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電影史詩級巨作:真實事件改編《賽德克·巴萊》背後的故事

2020-12-23 口口電影說

我們的小孩,每天都坐在教師學習歷史,學習政治,但可能他們對其的理解並不深刻,看了魏德聖導演的《賽德克·巴萊》,我可以告訴你,這真的比課本書上傳授的還要多。如果不是這部電影,我可能這輩子都不會了解到臺灣還有過這樣一段歷史,島上還有過這樣一群讓人肅然起敬的賽德克人。

看完整部電影過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竟是出自一個沒有動作片經驗的新銳導演之手,也不敢置信臺灣也能拍出不遜好萊塢的史詩電影!贏得高話題與高票房,甚至著手進軍國際娛樂市場,真是不可小覷。很多觀眾其實不理解魏導堅持挑戰這個困難的題材,只當他不自量力的念頭,但在看完電影後,頓時都煙消雲散。

《賽德克·巴萊》從第一個出草畫面就震住觀眾。

電影用最直接的方式讓我們認識了莫那·魯道,那是他原生個性的勇莽。我很喜歡這個安排,偶爾我也會羨慕起那種「莽」的衝勁,那種大無畏的精神。一切皆來自堅定的信仰,血祭祖靈,用出草證明自己的勇士資格,以及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那是傳統,那是歷史,並沒有野蠻或文明之別。《賽德克·巴萊》的片名是賽德克語,翻譯過來就是「賽德克,成為真正的人」,所以電影說的是賽德克族如何變成真正的勇士。賽德克族被日本人逼迫失去自己的文化與信仰。生命可以失去,死後進入的獵場才是他們永遠不能夠失去的地方。《賽德克·巴萊》不但忠實呈現了那種孤軍奮戰的抵抗感,更強化了進入第二代的原民教育認同衝擊。其中讓我非常有感覺的就是花岡一郎以及花崗二郎這兩個人物的身上,也正是因為他們並非捏造出來的角色,而是活生生的曾經。兩個賽德克族選擇進入日本的巡查所擔任小學老師與警手,卻因為發生了霧社事件不知道自己究竟該歸屬何處。

對這部電影的批評,大多來自出草場面,認為太過殘忍血腥的有之,甚至認為將這些拍出來是醜化原住民的也有。這樣的思維,在某種程度上,與片中自認為高人一等的日本人其實有點類似。自栩為文明大國的日本,不就是眼見原住民「行為野蠻,宛如禽獸」,而要開化教養他們,把種種剝削合理化為「施恩惠」的行為。其實不只原住民,就是早期的漢人,思想作為也與現代大相逕庭,許多用現代思維來看,都能稱之為野蠻。那個時代,可以毫不留情地打死做錯事的下人,或將出外偷情的女人浸豬籠。爭地盤的械鬥中,更有許多殘酷的悲劇重覆上演。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生活方式,用現代的角度來作批評,其實是不公平的。

我認為一部真正好的電影其實是不會太過於美化或醜化任何一方,而是只是為觀眾好好講故事,《賽德克·巴萊》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它也並沒有妖魔化日本人,也沒有美化賽德克族、把莫那魯道塑造為大英雄。呈現在觀眾眼前的,只有人性,赤裸裸的人性而已。

接下來說下電影中涉及到的一個背景——霧社事件。「霧社事件」是一次日據時期原住民對於日本人欺壓所發動的反抗活動外,也就大概是發動者莫那魯道是抗日英雄這樣的刻板印象了,對於其中所發生的原由,基本上我一點也不了解的,也不曾想過去深入了解,相信就連本土人知曉這段歷史也是少之又少。而在看過《賽德克·巴萊》後,在心中所留下的震撼可完完全全超過了原本的預期,萬萬沒想到這部影片所訴說的故事竟是遠遠超乎我的想像外的震撼人心,完全顛覆了以往對於霧社事件的既有看法。霧社事件從來就不是什麼國族大義,那只是一種來自於受不平等迫害,被迫要求放棄自己信仰的一種反抗,霧社事件對抗的不是國家,而是暴行。

對我而言,我是打從心底佩服魏導能用如此超脫不偏頗的角度來拍攝這樣一部史實電影,換作是好萊塢的製片來拍攝這部電影,相信這樣的段落肯定會有所刪減,畢竟不是每個觀眾都能接受心目中的英雄是如此殘暴的形象。霧社事件的發動絕對是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一段,經由魏導的精準調度,把人們的恐慌以及緊張的肅殺氣氛捕捉的相當扣人心弦。

《賽德克·巴萊》想傳達的意義不單單只有英雄有其人格的瑕疵,在日據時期所產生的文化衝突,不管是權高位重的日本軍警長期欺壓原住民,或是夾在部落以及日本之間左右為難的人們,還有想找回過往文化驕傲的賽德克族人。這種種的矛盾以及衝突實在難以現代價值觀及觀點來衡量是非對錯,將自己置身於其中,相信也很難做出一個最正確的選擇。

其中的一幕一位賽德克族少年帶著同齡的同伴殺害手無寸鐵的學校師長以及日本婦孺,當下的心情是震蕩不已的,單純的少年轉眼間變成了觀眾眼中手沾鮮血的殺人兇手,他聽從長輩的話為自己找回身為賽德克人的驕傲,但他這麼做是對的嗎?他可是讓無辜的人們斷送了生命,只能說在這麼複雜的氛圍中任憑任何人都很難做出最正確的抉擇,更何況他還只是個懵懵懂懂的少年。雖然這個段落與史實有些許落差,卻也不讓人深思這樣的報復行動孰對孰錯。除此之外,我也相當喜歡電影裡最後一幕,鏡頭從空中俯瞰坐在旗杆下的莫那魯道,看著混亂不堪的霧社,還有哀鴻遍野的無辜人們,沉重而冷靜的思考下一步行動,給觀眾帶來無限的想像空間。如此大氣如此大格局的一幕,頓時可讓當時的我心中感到無比的驕傲,《賽德克·巴萊》的水準可一點也不輸國外預算更多的史詩電影呀。

雖然不知最後的結果能不能盡如人意,但我想應該不會抹煞觀眾對這部電影的喜愛。對於願意投注一切完成夢想,不是一味向國際靠攏,而是用臺灣的題材來走出國際的魏德聖導演,我要致上最高的敬意!

相關焦點

  • 《賽德克·巴萊》臺灣史詩級電影!豆瓣評分高達8.7分
    華影「代言人」:電影收割者華語電影第十五趴:德賽克巴萊(2011)華語百強電影:雖然中國電影在國際影壇的位置並不如人所願,但在它漫長的一百多年歷史中,亦曾產生許多可以令我們國人自豪的電影。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那些曾經觸動心靈的電影,那些曾經讓人回味悠長的電影,那些曾經得到世界影壇讚譽的電影。
  • 《賽德克·巴萊》曝史詩版片花 眾名人鼎力推薦
    陳國富:有靈魂的大片 夏河:臺灣電影因你不止小清新參加電影的眾多名人在首映式之後的採訪中對《賽德克·巴萊》交口稱讚,著名導演、製作人陳國富更是給出了「有靈魂大片」的評價,而知名小說家夏河也非常推薦這部民族抗戰史詩。陳國富:有兩種電影我拍不出,一種是馮小剛的喜劇片,另一種就是像《賽德克·巴萊》的電影。我不羨慕魏德聖,但非常的欽佩他。
  • 電影《賽德克·巴萊》 背後的人文糾纏
    《賽德克·巴萊》劇照◎ 深圳特區報記者 王樽臺灣電影史上投資最大的巨製《賽德克·巴萊》5月10日登陸內地各大院線。作為一部涉及到如何面對歷史真實,民族情感,普世情懷,價值判斷等諸多問題的焦點影片,該片從創作理念到商業運作、各方評價,以及臺前幕後的種種是與非,都給人帶來太多值得思考的問題。影片內地公映前夕,記者採訪了來自兩岸三地的多位相關專家學者。英雄史詩還是野蠻頌歌《賽德克·巴萊》根據歷史上的「霧社事件」改編,主要講述的是1930年前後的臺灣原住民與日本人的衝突。
  • 《賽德克·巴萊》來了!
    在臺灣電影金馬獎上擊敗《桃姐》獲得「最佳影片」的《賽德克·巴萊》10日在內地上映,這部獲得影評人「交口」的電影,在影院卻頗受冷遇,本就排片不多,上映(第二日)的排片場次因為3部新片的上映,幾乎被腰斬,僅餘6%左右。《賽德克·巴萊》以歷史上的「霧社事件」為藍本,講述了臺灣原住民賽德克族人在頭目莫那·魯道的帶領下,與日軍激戰,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熱血故事。
  • 做真正的人----看史詩級抗日劇《賽德克 巴萊》
    《賽德克·巴萊》《賽德克·巴萊》海報《賽德克·巴萊》是魏德聖籌劃了十二年之久拍攝完成的史詩巨作,該片闡述發生於1930年臺灣南投的「霧社事件」,當信仰彩虹的賽德克族,遇上信仰太陽的日本大和民族,兩個族群在臺灣山區爆發衝突,兩軍交戰
  • 電影《賽德克·巴萊》臺灣史詩級電影!
    這部電影,叫《賽德克·巴萊》,意思是「真正的人」。而這部電影,也是一部「真正的史詩級電影。身材瘦削的魏德聖便是這樣的人,他用超過十年的時間,抵住如潮水般的諷刺嘲笑,頂住超乎想像的各方壓力,挺過無法捉摸的艱難險阻,忍受無從知曉的辛酸血淚,完成了一部具備史詩意義的史詩巨作。而這一切的動力來源,正是橫躺在他內心如此清晰明確的夢想。
  • 臺灣電影《賽德克·巴萊》
    資料圖:《賽德克·巴萊》海報  《賽德克·巴萊》是《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所執導的史詩英雄巨作,該片籌劃長達十二年、跨國動員兩萬人拍攝。電影將分為《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和《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兩部分。影片講述的是1930年,臺灣在日本統治之下,原住民賽德克族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率眾反抗日本政府而發動霧社事件的故事。
  • 「十大華語電影」揭曉 《賽德克·巴萊》登頂
    「十大華語電影」揭曉 《賽德克·巴萊》登頂 時間:2013.04.11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靖宇 分享到:
  • 《賽德克·巴萊》臺灣賽德克族有血性的名族!
    請點擊輸入《賽德克·巴萊》是《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所執導的史詩英雄巨作,該片籌劃長達十二年、跨國動員兩萬人拍攝。電影在臺灣上映將分為《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和《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兩部分:《賽德克·巴萊》也是臺灣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電影。
  • 《賽德克·巴萊》:一部熱血抗戰史詩的環球銀幕之旅
    《賽德克·巴萊》:一部熱血抗戰史詩的環球銀幕之旅   6月23日,因影片《海角七號》而廣為內地觀眾熟知的臺灣導演魏德聖打造的史詩大片《賽德克·巴萊》剛剛走下全國院線不足半月,便將登陸央視電影頻道
  • 野蠻的驕傲,殉道者的悲歌——臺灣電影《賽德克·巴萊》
    《賽德克·巴萊》,臺灣史詩巨作,魏德聖導演,分為《太陽旗》和《彩虹橋》上下兩集。導演版276分鐘,剪輯版153分鐘。2011年出品,2012年5月10日大陸上映。……『賽德克·巴萊』可以輸掉身體,但是一定要贏得靈魂!!」——莫那魯道這部電影上映的時候,還是博客的時代。《操,你想怎樣》,韓寒這篇題目雄性十足的博文,讓我知道了《賽德克·巴萊》,這部來自臺灣的英雄史詩電影。臺灣電影人的用心堅守和勤奮耕耘,總能給世人帶來一次又一次的精彩。
  • 經典電影《賽德克·巴萊》觀後感
    導語:經典電影《賽德克·巴萊》觀後感《賽德克·巴萊》這樣的電影容易陷入兩個誤區:因為是少數民族原始部落的題材,易於弄成民族風情的表面化展覽。很難想像,文戲《海角七號》的導演如何一轉眼就拍出了《賽德克·巴萊》裡的開創型武戲前文所述的一切於本片而言只是鋪墊,在片中前1/4的時間內交代完畢。鏡頭一轉,青年莫那魯道嘯叫著被按倒在頭顱骨堆裡,賽德克人進入臣服於日本人的時代。上一鏡頭還是反抗得勝,這個鏡頭已是無奈屈服,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那駭人的顱骨又是誰人所留?影片並沒有做出交代。為何會有這樣的跳躍感?
  • 電影中的文身系列1:《賽德克·巴萊》
  • 《賽德克·巴萊》:臺灣的孤兒
    我就是在威尼斯看完了這部被閹割為國際版以適應電影節放映的史詩大片的,有趣的是,面對這部電影,大陸記者和臺灣記者一度出現了非常兩極化的評價。即便不喜歡該電影的人,也均理性地認為原本4小時36分的超長電影被殘忍剪輯為2個半小時後,無論如何會存在邏輯理解上的巨大損失,導演魏德聖和他的團隊非常不幸;喜歡該片的人,則衝到臺灣的影院熱情擁抱他們鎩羽而歸的英雄。
  • 中國最「史詩級」電影,周杰倫、言承旭借幾千萬贊助!
    什麼是史詩級大片?很多人都會把它與「巨製」、「好萊塢」相掛鈎。那再問國內有沒有可以稱作史詩級大片的呢?可能有人會說,戰狼2高達56億的票房,不算史詩?不,還真不算,票房並不能完全代表所有。可以被稱為「史詩級」電影的,確實可以舉出不少例子,但有一部電影,是每個「舉例」都會提到的,那就是《指環王》。那麼國內就沒有嗎?可以明確地說,有!而且特別精彩、震撼!不過它卻很冷門,看過的人真的不是很多……但是我可以肯定的說,這是國內最「史詩級」的電影!
  • 賽德克·巴萊我想去追尋野蠻的驕傲.
    是得過金馬獎的導演魏德聖拍了一半兒沒有經費後轉拍《海角七號》,用《海角七號》賺的票房繼續拍攝,其間周杰倫,蔡依林等臺灣明星捐錢才讓這部電影成功殺青上映。所以堪稱史詩級巨作也是名副其實。電影在臺灣上映分為《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和《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兩部分。
  • 魏德聖和《賽德克·巴萊》
    《賽德克·巴萊》劇照。「《賽德克·巴萊》應該叫《魏德聖·巴萊》。」「賽」片的監製吳宇森說。《賽德克·巴萊》講述的是一百年前臺灣原住民賽德克人抗日的故事。在賽德克語中,「賽德克」是「人」的意思,「巴萊」是「真正的」。拍完《海角七號》,魏德聖成了億萬富翁,掙了1.5億元新臺幣。
  • 《賽德克·巴萊》上映 12年時間打造一部影片
    、包攬金馬獎六大獎項的戰爭史詩影片《賽德克·巴萊》。故事情人感人 影片講述臺灣少數民族抗擊日軍的故事,片中大量非職業演員的表現讓觀眾感動。從去年亮相威尼斯影展開始,《賽德克·巴萊》至今版本多達5個,其中參展威尼斯版本已被魏德聖親手毀掉。在臺灣公映的版本最長,上、下兩集時長276分鐘。此次在大陸公映版本與北美等地放映版本相同,時長154分鐘。魏德聖為此重新剪輯,突出故事主線,節奏更快。
  • 刪節版《賽德克·巴萊》悲壯不減 文化味打折
    刪節版《賽德克·巴萊》悲壯不減 文化味打折   記者 劉莎莎  即將於5月10日登陸內地大銀幕的臺灣電影《賽德克·巴萊》 昨日在深圳UA影城舉行了媒體看片會。
  • 我們的賽德克·巴萊
    還在讀本科的時候,《賽德克·巴萊》上映了,第一次看完的感受仍刻在心頭,賽德克的民族精神和歷史帶來的震撼和衝擊久久不能忘,這也是唯一一部我看了不下二十遍的電影紀錄片。講述著真實的歷史1930年的霧社事件,由於當地賽德克族因不滿壓迫而起義,參與霧社起義的六個社總人口共計1200餘人,犧牲人數近千人,戰死、飛機轟炸、炮彈轟炸、被馘首、自縊身亡、集體戮殺.明知出草會幾遭滅族,賽德克族人依舊無所畏懼抗爭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