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的第一親信花榮,在梁山上為什麼要當著眾人「射雁」

2021-02-07 歷史課課代表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利益;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派系;有派系的地方,就有紛爭;有紛爭的地方,就有手段。

梁山,就是施展手段最好的試練場。

1.

宋江到底有幾個嫡系呢?咱們說,上梁山之前,他一共有六個嫡系。原始派,孔明、孔亮;降生派,花榮;收伏派,李逵;情懷派,呂方、郭盛。

孔明、孔亮都是宋江的弟子。這倆人在「天罡地煞星譜」中,一個是地猖星,一個是地狂星。這倆名字,倒是恰如其分。

花榮跟宋江的關係其實最為神秘。書中就是一帶而過,說他倆以前就認識,關係不錯。可從後來發生的一系列事情看,二人關係非常不一般。先不說花榮武功、箭術如此高超,憑什麼心甘情願蜷踞在宋江麾下;單說宋江不跟花榮商量,就能擅自做主把花榮妹子許配給秦明來看,倆人關係已經遠遠超越一般朋友關係。這個咱們先放下暫時不說。

宋江手下第一打手就是李逵。一個江湖大哥,手下必定有一個衝鋒陷陣的打手。李逵就是這樣一個角色,這個角色不過六十兩銀子就能搞定。

還有兩個人其實也是宋江的嫡系,他們就是呂方和郭盛。呂郭二人與宋江的關係倒是交代得比較詳細。二人是因為爭奪對影山時打得難解難分,結果被花榮一箭分開。自此就成了花榮的粉絲和宋江的小弟。

宋江與呂郭二人乃是萍水相逢?為何就能直接收為自己的心腹呢?這事啊,咱們也慢慢掰扯。

還是先從眾人上梁山說起吧。

大宋江湖,弱肉強食。沒有那麼大氣力,也佔不了那麼大的江湖。

梁山的江湖,就不是誰想佔就能佔得了的。

晁蓋得梁山也不容易。對於宋江推薦花榮帶著一群人上山,晁蓋當然非常歡迎。畢竟是託塔天王,而且跟宋江是莫逆之交。只不過,對於花榮,晁蓋產生了懷疑。

大家上山之後,就開始說花榮一箭解雙戟的故事。晁蓋就有些不信。

那晁蓋為什麼不信?其實呀,晁蓋不是不信。而是信而懼之。作為晁蓋來說,他還是有權力欲的。他對目前梁山的格局挺滿意。林衝武藝最高,但畢竟為了自己火併王倫,這點,他對林衝是,雖不重用,但深信不疑。

現在突然來了花榮這樣一號人物,他心中就有些遲疑了。這人與人之間,關係是很微妙的。比如說,秦明的武藝也很厲害,可他不擔心秦明。但是對於花榮,晁蓋居然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懷疑。

晁天王的懷疑是有道理的。果然,花榮馬上就給他來了一個下馬威!

天上飛來一行徵雁。花榮隨便從旁邊軍士手中拿過一把弓箭,對晁蓋說:「恰才兄長見說花榮射斷絨□,眾頭領似有不信之意。遠遠的有一行雁來,花榮未敢誇口,這枝箭要射雁行內第三隻雁的頭上。射不中時,眾頭領休笑。」

花榮這一箭,果然正中雁行內第三隻,而且正穿雁頭。

梁山上眾頭領什麼表現呢?盡皆駭然。

吳用還專門進行了稱讚。他說:「休言將軍比李廣,便是養由基也不及神手!真乃是山寨有幸!」

這裡,吳用為什麼要單獨讚嘆一下呢?要解釋這個問題,就要看看花榮為什麼要射這第三隻雁。

2.

雖然現在來說,吳用是梁山第二把手。但在將來,吳用一直是穩定在三把手位置。而花榮這一箭,暗中在影射一件事情。無論梁山一二把手如何爭執,你這梁山老三的靶子,可始終都在花榮的準星之內。這也恰恰暗示了日後吳用一定會死心塌地站在宋江這一邊。無論是晁蓋與宋江爭,還是盧俊義與宋江爭。

前面說了,不知道宋江跟花榮關係為什麼這麼好。現在已經可以揭示一點端倪了。那就是二人行事風格極其相似。自我意識強,還非常果斷決絕。

要知道,此次花榮上山雖然是宋江推薦,但他是帶隊的。來了之後,他被晁蓋安排坐在了林衝之下。按說這個位置足夠顯赫了。但花榮滿足嗎?不滿足!滿意嗎,不滿意!

我們馬上就會說到花榮不滿意的點到底在哪。

等下次宋江上山的時候,晁蓋讓宋江坐了第二把交椅,之後是吳用、公孫勝。

再接下來,沒等晁蓋繼續安排,宋江馬上就說,行了,先到這。其他人的位置暫且不安排,等日後有了軍功再說。就這樣,宋江把頭領分成新頭領和舊頭領,先左右各自坐著。

那麼宋江心目中最理想的人士安排是什麼呢?

他是這樣想的。首先要安排一個領導層。這其中當然包括:他自己、吳用、公孫勝,還有就是花榮。花榮的點原來在這裡啊。

於是,就有了宋江第一次排座次。

這是在晁蓋死了之後。宋江絕對是一個權謀的好手。以前排座次是大排行,這次,宋江分成了「六軍」。林衝為左軍頭領,呼延灼為右軍頭領。其他還有前軍、後軍和水軍,都可以暫時忽略。關鍵是在這五軍之上,還有一個「忠義堂」,也算一軍。排名是:宋江、吳用、公孫勝、花榮、秦明、呂方、郭盛。

這樣一安排我們再看,宋江巧妙地把花榮、秦明都安排到了忠義堂,避開了和林衝排名次。這就好比說,幾個人都在中央任職,你說他們跟林衝的地方官比,誰更重要?

而且他安排的這幾個人,都是自己的親信。

還有一個事實也要說明一下。就是宋江曾經讓位的幾個人。他讓過呼延灼、讓過關勝、讓過董平。當然,還有一個是盧俊義。對於前三個的讓,是收服其心的假讓,一個敗軍之將,誰還敢當真呢?對於盧俊義是不得不讓,因為晁蓋有話放在那。

所以我們看最後梁山的五虎將,關勝、呼延灼、董平都是宋江擒下並且曾經讓過位的。秦明不用說,是宋江保媒的花榮的妹夫。那麼五虎上將之中,只有一個人不是自己的嫡系,這就是林衝。

那麼在第二次排座次的時候,就更有意思了。

這個時候,宋江的老大位置已經坐穩了。

這次排座次,排得更加細緻。原來的忠義堂一分為二,成為忠義東西房。東邊房內,宋江、吳用、呂方、郭盛;西邊房內,盧俊義、公孫勝、孔明、孔亮。

呂方郭盛是地佐星和地佑星;孔明孔亮是地猖星和地狂星。宋江把這樣四個武藝一般的親信人物放在梁山最高權力機構,監視意味非常明顯。而且這四人還有另個一個兼職。

呂方郭盛是守護中軍馬軍驍將;孔明孔亮是守護中軍步軍驍將。

馬軍五虎將主要負責是四旱寨,其中關勝、呼延灼、秦明獨自各守一寨,唯有林衝與董平共同鎮守正西旱寨。

別看呂方、郭盛、孔明、孔亮的職務似乎不高,但關勝、林衝等馬軍五虎將,魯智深、武松等步軍將領,係數盡在宋江親信的監視之下。

呂方、郭盛喜歡這樣的職務嗎?當然了,因為他們覺得,這是他們的詩和遠方。宋江恰是看到了他們這種小清新的情懷,才放心大膽將二人收為心腹的。

那麼宋江第一親信花榮呢?為了避開與五虎上將一起排名,宋江專門給花榮安排了八彪將第一位。有人說,呂方郭盛武藝平平怎麼能擔當宋江護衛呢?其實,前面說了這兩人只是眼線,宋江第一保鏢正是花榮。如果沒有花榮這樣一等一的好手保護,萬一哪天也像晁蓋一樣遭了別人的暗箭怎麼辦呢?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相關焦點

  • 花榮與宋江
    而花榮呢,」舍著棄了這道官誥,和那廝理會「,這種想法他肯定不是第一次有了,只是少一個導火索來做這事罷了。從這個意義上看,他和吳用、和宋江都是一類人,平時雖然安穩地做著軍官、教師、小吏,但內心始終有拋卻一切,要驚天動地大鬧一場的心。他們三個和李逵後來埋在一處,真是再合適不過。驚天動地的事已經做完了,世上再也找不到如此意氣相投的人,沉悶無趣地在體制內終老,不是他們想要的。花榮善射。
  • 吳用和花榮為何吊死在宋江的墳前,殉葬宋江呢?
    而作為梁山第一首領宋江和第二首領盧俊義卻被四大奸臣蔡京、童貫、高俅、楊戩合謀毒死。然而,宋江在臨死之前,因為害怕李逵再度造反,壞了他的「忠義」之名,又親手毒死了李逵,然後託夢吳用、花榮來墳前探望,吳用在宋江墳前感慨良多,意在吊死其墳前,此時,花榮來到,花榮又在吳用的勸說下,兩人同樣以忠義之名吊死在宋江的墳前。
  • 宋江的鐵桿只有這五人,其弟宋清只能排第四,第一名是他無爭議
    宋江能當上梁山上的老大,除了他自己的因素以外,但要想立足於偌大的梁山,這裡肯定需要很多幫手,然梁山上好漢有108位之多,到底誰才是宋江的鐵桿兄弟,經過小編的精心整理,梁山上與宋江真正稱為鐵桿的,只有這五人,他們是戴宗,宋清,李逵,吳用,花榮。為什麼這樣說呢?請接著向下看。
  • 水滸傳中,宋江為什麼讓王英娶扈三娘?揭秘梁山婚姻背後的權謀
    而在我們的想法中,美女就應該配英雄,比如說林衝這樣的好漢、花榮這樣的心腹,再不濟嫁給宋江也是好的,畢竟宋江是梁山的老大!但為什麼偏偏是嫁給了王英了呢?這就是宋江的智慧了!
  • 宋江死後,花榮為何非要墓前自縊?因為不死根本就活不成
    小李廣花榮就大不一樣了,他有妻兒賢妹在旁,拖家帶口到應天府上任,似乎其樂融融。豈料,相隔半載之後,宋江忽被藥酒毒死,死前除了召喚李逵前來送死之外,並沒有通知旁人,吳用、花榮都是不知道的。然而,接下來卻發生了神奇的「宋江託夢」。且說原著,吳用自離了宋江,多有掛懷。
  • 花榮這暗夜一箭,坐實放毒箭射死晁蓋的,根本不是史文恭
    花榮一箭而服梁山,其人高超的箭術,在原著中有多次描寫,尤其在晁蓋曾頭市中毒箭之前,施耐庵饒有心機的多次暗示了花榮的「暗夜之箭」。
  • 解密;託塔天王晁蓋之死,到底是不是宋江設計謀害?
    在梁山伯當上一把手後,卻因為攻打曾頭市而中了冷箭。託塔天王晁蓋那麼晁蓋怎麼死的呢?原著中,射中晁蓋的毒箭上寫著史文恭的名字,但很多人認為;宋江要奪權,所以他設下了歹毒的計策,派人暗箭射死了晁蓋。至於證據,聽小二細細道來。
  • 李逵死後宋江花榮要暗殺扈三娘,吳用朱武反對,最後讓誰去動手?
    宋江的不孝,在修改過的《水滸傳》中只是草蛇灰線,但是在程善之從七十回之後續寫的《殘水滸》中,卻得到了完全的展現:坐上梁山頭把交椅的宋江連父親的話也不聽,結果父子反目,宋太公當著梁山好漢的面,把宋江氣得「面色鐵青,兩眼上翻」,一口氣沒上來,憋得暈厥過去,是智多星吳用叫小嘍囉弄來一杯熱茶灌下去,過了一時三刻,宋江「漸漸氣轉,喉嚨咯地吐出幾口痰來。」
  • 陳健璋:小李廣花榮——未被技能光環打倒的人
    第一種,此人太過妖孽,與萬事通相似的能力配置會成為形象塑造上的負擔,使讀者即便從文本創作的基礎上理解,也仍舊覺得他這個人形象太虛。這一方面的反面教材,想必《結水滸傳》的作者俞萬春很樂意提供,而即便是在其他較為成功的早期白話小說裡,也可以列出一些耳熟能詳的例子。例如諸葛亮。
  • 智多星吳用的結局:與宋江分道揚鑣,從梁山軍師變成經略判官
    之後,吳用與晁蓋一起上了梁山,並扶持晁蓋成為梁山第二任大寨主。不過,吳用在晁蓋時代並沒有太大作為。宋江上山後,吳用的作用逐漸發揮。他竭盡全力扶持宋江,攻城略地、壯大勢力,是梁山的頭號智囊。大聚義時,吳用的排名高居第三位。在程善之所著《殘水滸》中,吳用成了最陰險狡詐之人。他早期輔佐宋江,壞事做盡,後期又背叛宋江,搖身一變,成了經略府判官。
  • 讀水滸之花榮:認識宋江,是此生最大的錯
    宋江一聽,拍手叫好,一起定下了計策。接下來,戰鬥完全進入了花榮預定好的軌道。先是力敵。花榮和秦明「兩個交手,鬥到四五十合,不分勝敗」。要知道,秦明後來在梁山排名第七,居「馬軍五虎將」第三位,是最頂尖的高手。
  • 如果花榮單挑馬軍五虎將,他能打敗哪幾個?
    在《水滸傳》中,花榮在梁山大聚義的位置排在第九位,是馬軍的八騎兼先鋒,僅次於五虎將。許多人懷疑花榮的武力,認為他只是個好箭手,和宋江的關係很好,所以才能名列榜首。那花榮的真實實力又如何?要是他單獨挑梁山五虎中的哪一個,能擊敗多少人?
  • 宋江為什麼謊稱欒廷玉死了?他的一句話,收攏了兩個好漢的人心
    水滸中,三打祝家莊是宋江上梁山之後的第一次指揮的大型戰役。也正是這次戰役,讓宋江的威望直線上升。但宋江在打祝家莊的時候,也並非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前前後後打了三次。在祝家莊中,最出彩的並不是祝家三兄弟,而是祝家莊的教師欒廷玉。欒廷玉的能力不弱,甚至能夠在20多回合將秦明打落馬下生擒,可見其實力,絕對不弱於馬軍五虎將。
  • 看水滸:為何宋江三次上梁山,最後一次才下定決心落草為寇?
    《水滸傳》中宋江上梁山的過程最為曲折。其他的好漢都是上了梁山,一去不回。只有宋江三次上梁山,才最終落草為寇。造化弄人,宋江是最不甘心做強盜去造反的人,反而成了強盜們的大頭領;而鐵了心和朝廷對著幹的晁蓋,卻因為一場意外英年早逝。為什麼宋江三次上梁山,最後一次才下定決心落草為寇呢?歷來的讀者,眾說紛紜。
  • 梁山很多人反對招安,為啥不反抗或不走呢?原因是宋江有「法寶」
    他曾一再推舉宋江當寨主;可是到了彌留之際,卻不願意"順水推舟"、"名正言順"地把"寨主"讓給"第二把手"宋江,偏偏要當眾宣布"臨終遺言":  "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此遺言,一則說明晁蓋對關係梁山大業的領導權的處理不甚慎重,有濃重的個人恩仇觀念;二則表明晁蓋對宋江失去了信任。因為作品除了寫過宋江殺死手無縛雞之力的閡婆惜外,從未正面寫到宋江有啥武藝。
  • 宋江設計害死晁蓋,操刀人花榮,這是真的嗎?
    很多人YY花榮射死晁蓋,因為花榮是宋江嫡系,宋江為了篡權暗中指示花榮射死晁蓋。誠然,花榮確實是宋江的嫡系,但是這並不代表宋江會讓花榮幹這麼愚蠢的事情。 實際上在攻打曾頭市之前,晁蓋就已經壓不住宋江了,宋江就是按照正常競爭渠道也可以做到梁山老大,他何必要用「暗殺」這麼愚蠢的手段呢?
  • 花榮被射死,扈三娘被掐死,反動小說《蕩寇志》到底有多喪心病狂
    說起《水滸傳》,大家應該耳熟能詳,其中所描寫的梁山好漢劫富濟貧、懲惡揚善、反抗壓迫的故事最為人津津樂道。這部小說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鬥爭精神。
  • 梁山上誰的話最具權威?不僅僅是宋江,此二人的話語權不弱於他
    那麼在梁山上,究竟誰的話最具權威呢?在年叔看來,梁山上說話最具權威的人,不僅僅是宋江,還有吳用和魯智深。  宋江的話當然是最具權威的,要不然也不會成為梁山上的老大,這點是毋庸置疑的。吳用只是一個謀士,按理來說都是照著宋江的指令行事。那為什麼會說吳用在梁山上說話有一定的權威呢?
  • 水滸中八驃騎:武功排名第一和倒數第一的兩人,結局怎麼樣了?
    熟悉水滸的朋友都知道,梁山第一戰的力量是「天下無雙棍棒手」盧俊義,馬軍五虎將也是以關勝、林衝為首,那八虎騎的武功,誰是第一,誰是最後?常言道「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幾個人雖然實力相差無幾,難辨真假,但若細細分析,也能看出端倪。他倆的結局是什麼?八騎中,武功第一的應該是「小李廣」的花榮。為什麼會這樣?
  • 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梁山好漢?有標準嗎?
    王倫時期,梁山泊「聚集著七八百小嘍羅」,卻只有三個半頭領。除了王倫、杜千、宋萬算是正式頭領外,朱貴只能算是半個。為什麼?梁山上根本就沒有朱貴的交椅!柴進介紹林衝上梁山,說的只是三位好漢;朱貴對林衝自我介紹,也說是「王頭領手下耳目」,並不是山寨「第四把交椅」。宋江上山之前的晁蓋時期,梁山捉拿了前來徵剿的一二百人,加上晁蓋帶來的一些人,差不多有一千人,也不過是十一位頭領,就是增加了截取生辰綱的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