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雞蛋的自我饈養 十五言

2021-02-17 十五言

文/丁小穗(weibo@穗穗_bean)



我們對這樣的場景應該很熟悉——晚餐時分,裝潢考究的西餐廳裡流溢著優雅的輕音樂,身著筆挺制服的侍者彬彬有禮地傾身詢問:「先生,您的牛排要幾分熟?」


有趣的是,相似的場景在每天早晨也會依樣上演——從美國到歐洲,從家庭小旅館到街角咖啡廳,繫著圍裙的大媽或是嚼著口香糖的服務員漫不經心地問:「你的雞蛋要幾分熟?」


雞蛋熟度對照表

見慣了批量售賣的白煮蛋茶葉蛋、簡單粗暴的煎雞蛋炒雞蛋的中國人,大概很難理解西方人對於一隻雞蛋的執著。水煮蛋要像牛排一樣區分熟度,煎雞蛋也有煎一面(sunny side up)和煎兩面(over easy)的區別。歐美國家對雞蛋的熱情遠超我們想像,無論是慵懶隨意的早午餐,還是正襟危坐的晚宴上,雞蛋都可以是大放異彩的主角。而其中最樸素卻又最講究的吃法,就是用蛋杯(Egg Cup)吃水煮蛋。


蛋杯的雛形據說在史前時代就已出現,最早的圖像見於公元3年的土耳其鑲嵌畫,其小巧的杯狀弧度正好可以豎立放置一個雞蛋。蛋杯起初多為木質,從17世紀開始,銀質和瓷質的精美蛋杯日漸風行,還配上專用的象牙小勺。無聊的歐洲貴族們研究出一套一絲不苟的食用方法:雞蛋煮到溏心的程度,趁溫熱上桌,食客一手握蛋杯,另一手持餐刀橫劈蛋頭,去掉頂蓋後撒上調料,再用小勺挖著吃。相傳路易十五僅一刀便可精準地劈掉頂蓋,引得人們紛紛效仿,蛋杯的銷量也隨之大增。當時的蛋杯還有各種尺寸,用來放雞蛋、鵝蛋、火雞蛋甚至天鵝蛋。


Wedgewood的雙頭蛋杯,大頭用來放帶殼雞蛋,小頭用來放去殼的水煮蛋。

蛋杯盛放的水煮蛋常以鹽和胡椒調味,但口感畢竟有些單調。後來,人們將烤吐司切條,蘸著半熟的蛋黃液食用。金黃焦脆的吐司條「卟」一聲戳破蛋白,濃稠柔滑的蛋黃溢出來浸潤吐司,這樣甜美又罪惡的口感實在太過誘人,以至於水煮蛋和烤吐司條(Egg and Soldiers)成為了英式早餐中屹立不倒的經典搭配。與此相應,商家也開始生產成套的蛋杯和吐司切條器,其中最萌的是一種「士兵」套裝,將吐司切成士兵形狀,配上穿制服戴軍帽的小蛋杯,是許多小孩的早餐至愛。



說到早餐,不得不提的另一經典菜式就是班尼迪克蛋(Eggs Benedict)。很多人都以為這是英式早餐,但它實際上發源於美國,其食譜看上去簡直是美式精神的完美詮釋:略烤的英式馬芬,煎得香脆的加拿大培根,細膩微酸的荷蘭醬,當然還有內裡軟嫩的半熟水煮蛋。但細究起來,這個食譜充滿了名不符實的幽默感。首先,英式馬芬(English Muffin)並非源於英國,在這是在北美常見的一種早餐麵包,其名稱主要用以與蛋糕類的「美式馬芬」(American Muffin)相區別。而加拿大培根(Canadian-Style Bacon)也是美國人專用的名稱,指的是從豬腰部切下來的細長肉片,脂肪較少,這種培根在英國倒是很流行,不過被稱為「鹹肉片」(Rashers)。荷蘭醬(Hollandaise sauce)實際上是法式醬汁的一種,不過它跟荷蘭倒還是有些淵源,據說是由荷蘭國王訪問法國時帶來的一種醬汁變化而來的。


班尼迪克蛋的起源簡直如推理小說一般撲朔迷離,甚至還引起過不少紛爭。其中敘述最詳細(但不一定是最真實)的故事來源於1942年《紐約客》上的一篇採訪,主人公Lemuel Benedict是華爾街著名股票經紀人,他聲稱在1894年的某個早晨,他因宿醉晃入華爾道夫酒店(Waldorf Hotel),想吃點早餐來緩解頭痛。他點了「黃油烤吐司、水波蛋、脆煎培根配荷蘭醬」,廚師Oscar Tschirky注意到這個奇特的組合,試驗之後大為讚賞,把其中的吐司改為英式馬芬,培根改為火腿,將其加入了菜單。另一本雜誌《Bon Appétit》也曾刊登過類似的故事,只不過主角換成了LeGrand Benedict夫婦,而地點則是紐約的德爾莫尼克酒店(Hotel Delmonico)。班尼迪克蛋的發明至今仍是未解之謎,但嚴謹的食物史學家認為這並不是一道偶然間被創造出來的的菜式,而是經過多年的演變發展而來的。早在1839年,一本名為《肯塔基主婦》(Kentucky Housewife)的食譜中就有類似的菜式:以黃油烤吐司和火腿片墊底,放上一個水煮蛋,撒上鹽和胡椒,再淋上融化的黃油食用。Oscar Tschirky自己在1896年出版的食譜中也介紹了班尼迪克蛋的做法,但他名之為「費城蛋」(Philadelphia Eggs),並沒有提到班尼迪克在其中做的貢獻。


班尼迪克蛋看似隨意家常,但做法其實十分考究。英式馬芬不能用餐刀切開,而應用叉子從中間劃開,凹凸不平的表面受熱不均,在烤制後才能形成焦脆與柔軟並存的口感。荷蘭醬要依靠慢沸的水產生的蒸氣來均勻加熱,並小心地加入溫熱黃油迅速攪打,營造絲綢般的柔順質地。培根或火腿不能太薄,否則一煎就會變得幹硬難嚼,但也不能太厚,以至於搶了其他食材的味道。而水煮蛋的火候最難控制,要求蛋白已經凝固,而蛋黃才剛剛變稠。一切食材都要迅速組裝完畢,上桌時還熱氣騰騰,蛋黃一戳破就可以汨汨流出,伴著荷蘭醬滲入疏鬆多孔的馬芬。這樣精心製作的班尼迪克蛋,吃起來簡直如一個完美自足的小小天堂。


蛋黃隨著荷蘭醬緩緩流動,是班尼迪克蛋最誘人的瞬間。

水煮蛋的誘人之處往往在於流心的蛋黃,那質地讓人想起融化的黃油,爆漿的芝士,滴落的糖漿,以及一切高熱量的罪惡美味。相比之下,全熟的蛋黃就顯得無趣多了,如果你看過那些小孩被雞蛋噎死的新聞,大概更能理解乾巴巴的蛋黃是多麼反人類的存在。不過,雞蛋還有一種經典吃法,就是以全熟的水煮蛋為基礎的。把煮硬的雞蛋切半,挖出蛋黃,加入醬汁、調料壓成泥,再擠回蛋白中,就成了高大上的餐前小吃「魔鬼蛋」(Deviled Eggs)。Deviled是指用重口味香料如辣椒、芥末等調味的菜餚,之所以用這個單詞,是因為舌尖火辣辣的感覺讓人聯想到烈焰熊熊的地獄和魔鬼(Devil)。


若論歷史悠久,魔鬼蛋並不比蛋杯遜色多少。雖然Deviled Eggs這一名稱在18世紀末才見諸記載,但把蛋黃取出來和香料攪一攪再塞回去的做法,早在13世紀的西班牙便已出現,而往整隻水煮蛋上撒香料的吃法,更是可以上溯至古羅馬。早期的魔鬼蛋長得有點像蛋杯,也是把雞蛋豎立放置,橫切開一頭,小心挖出蛋黃進行調味。顯然,這樣挖蛋黃是需要一定技巧的。1908年的食譜中出現了把雞蛋沿長軸切半的方法,取出蛋黃,加黃油、醬汁調味後塞回蛋白,再把兩半蛋白合成一個完整的雞蛋。雖然簡化了取蛋黃的步驟,但成品外形只是一個光禿禿的白煮蛋,而且蛋黃醬必然會有剩餘。後來,人們開始將蛋白平放,用裱花嘴來擠蛋黃,並加上各種花哨的裝飾,就成為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魔鬼蛋。


相對於蛋杯和班尼迪克蛋,魔鬼蛋確實簡易得多。基礎的魔鬼蛋一般用蛋黃醬、第戎芥末醬來攪拌蛋黃,賦予它柔和順滑的口感,再用鹽、胡椒和辣椒來調味。不過,這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你想得到的一切東西都可以和蛋黃一起塞進那個小小的蛋白坑裡。肉類有培根、火腿、蝦仁,醬汁類有酸奶油、千島醬、鱷梨醬、青醬、香醋、咖喱醬,還有各種小塊芝士,切碎的蔬菜,都可以為魔鬼蛋帶來千變萬化的風味。作為最常見的餐前小食,以及復活節的保留項目,人們對於它的外形要求甚至超過了口味。起初,有些人會用甜菜汁浸泡蛋白,將其染成淡淡的紫紅色。後來,食用色素席捲雞蛋界,各色魔鬼蛋成為節日宴席的常客。聖誕節的魔鬼蛋常用紅、綠色素,復活節則多用嫩嫩的粉色、藍色和綠色,甚至還有美國獨立日魔鬼蛋,以紅、白、藍三色組成,與美國國旗的顏色遙相呼應。染了蛋白還不夠,我見過最喪心病狂的做法,是將蛋黃染成詭異的鮮綠色——大概連生它的母雞也認不出這是個雞蛋了吧。


美國獨立日魔鬼蛋,作者聲稱這是她12歲兒子最愛的食物——中國大概沒有家長膽敢讓自己孩子吃下這麼豐富的色素。

魔鬼蛋雖然是典型的家常快手菜,但由於其外形和口味的可塑性超強,如果講究起來,逼格也可以高到破表。用鵝肝醬、魚子醬調味都是小意思,用生魚片、龍蝦肉進行裝飾也毫無壓力,然而最為土豪的,莫過於這款「松露魔鬼蛋」。用義大利白松露油、法國黑松露鹽為蛋黃調味,擠出精細的花紋,再薄薄切一片黑松露,點綴一朵纖弱的食用金箔,就可以盛在精美的瓷盤中上桌。生於美國大農場的一枚普通雞蛋,竟可以端坐於高檔餐廳的燈光之下,在眾多頂級食材的環繞中顧盼生輝,這大概是一個水煮蛋所能想像到的最完美的蛋生。




「十五言」(www.15yan.com)是一個基於主題和興趣的高質量內容社區,由果殼網孵化,內容主打知識、趣味、文藝。加入我們,成為十五言的作者,分享你對這個世界的靈感。

本文來自十五言站內主題【寫食主義】,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那些同樣熱愛美食的朋友:-D

了解更多食物背後的有趣故事,請點擊原文連結;回復「寫食主義」,亦可獲得十五言推送過的相關文章;回復「往期」可查看十五言往期推送的精品文章列表。

相關焦點

  • 十五言
    是無解迷題的代表(小雞笑話其實也沒有唯一解),這個問題通常表示用一個無意義句子來回答一個無意義答案,強調原來問題的荒誕性,效果當然會很冷。後來作者Lewis Carroll又專門寫了說明,因為太多人問他答案是什麼,他想來很久,給了一個自覺還算合適的:Because it can produce a few notes, though they are very flat;and it is nevar put with the wrong end in front!這是一個雙關語。
  • 十五言
    這位富察皇后在弘曆還是寶親王的時候被指給他做嫡福晉,兩人一個16歲一個15歲,少年夫妻,恩愛非常,富察氏不僅討弘曆喜歡,她艱苦樸素的作風也廣受好評。(《清史稿·后妃傳·高宗孝賢純皇后》:「恭儉,平居以通草絨花為飾,不御珠翠」)But,個人以為,容貌端莊姣好才是一個最大的加分項啊,「看臉法則」古今通用。(弘曆的后妃裡面就她和令妃算好看的了。
  • 農村的土雞蛋多少錢一個?什麼樣的雞蛋才是真的土雞蛋?
    大家好,我是農村日記,一個地地道道土生土長的農民。在農村自己家裡養的雞,就是俗稱的土雞,關於土雞蛋的價格,全國各地略有差異,就在我們本地縣城的超市裡,包裝一下的土雞蛋,基本在2塊錢左右。但是鎮上有時候那些大媽大娘們,他們拿個籃子賣的土雞蛋,在我們鎮上基本上是一塊錢一個。
  • 農村婆婆養了30隻土雞,去雞舍撿雞蛋,沒想到有意外收穫
    我現在在婆婆家,婆婆前段時間在家裡買了三十隻雞,這些雞剛開始生蛋,今天拿這個籃子準備揀點雞蛋回去。我們家的雞就養在這裡,以前的老房子裡面,我們去看一下,裡面有沒有雞蛋吧。
  • 戒毒男回歸社區養土雞 警官幫忙一天賣掉雞蛋5千枚
    昨日上午,江夏區鄭店街頭,一群人圍著一輛貨車搶購雞蛋。鄭店派出所副所長方先亮幫忙招呼,村民張志華則拄著拐杖在一旁數錢。  「5000枚雞蛋一下就賣空了,多虧方所長幫我。」張志華高興地數著錢說。近兩年來,這名因「吸毒」名聲在外的戒毒人,在方先亮警官幫忙下已順利賣出約4萬枚雞蛋,收入不菲。
  • 在支付寶裡捐雞蛋有什麼用?你捐了多少個雞蛋了?
    在我的支付寶裡餵著一隻小雞,每天我都要給他餵食物吃,讓它能夠下蛋,等蛋攢夠了5顆,我就會去把這5顆雞蛋給捐了。很多人也都在支付寶螞蟻森林裡餵小雞,捐雞蛋,你知道我們捐了雞蛋有什麼用嗎?先說一個背景故事:有一位雲南省元陽縣的姑娘,她叫普雙雙,剛出生就被虛報兩歲,以便早早打工養家。雙雙有個弟弟,父親身體不大好。2018年中考成績出來後,她和家人都經歷了一場內心的掙扎。在雙雙的心裏面一直有兩個聲音在拉扯:「去打工,減輕家裡負擔,供弟弟上學」,「普雙雙,你要去讀書!」其實普雙雙讀職高是免費的,讓家裡為難的是學雜費和生活費,每年1000元左右。
  • 一個雞蛋做一個雞蛋漢堡,一個賣3塊錢,老闆每天只賣200個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地攤美食是:雞蛋漢堡,一個雞蛋可以做一個,我們攤位的老闆一個買3塊錢,老闆很會享受生活,每天只賣200個,每天都是早早的下班,這個老闆技術不錯,就是人有點怪怪的,說話我們聽不太懂,但是這不影響她的生意。
  • 每天吃兩個雞蛋,一個月後竟然有這樣的變化……
    一隻被養在健身房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雞採訪時說道。雞,作為最常見,也是歷史最悠久的家禽,說它是除了狗之外,人類最好的朋友也不為過了。出現在我們的田野中、果園裡、院子內......以及......餐桌上。雞哪兒最好吃?「雞腿!」,「雞翅!」「雞頭!」
  • 簡單的飽腹晚餐,一個雞蛋一片吐司,層層美味全家都喜歡
    昨天買了好多麵包,早上起床刷牙洗臉的時候烤一片吐司,一個溏心蛋,10分鐘烤好,塗上黃油或花生醬,一天的開始。今天想吃漢堡了,打開冰箱翻找出一些材料,整個三明治吧,好久沒吃了,沒有生菜就不放了,反正也不愛吃菜,冰箱裡儲備的肉快吃完了,速凍餃子就吃了一次剩了好幾包。我這個是懶人版三明治,只用烤箱10分鐘做好,開始吧。
  • 清末光緒皇帝吃的雞蛋6000塊一個,從一個雞蛋中看清朝的國運已衰
    譬如一個雞蛋,光緒年間的市場價格是,一文錢可買三四個雞蛋;而政府採購呢,卻是價達30兩一個。有好事者按照購買力計算了,光緒年間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170元人民幣,也就是6000元才能買個雞蛋,這不嚇死人嗎?但是,東西再貴皇帝也要吃啊。光緒一天四個雞蛋,一個6000塊光緒皇帝消費觀念也許挺先進,他是只買貴的,不買對的,這才有派嘛。
  • 聽說給貓一個雞蛋,它會抱在懷裡當寶,怎麼我家貓不按套路出牌
    養貓界興起了一股奇怪的熱潮,叫做「貓咪雞蛋挑戰」,據說給貓一個雞蛋,它就會把雞蛋抱在懷裡,仿佛主人送了一個寶貝給自己,甚至做出仿佛在孵化雞蛋的模樣。很多主人都紛紛拿自家貓咪做實驗,結果有的讓人驚訝,有的讓人爆笑。
  • 雞蛋大王——張貴林
    「一枚枚火紅的雞蛋從雞舍中取出,包裝成盒,裝上車,送往大中型超市或米麵糧油便利店,走向千家萬戶的餐桌……說起這一幕,張貴林的妻子汪天女臉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
  • 吃雞蛋養生?每天吃一個雞蛋和不吃雞蛋的人,有什麼區別?快了解
    而且雞蛋所含有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大人小孩適當的吃一點對身體是非常有好處的,當然不少人也認為經常吃雞蛋不好,尤其是膽固醇本身就較高的人,因為雞蛋中含有高膽固醇,認為吃雞蛋會導致膽固醇的到來。那一天一個雞蛋到底是好不好呢?每天吃一個雞蛋的人和不吃雞蛋的人有什麼差距呢?
  • 一天一個雞蛋,到底好不好?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健康美食資訊,ID:jkmszx88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一天一個雞蛋,不僅能提高記憶力,還能保護視力,幫助減肥。但有些人對雞蛋心有疑慮,怕每天吃升高血脂。殊不知,早餐吃個雞蛋,可是有很多好處的。
  • 雞蛋搭配甜椒,10分鐘一鍋,10塊一個,老奶奶變身超級美食家
    在宿遷的花卉區的路邊上,有一位老奶奶在做美食,說出來你絕對的想像不到,當時我也驚訝了,這老奶奶真有創意,老奶奶在路邊可真是席地而坐,幾個辣椒幾個雞蛋,搭配上香椿做成了美食,賣的還不便宜,不知道你們那裡叫什麼,有的地方叫做甜椒,我們這叫做辣椒,雖說是辣椒但是一點不辣,看看老奶奶是怎麼做的。
  • 一天一個雞蛋,3歲男孩吃進醫院,醫生:惹禍的不止是雞蛋
    然而,就在一周前,海寧一名3歲男童,就因為吃雞蛋,攤上事了!3歲的俊俊有一個習慣,那就是每天都會吃一個雞蛋,一方面是他本身十分喜歡吃雞蛋,另一方面是俊俊的寶媽看到新聞上有專家介紹,每天吃一個雞蛋有益健康。時間一長,俊俊的臉上就冒出不少紅疙瘩,好似過敏一樣,特別癢。
  • 鄉村紀事:小時候過生日時,母親總會為我煮一個雞蛋
    回想起我小時候的生日,那時候沒有生日蛋糕,但母親總是會為我煮一個雞蛋,可別小看這一個雞蛋,在那個年代是難得的美食呢!因為雞蛋是要用來賣錢的。用母親的話講,家裡的鹽和火柴錢,全靠這雞肚子裡出哦!生日那天,從母親把雞蛋放進粥鍋的那一刻,我便扒在鍋臺邊急不可耐的等著雞蛋煮熟。
  • 讀馬萊巴《打不碎的雞蛋》:一顆蛋會有怎樣的「人生」?
    一隻帕爾瑪城的母雞,生出的雞蛋的殼子容易碎。它因為消化不良,吃的是小麥、蟲子等。別的母雞吃的小石子、石灰微粒等,生出來的雞蛋不容易破碎。這些雞蛋都是需要向外面銷售的。這隻母雞擔心女主人知道這些容易打碎的雞蛋,是它生出來的,會把它宰了。它吃小石子折磨的它睡不著覺,於是它四處找方法,吃大理石,吃漿糊……後來它吃了「硬化劑」,生出來一顆雞蛋,這顆雞蛋打不碎了。
  • 健身飲食之雞蛋,健身一天到底要吃多少個雞蛋?蛋黃要吃嗎?
    雞蛋作為優秀蛋白質來源的物質,健身人群肯定是少不了雞蛋的,它也是健身飲食的標配,幾乎每天都會吃雞蛋,但是很多人在食用雞蛋的時候卻犯了愁,尤其是蛋黃,你說多吃幾個雞蛋把,蛋黃吃多了認為不好,扔了又可惜,吃少了,又怕蛋白質攝入不夠。難道蛋黃就真的那麼可怕嗎?而對於健身人群每天應該吃幾個雞蛋?
  • 蘭希紅:增強文明養犬意識,做一個文明的養犬人
    但同時也出現了許多不文明的養犬行為:像遛狗不牽繩,不及時清理犬只排洩物等,影響了公共環境衛生和他人生活。新實施的《莆田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要求對此類不文明行為進行重點治理,違者可能會被公安機關處5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罰款。在此,我們呼籲:廣大養犬人士要自覺遵守文明條例規定,增強文明養犬意識,加強自我管理,做一個文明的養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