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數字經濟 榕樹貸款以數位化賦能金融服務

2020-12-28 山西商人網

 數字經濟能夠助推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益變革、動力變革,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專家認為,數字經濟在抗擊疫情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

12月24日,《浙江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下稱《條例》)通過,該《條例》也系中國第一部以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為主題的地方性法規。

此次《條例》明確了數字經濟定義,數字經濟是指以數據資源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位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新經濟形態,這也是首次在法律制度層面對數字經濟作出的明確界定。

在金融行業,數字經濟的發展有效地推動了金融業數位化轉型。作為一家金融信貸智選平臺,榕樹貸款不斷為數字經濟發展助力。一方面,榕樹貸款運用自身獨創的技術,助力金融機構智能風控和精準營銷。另一方面,榕樹貸款通過智網AI技術,對個人用戶精準畫像,為他們推薦合適的信貸產品。

具體來說,榕樹貸款運用人工智慧技術,通過積累的多維數據,精準勾勒用戶畫像,將風控前置到營銷端,最大程度提升B端合作機構的獲客精準度和客戶質量,有效降低金融機構的不良率和獲客成本,實現風險定價精準匹配,有效解決了在新的線上借貸業務場景中,交易雙方的信息不對稱所產生的風險問題,使得金融供給與需求雙方達到精準的需求連接,進而降低整個供給與需求的風險概率。 

其次,精準推薦金融產品。榕樹貸款基於C端用戶不同的信用評級,有針對性地為不同用戶推薦合適他們的產品,精準匹配需求,將用戶從海量盲目的產品選擇中解脫出來,從容享受便捷高效優質的金融服務。

多年來,榕樹貸款一直深耕金融業數位化轉型。未來,榕樹貸款將繼加大金融科技布局,不斷為數字經濟發展增加新動力。

相關焦點

  • 堅守金融服務實體本源 恆昌以數位化思維賦能實體經濟
    近期,銀保監會表示,要發揮金融對科技創新的支撐推動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兩新一重」等重點領域和先進位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加強對民營、小微、「三農」等薄弱領域的金融支持,推動金融機構向實體經濟合理讓利,增強金融普惠性,更好地服務新發展格局。因此,金融業必須加快轉型,推進數位化轉型是關鍵。
  • 科技金融賦能 廣東數字金融力量服務「雲廣交」
    10月15日至24日,第128屆廣交會繼續在網上舉辦,廣東建行、中行、工行、農行等多家主流銀行把握科技金融大趨勢,通過3D展廳、金融直播間、專屬金融服務等舉措,用智慧金融、綠色金融、科技金融賦能廣交會。
  • 金融科技進入實施應用階段 榕樹貸款強化AI創新能力
    一直以來,科技創新都是中國經濟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近年來,無論是製造業、網際網路、房地產,還是消費、金融、健康等產業都更加關注技術創新,將創新作為第一生產力。在金融業,科技競爭已經越來越激烈。我國銀行數位化轉型進入快車道,網際網路保險業務得到飛速發展,智能投顧、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第三方支付發展穩定,技術應用水平進一步提高。
  • 「榕樹貸款」頻引投訴 百融雲創招股書述風險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報 記者 蔡越坤 借錢8000元,不到一個月就提前還款,還款時被扣了960元和9163.47元兩筆款項,王琳(化名)通過「榕樹貸款」APP進行的這筆借款,自己算出綜合借款成本高達35.39%。這讓她非常意外。有著相似遭遇的不僅僅是王琳一個人。
  • 日照銀行:數位化賦能供應鏈金融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供應鏈金融數位化:  搶抓數字經濟新機遇  (一)數位化是供應鏈金融發展的必然趨勢  新的經濟模式催生新的金融業態,傳統主體信用、財務數據、抵押保證等風控手段已不能滿足當前供應鏈金融需求數位化是供應鏈金融新的風險防控之「錨」,通過數位技術穿透企業底層資產,解決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使產業鏈條透明化,推動優質金融產品和服務流向實體經濟。供應鏈金融數位化有助於提升業務效率,通過推動業務申請審批線上化、審貸放貸自動化批量化、貸後管理智能化實時化,提高企業融資可得性,確保金融活水對實體經濟的「精準滴灌」。
  • 以數位化手段賦能中小微企業復甦發展,平安數字口袋提供更強助力
    在今年疫情的影響下,數位化、線上化服務的優勢尤其凸顯,也大大加速了更多行業的數位化轉型腳步。今年,是平安銀行新三年戰略轉型的起步之年,其也將在戰略、業務、組織架構等方面全面推進數位化轉型,助力實體經濟的發展。  以數字金融賦能更多中小微企業復甦發展,平安銀行已經相繼帶來了精彩成果。比如平安數字口袋APP。
  • 度小滿金融整合旗下有錢花APP:全面服務小微、助力金融數位化轉型
    近日,度小滿金融宣布旗下信貸服務全面升級,服務平臺將由有錢花APP切換至度小滿金融APP,在讓服務品牌同企業戰略達成統一的同時,把自己打造成賦能小微企業主的綜合服務平臺。這也意味著度小滿金融正在加速向B端賦能,並助力金融機構實現數位化轉型的技術建設,更好地連接金融與實體,提升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深度和廣度。新模式紓解小微融資難2020年年初至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量小微企業遭遇了經營困難,現金流告急,急切地需要信貸融資的支持周轉。
  • 信也科技林臣焱:多維度升級風控系統,科技賦能金融數位化
    本屆年會從中國經濟改革、科技創新、金融變革等多個角度深入分析2021年中國經濟將迎來的機遇和挑戰。 信也科技副總裁 林臣焱 在此次年會周的金融峰會「科技之變,金融科技創新的驅動與賦能」論壇上,信也科技副總裁林臣焱闡述了智能風控如何賦能金融機構
  • 順德牽手騰訊,「惠企平臺+數位化」賦能村改
    雙方將在網際網路產業生態導入、普惠金融推廣及風險防控、營商環境優化提升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打造全國首個區級雲啟產業創新中心,賦能村改企業數位化轉型,通過惠企平臺為順德中小企業整體授信100億元。市委副書記、順德區委書記郭文海,順德區委副書記、代區長王勇,區委常委周旭,騰訊雲副總裁王景田等領導出席籤約儀式。
  • 2020年度復旦-花旗金融實務課程 | 科技賦能,構建數位化金融新生態
    作為今年最後一場壓軸之作,花旗金融信息服務(中國)有限公司全球消費者銀行技術中心全球信用卡和風控團隊負責人——吳烈宇(Eric Wu),以及花旗中國財資與貿易金融部現金管理產品主管——陳海俊(Bill Chen)分別從信用卡的發展史到數位化和電子商務的產品創新,為學生帶來精彩展示和傾情分享,也為本年度金融實務課程畫上圓滿句號。
  • 金融機構數位化轉型成大趨勢 中小銀行為何望而卻步?
    如何明確突圍方向,實現經濟轉型、動力轉換,抓住金融科技帶來的發展新契機,成為中小銀行亟須破解的課題。「數位化轉型已然是生死之戰」「在數字經濟時代,銀行不做科技的投入,就只能『活著』。」對於數位化轉型,平安集團聯席CEO兼執行董事陳心穎認為,這是銀行的「生死之戰」。
  • 銀聯卡產品賦能新發展格局 數位化服務釋放金融新活力
    隨著數字經濟的作用和地位持續提升,數字金融時代的加速到來,數位化迭代升級已成為銀行卡產業的普遍共識。  「十四五」規劃建議強調:加快數位化發展。而加快數位化轉型升級進程,不僅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選擇,也是銀行卡產業拉動消費升級、實現數字普惠金融、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
  • 薩摩耶數科董事長林建明:以創新科技驅動金融數位化,逐步構築數字...
    林建明在主題演講中分享到,金融科技的未來在於服務普惠群體,讓大眾享受到更智能、更便捷、更溫暖的品質生活;服務實體經濟,用最新科技成果促進實體產業的轉型升級;服務智慧社會,使社會進入自我運轉、自我規範、自我進步的後現代共享時代。這是未來數字中國的美好藍圖,也是金融科技的使命。
  • 擁抱金融科技,助力企業「變」與「享」
    「科技合作共同體」,是浦發銀行於2018年發起成立,由銀行、科技公司、科研機構、投資機構等多方共同組成的「開放共享、共建共贏」的生態平臺,選拔具有商業成長價值的高質量科技企業,全方位交流合作、研究賦能、投資孵化。
  • 中騰信:發揮技術優勢,助推金融行業加速數位化
    隨著建設數字中國、發展數字經濟作為一項重要國家戰略,被寫入「十四五」規劃,「金融科技」在近期陸續出臺的地方版十四五規劃中,成為高頻詞。政策以外,央行年內連續成立兩家金融科技子公司,從行動上落實對金融科技之重視。監管還多次在公開場合喊話點讚金融科技。細讀監管層的這些舉動,金融科技不僅被視為金融行業的「看家寶」,更被視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潤滑劑」。
  • 解碼數字金融 加碼對公大有可為
    01數位化浪潮下 解讀金融發展新趨勢當前,數字經濟發展蓬勃,為各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薛正華認為,「數字金融可以從產品、銷售、服務、風險管理這四個維度來解讀。無論是金融產品銷售的線上化,還是藉助移動端APP、AI機器人等大幅提升金融服務效率,再或是大數據在風險管理方面發揮的作用,數位化在金融的各個環節體現得淋漓盡致。」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數據,英國、美國的數字經濟佔GDP比重超過60%。
  • 突破傳統銀行業APP的局限,平安數字口袋帶來更加高效、易得的服務
    本網12月18日訊 今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暴發和蔓延,給全球經濟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衝擊,數字經濟成為對衝疫情影響、重塑經濟體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力量,不少金融機構也在利用線上化、數位化的手段助力復產復工、經濟復甦和社會運轉。
  • 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浙江省數字賦能促進新業態新模式...
    為深化數字浙江建設,培育壯大新業態新模式,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浙江省數字賦能促進新業態新模式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2年)》,要求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等,到2022年,數字賦能社會效益顯著,累計帶動形成100萬個以上新就業機會,下面請隨小編了解詳情。
  • 中國國際金融論壇聚焦金融數位化轉型難題
    由國際銀行業聯合會、國際資本市場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和金融時報社主辦的第十七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12月17日在上海舉行。業內人士在論壇上圍繞新時期的金融創新與金融服務融合發展展開討論,聚焦利用科技支持「零接觸」金融服務。
  • 金融科技、數字普惠金融與國家金融競爭力
    不過《原則》也指出了「數字普惠金融」的具體內容,涵蓋各類金融產品和服務(如支付、轉帳、儲蓄、信貸、保險、證券、財務規劃和銀行對帳單服務等),通過數位化或電子化技術進行交易,如電子貨幣(通過線上或者行動電話發起)、支付卡和常規銀行帳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