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第006回 討董卓曹操詔群英

2021-02-20 新聞早班車語音版

第006回 討董卓曹操詔群英

給大家推薦一個免費聽書平臺

陳宮舉起寶劍要把曹孟德給殺嘍。可是劍也舉起來了,他這手也下不去了。怎麼回事兒呢?陳宮轉念這麼一想,我是為了報國呀,才跟隨著這不義之人來到了此地。今兒個我要是把他殺嘍,我豈不也落一個不義之名啊。怎麼辦吶?唉!我不如離開他得了,另尋去處。

陳宮想到這兒,把劍輕輕地還入鞘內,把門兒拉開來到院內,找到自己的馬,出了店房,陳宮走了。

陳宮剛走,曹操醒了。他回頭一看,哎?陳宮怎麼不見了?曹操就起來了。點著燈他這麼一找,不單陳宮不見了,馬也沒了。噢~~他這才明白,公臺是棄我而去呀。人家離開我了。為什麼呢?不用問,這準是我那兩句話,他傷了心了。我說,寧願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陳宮看我是個不仁不義之人,這才離開我。

到了陳留這兒見著了他的老父親曹嵩。他父親一看,「哎呀,孩子,你闖了這麼大的大禍,天下各地都在繪影圖形捉拿於你,你是隱藏起來呀?還是就呆在陳留?」

「老爹爹,孩兒想盡散家財,打刀槍制盔甲,招兵買馬聚草屯糧,聯合天下各路英雄好漢,滅董賊,重整漢室。」

「哎~~呀~~」老曹嵩一聽高了興了,我這兒子行啊,有這麼大的志向。「好,老父情願,把所有的家財散盡。」

這老頭,開始典房子,賣地,把錢全拿出來了,買鐵,買馬。買鐵幹嘛呀?打刀槍沒這玩意兒不行啊,制盔甲也需要鐵呀。然後又插旗一桿大旗來,上寫「忠義」二字。曹操就在陳留這兒招開了兵了。一聽說殺董卓扶漢室,大家甭提多高興了,都爭著搶著來啊。還有往這兒送糧草的呢。

來了好多英雄好漢,樂禁、李典,曹仁,曹洪,夏侯敦,夏侯淵。這夏侯弟兄可不是外人,感情是曹操的本家兄弟。曹操的父親曹嵩啊,是宦官曹騰的一個過奉兒子,所以這么姓了曹了。自己的幾個兄弟來了,曹操更高興了,而且夏侯敦、夏侯淵的本領還非常好呢。都有萬夫不當之勇啊。這次聽說曹操在這兒招兵,他們帶來了好幾千人馬。嘿喲,曹孟德真是平地一聲春雷呀。這氣派可大了!

他馬上,就給各路諸侯把信發出去了。請諸侯到這兒來,是共議國家大事。扶漢室,討董賊。曹操這第一封信,就寫給袁紹。因為袁紹最恨董卓啦,袁紹看不慣董卓那驕橫霸道胡作非為。倆人不是在酒席宴前打起來了嘛。後來袁紹一氣之下走了。董卓怕他造反吶,封他個渤海太守。袁紹手下有人馬呀,所以這第一封信給他了。

袁紹接著曹操這封信,當即就起了兵了。袁紹這一起兵,各路諸侯是紛紛而至啊。

第一路諸侯來的是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

第二路冀州刺史韓馥

第三路豫州刺史孔伷(袁闊成讀作 「孔秀」,發音實為 「孔宙」)

第四路兗州刺史劉岱

第五路河內郡太守王匡

第六路陳留太守張邈

第七路東郡太守喬瑁

第八路山陽太守袁遺

第九路濟北相鮑信

第十路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一路廣陵太守張超

第十二路徐州刺史陶謙

第十三路西涼太守馬騰

第十四路北平太守公孫瓚

第十五路上黨太守張楊

第十六路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

第十七路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只有第十四路諸侯北平太守公孫瓚還沒到,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公孫瓚怎麼來晚了呢?原來他在路上遇到了幾位英雄好漢。他碰上誰了?不是旁人,就是張飛鞭督郵之後離開安喜縣的劉關張兄弟三人。

公孫瓚怎麼認識劉備呢?因為公孫瓚和劉備是同窗好友。沒想到今兒在這兒碰上了。他一問劉備,劉備把前番經過這麼一說,自己現在在哪兒呆著呢?在劉恢那兒避難呢。

「哎呀呀~~賢弟呀,你趕快跟我去吧。咱們和曹操曹孟德合兵一處,滅董賊重扶漢室。」說到這兒公孫瓚看了看劉備身後的二兄弟,「啊這是什麼人吶?」

玄德這才給引見,「這是我的二弟關羽,三弟張飛。」

「哎呀!」公孫瓚一聽,「久仰大名啊!現在不知道兩兄弟官居何職?」

「呵呵,我二弟,是馬弓手,我三弟是步弓手。」

公孫瓚一聽洩氣了,這麼大本事的人,才是個馬弓手步弓手哇。這簡直是兩顆明珠埋在土裡一樣啊。「得了,別在這兒呆著了,快跟我走吧。」

因為這個公孫瓚晚到了兩天。總算趕到了,他把人馬扎住了一看,哎呀!聯營扎出去二百多裡呀,那帳篷角壓著帳篷角啊。稱得起是旗分十色,真是兵是兵山將是將海。站到遠處手打涼棚這麼一看啊,無邊無沿。將如猛虎,馬似蛟龍,盔明甲亮,刀槍躍眼,鼓號聲聲,旌旗蔽日。中軍好似斑斕虎,巡營小校似狻猊。

曹操一看諸侯都到了,他是殺牛宰馬大宴群雄啊。這麼多的諸侯,得選個盟主哇,人無頭不走,鳥無頭不費,不能群龍無首哇。那麼誰擔當這個盟主呢?

曹操提了一個人,說只有袁紹袁本初,能有資格擔當這個盟主。袁家四世三公,德高望重。

袁紹心裡是挺高興啊,不能說好就是我吧,怎麼也得客氣兩句啊。「哎~~~不行不行,孟德,袁紹無能啊。我怎麼能擔當這樣的重任呢?還是選別位諸侯吧!」

大家一聽,「唉~~~袁紹公您就不用客氣啦,只有您夠資格能擔當這一盟主。」

空口無憑不行啊,就這么喝著酒一說就完啦。怎麼辦?明日一早,得登臺拜印。當天晚上就修起一個臺子來,這個將臺高三丈,一共是三層啊,分天地人三才。旗分五色,紅黃藍白黑。分金木水火土,東西南北中。東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左有白旄(方言土話讀作「毫」),右有黃鉞。白旄,就是旗子頂上扎這麼一撮子羽毛。這黃鉞呢,斧子出尖兒叫鉞。光有這鉞還不行,還得拿金色兒把它塗了。擺這麼兩綜東西幹什麼呀?為了顯示莊嚴,和權威。

袁紹袁本初,衣冠楚楚,環佩叮噹,肋下佩劍,是挺身走上將臺。拈香下拜,然後是高聲朗讀盟約。盟約這個大意呀,就是漢室不幸,賊臣董卓專權,毒死了皇帝,殺害黎民百姓。以袁紹為首的各路諸侯同心協力滅賊興漢。是誰也不準有二心,黃天后土祖宗明靈啊。

隨後這些諸侯跟著都跪下了。磕完頭起來,歃血為盟。什麼叫歃血為盟啊?這歃血為盟是古代人盟約的一種重要形式。把血抹到嘴上,這就表示決心已下是永不悔改呀。

袁紹走下將臺,升了中軍寶帳。中軍官,捧印官,傳令官,叉手而立。捆綁手,刀斧手,列立兩旁。袁紹看了看各路諸侯,「列位大人,袁紹不才,承蒙諸公推為盟主。有功必賞,有過必罰。國有常刑,軍有紀律。各宜遵守,勿得違犯。」

大家異口同聲,「我等,有令則行哇~~~~~~~~」

袁紹拿起一支令箭來,「袁術聽令!」

「在!」

「我賜你令箭一支。」

「不知盟主哪廂使用?」

「命你,為督糧官,押解全軍糧草,不得有誤!」

「得~~令!」

「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聽令!」

「在~~~~!」孫堅,啪,一挑魚踏尾,幾步走到帥案前。這位可了不得啊,素有江東猛虎之稱。

「命你統兵十萬,為全軍先鋒官,逢山開路,遇水疊橋。兵法汜水關,不得有誤!」

「得~~令!」孫堅立刻率領自己手下四員大將,程普,黃蓋,韓當,祖茂,當夜領兵,兵進汜水。

這汜水在哪兒啊?就是現在河南滎陽以西。虎牢關,就在那兒!

人馬還沒到汜水呢,汜水關的流星探馬已經報進了相府。可把董卓嚇壞了,當即升殿議事,把文武全找來了。「如今各路諸侯兵犯汜水,我們該怎樣迎敵呀?」

董卓的話還沒說完呢,呂布就過來了。「相父,這有什麼可怕的呀。您就給我一支將令,我視這群諸侯如草芥。」草芥?就是小草籽兒。「我把他們的首級全拿來,你把它高掛國門!以儆效尤。」

「哼哼~~」董卓一看,「我有溫侯呂布,老夫無憂矣。」

董卓剛要把令箭交給呂布,在殿腳下惱了一位,他大喊了一聲:「且慢!殺雞焉用牛刀!此區區小事,何勞溫侯大駕!某家不才,在汜水關前,殺這些諸侯首級,如探囊取物一般!」

呀嗬,董卓一看,我這兒能人不少哇。這是誰啊?他舉目一看,在殿腳下站立一員大將。

此人身高九尺開外,生的是虎體狼腰,豹頭猿臂,面如生蟹蓋。那臉跟生螃蟹蓋似的,青鬚鬚藍汪汪綠不嘰紫拉毫青。眉橫一字,是赤眉虯髯。虯髯?別人那鬍子都一綹一綹的,他這鬍子全打著捲兒,用手這麼一揪,二尺多長,一撒手,突嚕嚕~~~~~又全回去了,捲毛鬍子。頭戴青銅獅子盔,朱纓倒掛,摟頜帶密排金釘,身穿大葉青銅甲紫戰袍,上繡海水江涯,寶藍色中衣,足蹬五彩戰靴。此位乃是關西好漢,大將華雄。在他身後有一名小校,給他扶著那口大刀。誒喲我的個天,這口刀叫三亭冷豔朔合扇板門刀,刀頭長三尺三寸三分三,背兒厚一指刃薄一絲光閃閃明亮亮冷森森逼人之寒奪人的二目,刀上的血槽都滿了,是殺人不計其數。

方才那幾句話說的是多狂吶,殺這些諸侯的腦袋就像由兜裡往外掏點兒東西一樣。一點兒也不狂,這人是真有本領。

董卓心中大喜呀,當時是派精兵五萬,以華雄為大帥,胡軫為先鋒,趙岑為副將,派李肅為謀士。叨嘮嘮一聲炮響,兵離京城來到汜水關。

剛到了汜水關,有人討戰,華雄領人馬殺出城外剛把隊伍列好,華雄一看,對面有一面大旗,旗上寫著一個「鮑」字,感情不是孫堅的人馬。哪兒來這麼一哨人馬呀?感情是第九路諸侯濟北相鮑信他兄弟,鮑忠的人馬。

鮑忠從哪兒來呀?袁紹一傳令派孫堅走了,鮑信心裡就不痛快。哎呀,這孫堅要去了,打進汜水關直搗洛陽,這功勞不就是他的了嘛。他秘密地把他兄弟給派出來了,抄小路,奔汜水關來了。

鮑忠跑的挺快,到這兒一見華雄她也不知道華雄多厲害。剛一報名,一個照面兒,連個回合都沒走哇,叫華雄手起刀落,斬鮑忠人頭於馬下。

剛把鮑忠給殺了,孫堅就趕到了,是兩軍大戰。這一通兒殺呀,由打晌乎殺到晚上,結晚上殺到了掌燈,殺的是伸手不見掌對面不見人馬仰人翻吶。孫堅的人馬,叫華雄殺得大敗啊。孫堅還沒吃過這虧吶,一下子大敗了三十裡才算扎住了營寨,收拾殘兵敗將。

打了敗仗就夠慘的了,糧草還接濟不上了。督糧官袁術哪兒去了?袁術吶,根本就沒給發糧。袁術想啊,孫堅乃江東一猛虎吶,這要把糧食給他供足了,他取下了汜水,然後到洛陽殺死董卓,這功勞不就全歸他了。我呀,我不給你糧草。

軍無糧自亂。果然,孫堅這人馬就慌了。沒有糧草怎麼打仗呢。

汜水關的李肅來見華雄:「華將軍,孫堅大營裡沒糧啦。將軍何不趁此時偷營劫寨,生擒孫堅。」

「先生,言之有理。」

他們人穿軟甲,馬摘鑾鈴,前來偷營劫寨。孫堅,一點兒防範都沒有。華雄的人馬到了大營營門這兒還不知道呢。一聲炮響,殺進大營。孫堅是慌忙披掛上馬,忙中出錯呀,怎麼能抵擋得了華雄?讓華雄殺的呀,人馬是四散奔逃。

祖茂保著孫堅且戰且走,好不容易殺出一條血路,可是奇怪呀,孫堅往那邊兒跑哇,華雄的人馬往哪邊兒追。怎麼回事兒呢?孫堅頭上戴著一頂飛龍烈焰冠,他這帽子上,有很多珠寶,晚上在月光下一照哇,這頂帽子通紅,特別醒目。

有人就告訴華雄了,「華將軍,那戴赤冠的,就是孫堅。」

華雄傳令,一定要將他生擒活捉。

所以孫堅往哪兒邊跑,華雄的人馬就往哪邊兒追。祖茂這麼一看,明白了,「主公哇,您這帽子太扎眼了,您把冠給我得了,我把頭盔給您,您往北走,我往東去。」

「好好好。」

他和孫堅把頭盔換了,孫堅往北去了,祖茂往東邊兒跑,華雄就拿祖茂當了孫堅了,是死追不舍。祖茂跑著跑著,一看路邊有一片樹林,在這個大道口這兒啊,孤零零有這麼一棵樹剃,有一人多高。祖茂心生一計,他把這帽子摘下來,奔兒,就扣這樹樁子上了。然後他一撥馬,藏到樹林子後邊兒去了,他打算,要暗算華雄。

華雄領著人追著追著一看,嗯?孫堅怎麼站那兒不走了?他吩咐人,「亂箭齊發,給我攢死他。」

隨著一陣幫鑼聲,那箭像冰雹雨點一樣,射了半天吶,嘶,這人還在這兒站著,奇怪呀。他派幾個小校到跟前去看。幾個小校摸過來這麼一瞅啊,嗨,感情是樹樁子。我說射他,他不動地方吶。這麼射,射到五月節,他還得在這兒站著。

華雄一抖韁繩,剛到近前,祖茂從樹林子裡邊竄出來了。祖茂的刀還沒等舉起來呢,華雄一個大鵬展翅,劈祖茂於馬下。然後,人家掌得勝鼓回城了。孫堅他們,大敗而歸。

袁紹一聽到稟報可嚇壞了。這還了得?江東猛虎叫人家給殺敗了,而且華雄刀劈祖茂,誒呀!立刻升帳!把所有的諸侯全都請來了,商量商量這得怎麼辦吶?華雄這員將怎麼這麼勇啊?

這些諸侯來到中軍帳剛坐下,小校來報:「華雄討戰!」

這華雄來的也太快了,想開了口子的水一樣,這人馬就擁到袁紹的營前了。不單來討戰啊,他讓他手下的軍校,用一根兒五丈多長的大杆子,挑著孫堅那頂烈焰冠,在營門前罵戰。你說,這多寒磣人吶。

袁紹一想,這還了得了?「什麼人,到陣前取華雄首級?」

旁邊兒過來一員小將,「末將願往!」

袁紹一看,是小將俞涉,「多~~~加小心。」

「料也無妨。」俞涉披掛上馬,殺出營門。

工夫兒不大,小校來報:「啟稟盟主,華雄刀劈俞涉!」

「嘶~~啊?」出去連一個回合都沒走上就讓人給宰啦?「哎呀!這華雄如此厲害嗎?」

「慢來!盟主休得長華雄的威風滅我們的銳氣!末將不才,我願生擒華雄於帳下!」

袁紹一看不是旁人,是大刀潘鳳,「潘將軍,接令!」

潘鳳提刀上馬,一聲炮號殺出轅門。沒有片刻之功小校慌忙來報:「報~嗷~~」這報那音兒是從腦後出來的。「啟稟盟主大事不好!潘將軍到陣前會華雄未戰三合被華雄砍於馬下!」

「哎~~呀!」袁紹一聽有點兒嚇傻了。這華雄這麼勇麼?「還有哪位將軍討令去戰?」

帳裡邊兒沒一個言語的。誰還敢接這令,袁紹看了看,「嘿嘿~~~可惜啊,我手下兩員大將,顏良、文丑,一個都沒來。今日如有二將在我身邊何懼華雄?」

袁紹剛說到這兒就聽有人冷笑,啊?他舉目一看在公孫瓚身後站立一人,此人身高八尺開外,生的是面如重棗臥蠶眉丹鳳眼胸前飄灑~~五綹長髯,頭上戴鸚哥兒綠匝巾,身穿鸚哥兒綠的戰袍。

「冷~~笑~者~~何人?」

這員將一聽問他,搶步上前叉手施禮,「末將不才,姓關名羽字雲長。願討盟主一令,到陣前取華雄首級。」

「官拜何職?」

「馬弓手!」

「嗨嘿~~」還沒等袁紹說話,把袁術給氣暈了,什麼什麼?馬弓手也敢討令?那還不得讓人華雄笑話死啊?「小小的馬弓手,也敢搶令迎敵,還不給我打出帳外,更待何時?」

「且慢!」讓曹操給攔住了,「術公差矣!此人既然口出大言,必有驚人本領。讓他陣前一戰又奈何妨?戰得華雄還則罷,戰不得華雄回來再治罪也不遲。」

「嗯~~」袁術不言語了。袁紹一聽有理,把令箭舉起來。舉起令箭他看了看,又把令箭放桌上。「列位大人,關羽到在陣前,若被華雄得知是一馬弓手,豈不笑殺我等?」

「哎~~~」曹操擺了擺手,「本初何出此言?你看,關雲長氣度非凡相貌堂堂,到陣前華雄怎麼能知道他是馬弓手呢?」

「呃~這個……」袁紹沒詞兒了

曹操把令箭接過去了,吩咐人,帳外給雲長備馬。就在備馬這時候,曹操,親手給關羽倒了一杯酒,舉到他的面前,「雲長,飲下此酒,再戰不遲!」

雲長手捻鬍鬚看了看曹孟德,「多謝曹公厚意,此酒先暫放此處,關某,去去就回!」

說完了,他走出帳外,手提青龍偃月刀,跨馬出營。工夫不大,就聽營門外,是旌鼓大作號角長鳴。震天動地,好像山崩地裂一樣。那鼓敲得都震心吶。這些諸侯哇,都坐不住了,一個個面有驚慌之色。袁紹一聽,完了!關羽此時,早已被人斬於馬下。這時候替關公擔心的,得說是劉備劉玄德啊,玄德替二弟捏把冷汗,能打得了華雄嘛?更著急的,是張飛張翼德,他站在大哥身後一勁兒擦拳磨掌,後悔剛才,沒討一支令,到陣前,給二哥助助威。袁術坐那兒冷眼看著曹操,心說,關羽被斬我看你這臉往哪兒擱。曹操坐那兒若無其事。

就在這時就聽大帳外馬走鑾鈴之聲,跟著騰騰幾步,雲長打外邊兒進來了,他高挺胸膛手捻長髯微合二目用手一抖,騰~~咕嚕嚕嚕~~~把華雄的首級扔進了大帳。

曹操用手一摸剛才那杯酒還沒涼呢。

雲長停杯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有聲朗讀版在線聽書MP3 第006回 討董卓曹操詔群英
    第006回 討董卓曹操詔群英這次聽說曹操在這兒招兵,他們帶來了好幾千人馬。嘿喲,曹孟德真是平地一聲春雷呀。這氣派可大了!他馬上,就給各路諸侯把信發出去了。請諸侯到這兒來,是共議國家大事。扶漢室,討董賊。曹操這第一封信,就寫給袁紹。因為袁紹最恨董卓啦,袁紹看不慣董卓那驕橫霸道胡作非為。倆人不是在酒席宴前打起來了嘛。後來袁紹一氣之下走了。董卓怕他造反吶,封他個渤海太守。袁紹手下有人馬呀,所以這第一封信給他了。
  • 評書《三國演義》第006回
    第006回 討董卓曹操詔群英這次聽說曹操在這兒招兵,他們帶來了好幾千人馬。嘿喲,曹孟德真是平地一聲春雷呀。這氣派可大了!他馬上,就給各路諸侯把信發出去了。請諸侯到這兒來,是共議國家大事。扶漢室,討董賊。曹操這第一封信,就寫給袁紹。因為袁紹最恨董卓啦,袁紹看不慣董卓那驕橫霸道胡作非為。倆人不是在酒席宴前打起來了嘛。後來袁紹一氣之下走了。董卓怕他造反吶,封他個渤海太守。袁紹手下有人馬呀,所以這第一封信給他了。
  • 《三國演義》有聲朗讀版在線聽書MP3 第014回 呂奉先濮陽燒曹操
    第014回 呂奉先濮陽燒曹操好麼把曹操的老家給抄了。曹操可真有點兒沉不住氣了,那我打完了徐州之後哪兒呆著去?正在這時候,郭嘉過來給他出了個主意:「主公,趁此機會您就給劉備寫封回信,賣個人情叭,這叫順水人情。就說你的信我接到了,衝著你這徐州我不打了,陶謙也不殺了,由此罷兵,我兵回兗州。」「嗯~~是個辦法。」 曹操心中暗想,哼,你以為我取兗州,我這仇就不報啦?此仇是非報不可!
  • 《三國演義》有聲朗讀版在線聽書MP3 第008回 藏玉璽堅背盟約
    隨著董卓的後邊兒去追,我也追不上他啊。萬一要中了董卓的計呢?我還不得損兵折將。袁紹這麼一來,各家諸侯,就都不動彈了,是各有各的打算吶。曹操生氣了,曹操一看這正是一鼓作氣擒拿逆賊的好機會,怎麼都不動了?哼!把曹操氣得一跺腳,這群庶子!難與為謀!氣得曹操直罵他們。就說這一幫啊,都是沒有出息的人。可惜,我跟他們在一塊兒。哼,你們不是不追嘛,待我去生擒董卓。
  • 《三國演義》中十八路諸侯徵董卓誰最的實力最強?不是袁紹與曹操
    不是袁紹與曹操   在《三國演義》裡面,曹操矯詔十八路諸侯徵董卓,其中實力最強大的不是四世三公、門多故吏、名相之後的袁紹,也不是亂世梟雄曹操,羅貫中把榮譽給了只有一萬五千兵馬的北平太守公孫瓚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第十八鎮,曹操自行組建的起義軍。 東漢末年,天下分為十三州,州牧刺史管轄郡守。
  • 《三國演義》有聲朗讀版在線聽書MP3 第012回 治國失策王允附城
    「我看要這麼走哇,倒不如糾集人馬,兵髮長安,去討王允,給相國董卓報仇。」到長安跟他打一仗,打得了,更好,打不了再走也不遲。「哦~~可是先生,我現在手下的人馬不過萬,就這兩三千人兒。那長安城,王允手下的大將軍呂布在,我們能打得過麼?」「那不要緊,咱們可以招些兵馬。」「怎麼個招法呢?」「我自有妙策。」
  • 《三國演義》電子書在線閱讀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
  • 【名著導讀】三國演義趣味動畫第22回(附在線測試+答案)
    《三國演義》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一百二十回。作者羅貫中,元末明初人,是一位擅長小說、戲曲的通俗文學家。他在民間傳說、話本、戲曲的基礎上,運用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資料,加以整理和創造,寫成了這部長篇巨著。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歷史舞臺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
  • 曹操刺殺董卓背後的真相!
    《「孟德獻刀」的歷史原型》「孟德獻刀」是小說《三國演義》裡的一個經典橋段,無疑是曹操早年的熱血之舉。在董卓獨攬大權、不施德政的大背景下,朝野震動,士人集團卻無計可施。此時,青年曹操提出,自己能夠利用和董卓的信任接近董卓,並向王允求取七寶刀,以見機刺殺董卓為國除害。
  • 《三國演義》第004回 謀董卓孟德獻刀
    第004回 謀董卓孟德獻刀給大家推薦一個免費聽書平臺李肅說降了呂布,回來稟明了董卓曹操聽到這和兒一擺手,「司徒大人,呃~您不必動怒。我不是笑別的,我是笑列位大人怎麼就會沒有除國賊之策呢?」「噢~~」王允一聽,「孟德呀,你笑我們沒有辦法,那麼難道你有滅賊之計嗎?」曹操冷笑一聲,「操雖不才,我願斬董卓之首級,高懸國門,以謝天下!」「哎呀呀!」王司徒一聽這句話趕忙繞過桌案,給曹操深施一禮呀,「不知孟德有何高見?」
  • 第五回 諸侯討董(上)
    中央之國的形成<三國歷史篇> [第5回]作者:溫駿軒 編輯:塵埃 /  主播:安妮
  • 《三國演義》有聲朗讀版在線聽書MP3 第010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第010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哎,忽然這天,老賊董卓早朝,早朝已畢呀,他就跟皇帝呀,在那兒說上話了。誒!呂布一看,這可是個好機會。他急忙一抽身,他就溜出來了。來到午門外上了馬,跑回了相府,回到相府這兒他把這個馬往門前這麼一拴,手提著畫戟,直奔後堂啊。來到後堂,看見一個丫鬟,「我來問你,你可看見,貂蟬小姐?」這丫鬟一聽:「啊?哦貂蟬小姐,正在後花園,鳳儀亭賞花呢!」「哦……啊多謝!」
  • 【揭秘三國】誰是行刺董卓的第一人?不是曹操!而是他~
    說到行刺董卓,我們第一反應就是曹孟德借七星刀行刺董卓。而這一次的刺殺也成為了《三國演義》中的曹操返鄉起兵的事件起因。
  • 面對董卓的囂張跋扈,看曹操如何以獻刀為名刺殺董卓
    曹操可謂是盡人皆知,因為他不僅出現在三國演義之中,而且還出現在戲劇中,真是家喻戶曉。不過人們對於曹操的印象是奸詐、狡猾,總之都是不太好的印象,當然只是由於歷來史學家都是這樣評論曹操的,但是曹操也是有積極的一面,比如他曾經是刺殺過董卓的,雖然後來失敗了,好在他隨機應變,在董卓差點察覺的時候改為獻刀,今天我們就講一下孟德獻刀。不過要想說曹操獻刀,我們得先清楚董卓是如何到洛陽的。
  • 三國演義中,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諸侯最後結局如何?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這一橋段在《三國演義》中可謂是整個三國早期的開篇巨作。正是在這一期間,我們讀到了關羽溫酒斬華雄,虎牢關三英戰呂布的故事。但這十八路人馬,最後在將董卓逼入關中之後便匆匆解散,從而進入了群雄紛爭。這十八路人馬,他們的最後結局又是如何呢?
  • 【名著導讀】三國演義趣味動畫第5回(附在線測試+答案)
    《三國演義》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一百二十回。作者羅貫中,元末明初人,是一位擅長小說、戲曲的通俗文學家。他在民間傳說、話本、戲曲的基礎上,運用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資料,加以整理和創造,寫成了這部長篇巨著。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歷史舞臺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
  • 《三國演義細節解密》之九十五:曹操在兗州做了什麼,激怒了張邈
    咱們一起暢聊古今歷史八卦,分享有趣的故事,大錘在這裡等著您~最近,咱們的三國演義細節解密,一直在講述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涉及的東漢末年各地諸侯。但是這種說法,解釋不了幾個關鍵問題,比如之前曹操最初在陳留起兵的時候,得到了陳留太守張邈的大力支持,如果按照諸侯爭霸的理論,那麼張邈是不應該如此賣力氣扶植曹操的;而之後曹操與陶謙第一輪徐州攻防戰的時候,曹操對張邈是非常信任的
  • 重讀《三國演義》心得(十):豎子不足與謀
    曹操大怒曰:「豎子不足與謀!」遂自引兵萬餘,領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李典、樂進,星夜來趕董卓。以上內容出自《三國演義》第006回《焚金闕董卓行兇 匿玉璽孫堅背約》,意思是說董卓眼看見十八路諸侯來勢洶洶,所以選擇了避其鋒芒,要把國都從洛陽遷到長安去。雖然眾人都來勸,但董卓仍然堅持自己的想法,並且因此貶斥了多人。
  • 三國演義的穿幫,曹操身後的電線,張飛愛穿皮鞋,還有菸頭與汽車
    三國演義中的穿幫鏡頭,經典也能如此搞笑,最後一張就服你!唐國強、鮑國安等出演的《三國演義》,被三國迷封為永遠的無法超越的經典之作。鮑國安飾演的曹操,眼神經典,這是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出逃的鏡頭,但是看看這個鏡頭,仔細看看曹操身後有什麼,那真的不是現代的電線嗎
  • 《三國演義》第027回 許田圍獵曹操僭越
    《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長篇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