂。」說現在這皇上啊,什麼不是,一點兒本事沒有,他根本管理不了國家大事。「不可以奉宗廟,我今日,要廢帝,為弘農王。立陳留王,劉協為君。
  • 三國系列: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
    比如曹操,曹操刺殺董卓可以和《水滸傳》的林衝誤入白虎節堂對比著看,林衝是真心獻刀,卻被認為是圖謀行刺;曹操是真心刺殺董卓,董卓李儒呂布還拿不準曹操是行刺還是獻刀,李儒還想了個辦法測試一下。實際上,董卓李儒呂布都看出曹操是要行刺了,假設我們是董卓,剛睡醒,就看到有個人拿著刀站在床下,說是要獻刀,這分明是行刺嘛。
  • 孟德獻刀:一場精心策劃的自我炒作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炒作」一詞的定義為:「個人或者他人通過某些手段、技巧,來對自己或自己的行為、作品等進行刻意宣傳,以達到提高人氣、聲望的目的。」以此推定,「孟德獻刀」事件絕對是一次精心策劃的自我炒作。
  • 呂布為貂蟬手刃董卓?別被《三國演義》騙了,看正史如何記載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關東各州郡政府官員推舉袁紹為盟主,領車騎將軍,討伐董卓。時反董勢力分為三處:酸棗聯軍為兗州、豫州兩路人馬;河內聯軍為冀州人馬;魯陽聯軍為荊州人馬。二月,董卓提出遷都長安的計劃,太尉黃琬、司徒楊彪因為反對被免職。同時,董卓又藉此殺害周毖、伍瓊以洩憤,但是,不久他又後悔了。
  • 呂布為何背叛董卓?
    意思是說董卓因為呂布被丁原所信任,於是誘惑呂布讓殺死丁原,至於是如何誘惑的史書上雖然沒有明說,但也不難想像董卓定是許給呂布高官厚祿等讓人眼紅的利益,呂布才能動心,最後殺死丁原。呂布投降董卓後的確受到厚待,被董卓封為騎都尉,恩崇甚隆,二人還發誓結為父子。
  • 【深度攻略】高配董卓了解一下
    不止如此,董卓的手臂粗如大腿還有跑馬騎射左右開弓的本事卓膂力過人,雙帶兩鞬,左右馳射,為羌胡所畏孟德獻刀不也被董卓嚇住了麼不過人家曹操沒幹這事,策劃刺董的是荀攸 再者,三國第一個挾天子令諸侯的可不是曹操,而是董卓哦只不過大魔王更狠更絕他是廢立天子以令諸侯
  • 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諸侯,下場都如何?看看曹操幹掉多少
    諸位心懷二意,終究導致了聯盟的破裂,那麼各自回家以後,每位的下場如何呢?我們熟悉的曹操,袁紹,孫堅,袁術自然不用多說,我們看看其他十四位諸侯的下場。董卓感覺這群說客辦事不利,就讓王匡將他們收監等待處罰,這群說客中就有王匡的妹夫胡母班。胡母班請求王匡饒恕自己,雖然王匡很同情他,還把他的兒子接過來養,最終還是聽從董卓的命令將他殺了。胡母班的親人因此對王匡十分不滿,秘密聯合曹操,作為內應,將其殺害!陳留太守張邈,張邈在聯盟解散後投靠了曹操,後來張邈隨同陳宮一起反叛了曹操,將城池獻給呂布。
  • 貂蟬戲呂布:殘暴不仁的東漢宰相董卓敗亡之路
    面對這種情景,當時曹操非常氣憤。他對各路將領說大家起兵,為的是討 伐董卓。現在董卓劫走天子,燒毀宮室,全國人心惶惶 這正是消滅逆賊的好時機,為什麼還要猶豫不決呢?但儘管他說得慷慨激昂,可袁紹等人睬都沒有睬他。於是,曹操就單獨率領著自己的5000人馬向董卓進攻。董卓聽到曹操前來攻打,早已派大軍在汴水布好陣勢。
  • 三國:討伐董卓的諸侯究竟有多少路,會盟的主持人是不是袁紹呢?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1話說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逃回到了陳留
  • 董卓死後他的西涼軍團一分為四,哪一支西涼軍被曹操收編?
    漢獻帝初平元年,即190年,袁紹召集各方勢力,爆發了討伐董卓的戰役,一年後,董卓被孫堅擊敗,只能退守長安。在長安城中,董卓廣布親信,僭越禮制,用近似天子的服飾及車駕,呼召三臺。司徒王允設計反間計,挑撥大將呂布和董卓的關係,結果成功,初平三年,董卓被呂布所殺。董卓死後,局勢繼續陷入混亂中,其部下紛紛趕往長安,要為董卓報仇。
  • 三國百年(十四)——董卓是怎樣一步步作死的?
    董卓接下來,就要著手整頓內部了。為了進一步充實自己的力量,董卓下令封自己的弟弟董旻為左將軍,侄子董璜為中軍校尉,掌部分兵權。董卓自己宗室子弟,全部封官,即使是未成年的後人,男子也得以封侯,女子得以封君。比如董卓的孫女董白,還是個兒童,就被封為渭陽君,享受俸祿。董卓又在長安城東修築府邸,稱為郿塢。
  • 皇甫嵩為何輸給了董卓?(下)
    袁紹是抱著徹底剷除宦官的念頭的,何進則更多是嚇唬和要挾,迫使宦官退卻和讓步,不再幹涉和影響他的權力運行,這點可以從何進對宦官說的那番話中看出。所以,董卓也好,其他什麼人也罷,何進真正看重的,主要是他們的名聲與威勢,而非真刀真槍的軍事實力(當然,這兩者之間構成了某種正相關的關係)。在這一點上,董卓正是首屈一指的最佳人選。因為董卓的威名,不是一般的威名,乃是一種惡名。
  • 臉譜三國|此人謀略堪稱曹操前輩?召董卓進京竟是天大布局!
    何進設計如此極絕密且有深意的攘外政策,不僅讓董卓完全中計,不折不扣地按照何進的妙計一步步踏進鬼門關,甚至連自己的幕僚都未能看透,萬口一辭地反對何進的決策一個個辭官歸故裡。董卓方面,除了女婿中郎將牛輔守住老窩(陝西),其它的心腹,諸如李傕、郭汜、張濟、樊稠都帶上,馬不停蹄向洛陽進發。何進這邊,侍御史鄭泰直言規勸,甚至連有政治遠識的盧植都未能體會何進的深意,出言相勸。
  • 《三國演義》第006回 討董卓曹操詔群英
    袁紹看了看各路諸侯,「列位大人,袁紹不才,承蒙諸公推為盟主。有功必賞,有過必罰。國有常刑,軍有紀律。各宜遵守,勿得違犯。」大家異口同聲,「我等,有令則行哇~~~~~~~~」袁紹拿起一支令箭來,「袁術聽令!」「在!」「我賜你令箭一支。」「不知盟主哪廂使用?」「命你,為督糧官,押解全軍糧草,不得有誤!」
  • 十八路諸侯為何會敗於董卓之手
    董卓篡權,天下紛紛為之討伐。  在曹操的號召下,十八路諸侯齊聚洛陽,聲勢之浩大前所未有。
  • 三國演義中,董卓是什麼樣的人?為什麼都說他是三國最噁心的人?
    董卓是妥妥作為大反派出現的,偏偏他還不是一個輕易能被打敗的大反派,董卓最後死在了自己人的手裡,倒算是罪有應得,可相比董卓的屢屢惡行,這樣的方式死掉實在太便宜他了。 如果非要說董卓的特點,那就只有他的奸詐了,正面打丁原幹不過,就只有靠著反間計找了呂布這麼一個見利忘義的小人。 偏偏他還真就把呂布當做義子,估計也只有董卓這樣奸詐的小人,才會和呂布意氣相投,不過不得不說,董卓的西涼軍確實非常強悍,能控制朝廷這麼長時間,甚至面對十八路諸侯打得也不算太糟糕,好歹還能全身而退。
  • 董卓:也曾經是個王者
    董卓,董太師。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大概普遍有這麼個疑問,董卓怎麼這麼強?居然是十八路諸侯的聯合起來刷的大boss?就這麼打還沒一口氣打死?這也是沒有辦法的,畢竟董太師一出場就是一副大腹便便滿肚肥腸的油膩中年人形象,怎麼看都和最終反派不太沾邊,說是撲街龍套都有人信。
  • 三國時期,袁紹要討伐董卓,為什麼幾次都不聽曹操的意見呢?
    大漢朝漸漸地也向秦朝靠攏,以郡為單位治理地方,不過呢,漢武帝又擔心這些郡守權力太大,又搞出什麼么蛾子,於是又把天下分成十三個部,每一部設立一個刺史,來監督這些郡守。後來,部又改成了州,也就是後來我們在讀三國時常見的州刺史。雖然說這個刺史前面掛的是州,但實際上官位是沒有郡守(太守)高的,比如漢宣帝時有個非常有名的官,名叫黃霸,他開始做的就是揚州刺史,後來升任的潁川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