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前言:之所以會用這個標題,是因為這是小編最喜歡的顏色,也和這一個月以來的心情很貼切,再來也奠定了今天這位水系音樂人的整體基調。
情歌分很多種,陳珊妮梁靜茹蘇打綠戴佩妮大家都應該聽過,要麼甜膩浪漫的一口吃掉你,要麼歇斯底裡的一槍殺了你,但我還最喜歡儘管只能住在漏雨的公寓一起接雨和拖地,也要和你私奔到大溪地的黃小楨,可能因為生活在潮溼的臺灣海島,一想到小楨藍色憂鬱的海風氣息就迎面撲來。
臺灣獨立音樂愛好者應該都不會忘記1998這一年,魔巖旗下的陳綺貞和友善的狗旗下的黃小楨分別推出了自己的首張專輯《讓我想一想》和《賞味期限》。當時正值臺灣地下搖滾的興盛期,兩個橫空出世的清新女聲很容易讓人眼前一亮,原來音樂可以不用背負沉重的時代意義,也不需要情感泛濫的矯飾,只需要一把吉他的淺吟低唱,就可以唱出微涼的少女情懷和日常生活的小確幸。
▲陳綺貞《讓我想一想》
▲黃小楨《賞味期限》
後來少女陳成為了小清新教母,逐漸走紅,但彼時的小楨好像對寫歌這件事「滿不在乎」,開始慢慢轉向幕後。2001年發行了第二張專輯《黃小楨2》的她,去京都念書,回國開始在Hit FM擔任廣播主持人,跟觀眾介紹80年代的老歌,偶爾在合輯裡有個人作品、音樂祭裡有表演。長達八年內幾乎都沒有新作品問世,直到2009年才咋風和日麗旗下發行了一張《No Budget》,算是給了廣大歌迷一個交待。
▲當然現在也經常跟某女鬼一起「走穴賣唱」
回憶起某個夏季在馬世芳老師的分享會上,當時詢問了關於安溥和小楨的近況,馬世芳老師的回答我至今還記得說的大概是,95後聽小楨還蠻奇怪,雖然她一直深居簡出,宅在「深山老林」裡一個人悶頭玩音樂,但是INS上還是可以經常看到她發的動態就對了。
▲INS上的搞怪圖
正是因為這份隨性舒展的創作態度,才使得黃小楨歌裡帶有一種毫無修飾的個人特質吧,黃玠在有一次的採訪中談道:《十五秒練習曲》讓我覺得這首歌就是黃小楨,別人唱就會覺得這首歌很無聊。她唱就好好聽,可以聽很久,可以一直 loop!
(不好意思,因為《15秒練習曲》這首歌要付費,所以大家還是自行上網下載吧)
該怎麼形容小楨的音樂?就是那種她的歌只有她的嗓音才能唱出來的質感,就拿《貝阿提絲》這首歌來說,楊乃文也曾唱過它,並且乃文版的編曲更華麗更精緻,陰冷磁性的嗓音唱出的是一段感情不得善終後的絕望。但我更偏好有著簡單吉他伴奏的小楨,音質部分略帶沙啞的感覺很像海岸線上被深埋的沙粒,獨屬於小楨的灰藍加上淺綠的憂鬱,像被水族館裡魚吐出來泡泡緊緊環繞,她可以是你身邊的任何一位朋友在與你竊竊私語,你們的情感此刻是可以相通的。
這是我第一次覺得憂鬱可以用美好來形容,美好的想要用用一滴眼淚來豢養一隻叫做貝阿提絲的魚。
人在孤獨之中,特別是夜裡,聽著歌手以現代錄音設備所賜的低吟技巧泣訴(從前唱歌的人使用橫膈膜,而非喉嚨),你會以為他是你認識的人,正伴和著你的寂寞和思念。重點並不在於世界上是否只剩你倆,也不在於他唱的是不是他自己的真情實感,而在於他和你參與了這個情感形式的遊戲,豐富且填滿了它。愛情是一種幻覺,情感形式亦然,但它們的效應是真的。
這是在梁文道的《噪音太多》裡面讀到的文字。嗯…想說的是在《貝阿提絲》這首歌裡,我真的談了太多次戀愛。
她總是能將周遭的環境、氣味,以再平實不過的手法細碎地表現出來,簡約而又有極強渲染力的詞曲創造一個內在的獨白劇場,劇場中的每一個細節就像你在巷子轉角處就會遇見的真實。也許就是因為這份時常可以拿出來細細咀嚼的真實性,即使她這麼多年不發專輯,卻也能獲得一大批粉絲的擁簇。
▲這麼可愛的她真的沒有辦法不讓人喜歡吧
不管是《December Night》的戀人絮語也好,還是《私奔》裡海浪捲住軀體的躲藏,我至少為小楨的歌獨處過800分鐘(少女陳曾經因為EllaFitzgerald的《Misty》獨處過600分鐘)在這800分鐘裡,有一半的時間是在寂靜無聲的夜晚,小楨的歌充當引路人幫助我在眾聲雜沓之時墜入無人之境,在恆定的一片空間你可以清楚的察覺到迷惘所在,那些透明的破碎的力量正在無聲息的敲打你,你會感到無比安心。
《月亮的六便士》中高更的信上說:
我在初夜時分寫信,大溪地的夜晚這樣獨特,只有這裡這麼寂靜,鳥的叫聲也不會干擾這寂靜。四處有掉下來的枯葉的聲音。我可以開始了解為什麼當地的土著坐在海灘上,一坐好幾個小時,它們彼此都不言語。
反正聽小楨唱歌的時候,我都不講話。
文/Midnight
編輯/Nail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