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麻辣燙是怎麼被東北人搶走的?

2021-02-16 壹讀

來源 |  大象公會(idxgh2013)

作者 |  兔透射

已授權,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中國頭號小吃是什麼?

若以百度搜索熱度為據,那就是麻辣燙。麻辣燙的百度指數長期高於其他熱門小吃,且優勢明顯。

四川人發明了麻辣燙,但它坐上小吃頭把交椅卻不是四川人的功勞。任何一個東部城市居民想吃麻辣燙,無論光顧街上的店鋪,還是打開外賣軟體,最容易見到的都是兩個東北人名:楊國福、張亮。

除開這兩種,中國東部除了長三角,能在街上見到的其他麻辣燙連鎖品牌,也幾乎全部冠以東北人的名字,而且與楊國福、張亮一樣,它們的加盟店主也多為外來的東北人。

今天,東北麻辣燙已完全佔領大半個中國,人口密集的地區,唯有「麻辣燙的麥加」——四川盆地和邊上的貴州仍在抵抗它們進入。

在地圖上檢索「楊國福麻辣燙」的大致結果

可是,麻辣燙本是四川小吃,怎麼會被東北人搶走了,做成頭號東北小吃呢?

改革開放初級小吃

中國小吃都喜歡吹噓自己歷史悠久,麻辣燙也不例外,某東北麻辣燙連鎖品牌官網上就稱它是「流傳千年的地方小吃」。

但這說法顯然不靠譜,最明顯的漏洞在於:辣椒傳入中國也不過 400 年,在此之前不可能憑空做出麻辣燙。

麻辣燙真正的歷史,不超過 30 年。

「麻辣燙」三個字可能早在民國就已經出現,但在當時它並不是一種小吃,而是用來形容川菜特色的一組並列的形容詞。

1960 年,第二商業部飲食業管理局編撰的《中國名菜譜》中,要求把水煮肉片做出川味「麻辣燙」的特點

它甚至有其引申意義,用於描述帶有「川辣味」的事物。

直到 80 年代後期,「麻辣燙」也沒有完全擺脫其形容詞意味。1987 年由張新泉作詞、谷建芬作曲的《火鍋姑娘》,仍以「麻辣燙」代指重慶火鍋的特色。

《火鍋姑娘》部分歌詞

而麻辣燙正式成為一種小吃,也正是為了滿足人們對火鍋的欲望。

儘管在今天,有不少人把「吃下水」的火鍋看成下等人的飲食,但直到 90 年代中期,「吃火鍋」也還是一件奢侈的消費。當時,經營火鍋的都是廳堂幾百平米的飯店,裝修豪華,一桌坐十人以上,人均消費大約是普通市民小半月的工資。

創建於 1982 年的重慶小天鵝火鍋,90 年代初在成都開設分店

80 年代末或 90 年代初,作為簡化廉價版的火鍋,小吃麻辣燙出現在了四川各城市的街頭。販賣它的多為流動攤販,在城管不會幹預的地段,撐起活動桌椅就能開業,所有的涮煮都交由小販操作,葷菜素菜都穿上竹籤計價。

川渝之外,貴州也在同一時期流行相同的麻辣燙

如此一來,場地、鍋底和點菜的成本都減至最小,花上一兩元便能滿足口舌之欲。由於靠這麼幾串食物難以吃飽,麻辣燙攤子又推出了苕粉作為主食,點幾個串串,加一碗粉,要就著火鍋味道吃飽,並不比其他小吃來得貴。

90 年代中期,四川麻辣燙迎來了它的極盛時期,大大小小的城市甚至小鎮都有一片街道在集中賣麻辣燙。雖然每家麻辣燙的口味差別並不明顯,也都各自擁有了一星期會光顧兩到三回的熟客。

這些生意蓬勃向上的商家恐怕很難料到,他們的輝煌竟如此短暫。

「四川沒得麻辣燙」

90 年代末,各行各業的門檻都被打破,也包括火鍋的經營模式,「小火鍋」出現了。

與以往賣火鍋的飯店相比,小火鍋多為個體戶經營,店面小得多,裝修也極為簡單,往往只有六七張小方桌,一桌坐四個人就正好,每份菜的分量也相應削減。靠著從每一個細節省錢的做法,再加上激烈的競爭攤薄了利潤,火鍋也變成了工薪階層周末聚餐的常規選項。

電影《愛情麻辣燙》裡吃的就是這種小火鍋

此後不過兩年,點菜式的小火鍋又被自助式的「15 元餐」「10 元餐」取代,雖說鍋底、油碟都另外算錢,火鍋業的省錢空間還是被榨到了極限。不少店家甚至不指望靠火鍋本身盈利,而是從酒水銷售裡抽成。

火鍋便宜到這種程度,麻辣燙的廉價優勢蕩然無存,當時剛好又是整頓市容,加強城管執法的高峰期,幾年下來,僅剩下某些把苕粉做出特色的店家還能在小城鎮存續。

在成都這樣的大城市,麻辣燙可謂徹底消失,其形式上的遺產被小火鍋吸收,演變為串串香、冒菜等新產品,後來又發展出冷鍋串串、缽缽雞、拌串串等更多形式,幫助火鍋業從價格戰轉向差異化競爭。

「冒」冒菜用的竹漏,起初是麻辣燙燙苕粉的工具

2014 年,川渝地區最為知名的笑星李伯清甚至在微博聲稱:「四川從來沒有麻辣燙這種東西賣,四川人也不曉得究竟啥子叫麻辣燙。」但後來他刪去了這條微博,又在自己的公眾號提到四川麻辣燙說「也是有過的」。

不過,也只能是「有過」了,擁有幾十種火鍋變體且多數價格低廉的川渝地區,已不再需要原定為火鍋替代品的麻辣燙。

麻辣燙選擇了東北人

但這樣的情形,在川渝黔之外並不存在。

火鍋在東部省份高度普及,只是近幾年的事,而且即便是今天,在東部城市吃一頓火鍋,也通常需要排號,人均消費還處於一兩百元的水平。這就為麻辣燙留下了充足的發展空間。

而麻辣燙選擇由東北人來開創它的第二春。

麻辣燙經營模式演練成熟,轉向四川省外開拓之時,恰好在 1997 年左右,那是下崗潮來臨的一年,受其衝擊最重的便是東北。大批失去工作的東北城市工人,被迫成為預備役的街頭攤販,他們也迫切需要選擇一種適合經營的小吃。

五角錢一個的「下崗牌」專業滷雞蛋,是今天茶葉蛋普及的最大推手

來自四川的麻辣燙,大概就是最佳選項。它雖不是東北人熟悉的事物,但在掌握湯底配方後,烹飪要求就只是一鍋煮,誰都學得會。

事實上,對於極度困窘的下崗工人,當時像這樣易上手的選項極少,麻辣燙之外,無非就是烤串、水餃和茶葉蛋。而麻辣燙在這裡邊綜合性最強,什麼菜品都方便加入;適宜面也最廣,午餐晚餐皆可對付;是最具市場前景的選項。

在 2001 年清華大學一項調查中,50.2%的下崗人員都選擇了商貿餐飲業作為自己的就業意向。在他們推動下,中國連鎖餐飲門店的數量增長迅猛。

誰都可以賣的麻辣燙,只有東北人把它賣出了規模,只有東北才有如此多的「剩餘勞動力」,足以把麻辣燙店開到全國每一個城市。他們也很清楚,海量下崗工人撐起來的餐飲業,東北本地肯定消化不了,必須走出去,才有生路。

對這種外來小吃,東北人的經營之道與其故鄉的四川人截然相反,他們不搞差異化競爭,而是去異存同,讓麻辣燙的每個細節都變得更好模仿,更好傳播

因此,今天我們見到的連鎖麻辣燙,無論招牌寫著誰的名字,都是高度相似的店面風格,高度相似的菜單,高度相似的定價,高度相似的口味和高度相似的配料,甚至於打包盒和一次性筷子,這家與那家也沒什麼區別。

通用的麻辣燙店面模板

而經過東北人 20 年改造的麻辣燙,也早就不像其原始版本:湯底從紅湯換成了白湯,調料都是裝碗後食客自取,只有菜品仍與昔日相近,但充當主食的多是方便麵,苕粉切成了又寬又短的形狀,現在它也是一道配菜。

誰也不會認為這樣的麻辣燙是火鍋的替代品。

東北人並沒有從四川人那裡搶走麻辣燙,而是收留了它,把它養大,讓它染上東北味,變成了一種東北小吃。

推薦閱讀

點擊圖片閱讀 | 為什麼做人不宜太過自律?

點擊圖片閱讀 |跟父母伸手要錢的正確姿勢

動動手指給壹讀君點個讚唄

相關焦點

  • 四川麻辣燙,東北最正宗
    」 在哈哈大笑之後,這麻辣燙的四川和東北屬性就更讓人云裡霧裡了。麻辣燙最初的模樣 據目前可考究的資料認為,麻辣燙起源於四川樂山牛華鎮。四川沒得麻辣燙 川渝地區著名笑星李伯清曾經在微博上聲稱: 四川從來沒有麻辣燙這種東西賣,四川人也不曉得究竟啥子叫麻辣燙。
  • 想吃「正宗四川麻辣燙」,您可能得去東北
    如果您來自四川,或者您周圍有四川的朋友,一定會說,四川有啥子麻辣燙喲,我們都是冒菜、串串、缽兒缽兒雞!下崗工人在那個年代,比麻辣燙更落魄的是下崗職工,下崗職工最多的地方自然是老工業基地東北。Sung叔不知道是哪個東北人吃過了早期的麻辣燙(其實也可能是冒菜),發揮了本該用於技術升級和產品開發的智慧,對麻辣燙實行了偉大的改造。經過改造的麻辣燙橫行全國市場,甚至出現了殺入川渝,衣錦還鄉的趨勢。直到現在,東北的一些店裡,還會有「老式麻辣燙」的菜式售賣,將「老式麻辣燙」和如今的連鎖麻辣燙對比,似乎可以麻辣燙改造的脈絡。
  • 麻辣燙是四川的還是東北的?一條留言揭開的中國麻辣江湖雙雄爭霸
    最近有人去模特張亮的微博裡留言說,哎呀你家麻辣燙不好吃,希望你好好管管。張亮無語又無奈呀,回覆說了,去吃楊國福,這已經不是模特張亮第一次被人當成麻辣燙的老闆了。不過話說回來,楊國福、張亮這兩個品牌不僅都來自於東北,而且兩個創始人更是親切。你說一家人之間有啥好掐架?都是網友喜歡起鬨,聽到這兒有人就要問了,哎這倆麻辣燙品牌咋都是東北品牌了呢?麻辣燙不應該是四川的嗎?如果說要追根溯源吶,我覺得麻辣燙這個東西在四川就並不存在,你去四川人家會問你,哎你需要吃串串、缽缽雞、冒菜還是火鍋,就沒聽說過麻辣燙這個選項。
  • 為什麼東北人統治了麻辣燙江湖?
    網上搜索「中國十大麻辣燙品牌」,不管怎樣排列組合,頭兩把交椅一定是楊國福和張亮穩坐,作為兩大麻辣燙巨頭,它們難免會被人拿來比較。 為什麼東北人統治了麻辣燙江湖? 走出了楊國福和張亮的哈爾濱賓縣,如今儼然一座「麻辣燙之城」。這座總面積不到400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不足60萬的東北邊陲小城,大大小小的麻辣燙品牌就有30多家,像馬玉濤、鴻興源、汆悅都是從賓縣走出的全國連鎖品牌。
  • 四川人發明 哈爾濱人發揚 像麻辣燙這樣的東北財富故事多些再多些
    我們首先承認,麻辣燙出生於四川。但我們也要說,是哈爾濱人才讓麻辣燙真正發揚光大。麻辣燙的精髓是什麼?如果按照原始的川味麻辣燙來講,那一定是麻辣鮮香。據說,麻辣燙起源於四川岷江畔的樂山,當時那有許多縴夫工作,他們在拉縴之餘常在江邊壘起石塊,用乾柴生火,再支起瓦罐,舀幾瓢江水,有菜放菜,沒菜就拔些野菜充數,接著放入海椒、花椒等調料,直接開涮,既飽腹又驅寒。
  • 來自東北的正宗四川麻辣燙攻佔了韓國人的街頭
    一些從沒到過中國的韓國人學會的第一句漢語短語,就是帶著東北口音的「不要香chai」。「我有個朋友沉迷麻辣燙,我問他打工一小時多少錢,他回答我也就能買1.2碗麻辣燙。」來自東北的正宗四川麻辣燙攻佔了韓國人的街頭,初雪時炸雞配啤酒的韓式浪漫已經被顛覆了。
  • 張亮麻辣燙稱無權幹涉楊國福,透過楊國福和東北麻辣燙,一起揭示...
    因為東北早期做麻辣燙的人,居然都是一個村裡出來的,多少有點關係,於是傳著傳著就走樣了。   而這個神奇的村子,就是哈爾濱賓縣。負責任地說,目前市場上你見到的大部分麻辣燙,都是來自東北,源自賓縣。   哈爾濱賓縣是麻辣燙行業的集聚地,除了張亮和楊國福,還誕生了許多其它麻辣燙品牌。比如,真正和楊國福先生關係近的——汆悅麻辣燙,它是楊國福的親弟弟。
  • 四川麻辣燙被這個東北老鐵搞火了:開店6000家,竟然還要對標星巴克?
    「每天的單店到店人數有幾百人,楊國福口碑和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形成了一個非常高的認知,而且我們能快速掌握消費者的喜好和需求。」楊國福集團電商總監毛志鵬說。此外,楊國福還有麻辣燙故鄉的強大供應鏈支撐——在四川成都的直營工廠年產能達到1.5萬噸,可以為1萬家門店提供原料。
  • 黑龍江小夥來杭開麻辣燙店三年買下一套房!為什麼杭州麻辣燙「半壁江山」都是東北的?
    話題聊著聊著,兩個女生聊到了一會要吃的麻辣燙上。「我同事是東北小姑娘,聽我一臉認真地說楊國福麻辣燙和張亮麻辣燙是四川的,『噗嗤』一下就笑了。」聽完同事對兩個麻辣燙品牌源自東北的講解,小佟才恍然大悟:「怪不得每次去吃這兩家店的麻辣燙,聽店裡老闆說話都是東北口音。」    一向喜歡清淡飲食的杭州人,是什麼時候開始接受來自東北的麻辣燙的?
  • 麻辣燙究竟有沒有背叛四川人?
    網上火了一種吃法:牛奶麻辣燙。說是只要一小塊火鍋底料加牛奶,就能做出醇厚夠味又不膩口的麻辣燙,罪惡又幸福。留言區的步調很統一,有問為什麼不加油條的,有說給點麻醬才能讓麻辣燙擁有靈魂,有人丟了一坨方便麵進去夥到煮,大喊味道不擺了。作為一個四川女娃娃,我深感孤獨,因為竟然莫得一個四川人衝上前去振臂高呼:你們說的麻辣燙,才不是麻辣燙得!
  • 四川麻辣燙培訓 - 四川麻辣燙加盟 - 四川麻辣燙開店
    四川麻辣燙培訓 - 四川麻辣燙加盟 - 四川麻辣燙開店
  • 張亮推薦楊國福麻辣燙?揭秘兩個從東北發跡的「麻辣燙之王」
    楊國福在30歲以前,一直在哈爾濱的街頭做擺攤生意,2003年,他的「楊記麻辣燙」哈爾濱永和街開張,路邊攤變成了生意紅火的小店。其實麻辣燙起源於四川,美味又實惠的「低配」火鍋,讓麻辣燙風靡全國,一開始擺攤賣粥和小菜的楊國福也轉身做起了麻辣燙的生意。
  • 楊國福麻辣燙邀請張亮代言,張亮麻辣燙怎樣反將一軍?
    不過說真的,作為同樣從東北走出的老鐵,楊和張兩家「本是同根生」,各憑己力創立品牌,還真沒啥可掐的。反而是「麻辣燙究竟起源四川還是東北」的爭論,經常火拼到一地雞毛。1四川麻辣燙,為什麼東北最出名?東北麻辣燙的前身,起源四川樂山。但如果你去當地追根溯源,四川人只會問你:你要火鍋兒、串串兒、缽缽雞還是冒菜?
  • 東北人的麻辣江湖
    回應之外,張亮和楊國福兩家麻辣燙究竟誰更好吃,似乎又重新恢復了探討的意義,不過隨之而來的問題,似乎更加引人遐思:從楊國福到張亮,為什麼大多數的麻辣燙都是東北人開的?物產的誘惑眾多因素之中,有一個似乎是不言自明的:麻辣燙需要豐富的食材供食客選擇,而東北有著令各省市區域都羨豔不已的豐富物產。
  • 骨湯麻辣燙的家庭做法,在家也能做出和張亮一樣的麻辣燙
    麻辣燙最初是四川的一種小吃,開始的時候只是在四川一帶流行,麻辣鮮香的口味,豐富的配菜,讓這種小吃很快就走出四川。雖然麻辣燙是正宗的四川小吃,但是現在市面上東北口味的麻辣燙更受歡迎,聰明的廚師根據東北人的口味改良了麻辣燙的配方,以骨湯打底,湯汁更香更濃鬱而且口味也更適合大眾。
  • 四川美食系列之三:麻辣燙
    賈冰小品《麻辣燙》劇照。 2018年,賈冰的小品《麻辣燙》演出後,引起很多人的關注。人們在欣賞小品,捧腹大笑之餘,不僅心靈深受觸動:每一碗麻辣燙,背後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 麻辣燙,這種小吃到底是在何時走進人們的生活?它最早起源於哪裡? 一.
  • 麻辣燙其實是最健康的小吃丨奶叔食堂
    每一位都是個頂個的高手,盤踞在每個城鎮的各個角落,形成自己的勢力,讓人發胖於無形。但是來自蜀地的神秘俠客將以上小吃通通擊敗,問鼎認可度最高的「國民小吃」的寶座,成為小吃界的扛把子。它就是麻!辣!燙!英文名hot hot hot。 如果說火鍋是一群人的狂歡,那麼麻辣燙就是一個人的浪漫。
  • 楊國福VS張亮,誰才是麻辣燙一哥?
    作為把麻辣燙這個起源於四川的街頭小吃改良並推廣到全國的兩位東北人,楊國福和張亮都來自哈爾濱賓縣,也確實有親戚關係:楊國福是張亮姑家的表姐夫就是在擺攤的時候,楊國福看到了一家火爆的麻辣燙小攤,那家麻辣燙還沒有經過改良、是比較四川的樣子,每份食材是固定的,也確實又麻又辣又燙。
  • 這道街頭小吃,原是四川特色美食,後卻被北方人傳遍到各地
    提到街頭小吃,想必很多人都非常喜歡,那就是麻辣燙。說起這個麻辣燙,很多人會想到張亮和楊國福,兩個著名的麻辣燙。
  • 這4種非常火的小吃,居然都是東北人發明的!你都吃過哪些?
    我們都知道,東北人的性格普遍比較豪爽,他們也大多都有搞笑天賦,那大家知不知道他們的美食天賦有多強呢?對於這點,相信並沒有多少人注意到。東北的美食風格跟他們的性格是很像的,不拘小節、豪邁大方等等,就像亂燉,什麼食材都能加,而且量也特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