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德克·巴萊》:臺灣的孤兒

2021-01-10 網易財經

《賽德克·巴萊》,第48屆金馬獎最佳影片。該片在今年威尼斯電影節華麗亮相時,伴隨著西方觀眾的嘖嘖驚嘆和掌聲。我就是在威尼斯看完了這部被閹割為國際版以適應電影節放映的史詩大片的,有趣的是,面對這部電影,大陸記者和臺灣記者一度出現了非常兩極化的評價。

即便不喜歡該電影的人,也均理性地認為原本4小時36分的超長電影被殘忍剪輯為2個半小時後,無論如何會存在邏輯理解上的巨大損失,導演魏德聖和他的團隊非常不幸;喜歡該片的人,則衝到臺灣的影院熱情擁抱他們鎩羽而歸的英雄。《賽德克·巴萊》在臺灣本土上映時,4小時36分的足本被分為《太陽旗》、《彩虹橋》上下兩部,並終於讓魏德聖斬獲金馬獎最佳影片。

兩岸觀眾對對方電影的審美差異,早在3年多前敲開院線電影交流之門時就已顯現無遺。魏德聖在寶島創下票房神跡的處女作《海角七號》進入大陸後反響平平;而馮小剛同時期闖入臺灣的《集結號》,也沒有能為他增加多少額外票房。面對這一兩岸文化交流的窘境,製片人李烈曾在北京表示:「這是既存的事實,都說兩岸同胞同族並具有同樣的文化血脈,可通過電影這一媒介,就已經知道彼此相互不理解的溝壑還有多深。」

在我看到的2個半小時的時間裡,《賽德克·巴萊》是填滿了一個以拳頭、刀劍和火炮為武器從頭打到尾的故事,日本殖民者扇向賽德克族勞工的耳光也為隨後自己的頭顱落地埋下了足夠多的伏筆。這番以悲情和仇恨為推動力並讓高潮從始到終貫穿的情緒,在電影呈現上也實在過癮透了。精雕細琢的鏡頭、酣暢淋漓的動作、絕望廝殺的大場面,均定義了《賽德克·巴萊》波瀾壯闊的史詩性質。

從1895年馬關條約籤訂到1945年日本投降,臺灣的日據時期實在太長,半個世紀足以真正讓「大東亞共榮」的理想徹底改變一代人的文化認同感。吳念真的電影《多桑》就有這麼一個場景,老爸和孩子一起看排球賽,父親用日語為精神祖國加油,被兒子斥責為「汪精衛、漢奸賣國賊」。可即便這麼長的殖民教育和文化融合時間,也沒能滅絕原住民對獨立的追求欲望。同《與狼共舞》一樣,單元文明化始終難以馴服一個個叫做「人」的個體,以及他們數十代沉澱下的歷史和先祖榮耀。《賽德克·巴萊》給觀眾帶來的,就是這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在被日本殖民30年後,在「文明人」認為已經成功改造「野蠻人」後,中部的土著部落竟然發起了大規模英勇起義。但氏族化的部落模式,又因經年累月的矛盾累積,難以形成共抗外敵的強大力量。這也直接導致了「霧社事件」。(臺灣受日本統治時期發生在臺灣臺中州能高郡霧社的抗日行動。由當地賽德克族不滿臺灣總督府與地方政府的壓迫而發起,犧牲人數近千人。)

《賽德克·巴萊》描述的正是這樣的故事。但2個半小時的國際版,不得不以犧牲大量非戰鬥卻又可能集聚矛盾的情節作為代價,這導致電影的悲情和仇恨來得不可理喻,更糟糕的是,它讓影片的高潮—提著一個個殖民者腦袋的「霧社事件」大場景,成為一場不折不扣毫無憐憫的屠殺,就連急切渴望成為勇士的孩子,也果斷地用長矛戳穿日籍老師和日本同學。「獵頭」習俗本來就已經是現代文明難以理喻的歷史習俗,本族婦女和兒童集體自殺的場景就更讓觀眾瞠目結舌—即便這樣的場景可以拿不願苟活作為解釋。

鮮血、殘肢、斷頭,伴隨著美到讓人難以呼吸的山川河流,這樣的鏡頭下,再加入先祖訓誡的畫外音作為伴奏,這讓《賽德克·巴萊》具備了一點點泰倫斯·馬利克在《細細的紅線》中的詩性氣質。可這些畫外音實在有點不加節制,連帶被剪去的情節,一道讓復仇的由來缺乏動機、讓結尾頗具象徵詩意的彩虹橋,倒顯得像只續貂的狗尾。聽聞國際版的種種問題,有臺灣網友表達遺憾:「看來國際版是Cult片無疑了。」

日據時代,臺灣原住民被分為9族,沒有賽德克族;臺灣光復後,國民政府又加入3族,依然沒有賽德克族—不知是否與「霧社事件」導致該族人口急劇減少有關。2008年,賽德克族重又成為被官方承認的第14個臺灣原住民族,仁愛鄉的「霧社事件」遺址在電影完成後成為旅遊新地,遊客可以在貼著文面貼紙的當地導遊的帶領下,逐一前往部落建築、莫那·魯道衣冠冢、戰時鐵索橋—甚至連歷史上曾被襲擊的日本人的小學校都將恢復原樣。賽德克族用血肉之軀替日本人開鑿出來的險峻的合歡戰備道,後來在蔣經國的推動下,擴寬成為中橫公路。《賽德克·巴萊》中有句臺詞說「攤開他的手掌,受傷揉搓的都是血痕」。歷史原諒了恩怨但無法選擇遺忘,當我們開著汽車縱貫寶島時,仍在趟過這個「滿是血痕」的手掌。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Seamouse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臺灣電影《賽德克·巴萊》
    資料圖:《賽德克·巴萊》海報  《賽德克·巴萊》是《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所執導的史詩英雄巨作,該片籌劃長達十二年、跨國動員兩萬人拍攝。電影將分為《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和《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兩部分。影片講述的是1930年,臺灣在日本統治之下,原住民賽德克族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率眾反抗日本政府而發動霧社事件的故事。
  • 《賽德克·巴萊》來了!
    在臺灣電影金馬獎上擊敗《桃姐》獲得「最佳影片」的《賽德克·巴萊》10日在內地上映,這部獲得影評人「交口」的電影,在影院卻頗受冷遇,本就排片不多,上映(第二日)的排片場次因為3部新片的上映,幾乎被腰斬,僅餘6%左右。《賽德克·巴萊》以歷史上的「霧社事件」為藍本,講述了臺灣原住民賽德克族人在頭目莫那·魯道的帶領下,與日軍激戰,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熱血故事。
  • 《賽德克·巴萊》臺灣賽德克族有血性的名族!
    請點擊輸入《賽德克·巴萊》是《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所執導的史詩英雄巨作,該片籌劃長達十二年、跨國動員兩萬人拍攝。電影在臺灣上映將分為《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和《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兩部分:《賽德克·巴萊》也是臺灣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電影。
  • 國臺辦:樂見臺灣電影《賽德克·巴萊》在大陸上映
    國臺辦:樂見臺灣電影《賽德克·巴萊》在大陸上映 2011年09月14日 10:46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魏德聖和《賽德克·巴萊》
    《賽德克·巴萊》劇照。「《賽德克·巴萊》應該叫《魏德聖·巴萊》。」「賽」片的監製吳宇森說。《賽德克·巴萊》講述的是一百年前臺灣原住民賽德克人抗日的故事。在賽德克語中,「賽德克」是「人」的意思,「巴萊」是「真正的」。拍完《海角七號》,魏德聖成了億萬富翁,掙了1.5億元新臺幣。
  • 我們的賽德克·巴萊
    45位賽德克·巴萊,辛苦了!特別鳴謝賽德克·巴萊 沈鈺哲賽德克·巴萊 曹露雪賽德克·巴萊 尤娜賽德克·巴萊 盧淑嵐賽德克·巴萊溫盈盈賽德克·巴萊 羽佳然賽德克·巴萊 楊瑩婷賽德克·巴萊 林雅琪賽德克·巴萊 陳淑盈賽德克·巴萊 黃瑩瑩賽德克·巴萊 黃潔杏賽德克·巴萊 吳美萱賽德克·巴萊 楊星婷賽德克·巴萊 吳嘉桂賽德克·巴萊 林心瑩賽德克·巴萊 黃嘉敏賽德克·
  • 野蠻的驕傲,殉道者的悲歌——臺灣電影《賽德克·巴萊》
    《賽德克·巴萊》,臺灣史詩巨作,魏德聖導演,分為《太陽旗》和《彩虹橋》上下兩集。導演版276分鐘,剪輯版153分鐘。2011年出品,2012年5月10日大陸上映。……『賽德克·巴萊』可以輸掉身體,但是一定要贏得靈魂!!」——莫那魯道這部電影上映的時候,還是博客的時代。《操,你想怎樣》,韓寒這篇題目雄性十足的博文,讓我知道了《賽德克·巴萊》,這部來自臺灣的英雄史詩電影。臺灣電影人的用心堅守和勤奮耕耘,總能給世人帶來一次又一次的精彩。
  • 紅色·記憶 | 臺灣抗戰與《賽德克·巴萊》
    一天沒出門,用4個小時看完了2012年的臺灣電影《賽德克·巴萊》,存了8年未看的電影,幾次想看都因其時間太長而放棄,這次耐心看完,是因為前幾天看了國博的展覽《金甌無缺——紀念臺灣光復七十五周年主題展》。以前只知道抗戰時期,日本軍隊裡有臺灣兵,而對臺灣島內反日抗日不了解。
  • 電影推薦 《賽德克·巴萊》
    文|陳雙亞妮《賽德克·巴萊》是《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所執導的影片,該片籌劃長達十二年、跨國動員兩萬人拍攝。電影在臺灣上映分為《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和《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兩部分。內容闡述發生於1930年臺灣南投的「霧社事件」,當信仰彩虹的賽德克族,遇上信仰太陽的日本大和民族,兩個族群在臺灣山區爆發衝突,兩軍交戰,賽德克族頭目莫那魯道率領族人三百多名勇士對抗日本三千大軍。韓寒:這是一部絕對值得去電影院看的電影。不用思考所謂的文化,殖民,隔閡,族群,只需要看見男性應該如何去戰鬥。
  • 經典電影《賽德克·巴萊》觀後感
    導語:經典電影《賽德克·巴萊》觀後感《賽德克·巴萊》這樣的電影容易陷入兩個誤區:因為是少數民族原始部落的題材,易於弄成民族風情的表面化展覽。《賽德克·巴菜》中的賽德克人世居臺灣山區,外形英武凜冽,帶著濃重的叢林氣息。額頭和下巴上的獨特印記,既是辨認民族身份的標誌,也是尚武精神的直觀表達。他們住在現代文明之外的粗陋房屋中,在熱帶雨林中穿梭如猿,擅弓箭、精格鬥,以狩獵為主要的謀生之道。不知道導演從什麼地方找到了那麼多合適的演員,他們的臉型、膚色和皺紋,配上黑色額紋、粗布戰衣、短刀長槍,活脫脫就是一群天生地養的「化外生番」。
  • 電影:賽德克·巴萊 賽德克·巴萊
    預 告 片 欣 賞: __________  影 片 概 況: __________又名:賽德克··巴萊 (上下)合集 / 賽德克·巴萊 剪輯版 / 真正的人 / Warriors of the Rainbow: Seediq Bale豆瓣評分:8.8時間:2011國別:中國臺灣分類:戰爭片長:
  • 電影《賽德克·巴萊》 背後的人文糾纏
    《賽德克·巴萊》海報 《賽德克·巴萊》劇照◎ 深圳特區報記者 王樽臺灣電影史上投資最大的巨製《賽德克·巴萊》5月10日登陸內地各大院線。英雄史詩還是野蠻頌歌《賽德克·巴萊》根據歷史上的「霧社事件」改編,主要講述的是1930年前後的臺灣原住民與日本人的衝突。當時的臺灣在日本統治之下,一場誤會種下日警和原住民賽德克族的緊張關係,賽德克族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率眾反抗日本政府而發動「霧社事件」,襲擊日本駐軍和家屬。經過曠日持久的徵戰最後失敗。
  • 拍《賽德克·巴萊》是一個什麼狀態?
    作為第二屆快報讀者電影節特邀嘉賓,他帶來了最新力作《賽德克·巴萊》的拍攝紀錄片以及最新出版的新書《賽德克·巴萊手記》。《賽德克·巴萊》這部被稱為臺灣史上最宏偉的史詩巨片,摘得了2011年金馬獎最佳影片獎,不久即將在大陸公映。本報特邀的主持人、影評人衛西諦說完開場白,大家一直往影廳入口處觀望,魏德聖卻從影廳另一個入口進來,出現在了衛西諦的身後,讓現場觀眾笑了起來。
  • 《賽德克·巴萊》上映 12年時間打造一部影片
    ·巴萊》。故事情人感人 影片講述臺灣少數民族抗擊日軍的故事,片中大量非職業演員的表現讓觀眾感動。從去年亮相威尼斯影展開始,《賽德克·巴萊》至今版本多達5個,其中參展威尼斯版本已被魏德聖親手毀掉。在臺灣公映的版本最長,上、下兩集時長276分鐘。此次在大陸公映版本與北美等地放映版本相同,時長154分鐘。魏德聖為此重新剪輯,突出故事主線,節奏更快。
  • 《賽德克·巴萊》臺灣史詩級電影!豆瓣評分高達8.7分
    真正的人,即使輸掉身體也一定要贏得靈魂《賽德克巴萊 (2011)》歷時十二年,臺灣影史上最大製作 最高票房是如果文明要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叫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本片講述:導讀:從來沒有一部電影,內地上映首周票房只有300萬元人民幣,我們卻願意用三個大版面來描述它。這部電影,叫《賽德克·巴萊》,意思是「真正的人」。
  • 《賽德克·巴萊》:一部熱血抗戰史詩的環球銀幕之旅
    《賽德克·巴萊》:一部熱血抗戰史詩的環球銀幕之旅   6月23日,因影片《海角七號》而廣為內地觀眾熟知的臺灣導演魏德聖打造的史詩大片《賽德克·巴萊》剛剛走下全國院線不足半月,便將登陸央視電影頻道
  • 電影中的文身系列1:《賽德克·巴萊》
  • 《賽德克·巴萊》發預告片 魏德聖:這是生命之作
    攝影/本報記者  婁啟勇     《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昨日攜其新作《賽德克·巴萊》到京,發布首批宣傳電影海報與預告片對於該片的名字,魏德聖解釋道:「巴萊是『真正的』意思,影片名字的含義為『真正的賽德克人』,翻譯成最流行的內地話語便是『最血性的純爺們』。」
  • 刪節版《賽德克·巴萊》悲壯不減 文化味打折
    刪節版《賽德克·巴萊》悲壯不減 文化味打折   記者 劉莎莎  即將於5月10日登陸內地大銀幕的臺灣電影《賽德克·巴萊》 昨日在深圳UA影城舉行了媒體看片會。
  • 賽德克·巴萊:一個民族的骨與血
    賽德克·巴萊,意為「真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