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貓傳》外的美少年白居易和空海,是影響中日茶道的一代潮流IP!

2021-02-22 問山讀城

在大導演陳凱歌拍的《妖貓傳》裡,唐代的白居易和空海兩個人走到一起,講了一個捉妖怪的故事。我不喜歡妖怪,我要講講茶。

▲ 美少年版白居易和空海

廢話不說,我們先看白居易。

他的問題比較簡單,因為中國人都讀過他的《長恨歌》和《琵琶行》,但是老白對日本的影響不一定有人知道——

他是日本平安時代(也就是電影《妖貓傳》設定的背景)的嵯峨天皇最熱愛的大詩人,是天皇觀察中國的橋梁。

▲ 日本平安時代的貴族生活 

老白平生寫過很多茶詩,像什麼「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甌茶」(《食後》),還有「藥銷日晏三匙飯,酒渴春深一碗茶」(《早服雲母散》),以及「蜀茶寄到但驚新,渭水煎來始覺珍」(《蕭員外寄新蜀茶》)……

 

這些句子都被嵯峨天皇發現了,所以他經常激動地命令貼身秘書:「把這些都記下來!趕緊記下來!我們要多派些人去中國學茶!」

到這位嵯峨天皇的後代村上天皇時,日本宮廷專門編了他的詩集,又開設《白氏文集》文化沙龍,由皇帝帶著大臣們排排坐好,認真聽日本大學士講解以白居易為主題的中國唐詩,然後一邊聽邊做筆記。

 

因為不光講,還要考試啊!

在講座結束後,皇帝會要求大家按照白氏七律格式作詩(作業都是要交的)。所以啊,平安朝的日本人在舉行筆會的時候,借鑑最多的唐詩就是白居易的詩,反正學好了,橫豎都不出錯。

 

這也造成了直到今天,白居易在日本的影響力都遠遠超越了我們中國人最熟悉的李白與杜甫。

▲ 白居易

日本人為什麼喜歡白居易?因為老白寫詩不太用典故、通俗易懂,讓當年文化經濟落後、久久仰慕盛唐的日本能夠方便學習;

 

另一方面,因為老白是個資深茶友,還是個虔誠的佛教徒,他的詩裡自有一種悲天憫人的感傷,這很對日本人的胃口,讓他們身心舒服。

 

我們接著要說的空海和尚,就是在這樣一種氛圍中來唐朝當了留學僧。

▲ 電影裡的空海 

而他剛出發就遭遇了一場事故:公元804年的七月,日本遣唐使的船隊剛出發不久,就遭遇颶風襲擊使船隻失散,船隊無法按原定計劃駛向中國揚州。

空海坐的這條船在海上漂了整整一個多月,才漂到中國境內。當他們在福州長溪(今天的霞浦)登錄時,已經餓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好在有福建官員和老百姓的熱情幫助,空海才大難不死,恢復了體力。

 

也是在福建,他第一次喝到中國茶的味道,從此就把它留在了記憶裡。

▲ 歷史上的空海 

空海真的是個有心人。背著研究中原佛法的任務,回國時,卻不只帶回佛經,更帶回了大唐的茶葉和茶種,也帶走了制茶的石臼等工具,最後還把茶聖陸羽寫的《茶經》也帶走了,因為日本還沒有這樣一本茶葉百科類的工具書!

 

在《妖貓傳》裡,空海和白居易同志是好基友,事實上,他們生活的年代雖然基本一致(白居易772-846,空海774-835),但兩個人沒什麼機會認識。

▲ 前世無緣,電影撮合 

空海在長安只待了一年多,而那一年,兩個人都窮——老白是大唐秘書省的小公務員,買不起學區房,在長安租房靠走路上下班,中午能吃上食堂已經不錯;

▲ 黃軒版白居易身材不錯

而留學僧空海漢語不咋地,又沒錢沒空去認識著名詩人,每天都是滿腦子的經書要抄,所以他倆命中無緣,註定在茫茫上百萬人口的國際大都市長安擦肩而過。

沒有車沒有馬,從城東跑到城西要累死人。所以在大唐年間,要聚在一起喝茶,這絕對是一種有錢有閒的愛好,老百姓可消受不起!

和空海一樣當過茶葉大使的日本高僧,還有和他同時代的最澄(日本同批遣唐使,比空海早一年回國,是把中國茶種帶回日本的第一人),以及宋代的榮西(他從中國引進了寺院的飲茶方法,制定了日本的飲茶儀式,還寫了日本第一部茶書《吃茶養生記》),正因為有了他們帶回中國茶,日本人才終於知道自己的鄰居大唐,過著怎樣又奢侈又風雅的生活。

羨慕嫉妒恨又怎樣?平安時代的日本人喝茶,乾脆完全拷貝了大唐手法:先把芽茶蒸過搗碎,做成茶餅乾燥保存,用時將茶餅在火上烘烤一下,碾成碎末,用泉水、獸炭烹茶,加入鹽巴飲用。

 

這種滋味在今天看來是不可描述的,可在當年,這是貴族才能享用的!因為一千年前的日本列島,自己沒有好茶樹,他們本土產的茶葉味道粗澀,難喝得很,一般只被當做藥用。

而上等好茶都要靠從中國進口,價格就貴得讓人受不了,所以喝茶的風氣雖然在皇帝提倡下流行起來了,但因為基礎不行,很快就又衰落下去。

 

真正的日本茶道,要直到16世紀時,才在日本茶聖千利休的手中拉開序幕。而這位日本茶道第一人,又因為他堅持「和敬清寂」的審美觀,得罪了一代梟雄豐臣秀吉而被殺。

▲ 千利休

幾百年後的今天,日本茶道成為一種日本的文化符號,那種自唐以來千年不斷的繁複儀式,在中國因為各種歷史原因已經消失,而在日本卻被演繹得精益求精,也讓許多中國人成群結隊地去日本尋茶、問茶,叩問一種當年的聲音。

 

但已經很少有人會想到一千年前,在那個中國茶和中國詩集體漂洋過海的年代裡,一代日本高僧曾經為錯過中國茶道達人而惋惜不已。

晚年時的空海,常常默念白居易描寫大唐茶道的名句「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心裡卻不無酸楚地想:「長安物貴,居大不易,現實面前,誰又能破?」

 

都怪少年窮啊!

(本文轉載自:周公子道)

這一次,我們用最古老的方式為你燒一個有「宋韻」的盞

掃描二維碼

添加問山茶友會官方客服微信(諮詢、聽課)

往期精彩好文回顧

唐宋元明清,瓷器上的鳳歌鸞舞

歷代器型演變,為何流行唐碗、宋盞、明壺、清蓋碗?

大雪要來了,來效仿下唐朝人下雪天怎麼玩?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立即購買「高山流水對杯」,當北宋遇上南宋,會出現怎樣的火花呢~

相關焦點

  • 作為空海、白居易、陳凱歌佛學筆記節選版的《妖貓傳》
    但是,當電影華美的視聽外表被剝離以後,它所剩餘的內核卻略顯單薄:電影用「妖貓復仇記」的懸疑外殼,輔以「白居易言情詩歌創作始末」之旁線,安排日本僧人空海完成「降妖」任務,並借其視角講述楊貴妃的生死之謎。簡言之,這是一個發生在唐朝的偵探推理故事,由中國文人白居易、日本僧人空海法師聯手破案,最後結論是「楊貴妃之死和史書寫的不太一樣」。破獲本案對中國文壇的重要意義,是彰顯唐朝詩歌創作平均水準的《長恨歌》終於橫空出世;對日本僧人空海的意義是,他找到了「不再痛苦的秘密」;而對導演陳凱歌的意義,則可能是給襄陽的高仿版長安城導流遊客。
  • 《妖貓傳》中的沙門空海,在真實的歷史中是怎樣一個人?
    12月22日,陳凱歌執導的電影《妖貓傳》上映。影片改編自日本奇幻小說家夢枕貘的《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講述了楊貴妃被賜死幾十年後,妖貓作祟,白居易(黃軒飾)與日本僧人空海(染谷將太飾)聯手查案驅妖的故事。那麼,日本歷史上確實有空海這麼個人嗎?歷史上的空海,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 電影《妖貓傳》中的日本僧人空海法師的傳奇人生!
    著有《辯顯密二教論》﹑《秘藏寶鑰》﹑《十住心論》﹑《付法傳》﹑《即身成佛義》等。 他是日本書聖,日本書法的祖先,日本書道「大師流」的開創人,與嵯峨天皇、橘逸勢共稱三筆,被稱之為「日本的王羲之」。無論是漢字書法還是梵文書法,都達到非常高的造詣。其跟隨時代的潮流,學習奈良朝以來的傳統的王羲之書道,並深有唐朝書法的韻味。
  • 中日合拍大片《妖貓傳》,中日合拍電影原來有辣麼多!
    沒錯這張乍一看很眼熟仔細看嚇一跳的圖片就是中日合拍電影《妖貓傳》的劇照,圖片上的人物正是會在電影中飾演重要角色的染谷將太,然而之所以會嚇一跳大概是因為小編上一次見到染谷將太的時候他還是這樣的↓ 隨後小編查了查關於這部《妖貓傳》的信息,這部電影是由新麗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角川公司、二十一世紀盛凱影業、英皇影業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的,由導演陳凱歌執導,王惠玲擔任編劇。
  • 《妖貓傳》:一場盛唐之夢的幻術
    白居易、空海、楊貴妃、唐玄宗、李白、阿倍仲麻呂,除了空海,這裡的每一個人對於學過中國歷史的人,都不陌生。以上的所有人,在日本,也家喻戶曉。 《妖貓傳》有兩條線索,一條是白居易創作《長恨歌》的心路歷程,一條是他與倭國來的和尚空海尋找妖貓的真相。這兩條線索,最終在結尾,重合在了一起,於是一首傳世名篇《長恨歌》得以面世。
  • 《妖貓傳》裡的空海大師,在長安到底做了什麼?
    (一)弘法大師  陳凱歌導演的華美至極的《妖貓傳
  • 《妖貓傳》陳凱歌用心打造的一場盛唐之夢!
    陳凱歌導演、中日合作電影,聯合了黃軒、染谷將太、張雨綺、秦昊、歐豪等多位主演、改編自夢枕漠原著小說《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的電影《妖貓傳》即將在本月22日上映。電影《妖貓傳》講述了盛唐時期一段奇幻的悽美史詩。癲狂詩人白樂天與仰慕大唐風採的僧人空海相遇長安,卻意外觸發了橫跨三十年、有關王朝興衰的驚天之秘,隨著各色人物一一登場、大唐繁盛絢爛與時代隱痛一一揭開,一個被歷史紛亂掩蓋的真相也將浮出水面。
  • 陳凱歌《妖貓傳》7大看點
    《妖貓傳》原著小說為是日本奇幻文學大師夢枕貘的作品《沙門空海》,這部巨作是夢枕貘歷時15年完成,全書共有四卷四十章,因原作體系恢弘、故事眾多,陳凱歌精選其中和妖貓相關的故事籌拍電影,因此得名為《 妖貓傳 》 。
  • 《妖貓傳》:夢回唐朝,盛世浮生~
    6年前,《妖貓傳》開拍的消息傳出,這片就吸引了不少眼球。來看看電影上映前的新聞——導演陳凱歌找來了李安的御用編劇王惠玲(《飲食男女》《臥虎藏龍》)。集齊黃軒、張雨綺、張天愛、染谷將太、阿部寬、松坂慶子等多位中日大牌演員;日本版宣傳海報上,打出150億日元(約人民幣9.7億元)的製作費用,直接嚇呆了各路吃瓜群眾。
  • 《妖貓傳》原著與「佛系」作者夢枕貘
    他的《陰陽師》系列作品,早在2001年就被改編成電影,部分中國讀者和觀眾已非常熟悉,不久前掀起「歐氣」熱潮的「陰陽師」手遊,也是購買了夢枕貘的《陰陽師》版權而再創作的。近日上映的《妖貓傳》,則改編自夢枕貘的《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那麼,夢枕貘到底是位怎樣的作者?《妖貓傳》和原著又有什麼區別?
  • 送票《妖貓傳》:為什麼說混血張榕容演楊貴妃,正是第一線索?
    影視鑑人-2017XBB114期由陳凱歌執導的奇幻電影《妖貓傳》明日上映
  • 美到逆天的《妖貓傳》,為什麼評分只有6.9?
    ;早已掙脫了這種吻痕的新一代觀眾,無情地從流行視角將其娛樂化、惡搞化,徹底消弭了作品中的端莊姿態,這其實很可惜。白樂天和空海《妖貓傳》以空海入唐為唐皇驅邪為開端,相見白樂天,並在妖貓的一再提醒下,探尋楊貴妃的死亡真相,儘管空海、白樂天、妖貓貫穿電影始終,但它還是明顯地分裂為三個敘事角度為標誌的敘事段落,為了滿足劇情完整度,三段敘事也不可或缺
  • 中日巨製電影《貓妖傳》再現盛唐輝煌!電影定檔12.22,絕美預告搶先看!
    簡 介: 電影《妖貓傳》改編自日本著名作家夢枕貘歷時15年創作出的魔幻小說《沙門海之大唐鬼宴》,以前往大唐求取佛法的日本高僧空海為主角、白居易的長詩《長恨歌》為主脈,講述了因楊貴妃之死引發的一連串故事。 電影《妖貓傳》講述了晚唐時期,金吾衛陳雲樵府中妖貓入侵,長安城籠罩在詭異氛圍中。
  • 給《妖貓傳》差評的是瞎嗎!豆瓣6.9史上最冤
    用兩句詩,來說說《妖貓傳》。 一句,是余光中寫李白: 「酒入豪腸,七分化作月光, 剩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 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一句,是白居易寫楊貴妃: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敢殺皇帝的妖貓,不僅是會說人話,還愛吃人眼珠子。 妖貓從哪來?和皇帝有什麼關係? 白樂天和空海,兩人組合成大唐的福爾摩斯+華生,這又是個懸疑破案片。
  • 《妖貓傳》首映 陳凱歌動情致謝演員、幕後
    作為《妖貓傳》中的探奇搭檔,黃軒、染谷將太一同登場,對於如何塑造「白居易」,黃軒表示詩人和藝術家有很多共性,他們一定是極其感性、多情,甚至是神經質的,所以「我把我自身感性的一面完全的放大,想打破大家傳統意義上對詩人固有的一種印象。」並笑稱白居易是楊玉環、李白的大粉絲,每每想到他們倆就很「自high」,一副迷弟表情。
  • 《妖貓傳》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
    是由新麗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角川公司、二十一世紀盛凱影業、英皇影業有限公司出品的中日合拍古裝電影,由陳凱歌執導,王蕙玲編劇,黃軒、染谷將太
  • 我的影評作業 | 《妖貓傳》
    《妖貓傳》是根據日本作家夢枕貘的魔幻系列小說《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改編的奇幻劇。由陳凱歌執導,王蕙玲編劇,黃軒、染谷將太、張雨綺、秦昊、阿部寬、劉昊然、歐豪、張天愛等主演 。該片以講述了一隻口吐人語的妖貓攪動長安城為首,引出了詩人白樂天與僧人空海聯手探查,令一段被人刻意掩埋的真相浮出水面的故事,故事背後也包含了盛唐時期一段奇幻的悽美史詩。
  • 妖貓傳,太可惜了
    所以《妖貓傳》應該是一部複雜的作品,就像陳凱歌導演本人一樣。 在陳凱歌上一部作品《道士下山》就有悟道的主題,《妖貓傳》則變成了來大唐求學「無上密法」的僧人空海和正在創作《長恨歌》的白居易。 苦心孤詣《長恨歌》的白居易,幾乎就是陳凱歌本人的影射了。 在調查貴妃之死的過程中,白居易產生了動搖。
  • 在電影妖貓傳中,空海和楊玉環可能是前世今生?
    仔細回想一下,電影的很多內容好像默示了空海就是楊玉環轉世的!關於空海是否楊玉環前世,電影中似乎也有幾點提示,首先楊玉環與空海年齡相似,兩人相貌也極其相似,這兩點不免讓觀眾產生聯想,然而電影中也有很多細節,空海和白居易一同去找楊貴妃的秘密時,見到當時為楊玉環編織上吊綢布的宮女,空海一眼就認出了她。
  • 詭麗的《妖貓傳》要被翻拍成電視劇了!
    《妖貓傳》是陳凱歌近年來最好的一部作品,敘事脈絡清晰,人物形象豐滿,內涵表述簡潔。大唐恢弘壯觀的場景,被他拍攝的美輪美奐,空海、白居易、白龍、丹龍、楊貴妃這五個人的故事有始有終,串起一場大唐幻夢。整個電影圍繞著什麼是幻,什麼是真,講述了一個關於真相和謊言的故事,在華麗的歷史下掩埋的是空冷的殘酷和虛偽。空海一直在尋找著無上密,什麼是超脫生死的無上密?電影中其實一直告訴了我們答案,無上密就是「幻術中也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