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市水務局的悉心指導下,在區各部門各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全局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市委六屆十三次全會、區委五屆十三次全會精神,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凝心聚力、團結一致,勇於擔當、主動作為,爭先創優、不斷進取,全區水務事業呈現蓬勃向上的良好發展態勢。
一、先行示範,建成深圳市自來水直飲鹽田示範區。硬體上,完成2大主力水廠深度處理工藝升級、13.09公裡老舊市政管網及218個居民小區入戶管網改造,全面開展146個居民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改造;軟體上,建立了嚴格、規範的從源頭到龍頭的全鏈條、全流程水質監測和管控體系,全區出廠水、市政管網水和居民用戶終端水水質綜合合格率分別達到100%、99.99%和98.39%以上,全區工業、商業、辦公、居住區直飲水通達率100%,居民小區直飲水入戶率達97%以上,並在學校、醫院、長途客運站、體育館、圖書館、政務辦事大廳、公園、廣場等公共機構(場所)均安裝了直接飲用設備。4月30日,深圳市自來水直飲鹽田示範區建成儀式在我區舉行,我區成為全市、乃至全國首個自來水直飲示範區,為2025年全市實現自來水直飲工作提供了「鹽田樣板」。全年市水務局在我區組織多次現場會、經驗交流會,國內多個市(區)、市內多個兄弟區到我區學習交流借鑑。申報參評廣東省宜居環境範例獎,以排名第一的成績通過市住建局專家評審。
二、綜合施策,不斷構建排水精細化管理模式。一是全區排水戶實現100%一戶一檔信息化動態管理,轄區「三產」排水戶持證排水比例超過95%,遙遙領先全市水平。二是大力推動解決排水管理「最後一公裡」問題,在全市率先實現排水管理進小區,實現全區排水管網100%專業化運管,鞏固雨汙分流成果,為全市、尤其是原特區內,提供了「鹽田經驗」。三是對轄區616個入河、20個入海排水口進行編號建檔、全面納管,建立流域信息一張圖,實施掛圖監管,發現問題,立即溯源整治。四是採取工程措施完成35個城中村和一批雨汙混流回潮小區整治,取消了一批市政截汙點、沿河截汙點,汙水收集處理提質增效明顯。五是完成小梅沙片區汙水外輸研究,明確了全區汙水一體化處理的路徑和時間表,啟動前期方案設計。六是加大宣傳發動力度,發放保護水環境倡議書宣傳折頁7000餘份、排水負面清單8000餘份,張貼海報650餘份,在各社區播放相關視頻10萬餘次,各類網絡媒體閱讀量達6萬餘人次。實現了全市年度「水汙染防治任務落實」考核「三連冠」。
三、貫穿始終,海綿城市建設成效顯著。一是進一步完善海綿城市建設全流程管控體系,在《深圳市海綿城市管理暫行辦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梳理細化責任,將海綿管控納入新的區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辦法、城市更新管理辦法,貫穿項目建設始終。二是加強技術指導把關,充分依託第三方專業力量,對110個政府投資項目海綿城市設計方案提出審核意見,對照項目海綿專篇、施工圖,檢查各項目施工過程海綿落地情況213人(次)。三是加強培訓宣貫,多渠道向社會廣泛宣傳海綿理念的重要性,全年組織相關單位培訓和現場實地學習14次,因地制宜編發了《鹽田區典型海綿城市技術產品性能及應用指引》《新型透水鋪裝選用》等參考資料。四是全力以赴做好年終迎檢考核,對79個項目一對一進行資料和現場指導,順利通過驗收。經市海綿辦認定,2019年全區新增海綿城市面積1.68平方公裡,超額完成市裡下達的1.3平方公裡的年度任務,年度考核評定為「優秀」。至2019年底,全區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的面積6.23平方公裡,佔建成區總面積30.64%,超前超額完成2020年建設目標(20%)。五是逐步打造出一批海綿城市示範項目,如東和公園景觀改造、海曦小學等政府投資項目,以及鹽田港水廠升級改造、百泰珠寶大樓等社會投資項目,其中百泰珠寶大樓項目獲2019年市海綿城市建設資金獎勵。
四、爭先創優,小型水庫管理改革成效顯著。我區水庫大壩安全管理考核連續三年位居全市第一,被市水務局推薦為全市唯一全國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示範區創建單位。自今年5月開展創建以來,進一步建立了符合鹽田區情、水情與社會發展要求的小型水庫管理體制和良性運行機制。一是進一步理順水庫管理機制,大水坑、躍進水庫交由區水利設施管理中心統一管理,委託東部華僑城代管,進一步釐清責任。二是嚴格落實水庫大壩安全責任制、防汛責任制,建立湖長制,依託專業力量完成三洲塘等6座水庫安全鑑定、金屬結構檢測,完成正坑等5座水庫防汛應急預案和調度規程編制。三是在全省率先開展廣東省小型水庫標準化建設,對標國內最先進的小型水庫管理水平,制定或更新細化23項水庫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規範設置水庫標識標牌、巡查路線、廣播系統等,完善水雨情和大壩監測設施、視頻監控系統。四是完成了疊翠湖水庫除險加固、三洲塘水庫洩洪隧洞建設工程,實施恩上、正坑、上坪水庫安全提升工程,水庫安全等級進一步提高。五是因地制宜對三洲塘、紅花瀝、翠嶺等水庫進行環境提升,庫區面貌和形象大有改觀,徹底改變了以往水庫設施只重功能的觀念。六是探索推進全區景觀水庫開放共享,完成水庫開放共享研究,協助相關部門完成恩上水庫環庫碧道建設,實現向社會和公眾開放。
五、政群聯動,全社會參與治水護河氛圍濃厚。一是組織各級河長落實巡河履職,全年區級河長巡河216次,街道、社區級河長總計巡河2132次,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組織4次基層河長專題培訓,基層河長巡河履職能力進一步提升。二是積極引導各行各業熱心人士參與護河治水,不斷豐富民間河長、護河志願者隊伍架構,全區現有護河志願者1480餘人,通過創建義務護河志願服務站,實現護河志願服務「專業化+陣地化+社會化+體系化」,不斷強化民間河長履職能力。三是實現志願護河力量從排水戶—管網—河湖網全鏈條介入,做到河長制宣傳19個社區全覆蓋,累計開展巡河護河活動159場,參與人數達10600餘人次,全區各界參與治水護水熱情高漲,氛圍濃厚。四是統籌轄區山、水、林、湖、草資源優勢,按照「一河一庫一特色,一山一水一主題」的原則,謀划具有鹽田特色、彰顯生態文化的45公裡碧道建設藍圖,完成碧道規劃編制(至2025年)。五是協助相關部門大力推進鹽田河上遊示範段景觀提升、大梅沙河景觀提升工程,完成大水坑水、永安路排洪渠景觀提升方案設計,完成海山涵上遊景觀提升工作。我區在深圳市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工作2018年度考核中名列第一。全年18條河流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其中主要河流鹽田河、沙頭角河、小梅沙河年平均水質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沙頭角灣、小梅沙灣達到海水水質一類標準。
六、紮實工作,堅守城區安全底線。防洪排澇方面,機構改革後,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我局迅速轉變角色,梳理落實工作責任,本著「寧可越位、也不缺位」的原則,紮實做好各項工作。一是全面完成沙頭角防洪排澇工程,汛期發揮了顯著效益;積極協調,將大梅沙閒雲路、藝海路排水系統改造,沙深路隧道口段排水管網改造等納入市交委、地鐵等工程項目統籌加快實施;解決了沙頭角御景翠峰小區積澇問題。二是嚴格落實水務設施巡查、檢查、督查,汛期防洪調度,歲修和隱患整改工作,颱風暴雨期間加強值守、駐守,保證了水庫、河道、防洪、排水設施安全正常運行。三是加強涉河建設項目監督管理,尤其針對暗渠化河道、箱涵,進一步摸清底數,健全和規範有限空間作業制度、流程,設置箱涵作業警示標誌,對進入箱涵作業的設計、勘察、施工、監理、管養等單位,全面嚴管。四是進一步提升應急排水能力和水利設施搶險能力,修訂工作預案,備足搶險物資、設備、砂石料等並分片區儲備;通過應急演練等規範和提升水利設施搶險隊伍應急處置能力,與武警邊防十三中隊建立片區應急搶險聯動機制;颱風暴雨期間提前在易出險區域預設搶險物資和力量。今年汛期間,未發生嚴重積澇情況。
地面坍塌防治方面,一是強化隱患排查整治,全年共組織各單位出動33000餘人次,累計巡查地下管線2.5萬公裡,排查道路5萬公裡,及時處置地面坍塌隱患22處。二是加大宣傳培訓力度。組織各單位開展3場地面坍塌應急演練,11場專項培訓、宣傳活動,有效提高了轄區居民及一線人員的防治水平。三是強化科技手段開展探測。組織相關單位完成23.3公裡地質雷達科技檢測,發現27處土壤鬆散隱患,均及時交由責任單位開展定期巡查監控,確保隱患可控。全年發生地面坍塌事故3起(均為一般級),均得到及時妥善處置,未造成人員傷亡和大的財產損失,事故起數較去年下降50%(全市上升40%)。
七、穩步向前,水務工程建設取得新突破。一是在人員短缺、機構不全的情況下,積極探索採用工程總承包的建設模式,充分發揮參建單位的積極性,全年完成投資1.65億元(其中爭取到市投資9700萬元),同比增長40%。全年水務工程安全生產零事故。基本完成疊翠湖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三洲塘水庫洩洪隧洞建設工程、三庫連通二期工程、鹽田區優質飲用水入戶管網更新維護四期工程、回潮小區兜底整治工程、截汙箱涵清淤工程等,大力推進鹽田區居民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工程、恩上、上坪水庫加固等工程,抓緊開展鹽田河避風塘內外塘清淤工程、排水管理進小區管網修復整治工程和優質飲用水入戶兜底工程前期工作。二是針對工程建設管理的薄弱環節,通過修訂完善本局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辦法、合同管理、自行採購管理辦法等內部管理制度,推動水務工程建設更加規範、高效。三是堅持擇優、嚴管、重罰,堅持選擇有實力的施工隊伍作為參建方,運用信息化手段加強施工過程設計變更和檔案資料管理,加大水務工程不良行為扣分和通報處理,嚴厲懲戒,效果明顯。
八、主動為民,政務服務和執法水平提質增效。一是全力推動涉水審批制度改革,我局21個依申請事項已全部實現網辦,同時通過自我加壓,進一步壓縮審批時限至法定辦結時限的60%,大大提高了審批效率。二是深入梳理,對其中10個事項實行容缺受理,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針對涉河、排水許可等部分專業性較強的政務服務事項,通過主動上門提供服務、提前介入、組織集中培訓等,切實提升政務服務水平。三是創新開展施工廢水泥水分離試點,從源頭減輕黃泥水入河入海問題,為工地廢水處理提供良好借鑑。四是全面開展雙隨機抽查,在確保執法公平、公正、公開的基礎上,以最剛性、最嚴格的態度強化監管,從嚴、從重懲處違法排水行為,開展水土保持、水資源、排水、二次供水等專項執法行動35次,出動人員800餘人次,檢查企業、工地300餘家次,下達處罰決定書17宗,罰款43.5萬元,罰款金額同比增長約63%,有效震懾了水事違法行為。
九、對標先進,智慧水務完成系統性布局。明確了以提升區域水安全監管能力和水環境治理水平為目標,以構建「源、供、排、汙、災」全過程量化監控和管理為重點,以打造精細化、智慧化城市水務政務管理模式為核心的智慧水務建設思路。通過到相關部門學習調研、現場實地勘察和各監測設備優化比選等,充分運用「網際網路+雲服務+大數據」的信息科技手段,搭建智慧水務平臺。目前已形成了切實可行的初設方案,納入智慧鹽田項目總包(總包單位為華為、平安、騰訊聯合體)進行實施,正在進行初步方案評審,進展順利。
十、堅定不移,黨的建設取得紮實成效。一是牢牢把握「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組織集中學習、研討交流15次63課時,開展調研14次,整改問題63條,切實把主題教育成果轉化為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為民服務的實際行動,實現了黨建引領雙融雙促。活動開展期間,市委指導二組組長王東同志兩次蒞臨檢查指導,並給予充分肯定。二是多舉措激發乾部隊伍活力,全年舉辦多次集中學習區整體規劃設計導則、相關專項規劃等,並派出業務骨幹到浙江、上海等地學習供排水、水庫管理等先進經驗。三是堅決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精神,持之以恆糾正「四風」,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進一步規範「三公」經費支出;大力推進政務公開,加大行政執法典型案例、熱點難點問題解決等事項公開力度,以公開促監督、以公開促公正、以公開促公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