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構想「第一人」,多次炮轟李嘉誠,香港「基建先鋒」胡應湘活得最灑脫!

2021-02-07 一波說

 

相比80年代的風光,如今的合和實業與香港一樣,沉寂了很多。昔日,胡應湘的合和與長江、新世界、新鴻基、大昌等,合稱「華資地產五虎」,巨資建設的66層合和中心曾雄霸香港地標王座十年之久,睥睨香港,令胡應湘在香港聲望達到了頂峰。如今,合和實業私有化提速,引李嘉誠家族旗下「長實」兩度增持。

 

也許有人會說,香港「基建先鋒」胡應湘,廉頗老矣!可我說,測量財富不單看長度,更要看廣度、深度,與很多香港富豪相比,胡應湘活得最灑脫!

 

 

胡應湘:人無遠慮 必有近憂!

 

香港合和實業有限公司主席胡應湘

 

看遠一點,是香港合和實業有限公司主席胡應湘做每個決定的首要考慮因素之一。

 

連接香港、澳門和珠海三地的「世紀工程」——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後,被譽為港珠澳大橋構想「第一人」的胡應湘,接受中新社等媒體採訪時表示,「圓了自己的心願!」從最初醞釀建設到2018年10月24日建成通車,這座大橋已歷經35年之久。

  

1983年,胡應湘率先提出興建「內伶仃洋大橋」(即港珠澳大橋前身)設想,因種種原因計劃被擱置,但他從未放棄,一直不遺餘力地堅持推動修建這座大橋。胡應湘感慨道:「看事物不是只看一天的,要有眼光看得長遠一點好些,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胡應湘說當初他進去(內地)做高速公路,有的人跟他說,我們連單車都買不起,你搞什麼高速公路!?現在有人說了,那裡(整日)塞車。

 

胡應湘在他的辦公室

 

胡應湘,工程師出身,在香港有「基建先鋒」之譽。由於他本身就是土木工程的專家、內行,所以,他投資的許多工程項目的設計,都是他親自繪圖、設計,甚至可以這麼說,其家族掌控的合和所有的工程都須經他認真審定才可施行。

 

胡應湘也是香港商界中的「北上先鋒」,他說:「我記得鄧小平那時候說要改革開放,我就看到了珠江三角洲的發展,做公路、做電廠、做橋等。」「你一定要有長遠的目光,主動一點,如果你被動,一定又貴又做不好。

  

除了建設港珠澳大橋的這個夢外,從80年代初,胡應湘即決心向內地投資。當年父親胡忠在他出生之時,就已享有香港「的士大王」之稱號,可胡應湘後來卻及時建議他父親胡忠解散車隊,轉型地產,讓胡氏家族事業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

 

投資廣州中國大酒店的胡應湘(左2)、李嘉誠(左3)等

 

1978年,由胡應湘牽頭,包括李嘉誠、鄭裕彤、馮景禧等組成的香港財團,在廣州投資中國大酒店,這是改革開放以後內地的第一家合資酒店,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大酒店還創造了改革開放後首次採用「BOT模式」並引入內地的先例。

 

事實上,早於1977年,胡應湘就與10多位港商進入內地考察,行程長達27天。

  

上世紀80、90年代,很多關注中國改革開放的國外投資者,曾把胡應湘在內地投資一舉一動作為中國市場和政策的重要風向標。同樣,內地亦將胡應湘當成「看世界」的活標本,檢驗政策成效的「試刀石」。鄧小平曾對胡應湘說:「要快點建成高速公路」;而另一位國家領導人則說,「胡應湘是帶頭羊,他做好了,後面跟進一半。」

 

胡應湘「北上」的遠見、膽識、學識和勇氣,不僅獲得國家領導人多次盛讚,更是引起國外資本及投資界的高度重視,英國《投資分析》雜誌有文章如此寫道:「胡應湘名下的合和實業是世界上最大的最純粹的以中國為投資對象的私人公司,因此也是受中國風險影響最直接的公司。如果對中國有信心,你就買他的股票;如果你對中國沒信心,你就不買他的股票。

 

位於66層香港合和中心的胡應湘辦公室

 

上世紀70年代,胡應湘主導下的合和實業成功上市,成為了當時盛極一時的華資地產五虎將,可與其他地產「老虎」不同,走在內地投資最前線的胡應湘卻選擇做公路、做電廠、做橋等,而不是「坐地生金」大搞地產。

  

從1979年開始,胡應湘在珠三角地區先後投資建設廣深珠高速公路、沙角電廠、虎門大橋、深圳羅湖、皇崗口岸等工程;其中,廣深高速公路是中國內地第一條合資興建的高速公路,從1981年籤約意向書到1997年全線通車運營,從談判到後來的申請、徵地、融資等,每一步都是幾多波折,充滿挑戰。胡應湘回憶稱,「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把項目做成的!」

 

別人搞房地產更賺錢,可為什麼胡應湘卻「視而不見」,將投資重點放到耗時長、收益少、見效慢的基建投資上呢?寫信向廣東省省長進言興建廣深高速公路,胡應湘信中如此寫道:「國家經濟要騰飛,就必須優先發展三項事業,即交通、能源和通訊。」胡應湘還一針見血指出,「我一直想看見香港和珠三角的關係更緊密聯繫在一起,這是香港的前途!」

 

李嘉誠與胡應湘(左1)、胡應湘父親胡忠(右2)、哥哥胡文瀚(右1)

 

李嘉誠與胡應湘、胡應湘的父親胡忠、哥哥胡文瀚,都是好朋友,當年能一起投資中國大酒店,可見關係不一般。胡應湘的長兄胡文瀚亦是一位香港工商業巨子,被稱為「中國冷氣機製造第一人」,早於1953年就在香港創辦中國冷氣有限公司。1975年至1980年,時任利威興業集團主席的胡文瀚,擔任香港工業總會主席。

 

曾有很長時間,胡忠家族、包括胡應湘個人的實力要遠遠超過「超人」李嘉誠,不過,與如今香港首富李嘉誠家族相比,胡應湘大舉到內地發展後,即便事業重回巔峰,卻與李超人財富的距離越拉越大。作為港珠澳大橋構想「第一人」,為了這座大橋,胡應湘不惜與好朋友李嘉誠翻臉,畢竟,李嘉誠是利益受損最多的人之一。

 

李嘉誠旗下的和黃,是全球最大的港口集團之一;其中,香港的21個貨櫃碼頭中,李嘉誠旗下就有13個;不少人說,這些貨櫃碼頭如同「印鈔機」一樣,源源不斷為李氏商業王國賺錢。事實上,胡應湘多次炮轟李嘉誠,比如他建議香港向南方電網買電,而李嘉誠是香港「電王」,旗下的「電能實業」把控著香港過半電力供應。

 

中國華南地區最大的火力發電基地——沙角發電廠,由相互毗鄰的A、B、C三座分廠構成;其中,沙角B廠亦是運用「BOT」融資方式,建設的沙角B廠全部為胡應湘個人出資,可10年後須無償把電廠交予國家使用。即便如此,他依舊投資155億元,建設了沙角C廠。

 

「富可敵國」可讓人仰慕,可創造財富的最高境界是財富的「精神遺產」!那些放眼長遠、惠及國家及子孫後代的財富創造、財富創造的過程及結果,才是讓人備受敬重、世代相傳、津津樂道的。

 

與李嘉誠等一樣,胡應湘也是追逐財富的創造者,相比於創造財富幾何式倍增,那些具有偉大使命感、具有為子孫後代著想更具價值意義的財富創造者,更是財富的「王者」!如此來看,胡應湘是不是活得更灑脫,您以為呢?

 


合和實業私有化背後:為下一代接班?

 

 

合和實業主席胡應湘與董事總經理胡文新

 

近來,合和實業私有化備受關注。2018年12月5日,合和實業有限公司首次正式發布私有化官方消息,公告稱於2018年12月2日,要約人Petrus HK CoLimited提出對合和實業進行私有化,並以向計劃股東支付每股38.8港元的註銷金,本計劃共涉股5.48億股,涉資212.56億港元。

 

其中,計劃股份包括兩部分:一是胡應湘及其夫人、胡嘉明、胡芝明等財團要約人一致行動方實益擁有、控制或指示行使的3.21億股股份,佔總股本約36.93%。二、另一部分是計劃股東(包括非財團要約人一致行動方)持有5.48億股股份,佔總股本約63.07%。

 

Petrus HK CoLimited系Tiger HK Co Ltd的下屬公司,而Tiger HK Co Ltd,則由胡應湘其夫人郭秀萍各自擁有50%的股權。另外,胡嘉明、胡芝明是胡應湘的兩位女兒。資料顯示,胡應湘及其夫人、胡嘉明、胡芝明,與財團其他要約人如胡應湘的多位侄兒、副主席何炳章等聯合而成財團要約人一致行動方,並提出擬將合和實業私有化。

 

不過,有個怪現象,即胡應湘兒子合和實業董事總經理胡文新與他的外公,即胡應湘夫人郭秀萍父親郭子華,以及新鴻基地產聯合創辦人郭得勝次子郭炳江Thomas Kwok),被視為該建議的非財團要約人一致行動方。

 

合和實業董事總經理胡文新

 

2月18日,合和公布,要約人近期獲悉,郭子華於去年(2018年)12月6日出售40000股合和,作價介乎34至34.2元;證監會已向要約人表示,將就與郭子華出售股份有關的情況展開調查,以評估是否存在涉及收購守則規則21.2及規則22的事宜。

  

合和實業,是一家於1972年在港交所上市的地產公司;宣布私有化後,李嘉誠家族旗下長實持有的Brilliant Shaft Limited,曾兩度買入,增持0.101%的合和股權。

 

長子胡文新被列入私有化進程中的「非財團要約人」,而且胡文新本人還是合和實業董事總經理;如此精巧的安排,一個可能會被排除的原因,就是家族內部矛盾,因為與他一道列入「非財團要約人」的還有他的外公郭子華及Thomas Kwok。

  

那麼,合和的這次私有化,可被理解為下一代接班做準備。畢竟,掌門人胡應湘年紀已不小了,胡文新於去年新任執行副主席,可能就是傳承計劃中的一個布局。值得注意的是,與之同時,另外一位家族成員胡文佳,出任合和實業獨立非執行董事,他是胡應湘侄兒、胡應湘大哥胡文瀚之子。

     

胡應湘、郭秀萍夫婦育有4個孩子,二兒二女,長子胡文新,生於1972年;次子胡文康,據傳曾患自閉症;長女胡嘉明,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醫學系,兒童整形外科醫生,她大學畢業是1992年,如此來看,她應該是4個孩子中的長姐。次女胡芝明,留學畢業於哈佛大學建築系,服務於家族企業合和實業。

 

香港紅十字會會主席胡郭秀萍(左2)

 

胡應湘夫人胡郭秀萍,現為香港紅十字會會主席。上市家族公司私有化,有各種目的,通常而言,將上市公司私有化,便於公司的日常管理運營;另一方面,也有利於重新梳理股權架構,比如百年利豐馮氏家族,當初退市私有化再啟動上市,就是「修剪枝葉」,讓家族更好地掌控企業。

    

1989年,利豐的馮國經、馮國綸兄弟引入私募基金,將公司私有化,並買入上一代姑姑馮慕英、馮麗華子女,即他們表兄弟的股權。

 

接下來,有必要簡略提及胡應湘的家族歷史,胡應湘曾表示,「我是香港的第三代,我的祖父從廣東來香港,父親1902年在香港出生」,也就是說,其家族命運與香港的前途命運息息相關。

 

胡應湘的大哥胡文瀚(原名胡應沾),生於1920年,胡應湘生於1935年,是父親胡忠的第三子,均是在香港薄扶林村出生的。曾有一段時間,胡忠與兩個兒子胡文瀚、胡應湘,被稱為胡家「一門三傑」,而載入廣州榮譽史冊。

 

香港「的士大王」胡忠全家福,前排左2位胡應湘

 

香港著名實業家、知名慈善家、香港「的士大王」胡忠,其族譜的名字叫「胡祥忠」,祖籍是廣州花都的花東大東埔陽升村。

 

在廣州下轄花都區的花東、獅嶺、花山、炭步等地,胡姓人口不算多,非在地大姓。胡姓的祠堂在花都,現存二處,一處是花東鎮陽升村的胡氏宗祠,另一處是花東鎮保良村胡家莊的紹文胡公祠。陽升胡氏祠堂,中堂上懸掛「樹猷堂」木匾,有柱聯寫道:「劍鋒芳澤,譜牒重輝,弟友兄仁同德樹;安定家風,箕裘克紹,孫賢子孝展鴻猷。

 

胡氏始祖胡公滿,隸屬福建賢公世系;而花都陽升胡氏的開基始祖三山公,系由佛山市三水區梅花村遷居而來。先祖中,清康熙年間的胡嘉賓,系花縣創縣的功臣之一。原來,花縣建縣前,與番禺、清遠、從化等錯壤,是一個「三不管」地帶。協助清廷平定「花山寨」匪患後,胡嘉賓草擬《建縣條議》,1686年,清政府析南海、番禺二縣部分區域,置縣「花縣」。

 

陽升胡氏宗祠

 

胡應湘的父親胡忠,生於1902年,1921年,他在香港開計程車,也當過貨車司機,到1940年初,胡忠已擁有40多輛的士。1960年,胡忠的的士佔香港總數的一半,被稱為「的士大王」。

 

後來,胡忠聽從三子胡應湘建議,轉型並涉入房地產,為香港合和實業有限公司和大寶地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胡忠熱心慈善公益事業,比如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保良局胡忠中學,還有家鄉花都區胡忠醫院、花東鎮桑梓大道等,都是由他及家族捐建的。1991年7月31日,胡忠病逝於香港,享年89歲。

  

大哥胡文瀚,也是一個工商巨子,他是中國冷氣機製造第一人,「惠風」牌冷氣機曾享譽一時;除創辦「中國冷氣」外,他先後創辦惠風製衣廠、利威實業、利威房地產、利威工業,旗下的利威興業集團曾為香港工業發展做出很大貢獻。

  

胡文瀚,畢業於英皇書院、香港大學工科及國立中山大學工學院,獲機械工程學士、香港理工學院榮譽工學博士和香港大學榮譽法學博士銜;作為子承父業第一首選人物,身為「的士大王」大太子的胡文瀚,由於熟悉汽車技術及運輸業務,曾於二戰後期被廣東省政府主席李漢魂破格委任為省府設計考核委員會專員,時年25歲,是當時廣東省府最年輕專員。

  

順帶一提,胡文瀚還是香港第一個大學畢業的的士司機。他從14歲時就協助父親管理車隊,讀中三時利用課餘時間學會駕駛汽車,18歲在英皇學院讀書時已考取汽車駕駛執照。

 

胡應湘(右)與父親胡忠(左3)、母親江素琛(左2)

 

胡應湘的母校普林斯頓,有一條偉大校訓:「為國家服務、為人民服務」。 胡應湘就讀於普林斯頓大學,而且他還是當時普林斯頓大學唯一一位來自香港的學生。

 

二戰時,胡應湘的母親江素琛獨自帶領她的9個孩子從香港回內地,到廣東偏遠的韶關、梅縣等地避難。即便在如此風雨飄搖的日子,只要條件許可,江素琛都會讓孩子們在當地的學校讀書。後來,她的這9個孩子均被送進國外的名牌大學。

     

留美時,胡應湘攻讀的是普林斯頓大學的土木工程,學成歸來後,他不單勸父親放棄的士業,轉型投資房地產,上世紀60年代中期的香港九龍區最高的大廈——樓高26層的「胡社生行」大廈,就是1965年由胡應湘一手策劃的。

 

資料顯示,超二成以上的中國家族企業「二代」有海外留學經歷,可數據還顯示,家族企業年輕一代留學歸來後,登上市場經濟舞臺尤愛服務業,其中從事製造業的比例是最低的。傳承和創業,是關乎家族企業成長的一大考驗,從胡文瀚、胡應湘兄弟的傳承經歷來看,中國家族企業新生代們在規劃留學生涯時,是否把家族企業發展思路及戰略方向一併考慮在內呢?


本文內容為一波說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和摘錄發送 


點擊下方關鍵詞查閱更多精彩文章:


潮商傳承系列:

莊靜庵 | 李嘉誠(1、2) | 謝國民 | 劉鑾雄 | 黃光裕 | 陳經緯 | 羅康瑞 | 柯樹泉 | 馬興田 | 陳凱旋 | 林世鏗 | 林偉章 | 黃楚龍 | 姚振華(1、2、3、4) | 吳清亮 | 郭英成 | 潘迪生 | 林百欣 | 紀凱婷


長三角人物誌:

汪力成 | 張近東 | 劉益謙 | 沈文榮 | 華若中 | 陳德康 | 馮海良 | 車建新 | 李兆會 | 林國強 | 周正毅 | 周建平 | 曹明芳  | 陳金根 | 陶安祥 | 蔣錫培 | 祝義才 | 高德康 | 周耀庭 | 徐鏡人 | 施正榮 


臺灣家族企業:

臺積電 | 頂新 | 富邦 | 華懋 | 臺泥 | 統一 | 正新 | 臺南幫 | 誠品書店(1、2)| 寶成(1、2)|  鴻海(1、2)| 國泰(1、2、3)| 新光(1、2、3、4)| 臺塑(1、2、3、4)


熱點企業內容:

東芝 | 夏普 | 豐田 | 戴爾 | 印象劉三姐 | 麥當勞 | 福特 | 沃爾瑪 | 連卡佛 | 喜得龍 | 蒙牛 | 萬達 | 融創 | 萬科 | 碧桂園 | 恆大 | 娃哈哈 | 樂視 | Uber | 達芙妮 | 易到 | 老乾媽 | 格力 | 三星 | 紅星美凱龍 | 順豐 | 華為 | 百度 | 阿里 | 騰訊 | 京東 | 臺泥 | 金龍 


如需轉載請在公眾號後臺回復「轉載」了解詳情


 

 

 


相關焦點

  • 無私富豪胡應湘:耗資500億,無償建造港珠澳大橋,多次炮轟李嘉誠
    溝通港珠澳三地,遠遠望去,就像一根仙子們遺落人間的玉帶,近看卻是一條雄偉壯觀的巨龍,靜臥在伶仃洋的萬頃碧波之上,這就是港珠澳大橋。偉大的建設港珠澳大橋,被稱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以其巨大的建築規模,施工難度以及頂尖的建造技術,而聞名世界。它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全長55公裡,也是世界上工程最複雜、難度最高、規模最龐大的橋梁。
  • 富二代中的佼佼者:港珠澳大橋的構想者,資產曾是李嘉誠的20倍!
    上一代人拼命的奮鬥創業,下一代人卻失去這種奮鬥精神。像這樣的情況已經成為一種常態。事實上,能夠守住以前的巨大財富還是很重要的。在我們現在的認知裡面,香港的李嘉誠真的是名副其實的香港首富,他所擁有的財產幾乎是很多人奮鬥上百倍也換不來的。但是,在他之前,其實還有一個比他還厲害的人。他憑藉自己的遠見卓識,成功的擁有了超過李嘉誠20倍的資產,成為當時香港第一華人地產商。
  • 從建築師到香港富豪,花費500億為國建路,無償建造港珠澳大橋
    假如他活在現在,再看一眼伶仃洋,或許會是另一種感覺。因今日靠近伶仃洋海域,港珠澳大橋猶如一條蜿蜒的「巨龍」橫跨海面,威風凜凜。這不只是中國基礎設施實力的縮影,更是世世代代中國人夢想的象徵。還有一個人的名字,總是與港珠澳大橋相關聯。祖籍廣東廣州,1935年生於中國香港,父親是著名的「計程車大王」胡忠。由於出身好、家庭背景好,胡應湘從小就受過高等教育,再加上自己聰慧過人,成績也相當突出。
  • 千億港珠澳大橋已通車,李嘉誠曾強烈反對建橋,會因此損失慘重?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基建實力也在全世界範圍內聲名鵲起。而2018年完成建設的港珠澳大橋更是向世界展示出了中國的基建實力,這座連接了香港、澳門和廣東珠三地的橋隧,整體的建築長度大、施工難度高,而我們採用的建橋技術也十分頂尖。
  • 無私的香港富豪胡應湘:曾「怒懟」過李嘉誠,還為國家豪捐500億
    引言隨著我國的經濟不斷發展,很多人都躋身於富豪的行列,而作為一個發達地區,香港更是出產了多位富豪。很多人一聽到香港富豪,便能夠想到李嘉誠。其實除了李嘉誠之外,我國香港還有不少富豪。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位香港富豪,他的名字叫胡應湘。
  • 霍英東孫子抱怨香港房子貴,早聽胡應湘說的,香港樓市也不會如此
    其實香港也不是完成沒有能力解決,香港地產富豪胡應湘早就提出了一個建議,那就是在大嶼山參與填海。胡應湘在1972年就是跟李嘉誠等人齊名的地產五虎之一了。胡應湘也是一個知名的愛國企業家,多年來胡應湘不計回報在內地投資了510億,發展了廣深高速、虎門大橋、深圳羅湖口岸、東莞沙角電廠等等項目,為內地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千億建造的港珠澳大橋如今已經無人問津?涼涼的原因讓人無可奈何
    千億建造的港珠澳大橋如今已經無人問津?涼涼的原因讓人無可奈何咱們國家如今發展到現在一直都是把「落後就要挨打」這句話記到心裏面,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現在的中國早就不是以前那個被別人欺負看不起的國家了。現在的中國不僅國強民富,而且在建設方面可是非常強大的,如今的中國被國外稱為是「基建狂魔」,很多建設都是完爆其它國家的。咱們國家的高速公路建設總裡程如今已經是全世界排名第一,而且咱們中國最值得驕傲之一的港珠澳大橋可以說是斥資千億建造而成的。不過千億建造的港珠澳大橋如今已經無人問津?涼涼的原因讓人無可奈何!
  • 漫畫|「超級工程」背後的故事,港珠澳大橋有話說
    中新網10月24日電10月24日,對香港、珠海、澳門三地的民眾來說,不失為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被外媒冠以「中國奇蹟」之稱的「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港珠澳大橋,是新中國建設史上裡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這座凝聚了無數人多年心血的大橋,不僅顏值超高,還工藝精湛、模式創新,實力槓槓的!面對萬眾矚目的盛況,大橋有話要說!
  • 漫畫| 大家好,我是港珠澳大橋,我有話說!
    10月24日,對香港、珠海、澳門三地的民眾來說,不失為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被外媒冠以「中國奇蹟」之稱的「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港珠澳大橋,是新中國建設史上裡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這座凝聚了無數人多年心血的大橋,不僅顏值超高,還工藝精湛、模式創新,實力槓槓的!
  • 堅守港珠澳大橋
    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安全留給國門    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衛生檢疫臺,對講機裡傳來監控指揮中心的呼叫:「接有關部門通知,一批湖北籍旅客集中從香港方向返回,共45人。」    「珠港大廳收到!馬上準備!」
  • 世界史上最貴的大橋,港珠澳大橋厲害之處在哪?
    港珠澳大橋東起香港國際機場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島,向西橫跨南海伶仃洋水域接珠海和澳門人工島,止於珠海洪灣立交; 港珠澳大橋橋隧全長55千米,其中主橋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 橋面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100千米/小時; 工程項目總投資額1269億元。
  • 港珠澳大橋電影觀後感
    牛頭島本是伶仃洋上一座無人居住的荒島,中國工程師們將這裡改造成了世界最大的沉管隧道製造工廠,為港珠澳大橋生產了33節沉管。港珠澳大橋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實現夢想的裡程碑之作,將兩岸緊緊地連接在了一起。如今,中國人可以自豪地說出世界橋梁建設的重心已在中國,參與港珠澳大橋建設的人有著發自內心的自豪。
  • 港珠澳大橋耗資千億堪稱世界「奇蹟」,通行必備這些條件
    港珠澳大橋於2009年正式動工建設,2018年項目竣工並通車,這座大橋是中國境內唯一一座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橋隧工程。該工程項目總投資1269億元,與其他大橋不同的是,港珠澳大橋車流量非常稀少。並不是所有車輛都能夠通行,上行港珠澳大橋需要具備一定條件。
  • 珠江兩岸風雲簡史:港珠澳大橋背後的地方政府博弈
    獻禮香港回歸的虎門大橋,徹底重塑了珠三角的港口格局;全球最高海中大橋的深中通道,到今天為止仍是廣州的一塊心病;耗資上千億的港珠澳大橋,宣告了香港的勝利,也給深圳留下了一段不虞的回憶。  這幾座大橋的命運浮沉,似乎也預示著正在規劃研究的「深珠通道」會充滿很多的故事。
  • 港珠澳大橋通行車輛寥寥無幾?車主:這個限制讓它成擺設!
    2009年開始修建,耗時八年的港珠澳大橋於2017年實現全線貫通並且於2018年10月份開通運營。這座跨海大橋東起香港國際機場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島,橫跨南海伶仃洋水域,承接在珠海和澳門部分的人工島上,將內地和港澳地區通過一座大橋緊密聯繫在一起。
  • 千億建成的港珠澳大橋,為何「沒人走」?車主苦笑說原因,別不信
    這個增長的比例大概7年就能翻一倍,正是因為交通的壓力太大,所以基建行業是一直在加速的建設,港珠澳大橋大家肯定聽過,千億建成的港珠澳大橋,為何「沒人走」?車主苦笑說原因,別不信。港珠澳大橋是跨海大橋,並且是要收費的,但也算是高速公路,在中途不能夠調頭,這個大橋將香港澳門和珠海連接起來,從珠海到香港開車還不到一個小時,跟之前坐輪船或者坐飛機比起來,是方便太多了,不過去年的下半年這座大橋就已經通車了,到現在也沒看到多少私家車在上面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大海深度近百米,港珠澳大橋橋墩如何建造的?看完佩服工程師智慧
    大海深度近百米,港珠澳大橋橋墩如何建造的?看完佩服工程師智慧近些年我國在基建領域的輝煌成就是全世界都有目共睹的,現如今我國的基建水平在國際上數一數二,創造了一個有一個奇蹟,將外國人眼中的不可能一一變成可能,其中港珠澳大橋就是一項令我國人民驕傲的超級工程。
  • 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全景航拍太震撼!
    習近平出席儀式並宣布大橋正式開通。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總長約55公裡,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港珠澳大橋通車先來看一段航拍↓↓↓港珠澳大橋珠海、香港、澳門三地口岸實行24小時通車、通關
  • 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將提供至少650泊車位
    人民網香港1月24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運輸及房屋局24日公布,將就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的土地使用進行可行性研究,會積極考慮建設停車位,以滿足香港市民和訪港旅客的停車需要。
  • 港珠澳大橋耗千億建造,過路費一天能收多少?收120年都回不了本
    港珠澳大橋耗千億建造,過路費一天能收多少?收120年都回不了本說到特大型的橋梁,在世界上並不多見,但是因為我國高端的基建水平,跨海橋梁如今也是可以輕鬆駕馭的。如今港珠澳大橋通車七個多月,更加證明了我國的基建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