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說世界裡,非主角人物,通常只能精通某一項技能。如果嘗試對人物的技能進行大幅度解鎖,使其全能化,那麼不外乎兩種結果。第一種,此人太過妖孽,與萬事通相似的能力配置會成為形象塑造上的負擔,使讀者即便從文本創作的基礎上理解,也仍舊覺得他這個人形象太虛。這一方面的反面教材,想必《結水滸傳》的作者俞萬春很樂意提供,而即便是在其他較為成功的早期白話小說裡,也可以列出一些耳熟能詳的例子。例如諸葛亮。
諸葛孔明畫像
小說中的武侯熟於兵書戰陣,能理大小政務,還精通奇門遁甲之術,有避死延生之法,在這基礎上都沒完,他還能時不時搞一些發明。這樣一個近乎完美的「妖人」,毫無疑問在最開始的崇拜之後,會逐漸被人的逆反心理所摒棄。人們通常會將自身的信仰神化,卻又在心裡懷疑它是否真的如想像中那樣光彩奪目。
相反的,一些原本看來不太完美的形象,反而會逐漸得到更多的喜歡。沒有人會喜歡一個什麼能力都沒有的人物,但當他身上被施加的光環已經掩蓋了他本身「人性」方面的特點時,他就會被逼著走下神壇。所以,角色身上的技能配置,就如同施加在他身上的光環,當你完全看不到他的影子時,眼睛必然會因為感到疲勞而盯向別處。
而另一種解鎖技能過多的情況,大概可以用「樣樣都會門門瘟」來形容,他會的很多,卻每樣都不精。這種情況多見於喜劇角色吧,否則,太過貼近於生活的形象,放在小說裡,也會缺乏吸引力,畢竟很少有人會花時間去觀察他們每天上班路上都能看到的地鐵扶手,亦或是公交車的欄杆。
但在水滸世界裡,有這麼一個在「武技」上近乎完美的人物,卻很少有人去反感他,這個人就是花榮。
小李廣花榮(孫忠會繪)
水滸的武夫中,遠攻能百步穿楊的人多如牛毛,近戰能萬夫莫當的數不勝數,英俊瀟灑智商情商樣樣高的人也並非鳳毛麟角,而能將這些作者所有的偏愛都集中在一起的,只有花榮一個,別無二家。
遠的不說,梁山上的「顏值擔當」中,董平急躁好勇不如花榮智勇雙全,燕青武藝尋常不及花榮手段高明。而通行本其他的人物,多如過江之鯽,形象上卻一個比一個蒼白,不過是「名單俠」,實乏善可陳。
年畫花榮梁山泊射雁
細論起來,花榮是一個腹黑的人。腹黑不僅僅是對他聰明才智的讚許,更多的是對他狠勁兒的認同。花榮徵戰半生,弓下冤魂無數。他曾在城下隔著護城河一箭射穿城頭楊端的咽喉;在陣中將陣前的張翔後背前胸「射個透明」;遼國的先鋒瓊妖納延的臉可以被他釘穿,江南國師鄧元覺的臉同樣也被他送上窟窿;他能在重重圍困之中,躍馬半空,三箭連珠讓樂進「左躲右閃,終被一箭射中咽喉」;也能在箭如驟雨之下,使出鐵板橋,足蹬雙弓,將身處千軍叢中的苟桓連人帶馬射翻在地。單從殺敵數目和質量來說,花榮是梁山當之無愧的頭號殺人機器。
他的狠,不只是對敵人。他可以為了貫徹宋江的目標,而惘顧家人的感受,妹妹可以送給秦明,妻兒可以不顧,而他自己活著,只是為宋江而戰,宋江身故,他便即刻相隨於地下。可以說,花榮是一個絕對冷酷的人。
紀念幣小李廣花榮
這樣一個對敵人和自己同樣冷酷的花榮,卻又是一個熱心到慣於救兄弟的好漢,每當梁山有人交戰失利時,必然可見花榮彎弓搭箭的身影。
花榮救過呂方、郭盛: 「小李廣花榮在陣中看見,恐怕輸了兩個,便縱馬出來,左手拈起雕弓,右手急取怍箭,搭上箭,拽滿弓,望著曾塗射來。這曾塗卻好掣出槍來,那兩枝戟兀自攪成一團。說時遲,那時疾,曾塗掣槍,便望呂方項根搠來。花榮箭早先到,正中曾塗左臂,翻身落馬,頭盔倒卓,兩腳蹬空。呂方、郭盛雙戟並施,曾塗死於非命。 」
花榮救過李逵:「原來李逵但是上陣,便要脫膊,全得項充、李袞蠻牌遮護。此時獨自搶來,被曾升一箭,腿上正著,身如泰山,倒在地下。曾升背後馬軍,齊搶過來。宋江陣上秦明、花榮飛馬向前死救,背後馬麟、鄧飛、呂方、郭盛一齊接應歸陣。」
郵票小李廣花榮
此外,花榮救過史進兩次,甚至出現和張清搶著救徐寧的情況,但他偏偏不救一個人——霹靂火秦明。
秦明是他的妹夫,也是他武藝上棋逢對手、同時經常搭檔的人。但就是這個人,「慣於救火」的花榮不肯出手相救。秦明第一次遇險,是遇上了史文恭:「 史文恭奮勇趕來,神槍到處,秦明後腿股上早著,倒掉下馬來。呂方、馬麟、鄧飛四將齊出,死命來救,雖然救得秦明,軍兵折了一陣。」交戰不利,花榮不願放箭相助,等到秦明中槍落馬,武藝遠不如花榮的四地煞拼死擋史文恭,花榮自己卻默然無應,與此前救李逵之時判若兩人。
秦明第二次遇險,是南徵遇到方傑:「 杜微那廝,在馬後見方傑戰秦明不下,從馬後閃將出來,掣起飛刀望秦明臉上早飛將來。秦明急躲飛刀時,卻被方傑一方天戟聳下馬去,死於非命。可憐霹靂火,滅地竟無聲。」
陳洪綬《水滸葉子》小李廣花榮
而戰前交代的押陣大將中,花榮再次被作者點名:「 再說宋江與吳用分調軍馬,差關勝、花榮、秦明、朱仝四員正將為前隊,引軍直進清溪縣界,正迎著南國皇侄方傑。」一次不救,可以說是偶然,兩次不救,便再也沒有機會施與援手了。
花榮的粉絲中,不乏對水滸有較深刻認識的人。他們並沒有討厭花榮,反而在他的硬體設施近乎完美,而軟體設備存疑的情況下,報以寬容與喜愛,難道是他們不認為冷酷並非好的方面?
郵票花榮梁山射雁
筆者看來,結論或許並不是那樣的。
水滸的作者想直觀告訴讀者的信息,可以從文中輕鬆了解,而更深層次的觀念,作者並不會選擇直言,後人即便通過文意和版本演變歷程來推測,也難以交出更為精確完美的結果來。一人在喜歡另一人的時候,並不是將他的缺點也看成優點,而是因為他打動人的方面,使得我們對他的缺點下意識的包容,單從結果上講,也就是瑕不掩瑜吧。
而通過花榮這個人物的受歡迎程度來看,花榮的形象塑造並不算失敗,他雖然擁有較為完美的能力,卻通過價值觀上的缺憾,將他人性化,使其形象更富有張力,從而避免了讓他因戰鬥素質上的過於完美而「脫離群眾」。換言之,在花榮身上的人性與能力,得到了平衡,從而擁有了血和肉。
民間剪紙小李廣花榮
在水滸中,以與塑造花榮相類似的手法塑造出的人物數不勝數,甚至可以根據前人的研討成果與現有的典籍堅持一個觀點,水滸中並沒有什麼十全十美的梁山好漢。而在看清作者對他們的喜愛的情況下,我們可以佩服作者的先見之明——世人們喜歡的並不是任何方面都盡善盡美的人物,相比之下,有一些缺點的形象可能更容易得到較為深層次的認同,畢竟,喜歡的出發點,始終是並不完美的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