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導演陳凱歌拍的《妖貓傳》裡,唐代的白居易和空海兩個人走到一起,講了一個捉妖怪的故事。我不喜歡妖怪,我要講講茶。
▲ 美少年版白居易和空海
廢話不說,我們先看白居易。
他的問題比較簡單,因為中國人都讀過他的《長恨歌》和《琵琶行》,但是老白對日本的影響不一定有人知道——
他是日本平安時代(也就是電影《妖貓傳》設定的背景)的嵯峨天皇最熱愛的大詩人,是天皇觀察中國的橋梁。
▲ 日本平安時代的貴族生活
老白平生寫過很多茶詩,像什麼「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甌茶」(《食後》),還有「藥銷日晏三匙飯,酒渴春深一碗茶」(《早服雲母散》),以及「蜀茶寄到但驚新,渭水煎來始覺珍」(《蕭員外寄新蜀茶》)……
這些句子都被嵯峨天皇發現了,所以他經常激動地命令貼身秘書:「把這些都記下來!趕緊記下來!我們要多派些人去中國學茶!」
到這位嵯峨天皇的後代村上天皇時,日本宮廷專門編了他的詩集,又開設《白氏文集》文化沙龍,由皇帝帶著大臣們排排坐好,認真聽日本大學士講解以白居易為主題的中國唐詩,然後一邊聽邊做筆記。
因為不光講,還要考試啊!
在講座結束後,皇帝會要求大家按照白氏七律格式作詩(作業都是要交的)。所以啊,平安朝的日本人在舉行筆會的時候,借鑑最多的唐詩就是白居易的詩,反正學好了,橫豎都不出錯。
這也造成了直到今天,白居易在日本的影響力都遠遠超越了我們中國人最熟悉的李白與杜甫。
▲ 白居易
日本人為什麼喜歡白居易?因為老白寫詩不太用典故、通俗易懂,讓當年文化經濟落後、久久仰慕盛唐的日本能夠方便學習;
另一方面,因為老白是個資深茶友,還是個虔誠的佛教徒,他的詩裡自有一種悲天憫人的感傷,這很對日本人的胃口,讓他們身心舒服。
我們接著要說的空海和尚,就是在這樣一種氛圍中來唐朝當了留學僧。
▲ 電影裡的空海
而他剛出發就遭遇了一場事故:公元804年的七月,日本遣唐使的船隊剛出發不久,就遭遇颶風襲擊使船隻失散,船隊無法按原定計劃駛向中國揚州。
空海坐的這條船在海上漂了整整一個多月,才漂到中國境內。當他們在福州長溪(今天的霞浦)登錄時,已經餓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好在有福建官員和老百姓的熱情幫助,空海才大難不死,恢復了體力。
也是在福建,他第一次喝到中國茶的味道,從此就把它留在了記憶裡。
▲ 歷史上的空海
空海真的是個有心人。背著研究中原佛法的任務,回國時,卻不只帶回佛經,更帶回了大唐的茶葉和茶種,也帶走了制茶的石臼等工具,最後還把茶聖陸羽寫的《茶經》也帶走了,因為日本還沒有這樣一本茶葉百科類的工具書!
在《妖貓傳》裡,空海和白居易同志是好基友,事實上,他們生活的年代雖然基本一致(白居易772-846,空海774-835),但兩個人沒什麼機會認識。
▲ 前世無緣,電影撮合
空海在長安只待了一年多,而那一年,兩個人都窮——老白是大唐秘書省的小公務員,買不起學區房,在長安租房靠走路上下班,中午能吃上食堂已經不錯;
▲ 黃軒版白居易身材不錯
而留學僧空海漢語不咋地,又沒錢沒空去認識著名詩人,每天都是滿腦子的經書要抄,所以他倆命中無緣,註定在茫茫上百萬人口的國際大都市長安擦肩而過。
沒有車沒有馬,從城東跑到城西要累死人。所以在大唐年間,要聚在一起喝茶,這絕對是一種有錢有閒的愛好,老百姓可消受不起!
和空海一樣當過茶葉大使的日本高僧,還有和他同時代的最澄(日本同批遣唐使,比空海早一年回國,是把中國茶種帶回日本的第一人),以及宋代的榮西(他從中國引進了寺院的飲茶方法,制定了日本的飲茶儀式,還寫了日本第一部茶書《吃茶養生記》),正因為有了他們帶回中國茶,日本人才終於知道自己的鄰居大唐,過著怎樣又奢侈又風雅的生活。
羨慕嫉妒恨又怎樣?平安時代的日本人喝茶,乾脆完全拷貝了大唐手法:先把芽茶蒸過搗碎,做成茶餅乾燥保存,用時將茶餅在火上烘烤一下,碾成碎末,用泉水、獸炭烹茶,加入鹽巴飲用。
這種滋味在今天看來是不可描述的,可在當年,這是貴族才能享用的!因為一千年前的日本列島,自己沒有好茶樹,他們本土產的茶葉味道粗澀,難喝得很,一般只被當做藥用。
而上等好茶都要靠從中國進口,價格就貴得讓人受不了,所以喝茶的風氣雖然在皇帝提倡下流行起來了,但因為基礎不行,很快就又衰落下去。
真正的日本茶道,要直到16世紀時,才在日本茶聖千利休的手中拉開序幕。而這位日本茶道第一人,又因為他堅持「和敬清寂」的審美觀,得罪了一代梟雄豐臣秀吉而被殺。
▲ 千利休
幾百年後的今天,日本茶道成為一種日本的文化符號,那種自唐以來千年不斷的繁複儀式,在中國因為各種歷史原因已經消失,而在日本卻被演繹得精益求精,也讓許多中國人成群結隊地去日本尋茶、問茶,叩問一種當年的聲音。
但已經很少有人會想到一千年前,在那個中國茶和中國詩集體漂洋過海的年代裡,一代日本高僧曾經為錯過中國茶道達人而惋惜不已。
晚年時的空海,常常默念白居易描寫大唐茶道的名句「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心裡卻不無酸楚地想:「長安物貴,居大不易,現實面前,誰又能破?」
都怪少年窮啊!
(本文轉載自:周公子道)
這一次,我們用最古老的方式為你燒一個有「宋韻」的盞
掃描二維碼
添加問山茶友會官方客服微信(諮詢、聽課)
往期精彩好文回顧
唐宋元明清,瓷器上的鳳歌鸞舞
歷代器型演變,為何流行唐碗、宋盞、明壺、清蓋碗?
大雪要來了,來效仿下唐朝人下雪天怎麼玩?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立即購買「高山流水對杯」,當北宋遇上南宋,會出現怎樣的火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