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去模特張亮的微博裡留言說,哎呀你家麻辣燙不好吃,希望你好好管管。張亮無語又無奈呀,回覆說了,去吃楊國福,這已經不是模特張亮第一次被人當成麻辣燙的老闆了。事實上張亮麻辣燙的創始人,那個張亮長這樣的網友們傻傻分不清楚,但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官方號激動了,狂喊,哎呀感謝亮哥Q我們吶。然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官方也表示希望盛情邀請張亮來做代言人,這個消息一出來,我想張亮麻辣燙的心裡一定是崩潰的,看熱鬧的網友也是不嫌事兒大都嗨了,開始各種給張亮麻辣燙出主意。,有人就建議張亮麻辣燙請楊國福本人代言吧。
不過話說回來,楊國福、張亮這兩個品牌不僅都來自於東北,而且兩個創始人更是親切。你說一家人之間有啥好掐架?都是網友喜歡起鬨,聽到這兒有人就要問了,哎這倆麻辣燙品牌咋都是東北品牌了呢?麻辣燙不應該是四川的嗎?如果說要追根溯源吶,我覺得麻辣燙這個東西在四川就並不存在,你去四川人家會問你,哎你需要吃串串、缽缽雞、冒菜還是火鍋,就沒聽說過麻辣燙這個選項。淞南我覺得冒菜應該是麻辣燙的四川版本。那關於冒菜和麻辣燙到底是什麼區別,重慶商報曾經做過專門的報導,說有兩大區別,冒菜有米飯麻辣燙,沒有冒菜不能喝湯,麻辣燙可以喝湯。說到這裡你明白了吧,冒菜那紅油麻辣的湯底,你要是敢去喝,那和吃火鍋底料一樣,是狠人比狠的行為藝術。
而麻辣燙呢邊吃邊喝湯,好爽。蘇南我研究了很多資料,發現麻辣燙很可能是經過東北老鐵們改造過的,四川冒菜麻辣燙能在全國。吃起來靠的是東北老鐵改造之後不麻不辣也不燙的這個特點。那東北人改造麻辣燙一定是有東北特色,愛吃拔絲、地瓜和鍋包肉,烤羊肉串兒都會撒把糖,所以改造麻辣燙那得加點糖,然後東北產牛奶呀,那湯裡再加點奶粉,這樣改造好的麻辣燙骨頭湯底是有糖、有奶又有油,哎呀簡直完美好喝。那麼問題來了,改造一回事,到處開店,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兒。
從東北走出,開遍全國,到底是什麼本事和能耐呢?二十年前,老工業基地,東北大批中年人是下崗再就業,一窮二白,沒技術、沒資金,小成本的餐飲創業當然是首選。現在東北耳熟能詳的餐飲品牌,大多數起源就是在那個時候,麻辣燙嘛也是其中一員。麻辣燙呢的確門檻不高,相關公司企業信息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註冊資本在一百萬以內,生產操作呢還省心,閉著眼睛燙個菜,湯底沒問題,味道就不會出問題。好吃不貴,親民友好,哪個年輕小夥、小姑娘沒跟男朋友、女朋友去吃過便宜過癮的麻辣燙呢?那哪裡是麻辣燙,分明就是東北老鐵的青春回憶呀。
麻辣燙在東北有多流行,人口不算多的,吉林和黑龍江麻辣燙的企業數量排名全國前兩位,分別是一萬九千加的一萬五千家。東北老鐵不僅喜歡在東北開麻辣燙,甚至把麻辣燙開到了全國。根據某個團購平臺的數據,全國同一類生意的老闆很可能來自同一個地方。蘭州拉麵基本都是青海化隆人開的熱乾麵大多是湖北健力老闆開的,列印店很可能是湖南新化來的老闆。而全國麻辣燙的老闆基本上都是黑龍江哈爾濱賓縣出身。
這就是產業集群。鄉裡鄉親有一個人把路子走通了,帶上親朋好友一塊兒出來幹,形成家族生意。緊接著老少鄉親們都看在眼裡,也跟著出來做同類,什麼要麼開分店,要麼新創品牌。楊國福的親弟弟楊國庫就創立了自己的品牌,叫什麼呢?叫穿越麻辣燙。那一時有傳言說張亮和楊國福是舅舅和外甥的關係,那張亮曾經就闢謠說了,楊國福是我姑家的表姐夫,土一半兒,雖然沒有血緣,但的確是親戚,他們家族也可以說是沒有人比他們更懂麻辣燙。
張亮和楊國福在中華大地遍地開花,兩家合計超過一萬家分店、加盟店,全國的麻辣燙相關企業超過十六萬一千家。十年之間,麻辣燙企業的註冊量漲了十倍。這是中國本土小吃品牌崛起的事業。相比之下,高大上的洋快餐、肯德基、開封菜才不過。數千家而已。
東北麻辣燙攻城略地的背後,是快速城市化帶動的城市人口爆炸式增長,是年輕人一人實場景的增長。要說他們兩家的核心優勢到底是什麼?不是口味,是供應鏈,餐飲企業通過對供應鏈的控制,產生規模效應,降低成本,還能夠保證口味的一致和食品的安全。楊國福做的比較傳統,也更重,在成都設立了研發中心,生產底料粉包,可以滿足兩萬家門店的原料。紅米張亮呢就輕量化,而且更加現代、智慧了,通過投資供應鏈上遊企業,或者是互相持股,用資本和利益來捆綁強化供應鏈。中國麻辣燙江湖的雙雄格局短期之內是不會改變的。
在他們的對峙和PK之中,我們看到的是他們代表中國民族快餐品牌在日本、韓國爭。做了無數的食客,更是無數年輕人在麻辣燙的鮮香當中尋找到生活的慰藉。麻辣江湖的爭霸傳說也在繼續。而來自哈爾濱賓縣的張亮和楊國福,帶領全縣人民走上麻辣燙創富的財富傳說其實才剛剛開始,我們明天繼續分享,關注我,做個商業世界的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