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臺灣土著與大和民族的戰爭

2021-01-10 呆鳥帶你看電影

《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2011年上映,導演魏德聖,故事講述了1930年發生在臺灣南投的「霧社事件」,當信仰彩虹的賽德克人遇上信仰太陽的日本大和民族,發生的故事。聽著用臺灣泰雅族原住民語言唱的歌曲,心靈莫名的寧靜,不管你能不能聽懂他唱的什麼,但是你就是可以產生共鳴,這就是音樂的魅力。彩虹橋後哪裡有肥美的獵場,我們祖先在那裡等我們,只有最勇敢的獵人才能到哪裡。

臺灣的土著賽德克人在他們祖先的曾經榮耀的獵場山自由的生活著,他們野蠻,沒有被教化,靠打獵生活,以殺人為榮耀,致使各個部落之間都是無法化解的仇恨,少年的莫那魯道展現了驚人的天賦。

好景不長,臺灣被日本佔領了,賽德克人進行了英勇的反擊,雖然他們彪悍,不畏生死,但是裝備武器太差,還是失敗了。被日本人欺壓,沒有一點尊嚴,他們的獵場也在一點點的消失,忍耐是有極限的,二十年的時間,是他們沒有尊嚴的二十年,你是想當一輩子的狗熊還是做一秒鐘的英雄?

「當你流出血,你我的仇恨從此消失」,二十年來莫那魯道一直在等一個機會,一個帶領著他的族人去祖靈的家,只有真正的賽德克才能去,只有沐浴敵人的鮮血,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賽德克。他們攻佔了霧社,用這裡日本的鮮血來祭奠祖靈,屈辱是要用血來洗刷的,戰爭開始了。

「如果文明是要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叫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真正的人,可以輸掉身體,但一定要贏得靈魂」「拿生命來換圖騰印記,那拿什麼來換回這些年輕的生命?」「驕傲!」明知道最後會失敗,還是要拼盡所有,我們寧可驕傲的死去,也不屈辱的活著。

在賽德克眼裡,這不過是去獵場狩獵而已,獵物由動物變成了人。每個賽德克心裡都有自己的獵場,莫那魯道問巴萬,你的獵場在哪裡?

《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是一部震撼人心的電影,百看不厭,細細聽著音樂,你會想去哪彩虹橋,去哪肥美的獵場,與他們一同狩獵。這是一部捍衛自己種族的戰爭,我們落後,但是我們不想讓我們的子孫世世代代為奴,你們的文明帶給我們的只有屈辱。

相關焦點

  • 《賽德克·巴萊》臺灣賽德克族有血性的名族!
    電影在臺灣上映將分為《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和《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兩部分:《賽德克·巴萊》也是臺灣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電影。《賽德克·巴萊》講述了1930年代日據臺灣地區時期著名的「霧社事件」,當信仰彩虹的賽德克族,遇上信仰太陽的日本大和民族,兩個族群在臺灣山區爆發衝突,兩軍交戰,賽德克族頭目莫那魯道率領族人三百多名勇士對抗日本三千大軍,描寫當地人民反抗日本統治的血淚抗爭故事,涉及時代還原以及激烈的戰爭戲。影片於2012年5月10日正式登陸大陸各大影院。
  • 臺灣電影《賽德克·巴萊》
    資料圖:《賽德克·巴萊》海報  《賽德克·巴萊》是《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所執導的史詩英雄巨作,該片籌劃長達十二年、跨國動員兩萬人拍攝。電影將分為《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和《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兩部分。影片講述的是1930年,臺灣在日本統治之下,原住民賽德克族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率眾反抗日本政府而發動霧社事件的故事。
  • 《賽德克·巴萊》:臺灣的孤兒
    《賽德克·巴萊》在臺灣本土上映時,4小時36分的足本被分為《太陽旗》、《彩虹橋》上下兩部,並終於讓魏德聖斬獲金馬獎最佳影片。兩岸觀眾對對方電影的審美差異,早在3年多前敲開院線電影交流之門時就已顯現無遺。魏德聖在寶島創下票房神跡的處女作《海角七號》進入大陸後反響平平;而馮小剛同時期闖入臺灣的《集結號》,也沒有能為他增加多少額外票房。
  • 電影推薦 《賽德克·巴萊》
    文|陳雙亞妮《賽德克·巴萊》是《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所執導的影片,該片籌劃長達十二年、跨國動員兩萬人拍攝。電影在臺灣上映分為《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和《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兩部分。內容闡述發生於1930年臺灣南投的「霧社事件」,當信仰彩虹的賽德克族,遇上信仰太陽的日本大和民族,兩個族群在臺灣山區爆發衝突,兩軍交戰,賽德克族頭目莫那魯道率領族人三百多名勇士對抗日本三千大軍。韓寒:這是一部絕對值得去電影院看的電影。不用思考所謂的文化,殖民,隔閡,族群,只需要看見男性應該如何去戰鬥。
  • 臺灣版《勇敢的心》,臺灣土著與大和民族的戰爭
    賽德克巴萊,出自臺灣賽德克語,意為「真正的人」。該片講述的是發生於1930年臺灣南投的「霧社事件」,賽德克族頭目莫那魯道率領族人三百多名勇士對抗日本三千大軍的故事。電影分為上下兩部《太陽旗》和《彩虹橋》。在無數觀眾心中,它就是臺灣版《勇敢的心》。賽德克族是高山族的分支,他們生活在臺灣的高山深林中,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獵場。
  • 電影《賽德克·巴萊》 背後的人文糾纏
    《賽德克·巴萊》劇照◎ 深圳特區報記者 王樽臺灣電影史上投資最大的巨製《賽德克·巴萊》5月10日登陸內地各大院線。作為一部涉及到如何面對歷史真實,民族情感,普世情懷,價值判斷等諸多問題的焦點影片,該片從創作理念到商業運作、各方評價,以及臺前幕後的種種是與非,都給人帶來太多值得思考的問題。影片內地公映前夕,記者採訪了來自兩岸三地的多位相關專家學者。英雄史詩還是野蠻頌歌《賽德克·巴萊》根據歷史上的「霧社事件」改編,主要講述的是1930年前後的臺灣原住民與日本人的衝突。
  • 濟品悅讀丨以野蠻的驕傲歌頌意志的讚歌——從《賽德克·巴萊》談開去
    影片簡介:靈魂架起的彩虹,追求死亡的悲歌《賽德克·巴萊》分為上下兩部《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和《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太陽旗」喻指信仰太陽的日本大和民族,而「彩虹橋」則喻指信仰彩虹的臺灣原住民賽德克族。影片講述了在臺灣淪為日據地時期,不滿殖民統治的臺灣原住民對日軍發起的反抗,其中賽德克族頭目莫那魯道率領族人三百多名勇士對抗日本三千大軍,成就史詩神話。在日據時代,日本對原住民採取的是警察暴力統治,男人必須服勞役不得狩獵、女人幫傭不能編織彩衣。
  • 《賽德克·巴萊》來了!
    在臺灣電影金馬獎上擊敗《桃姐》獲得「最佳影片」的《賽德克·巴萊》10日在內地上映,這部獲得影評人「交口」的電影,在影院卻頗受冷遇,本就排片不多,上映(第二日)的排片場次因為3部新片的上映,幾乎被腰斬,僅餘6%左右。《賽德克·巴萊》以歷史上的「霧社事件」為藍本,講述了臺灣原住民賽德克族人在頭目莫那·魯道的帶領下,與日軍激戰,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熱血故事。
  • 經典電影《賽德克·巴萊》觀後感
    導語:經典電影《賽德克·巴萊》觀後感《賽德克·巴萊》這樣的電影容易陷入兩個誤區:因為是少數民族原始部落的題材,易於弄成民族風情的表面化展覽。《賽德克·巴菜》中的賽德克人世居臺灣山區,外形英武凜冽,帶著濃重的叢林氣息。額頭和下巴上的獨特印記,既是辨認民族身份的標誌,也是尚武精神的直觀表達。他們住在現代文明之外的粗陋房屋中,在熱帶雨林中穿梭如猿,擅弓箭、精格鬥,以狩獵為主要的謀生之道。不知道導演從什麼地方找到了那麼多合適的演員,他們的臉型、膚色和皺紋,配上黑色額紋、粗布戰衣、短刀長槍,活脫脫就是一群天生地養的「化外生番」。
  • 賽德克·巴萊:一個民族的骨與血
    賽德克·巴萊,意為「真正的人」
  • 電影《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精彩影評及觀看資源
    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的劇情簡介······  本片根據霧社事件史實改編。
  • 凡帝講座丨為信仰與驕傲而戰的一曲悲歌——從歷史到電影解讀《賽德克·巴萊》
    講座題目:為信仰與驕傲而戰的一曲悲歌——從歷史到電影解讀《賽德克·巴萊》主講人:俞凡時間:2015年10月24日(周六)13:30地點:文新學院樂海堂(408室)主辦單位: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內容提要:《賽德克·巴萊》是《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所執導的影片,該片籌劃長達十二年、跨國動員兩萬人拍攝。
  • 電影推薦 | 1930年臺灣原住民抗日悲壯史
    《賽德克·巴萊》 《賽德克·巴萊》 (上下) Seediq Bale (2011)豆瓣評分: 8.8 導演: 魏德聖編劇: 魏德聖主演: 林慶臺 / 遊大慶 / 馬志翔 / 安藤政信 / 河原佐武 / 徐若瑄 / 温嵐 / 田中千繪 / 更多...
  • 信仰的力量 ——《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
    電影鑑賞課上偶然的機會,老師給我們放映了這部獲得了第48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的電影《賽德克·巴萊》,由(臺灣)魏德聖執導,策劃了十二年之久,跨國動員上萬人進行拍攝,以臺灣「霧社事件」為史實背景改編而成。影片一開始,在清幽空曠的山谷清泉間,賽德克族人以其特有的服飾裝束、方言俚語穿行於屬於他們的天然牧場中,用獵獲動物與「出草」來完成自己作為一個英雄(成年男人)的光榮與夢想。
  • 阿若康巴薦電影❶ 《賽德克·巴萊》一部臺灣原住民奪回他們的尊嚴的歷史.
    當一個文明向一個「更高」的文明低頭的過程中就會出現許許多多的「賽德克·巴萊」,他們驕傲的維護著這個文化,他們向外人說「這是我們族群才有的,這是我們祖先留下來的,這是獨一無二的。」上集以象徵日本的《太陽旗》為名,由1895年日軍佔領臺灣開始,演至1930年霧社事件,並醞釀著眼於霧社公學校事件爆發前後的描述。
  • 賽德克·巴萊我想去追尋野蠻的驕傲.
    不過現在,我會牢牢記住這個片名,相信你們也會記住這個片子——《賽德克·巴萊》。 一部拍了十二年的作品,由於經費不足幾次中斷拍攝,跨國動用兩萬人,片長四個多小時。是得過金馬獎的導演魏德聖拍了一半兒沒有經費後轉拍《海角七號》,用《海角七號》賺的票房繼續拍攝,其間周杰倫,蔡依林等臺灣明星捐錢才讓這部電影成功殺青上映。所以堪稱史詩級巨作也是名副其實。
  • 《賽德克·巴萊》臺灣史詩級電影!豆瓣評分高達8.7分
    真正的人,即使輸掉身體也一定要贏得靈魂《賽德克巴萊 (2011)》歷時十二年,臺灣影史上最大製作 最高票房是如果文明要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叫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本片講述:導讀:從來沒有一部電影,內地上映首周票房只有300萬元人民幣,我們卻願意用三個大版面來描述它。這部電影,叫《賽德克·巴萊》,意思是「真正的人」。
  • 影評《賽德克·巴萊》 2011 Seediq Bale​
    《賽德克·巴萊》是《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所執導的影片,由林慶臺、馬志翔、温嵐、田中千繪、馬如龍、羅美玲、遊大慶等主演,影片籌劃長達十二年、動員了兩萬餘人參與拍攝
  • 歷史電影:《賽德克·巴萊》愛情簡單粗暴,《臺灣往事》感人
    歷史類型的電影得心看過不少,像這個國家的歷史電影拍得確實牛,其中有二部特別經典,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一部看得我淚流滿面《賽德克·巴萊》,一部深入到了我心靈深處《臺灣往事》。原創聲明:本文由得心電影編輯得心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
  • 野蠻與文明對抗,看過賽德克·巴萊後我更敬重野蠻
    民族的壯烈悲歌甲午戰後,臺灣被日本割佔。有關臺灣被日本割佔之後的歷史,我們日常鮮有讀到,特別是臺灣原住民反抗日本統治的歷史我們更是不曾了解。1930年,在日據臺灣發生了震驚日帝當局與國際社會的霧社事件,這是臺灣人在日據期間最後一次激烈武裝抗日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