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不開心想辭職,可是又不知道自己下一份工作想做什麼,怎麼辦?

2021-02-23 求職百科

作者 | 唯偉老師   編輯 | 職伴君  

來源 | 知乎

我長時間的和有這樣想法的人接觸,真的很能感同身受。

這種感覺:

痛苦,焦慮,糾結。

日復一日地剝奪自己身上的精力。

整天的生活都被一種無力感給包圍。

常常反思,批判自我,真的很痛苦。

但是千萬不要停止思考,不要因為迴避痛苦,停止思考我到底想做什麼?

思考自己到底想做什麼,本身就是一個非常非常痛苦的事情。
它也是一個必須在痛苦中才能完成的思考過程。

接下來我會用一些案例來告訴大家,這個痛苦的過程是如何突破的。

1

很幸運,我在大學的時候就知道了自己要做什麼:做美術教學,研究美術教育理論

這不是某天頓悟,腦袋裡突然蹦出了這個想法。

之所以有這種想法,它來源於我的童年缺陷。

我從6歲就開始學畫畫,但是那個年代的繪畫教學非常混亂,老師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學會畫畫的,絕大部分教學方法都是放羊教學:

給你們擺個東西,或者一本書。你們自己隨便畫。

繪畫就是個玄學,學得好不好完全看命。

我在長時間的研究繪畫的過程中,深深感受到,混亂無理的教學體系會讓人學得莫名其妙。相信有很多人經歷著一樣的痛苦。

考上大學以後,逐漸確定志向:改變美術教育。


你可能很羨慕,我很早的時候就能夠找到自己喜歡的事。並且一直堅持下來。但我沒有深入說的是,找到自己所愛之前的人生痛苦:我的懷疑,批判,逃避,等各種負面情緒。初三的時候。我整天都在想,我為什麼要學這些東西。語文,數學,英語,化學,生物到底有什麼用?為什麼我要學這些科目呢?僅僅是為了考學校嗎?所以我直接翹課。不來上課,想要退學。尤其是那個時候還在看克裡斯納穆提的書。「弄清楚我們想做什麼是世上最困難的事情之一。不但在青少年時代如此,在我們一生中,這個問題都存在著。除非你親自弄清楚什麼是你真正想做的事,否則你會做一些對你沒有太大意義的事,你的生命就會變得十分悲慘。正因為你過得很悲慘,你就必須從戲院、酗酒、閱讀數不盡的書籍、做社會改革的工作以及其他事情來讓自己分心……你一旦發現真正愛做的事,你就是一個自由的人了,然後你就會有能力、信心和主動創造的力量。但是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真正愛做的是什麼,你只好去做人人羨慕的律師、政客或這個那個,於是你就不會有快樂,因為那份職業會變成毀滅你自己及其他人的工具。」對於那個時候的我而言。克裡希那穆提的文字,振聾發聵。我身邊的大人們,長輩們,其實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他們當中相當一部分人,在用自己不清楚也不想要的東西,把自己最純粹的內心殺死,然後掩埋。即使時隔多年再回想起那個時候的我,我仍然能感受到那種痛苦。這個社會到底怎麼了?為什麼大家要用這樣的方式活著?在老師,家長,同學的輪番勸說下,在他們聲嘶力竭的指責中,在他們恨鐵不成鋼的絕望眼神裡。我妥協了,在家裡痛苦地思考了兩個星期以後,我回到了學校。無精打採的坐在教室裡,看著毫無意義的書。無力感籠罩著我。覺得自己幹什麼都沒勁。連憤世嫉俗的勁都沒了。所以我決定繼續做一個鬥士。既然我不了解他們為什麼這麼想,也不了解為什麼自己這麼難受。那我就來好好了解一下人到底是什麼吧。2從最開始簡單的入門書籍。到後面,逐漸地開始看專業論文。我記得自己有一個月的時間沒有吃晚飯。因為我把錢都省下來用來買書了。我從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引論》裡了解到:人的任何想法行為背後都有動機,哪怕是非常荒誕的想法,比如夢。看這本書的感覺,就像看弗洛伊德破案一樣地去分析人們行為背後的動機。挺有意思的,於是一發不可收拾地看下去。看完了弗洛伊德的,再看阿德勒,霍妮,弗洛姆。初步了解了整個精神分析學派。尤其是弗洛姆的《逃避自由》,讓我深刻的認識到了人的思想是如何被社會給塑造的,我們以為自己很想要的東西,可能都是別人給我們的。看完了精神分析學派,再去看行為主義,不得不說行為主義心理學的書籍看起來最無聊。他們把人當成巴普洛夫的狗一樣,偏激地認為控制行為就可以控制心理反應。接著往下看,就看到了人本主義心理學,了解到了羅傑斯。這可真是個偉大的心理治療家,他第一次讓我意識到了什麼叫做無條件的愛,什麼叫做無條件認可。我們總覺得活在世界上,很多時候所受到的關注和愛都是有代價的。考得好,爸爸媽媽才愛你,才覺得你是個乖孩子。他告訴我,不要試圖去改變別人。而是全心全意地先尊重別人。這種尊重別人的過程就是傾聽,無條件地認可諮詢者說的每一句話。當一個人被愛和尊重包圍的時候,他就會放下自己的一切防備,開始真正地去打開自己,認知自己。因為他終於知道,坐在他對面的那個人是完全相信自己的。他不需要再有任何戒備,也不用再擔心自己的任何缺陷暴露出來會被嘲笑。很多時候回去,再去翻這些書的時候,我都佩服那個時候的自己。那麼枯燥的表述,我居然看得那麼津津有味。當我通過心理學,有了新的認知,新的知識體系以後。再來看這些人生意義和社會問題,我的心態寬容了很多。
人是很複雜的一種社會性動物,每一個人也是被自我和社會反覆書寫的一本故事集。不同的初始條件和成長經歷就會造就各種各樣的人。因此我不再偏激地把所有不追求人生意義的人放到對立面。那種二元對立的思想開始被我放下了。了解人的過程,也就是了解我自己的過程。我不再執著於某一個瞬間的我。我相信自己是會改變成長的。因此,也不再那麼害怕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了。因為那只是現在的我不喜歡。也不再那麼恐慌這個事情背後是不是有非常大的意義。因為那也只是現在的我,看不到背後的意義。3後來創辦繪畫教育公司,學習管理的時候,我才知道當初在學習心理學過程中所形成的這種看待自我的方式叫做成長型思維。我覺得用一張表格可以很好的說明這兩種思維的人在生活裡常見的區別。我自然而然地考上美院,開始學習設計。我並不是喜歡設計,但我喜歡設計交給我的知識。不過真正讓我下定決心做美術教育而不是設計的,是在我讀中央美院大二的時候,響應學校的要求,去北京回龍觀地區的一個社區小學裡做兒童繪畫教學志願者。

我回憶了一下,大概是在地圖中紅圈的位置,那個地方沒有地鐵。

每周六從上午7:00開始坐車出發。晚上9:00才能回到宿舍。只教兩個小時,其餘時間都在車上。對我而言,其實當時有很多可以去做教學的地方,而且可以給我開出1萬塊錢的月薪。對於當時還是學生的我而言誘惑很大。(所以後面我的確也去了,發現自己不喜歡為了考試去教畫畫。)在這個過程中我就明白了,我喜歡做教學,喜歡研究教學的方法,喜歡教別人如何來畫畫。如果現在有一件想做的事情,你也可以想想這個事情是否符合上面這兩個點呢?如果我們只是因為不想做自己現在做的事情,才想要去做別的事情的話,這個想法不會幫助我們成長的。在稻盛和夫《幹法》這本書中,他講了一個自己的工作經歷:年輕時稻盛和夫也曾想離職,但哥哥斥罵:「只是因為感覺不滿就辭職,那麼今後的人生也未必就會一帆風順吧。」一語驚醒夢中人,23歲的稻盛和夫暗下決心:先埋頭工作,不再發牢騷,發自內心用格鬥的氣魄、積極的態度面對自己的工作。雖然看起來有點像雞湯,但是我是非常相信這段經歷的。因為他非常清楚逃避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因逃避而做出來的決定,只能帶來更糟糕的結果。美國心理學家史蒂芬·海斯,我個人認為是人本主義學派繼羅傑斯之後,當代活著的,最偉大的心理治療師。他說:心理痛苦本來就是正常的,試圖逃避或者控制痛苦才是各種人生問題的源頭。仔細想一想,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選擇都是為了逃避痛苦。在工作裡還是這樣。仔細想想現在這個工作是怎麼來的?是不是我們自己放棄了,妥協了?比如我們現在工作不順,覺得周圍的人都不理解自己,覺得工作環境勾心鬥角。不否認某些公司存在客觀的環境問題,但是我們選擇離開公司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自己究竟是因為哪些能力不足才無法適應這個環境呢?如果我們的人際關係處理能力,自我情緒管理能力不足,才是導致我們想要離開公司的主要原因。那我們是不是應該先去學習提升這樣的能力?如果我們迴避了這個問題。即使再換一個環境,我們仍然會面臨同樣的困境。當然我們也可以假設有這麼一些公司,他完全不看重人際關係。他只看重你的業務能力。不管是提升自己的能力,還是換一個更適合自己的環境,你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你清晰地認識到了自己能力的不足之處,並且冷靜地分析了你想要離開公司是由於自己的能力所致,還是由於外部因素所導致(比如公司有人排擠打壓你)。如果什麼都沒想清楚,就是覺得不爽才想離開,這就是在逃避問題。逃避當然不是毫無用處,他會使我們的心靈得到暫時的安慰。但卻會把問題積累起來。直到最後一根稻草來臨,我們就會選擇極端的方式結束這一切。4所以我們沉住氣,開始正視自己的問題。一起來尋找自己真正想做的事。這是一個很累很辛苦,很不容易的過程。不過這並不是毫無目的的過程。童年。一直以來我所接受的美術教育都是混亂無序的,不講道理,靠感覺的。所以我希望我的教育方法能夠讓大家覺得繪畫的背後是理性的,有跡可循的。這件事情就是在幫助別人學習畫畫。但同時也是在填補我自己的童年遺憾。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自己的童年。我就是一直在治癒自己的童年,青年。不過我不再覺得自己是不幸的。我對於我童年的認知也是一種螺旋式上升的認知,反反覆覆,分析自己越久,對於這個童年的認知就越客觀。童年時混亂的美術教育,對我而言這是一種磨難,也是一種機遇,這個初始的混亂,逐漸成就了我現在想要做這個事情的決心。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那很有可能你還沒有清晰的認知自己的過去。1)準備好一張紙和一支筆,開始回憶自己的人生。2)從你能有記憶的時候開始,一般是三歲以後,一直回憶到你的青少年時代。3)按照順序,每一個年齡段,都寫下你印象深刻的事情。我也曾經讓很多同學或者朋友寫過這個,根據我的經驗,一般寫著寫著,就知道自己童年的遺憾或者缺陷大概是什麼了。但是解決痛點的方案,是需要自己不斷嘗試才能確定的。在嘗試解決方案的過程,你也會對自己的痛點認知越來越清晰。

小明通過分析,終於知道自己的人生痛點,就是缺愛。

於是他找了一個女朋友,叫小紅。

小明和小紅整天黏在一起,一開始挺高興的。

但時間一久他慢慢發現,他要的不是這種黏在一起的感覺。

但他曾以為愛就是這種感覺。

於是他又開始反思人生,回想童年,才終於在某些關鍵的時刻想起來,原來他缺乏的是深度的信任。

所以小明和小紅不再完全黏在一起。

小明開始學習去相信他人。他決定從完全相信小紅開始。

無論小紅做什麼決定,他都全力支持。

這種信任感也讓小紅開始學會完全相信小明。

此時,他生命中最大的痛點,才終於開始在漸漸地補完。

於是他繼續把這種信任感遷徙到他周圍的人。

當然這個反饋過程有好有壞。

所以他又會繼續開始反思,為什麼會有人背叛我呢?

好在他沒有完全自暴自棄。

開始學習,漸漸明白。

信任不是無條件的支持。信任的本質是深入的了解。

於是他又開始改變,學習如何傾聽,如何去理解別人。

你看,小明的認知在不斷地升級,小明的痛點也在不斷的轉化。但不管多少次選擇,只有正視問題,提升自我認知的選擇,才是讓自己成長的選擇。5畢業後我開始從事線上美術教學,又遇到了更多的故事。我在這個新興的線上教育行業裡,終於可以放心地按照我自己的想法來教學了。在學生的幫助下,慢慢的把繪畫這門課變得更加系統嚴謹起來。這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上著996的班,但他們不喜歡自己的工作。他們發現自己喜歡畫畫。所以總是有學生來問我:唯偉老師,我不喜歡我現在的工作,我以後想做插畫師,我現在開始還有可能嗎?我通常不會給肯定答覆,我會鼓勵他們先踏出這一步,一起來學一學。因為你只有開始嘗試了,才知道在這個過程裡,你是不是一直很有激情。這一點很重要,只有廢寢忘食畫畫,經常來問老師的那部分學生,我才會在他們畢業的時候跟他們說,你們是可以成為專業的畫家的。因為他們在這麼疲憊的工作情況下,還要做這個事情,就已經說明,做這個事情就很開心了。有一些剛開始說想成為職業畫家的,慢慢的也就會發現自己其實並不是適合的。這個過程只有自己探索才能知道,別人是無法給你答案的。巴菲特說:你可以在一張紙上寫上15件你最想做的事。後面在機場接送巴菲特的時候,司機把紙條給巴菲特看了看。「我知道了!我應該把所有的精力傾注在這5件事情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你能及時的認知到自己不喜歡做什麼,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收穫。所以如果你明確的知道了自己不喜歡現在的工作。那就要及時止損。去做自己喜歡的。但是如果你還沒有想清楚自己想做什麼,那就不要衝動。


相關焦點

  • 工作不開心想辭職,又不知道自己下一份工作想做什麼,怎麼辦?
    因為工作的原因,身邊不乏這樣的聲音。每天上班都是煎熬,該辭職嗎?大學畢業後是直接找工作,還是考研?我不喜歡做財務,但我又不會別的,怎麼辦?關鍵是我們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想成為什麼人。就像我們要去度假,卻沒想好去哪裡。
  • 工作不開心想辭職,又怕自己找不到下一份工作,我該怎麼辦?
    現在很多人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工作不開心想辭職,又怕自己找不到下一份工作。今天,我學妹給我發了一條信息對我說:明年打算辭職?我還奇怪著問:今年剛開始兩個月,你就想到明年辭職的事了? 她說不開心,也怕找不到下一份工作。經過了解才得知啊,她是因為感到工作不快樂,也感到不公平,不得不考慮辭職。沒有存款,不敢裸辭工作,但對現在的工作毫無感興趣不開心,無法改變。
  • 工作不開心想辭職,又怕自己找不到下一份工作,怎麼辦?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先把這個問題拆分為「工作不開心想辭職」和「怕找不到下一份工作」兩個部分來看。工作不開心就想辭職?
  • 工作不開心想辭職,又怕找不到下一份工作怎麼辦?答案來了……
    最近有朋友問我,現在工作的很不開心,想辭職,但又怕自己找不到下一份工作,該怎麼辦?對此我想,身為職場人,有兩種幸福:早晨愛上班,晚上愛回家。而現在,工作已經到了很不開心想離職的程度了,出門想必痛苦萬分,回家也沮喪不已。那麼解決問題就是當務之急了。
  • 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工作怎麼辦?
    看到身邊好多同學可以去找自己喜歡的工作,活得忙碌而充實,而他卻遲遲不清楚自己喜歡什麼,每天過的渾渾噩噩。覺得自己越來越糟糕了。怎麼辦?這個問題把我拉回到了多年前,那時候的我和他一樣,用一句話總結就是:我何嘗不想趁著年輕好好努力一把,卻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該怎麼辦?
  • 如果你對工作不滿意想辭職,又怕找不到下一份工作,我該怎麼辦?
    有網友問:如果對工作不滿意,想辭職,恐怕找不到下一份工作,我該怎麼辦?這門課有兩個問題首先,工作讓你不快樂;第二,恐怕我找不到下一份工作了。這兩個理由都很客觀,這些客觀因素的形成是不幸福的,怕找不到工作,如果我們弄清楚這些原因,我們就不必擔心了。為什麼工作讓你不開心1、工作內容喜歡,不擅長工作不是我喜歡的,我也不擅長,所以我不快樂。
  • 薪資比較滿意,但工作不開心想離職,該怎麼辦?
    如果真的感覺現在的工作沒有大的發展空間,自己也不能進一步的成長?建議可以考慮辭職。如果只是感覺工作沒有意思,想找個喜歡的工作,我建議你慎重考慮辭職。2、目前國家下發通知已經取消了線下招聘會,公司復工時間一拖再拖,企業招聘肯定都會暫停,但是一定疫情出現拐點,我想很大一部分人員都會集中找工作,那時候我想人才濟濟,是否有自己的機會呢?企業肯定優中選優!二、什麼時候辭職更好?
  • 工作不開心想辭職,又怕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做好這四點輕鬆破解
    職場上沒有存款、不敢裸辭但又對現在的工作提不起絲毫興趣做的不開心卻也無力改變,想必這是很多人的現狀。因此每天都覺得是種煎熬,不知道怎麼辦好?但是我們必須知道身為成年人,凡是工作,都會有不開心的時候。不管我們去哪一家公司,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只要你在為別人打工,你就一定會遇到不開心的時候。那麼工作不開心想辭職,又怕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做好這四點輕鬆破解,有困難的快來看看吧。停止不開心,及時止損一旦我們有了一顆逃避的心,那麼看到工作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我們便有了煩惱。但踏入職場,我們總會遇見這樣那樣的問題。
  • 心理學:當工作遇到不開心的時候,就想要辭職離去,這樣做對嗎?
    因此遇到問題的時候,你一定要迎難而上,想辦法去解決這些問題,而不僅僅是逃避,無論你是逃避到哪裡,你總會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如果你自己不能解決問題,化解自己鬱悶的心情的話,那麼你到任何一家公司依然是沒有用的。工作不開心,是一種不好的狀態,輕則讓自己的心情變得壓抑,重則影響自己的工作,成為自我提升的障礙、甚至讓自己遭遇被開除的風險。因此,我們要試圖找到不開心的原因所在。
  • 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工作怎麼辦?
    最近有網友向我提問:我不知道喜歡做什麼工作,怎麼辦?其實這個問題可以換一種問法:如何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如何發現自己這一生靈魂之所向。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工作就不知道,因為沒有人一生下來就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這一生的使命是什麼。這一生現世走一遭,到底帶著什麼使命,這個靈魂深處的渴望到底要經歷什麼樣的體驗,我們都不知道。
  • 想辭職,又不知道自己能幹嘛,堅持上班又覺得很痛苦?怎麼辦?
    文 | 有餘姐全文共1708字,閱讀時長約3分鐘網友問:想辭職又很糾結,辭職了不知道幹嘛,但是不辭職上班又很痛苦,這時候要辭職嗎?不辭職痛苦,辭職又不知道該幹嘛,到底要不要辭職,取決於你是什麼樣的人:誠實地捫心自問一下,現在的痛苦是目前的工作造成的,還是其實你壓根兒就不想上班?兩種答案,對應的辦法也各不相同,我們需要分別來看待。
  • 家人不同意,工作抑鬱也不敢辭職,自己本就不想,就別找藉口了
    他說自己在事業編制單位工作了十幾年了,每天都感到非常的不開心,十分的抑鬱。自己想要辭職,可是家裡人死活不同意。這讓他很是糾結,不知道究竟該怎麼辦才好。我怎樣回答他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類似的事情在我們身邊經常發生。並不止一個兩個,會出現這種糾結的情況。
  • 如果你總不喜歡自己的工作,總想辭職,那是你還沒想明白這些問題
    ,都是被迫選擇的,而有的人因為不喜歡自己的工作,總想著逃離,每天都是在被動地工作,實在受不了之後就選擇辭職,準備換一份工作。其實每一份工作都很不容易,想要做得很順利,想要有一份完全適合自己、完全喜歡的工作是不可能的,如果你還是不喜歡自己現在的工作,可能你還沒有明白這些問題。
  • 工作得很不開心,你會選擇辭職嗎?
    我們在工作、生活之中,總會遇到這樣的一些同事或朋友。他們總在吐槽自己工作太累,休息時間短,不被領導重視,工資還低,一副生無可戀的模樣。說來說去,越想越不開心,便開始動起辭職之念。他們想到,生活除了詩和遠方,還有現實,有房貸車貸,上有老,下有小,哪裡能夠隨心所欲呢?關於工作做得不開心,是否離職這個問題。每個人所面臨的境況不同,做出的選擇自然不同。有的朋友就會問了,工作不開心之時,什麼時機離職才是最合適的?
  • 「媽媽,我做的可是正經工作!」
    但是讀物流專業的我,向現實低了頭,畢業後既沒有做新媒體,也沒有做物流,而是進了銀行體制工作,轉帳、開卡、推銷理財產品……每天過著重複枯燥、無聊到發慌、一眼看到頭的生活。入職三個月後,心裡的那顆種子發芽了。我毅然從銀行辭職,全心全力投入到新媒體創業中。顯然,他們認為新媒體就不是一個正經的職業,和銀行根本沒得比。
  • 少了這樣東西,做什麼工作你都想辭職
    前兩天,姐潔刷豆瓣的時候看到一個帖子,題目是「三個月一道坎,老想辭職不幹」。這位朋友表示自己每當工作的第三個月就「累得不行」、「老想辭職休息,厭工情緒爆炸」,產生了「當三個月派遣也挺好」的想法。其實,姐潔在公眾號後臺收到的留言中,也看到過不少小夥伴向我反映類似的情況,當中大部分人都是抱怨工作無聊、覺得迷茫,詢問如何調整狀態的。
  • 當一份工作讓你覺得很累了,該不該辭職?
    成年人的煩惱往往在於,明明我們已經非常非常累了,卻還是要逼著自己日復一日地重複著同樣的工作,只為了兩個字——生活。可是,當一份工作讓你覺得非常累了,該不該辭職?縱觀身邊的許多人,如果真的要統計,估計有一半以上的人都對自己當下的工作充滿了負面情緒。
  • 剛畢業的年輕人想辭職又怕找不到工作怎麼辦?
    相信點開文章的你一定有和我一樣的困惑,現在的工作不喜歡做不好,覺得沒前途錢太少,覺得上司太傻逼同事太難相處。想辭職卻又迫於今年的就業形勢擔心找不到工作。每個人想要辭職的理由可能不經相同,但是不想工作的心都是一樣的。
  • 當自己適應不了新工作的時候,該怎麼辦
    當自己適應不了新工作的時候,該怎麼辦?說起換工作,很多覺得是小事一樁,沒什麼大驚小怪的。但是,當自己真正換了新工作以後,走上了工作崗位以後,才發現,自己對新工作適應不了。雖然工作也能勝任,但是在對工作的方式方法和對工作的熱情,卻有一定的不適應心理。
  • 我已婚未育,想辭職,但又擔憂辭職後找不到好的工作?
    但是無論怎麼抗拒,想到現實情況,我又打退堂鼓了,我今年34歲,已婚未育,身為一名女性,到了這個年齡段換工作總是會處於劣勢,擔心辭職後找不到心儀的工作,所以現在的我很是糾結,我不知道應該怎麼辦?海哥老師,我是否應該辭職呢?您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