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德克·巴萊:一個民族的骨與血

2021-02-07 俗人林桑

賽德克·巴萊,意為「真正的人」

1、

如果你的文明是叫我卑躬屈膝

那麼我就讓你看見野蠻的驕傲

電影《賽德克·巴萊》,講述了發生於1930年臺灣南投的「霧社事件」。

1895年,臺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軍隊的武力鎮壓,並讓信奉巨木的高山族人去霧社砍伐巨木,使殖民者與原住民之間的矛盾到達極點。

1930年10月27日,臺灣神社大祭典,霧社社區舉行盛大運動會。次日,莫那·魯道帶領賽德克族人衝進會場,殺死日本婦孺兒童共計134人。

事發後,賽德克族族長莫那·魯道自殺,參與行動各部族幾遭滅族,數百原住民集體自縊,餘生者被強制遷至川中島,一生再也沒有回到屬於他們的森林。

一場甲午戰爭,一紙馬關條約。山裡部落之間還在爭鬥獵場,山外的日軍鐵騎已經踏上了臺灣的土地。這片充滿野性、血腥的森林裡,迎來了異族人的入侵,日本人的文明教化。

文明與野蠻的交融,颳起了一場時代的颶風。

影片中不乏大規模的屠戮場面,毫不避諱地揭示了賽德克人,醜陋但驚人的野蠻。

在這個擁有高度信仰的族群裡,殺戮是一種權利象徵。

他們野性難馴,對生命的理解與文明世界截然不同。但正是因為這樣真實的原始文明特徵,才使得賽德克族人魅力更加精彩。

那些死在莫那魯道藏在披風裡時刻緊握的彎刀下的魂靈,成為了他臉上圖騰無法磨滅的、引以為傲的印記。

這部影片在國際上有很多版本,但我偏愛臺灣最原始的版本。沒有政治的烙印,沒有刻意渲染的國讎家恨,只是客觀的從第三者的角度上,展現兩個不同的族群,由於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在臺灣南投爆發的衝突與戰爭。

模糊的有點難以理解的英雄主義投射在賽德克族人身上,清楚流露的是對民族圖騰的堅持,對靈魂與信仰的執著。

2、

你踏上我的獵場,我就要消滅

消滅你,我才能成為彩虹橋上的勇士

《賽德克巴萊》不僅有個好劇情,同時又是部精神著作。他們擁有信仰,從不畏懼死亡。

片中有一段臺詞,說道:

「你讓他們用生命去換圖騰,那拿什麼換這些年輕的生命?」

「驕傲!」

為了死後能通過彩虹之橋,獲得最好的獵場與祖靈安眠,賽德克男人必須要取得敵人首級,紋上圖騰之後,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賽德克巴萊。

在賽德克族人心中,獲得圖騰才是真正的人生歸宿。

在崇尚武鬥,血祭祖靈的賽德克人心中,為了成為勇士,為了踏上彩虹橋,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

他們有更好的出路。但在明知不敵日本的軍事化武器的情況下,與其忍辱負重活在別人的奴役之下,不如背水一戰。

因為賽德克·巴萊可以輸去身體,但是一定要贏得靈魂。輸去靈魂的賽德克,一定會遭到祖靈的遺棄。

人性在災難和反抗時最為真實。信仰、祖靈、血祭,宏大且抽象,屠殺、鮮血、砍頭,殘忍的讓人無法直視。族群間水火不容,人性都無處安放。

但是大家都懷有同一個信仰,都渴望得到神靈的認可。這種無比強大的精神支柱在指引著賽德克族人。

這種精神超脫生死,就如同莫那說的,「我們可以輸掉我們的肉體,但我們一定要贏得自己的靈魂。」

對他們來說,生存的意思就是:做一個真正的賽德克·巴萊。

「賽德克·巴萊」是只屬於勇者的稱謂。

3、

日本人比森林裡的樹葉還要繁密

比濁溪河的石頭還多

但我反抗的決心比奇萊山還要堅定

生活遇上了歷史的顛覆,民族碰上了時代的巨變。

莫那魯道知道這是一場必敗的戰爭,但是他更明白,這是一個民族的尊嚴,是一個民族的信仰。為了將要被遺忘的圖騰,為了踏上彩虹橋,為了不被祖靈唾棄,他們必須拼死一戰。

它展現的,不僅是民族與民族的較量,更是文明與野蠻的較量,是新文化與舊文化的碰撞。

很多人只看到賽德克族人對入侵的日本人野蠻殺戮,但在一個高等文明對一個低等文明炫耀的時候,失去了獵場的賽德克人,就已經與滅族無異。

影評裡有人問道:為了圖騰榮耀而失去自己生命是否值得?為了民族信仰將彎刀刺向手無寸鐵的女人孩子是否違背本身道義?

可時代的變革中,哪有這麼黑白分明。無論是賽德克族還是日本人,都沒有絕對的正與邪。

電影中所展現的日本已是文明社會,有自己完整的教育系統,但日本人卻用自己的文明去侵略、去壓迫。

賽德克人野蠻而血性,殺戮只是賽德克人心中信仰的外化的形式之一。

如果你問他們的信仰是什麼,信仰就是莫那魯道明知一旦打響這場戰役,一定會讓自己的族人滅絕的義無反顧。

這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精神,不僅讓日本人看到消失百年的武士精神,更讓我們看到屬於一個民族的骨與血。

他們為了世代守衛的森林,為了心中的彩虹,用他們的血肉闡述了這場關於圖騰和榮耀的戰爭。這是一群不可馴服的野獸與時代文明變化的對抗。

他們所有的野蠻,暴力,殘忍,都不過是為了堅守心中的信仰,為了成為一個真正的賽德克巴萊,為了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霧社事件是臺灣人在日據期間最後一次激烈武裝抗日行動。

為了血祭祖靈甘願獻出生命和肉體,為了守護自己的信仰,為了保衛祖先的獵場,為了能夠成為真正的賽德克巴萊而進入祖靈,那種超越生死的氣節和膽魄。

這就是一個民族的骨與血。

反觀如今的臺灣,怕早已經忘卻了這份勇氣和信仰。

.END.

 舊文連結 

相關焦點

  • 我們的賽德克·巴萊
    還在讀本科的時候,《賽德克·巴萊》上映了,第一次看完的感受仍刻在心頭,賽德克的民族精神和歷史帶來的震撼和衝擊久久不能忘,這也是唯一一部我看了不下二十遍的電影紀錄片。希望孩子們不止是學習舞蹈動作,而是要去真正理解這個作品,深入去學習賽德克族的文化,感悟它的民族精神,所幸的是,孩子們都願意去深入理解並為之動容,於我們而言,這不是一場比賽,而是四海人對賽德克民族的真情演繹!
  • 經典電影《賽德克·巴萊》觀後感
    導語:經典電影《賽德克·巴萊》觀後感《賽德克·巴萊》這樣的電影容易陷入兩個誤區:因為是少數民族原始部落的題材,易於弄成民族風情的表面化展覽。而賽德克人依傍險山急水、天塹深溝,對人生地不熟的入侵者展開刀刀見血的絞殺,其氣勢逼人,其動作驚險,其過程給人以篤定發生過的信實感。這些動作場面不同於好萊塢綠幕前的格鬥,也不同於香港人威亞上的飛翔,他們真切、原生糙礪地發生在眼前。縱使知道其中也有CG特效技術的運用,你還是不免倒吸一口冷氣。
  • 《賽德克·巴萊》曝史詩版片花 眾名人鼎力推薦
    陳國富:有靈魂的大片 夏河:臺灣電影因你不止小清新參加電影的眾多名人在首映式之後的採訪中對《賽德克·巴萊》交口稱讚,著名導演、製作人陳國富更是給出了「有靈魂大片」的評價,而知名小說家夏河也非常推薦這部民族抗戰史詩。陳國富:有兩種電影我拍不出,一種是馮小剛的喜劇片,另一種就是像《賽德克·巴萊》的電影。我不羨慕魏德聖,但非常的欽佩他。
  • 臺灣電影《賽德克·巴萊》
    資料圖:《賽德克·巴萊》海報  《賽德克·巴萊》是《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所執導的史詩英雄巨作,該片籌劃長達十二年、跨國動員兩萬人拍攝。電影將分為《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和《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兩部分。影片講述的是1930年,臺灣在日本統治之下,原住民賽德克族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率眾反抗日本政府而發動霧社事件的故事。
  • 《賽德克·巴萊》:臺灣的孤兒
    ·巴萊》,第48屆金馬獎最佳影片。《賽德克·巴萊》在臺灣本土上映時,4小時36分的足本被分為《太陽旗》、《彩虹橋》上下兩部,並終於讓魏德聖斬獲金馬獎最佳影片。兩岸觀眾對對方電影的審美差異,早在3年多前敲開院線電影交流之門時就已顯現無遺。魏德聖在寶島創下票房神跡的處女作《海角七號》進入大陸後反響平平;而馮小剛同時期闖入臺灣的《集結號》,也沒有能為他增加多少額外票房。
  • 電影推薦 《賽德克·巴萊》
    文|陳雙亞妮《賽德克·巴萊》是《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所執導的影片,該片籌劃長達十二年、跨國動員兩萬人拍攝。電影在臺灣上映分為《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和《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兩部分。內容闡述發生於1930年臺灣南投的「霧社事件」,當信仰彩虹的賽德克族,遇上信仰太陽的日本大和民族,兩個族群在臺灣山區爆發衝突,兩軍交戰,賽德克族頭目莫那魯道率領族人三百多名勇士對抗日本三千大軍。韓寒:這是一部絕對值得去電影院看的電影。不用思考所謂的文化,殖民,隔閡,族群,只需要看見男性應該如何去戰鬥。
  • 《賽德克·巴萊》來了!
    在臺灣電影金馬獎上擊敗《桃姐》獲得「最佳影片」的《賽德克·巴萊》10日在內地上映,這部獲得影評人「交口」的電影,在影院卻頗受冷遇,本就排片不多,上映(第二日)的排片場次因為3部新片的上映,幾乎被腰斬,僅餘6%左右。《賽德克·巴萊》以歷史上的「霧社事件」為藍本,講述了臺灣原住民賽德克族人在頭目莫那·魯道的帶領下,與日軍激戰,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熱血故事。
  • 《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臺灣土著與大和民族的戰爭
    《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2011年上映,導演魏德聖,故事講述了1930年發生在臺灣南投的「霧社事件」,當信仰彩虹的賽德克人遇上信仰太陽的日本大和民族,發生的故事。聽著用臺灣泰雅族原住民語言唱的歌曲,心靈莫名的寧靜,不管你能不能聽懂他唱的什麼,但是你就是可以產生共鳴,這就是音樂的魅力。
  • 《賽德克·巴萊》臺灣賽德克族有血性的名族!
    請點擊輸入《賽德克·巴萊》是《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所執導的史詩英雄巨作,該片籌劃長達十二年、跨國動員兩萬人拍攝。電影在臺灣上映將分為《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和《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兩部分:《賽德克·巴萊》也是臺灣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電影。
  • 電影《賽德克·巴萊》 背後的人文糾纏
    《賽德克·巴萊》海報 《賽德克·巴萊》劇照◎ 深圳特區報記者 王樽臺灣電影史上投資最大的巨製《賽德克·巴萊》5月10日登陸內地各大院線。作為一部涉及到如何面對歷史真實,民族情感,普世情懷,價值判斷等諸多問題的焦點影片,該片從創作理念到商業運作、各方評價,以及臺前幕後的種種是與非,都給人帶來太多值得思考的問題。影片內地公映前夕,記者採訪了來自兩岸三地的多位相關專家學者。英雄史詩還是野蠻頌歌《賽德克·巴萊》根據歷史上的「霧社事件」改編,主要講述的是1930年前後的臺灣原住民與日本人的衝突。
  • 一定要贏得靈魂 當代「賽德克·巴萊」的生活與夢想
    1973年10月24日,賽德克人遺族將莫那·魯道的骨骸迎回霧社,並於10月27日(霧社事件紀念日)將其葬於「山胞抗日起義紀念碑」一側。由魏德勝執導、反映「霧社事件」的影片《賽德克·巴萊》2011年公映後,莫那·魯道和霧社在海峽兩岸聲名遠播。  「莫那·魯道是一個大英雄,他是為保存族群文化而犧牲的,至今仍受到我們族人的尊崇。」
  • 拍《賽德克·巴萊》是一個什麼狀態?
    作為第二屆快報讀者電影節特邀嘉賓,他帶來了最新力作《賽德克·巴萊》的拍攝紀錄片以及最新出版的新書《賽德克·巴萊手記》。《賽德克·巴萊》這部被稱為臺灣史上最宏偉的史詩巨片,摘得了2011年金馬獎最佳影片獎,不久即將在大陸公映。本報特邀的主持人、影評人衛西諦說完開場白,大家一直往影廳入口處觀望,魏德聖卻從影廳另一個入口進來,出現在了衛西諦的身後,讓現場觀眾笑了起來。
  • 影視點評:《賽德克·巴萊》真正的野蠻,既醜陋又震撼
    魏德聖的這部《賽德克·巴萊》從一開始就是一個燒錢的無底洞。早在12年前,魏德聖還是寂寂無名的時候,就一口氣花光畢生積蓄250萬元新臺幣(約70萬元人民幣)拍攝一段5分鐘長度的試看片,目的僅是用來募集資金,結果被臺灣影壇人士笑稱為「全世界最傻的人」。
  • 魏德聖和《賽德克·巴萊》
    《賽德克·巴萊》劇照。「《賽德克·巴萊》應該叫《魏德聖·巴萊》。」「賽」片的監製吳宇森說。《賽德克·巴萊》講述的是一百年前臺灣原住民賽德克人抗日的故事。在賽德克語中,「賽德克」是「人」的意思,「巴萊」是「真正的」。拍完《海角七號》,魏德聖成了億萬富翁,掙了1.5億元新臺幣。
  • 《賽德克·巴萊》:一部熱血抗戰史詩的環球銀幕之旅
    《賽德克·巴萊》:一部熱血抗戰史詩的環球銀幕之旅   6月23日,因影片《海角七號》而廣為內地觀眾熟知的臺灣導演魏德聖打造的史詩大片《賽德克·巴萊》剛剛走下全國院線不足半月,便將登陸央視電影頻道
  • 評電影《賽德克·巴萊》:文明與暴力的反思
    文明與暴力的反思——評電影《賽德克·巴萊》  文明的屈辱與野蠻的驕傲  今年5月,中國臺灣導演魏德聖的電影《賽德克·巴萊》在內地影院上映,掀起一陣觀影熱潮。影片以臺灣日據時期「霧社事件」為背景,講述了臺灣原住民賽德克族在其民族領袖莫那魯道的帶領下,以小敵多地同日本侵略者展開殊死搏鬥,譜寫出一曲華麗悲壯的浪漫史詩的故事。
  • 《賽德克·巴萊》:展現了日據時代的可怕,告誡我們銘記歷史
    雖然《賽德克·巴萊》在島內的票房收入沒能達到贏利點,但是,魏德聖拍攝了前所未有的臺灣大片。要談論《賽德克·巴萊》,那開篇部分必然會是不同版本的考證。因為觀看的版本不同,那也會直接影響對電影本身的評價。簡而言之,如果《賽德克·巴萊》仍舊沿用上下集的模式,我會覺得上集不錯,有新意更有銳氣,其格局比《海角七號》要大出太多,耗費導演不少心力。但是評價一旦落到下集,那當真是又臭又長,硬傷無數,只想快進。我們常說,大片不只是大投資、大導演,更不是搬來一堆巨星,那就能拱出個好來。對《賽德克·巴萊》而言,大片並不一定就要276分鐘的片長。恰恰相反,一百五十分鐘已經是它的極限了。
  • 《賽德克·巴萊》臺灣史詩級電影!豆瓣評分高達8.7分
    這部電影,叫《賽德克·巴萊》,意思是「真正的人」。而這部電影,也是一部「真正的史詩級《賽德克·巴萊》改編自霧社事件,同樣描述這個事件的還有電視劇《風中緋櫻》。在接觸到這部電影之前,我從不知道這個事,一個屬於臺灣島的抗爭。有人說:《賽德克·巴萊》太過於血腥和暴力,從開始的族群混戰到後面屠殺婦孺,都讓人感覺到不舒服。如果文明是要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叫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
  • 野蠻與文明對抗,看過賽德克·巴萊後我更敬重野蠻
    後世尊稱「臺灣文學之父」的民族詩人賴和事後撰寫《南國悲歌》,悼念抗日原住民的壯烈靈魂。圖片來自網絡十二年磨一劍2000年,霧社事件被臺灣著名導演魏德聖改編成電影劇本,題為《賽德克·巴萊》。雄心勃勃的魏德聖自掏腰包試拍了一個五分鐘的短片,想要以此吸引投資者的目光,然而事與願違。
  • 賽德克·巴萊:必輸的戰爭只為血祭驕傲的靈魂
    我們說的是一個關於民族的電影故事。《賽德克·巴萊》是一個關於信仰和圖騰的故事。《賽德克·巴萊》有兩個版本,原始版本佔據豆瓣高分榜歷史片第10名,評分8.8分。賽德克男子必須【出草】獵回人頭、女子必須讓部落長老認同她的織布技術才能紋面,成為一個【賽德克·巴萊】。(註:賽德克·巴萊譯為真正的勇士。)一個平靜悠揚的歌唱女聲出現了兩次,沒有任何起伏的歌聲配的卻是最血腥的畫面。一個日軍為鎮壓原住民冷血槍殺揮刀,而另一個則是霧社事件原住民屠殺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