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德克·巴萊》:展現了日據時代的可怕,告誡我們銘記歷史

2021-01-10 七星珠

雖然《賽德克·巴萊》在島內的票房收入沒能達到贏利點,但是,魏德聖拍攝了前所未有的臺灣大片。要談論《賽德克·巴萊》,那開篇部分必然會是不同版本的考證。因為觀看的版本不同,那也會直接影響對電影本身的評價。就以刪減版的《美國往事》和《天堂電影院》為例,其故事甚至發生了實質改變,觀眾很容易偏離作者意圖。

《賽德克·巴萊》的第一個版本是威尼斯電影節放映的國際版(電影節版),片長150分鐘,映後反饋以惡評為主。尤其是內地記者和影評人,清一色的狂毆痛罵,此舉也引發了臺灣媒體的反擊。後來魏德聖解釋說,這個版本不是自己剪的,它是為了趕時間參賽,吳宇森公司那邊剪出來的。正因如此,這才有了後來的第二個國際版,也就是送去美國放映和參選奧斯卡的導演剪輯版,片長155分鐘,簡稱國際通行版。毫無疑問,第二個國際版比第一個要強,也肯定比臺灣的上、下兩集連映要強(276分鐘)。可能考慮到影片實在太長,無異於「膀胱大作戰」,香港上映時,下集被刪減到109分鐘,大大縮減了長度,無奈依然評價反響不佳。到了引進內地時,那肯定是在第二個國際版的基礎上刪改。所以,你沒看錯,沒發行DVD之前,光是參加影展和上映,《賽德克·巴萊》一共就有五個版本……顯然,魏德聖拿了吳宇森的錢,又拿了很多人的錢。他「不得不」沿用《赤壁》的上下集發行模式,另一邊還捨不得刪減素材,好以此向世人證明:你們看到了吧,我把錢都用上去了,沒有任何私吞。簡而言之,如果《賽德克·巴萊》仍舊沿用上下集的模式,我會覺得上集不錯,有新意更有銳氣,其格局比《海角七號》要大出太多,耗費導演不少心力。但是評價一旦落到下集,那當真是又臭又長,硬傷無數,只想快進。

我們常說,大片不只是大投資、大導演,更不是搬來一堆巨星,那就能拱出個好來。對《賽德克·巴萊》而言,大片並不一定就要276分鐘的片長。恰恰相反,一百五十分鐘已經是它的極限了。從投資級別來說,《賽德克·巴萊》耗資巨大,動工了臺灣大批的技術人員,完成度也還可以,島內震動。只是對著一堆素材不知道如何下手,這點上,魏德聖多少有點優柔寡斷,沒有快刀斬亂麻的利索勁。影片的最大優點是獨樹一幟,它以原住民的歷史題材入手,這在內地是不可想像的,在香港是沒有歷史條件和天然環境。在選題和執行上,魏德聖完成得很出色。他對霧社事件的關注,對身份認同的反思,這些都促成了《賽德克·巴萊》的拍攝。影片的拍攝成功,又給華語導演的勵志故事添上一筆。對很多臺灣人來說,《賽德克·巴萊》的意義就是把歷史課本上的一行字,變成了一部有血有肉還有「人頭」的歷史大片,算得上精彩好看。對華語觀眾來說,他們終於看到了氣質不大一樣的大片,技術出色、演員樸實,內容激蕩,更能引起一定的反思。

然而,《賽德克·巴萊》也有它的莫大缺陷,那就是主要人物太過平板,缺乏內心戲。尤其是賽德克族一方,從強勢、隱忍到反抗,其中是有明顯的掙扎過程,不過這些都太表面化了,流於形式。到了後面的戰鬥場面,那就是千篇一律,毫無懸念可言。不過解釋其原因可能也很簡單,這些非職業演員能改造身體,更能頑強堅持,但是他們難以駕馭住情感,控制自如。試想,如果沒有一郎、二郎這般角色的存在,從劇本上去描畫,《賽德克·巴萊》將失去真正的靈魂,同時缺乏討論的意義。在他們身上,電影呈現了身份認同的痛苦,他們不知道自己身屬何方,自知萬劫不復,惟有以死謝罪。再不然到日本一方,無論是小島源治還是派遣軍司令,他們除了在血櫻花下感慨一番,似乎功能無多。

但即便有明顯的瑕疵不是,《賽德克·巴萊》依然展示了驚人的信息容量。在還原歷史和文化習俗的決心、對信仰和神話傳說的表現、適當提拔和升華的英雄主義、穿越林間的運動長鏡頭、近乎外語片的觀賞語境……這些東西不僅在過去一年極為罕見,即便放到過去十年的華語電影裡,《賽德克·巴萊》依然值得肯定。有趣的地方還在於,《賽德克·巴萊》完全沒有對野蠻和文明的話題指手畫腳,它讚美原住民的勇氣和信仰,又表現了他們殘殺日軍婦孺的血腥場面;它站在日本人的角度上拋出了武士精神的同源之說,對原住民的行為產生了敬佩之心。它重現了上世紀30年代的霧社事件,展示獵場和家園之爭,讓斑駁的巖石壁畫從模糊到清晰——一場關於野蠻與文明的交戰。無論選擇抗爭還是選擇自刎,賽德克族都抱有野蠻人的驕傲,這恐怕也是最能打動魏德聖的地方。

相關焦點

  • 我們的賽德克·巴萊
    還在讀本科的時候,《賽德克·巴萊》上映了,第一次看完的感受仍刻在心頭,賽德克的民族精神和歷史帶來的震撼和衝擊久久不能忘,這也是唯一一部我看了不下二十遍的電影紀錄片。在排練的過程中,多次和孩子們去講述舞蹈動作的來源、舞蹈編排的意義,講述著賽德克巴萊的歷史、獵場、圖騰、信仰.
  • 歷史電影:《賽德克·巴萊》愛情簡單粗暴,《臺灣往事》感人
    歷史類型的電影得心看過不少,像這個國家的歷史電影拍得確實牛,其中有二部特別經典,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一部看得我淚流滿面《賽德克·巴萊》,一部深入到了我心靈深處《臺灣往事》。原創聲明:本文由得心電影編輯得心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
  • 《賽德克·巴萊》:臺灣的孤兒
    從1895年馬關條約籤訂到1945年日本投降,臺灣的日據時期實在太長,半個世紀足以真正讓「大東亞共榮」的理想徹底改變一代人的文化認同感。吳念真的電影《多桑》就有這麼一個場景,老爸和孩子一起看排球賽,父親用日語為精神祖國加油,被兒子斥責為「汪精衛、漢奸賣國賊」。可即便這麼長的殖民教育和文化融合時間,也沒能滅絕原住民對獨立的追求欲望。
  • 《賽德克·巴萊》來了!
    在臺灣電影金馬獎上擊敗《桃姐》獲得「最佳影片」的《賽德克·巴萊》10日在內地上映,這部獲得影評人「交口」的電影,在影院卻頗受冷遇,本就排片不多,上映(第二日)的排片場次因為3部新片的上映,幾乎被腰斬,僅餘6%左右。《賽德克·巴萊》以歷史上的「霧社事件」為藍本,講述了臺灣原住民賽德克族人在頭目莫那·魯道的帶領下,與日軍激戰,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熱血故事。
  • 魏德聖和《賽德克·巴萊》
    面對歷史,有人會問,為什麼自己人要打自己人,為什麼要幫日本人?魏德聖嘗試讓觀眾分別站在兩個族群的角度看各自的立場:當A被C控制,C讓A幫忙殺B,如果殺了B,C給A錢,若不幫忙,那C就殺A全家。A應該怎麼選擇?「《賽德克·巴萊》應該叫《魏德聖·巴萊》。」「賽」片的監製吳宇森說。《賽德克·巴萊》講述的是一百年前臺灣原住民賽德克人抗日的故事。
  • 賽德克·巴萊:一個民族的骨與血
    賽德克·巴萊,意為「真正的人」
  • 臺灣電影《賽德克·巴萊》
    資料圖:《賽德克·巴萊》海報  《賽德克·巴萊》是《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所執導的史詩英雄巨作,該片籌劃長達十二年、跨國動員兩萬人拍攝。電影將分為《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和《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兩部分。影片講述的是1930年,臺灣在日本統治之下,原住民賽德克族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率眾反抗日本政府而發動霧社事件的故事。
  • 野蠻與文明對抗,看過賽德克·巴萊後我更敬重野蠻
    有關臺灣被日本割佔之後的歷史,我們日常鮮有讀到,特別是臺灣原住民反抗日本統治的歷史我們更是不曾了解。1930年,在日據臺灣發生了震驚日帝當局與國際社會的霧社事件,這是臺灣人在日據期間最後一次激烈武裝抗日行動。事件起因是由賽德克馬赫坡頭目莫那·魯道率領德克達亞群各部落因不滿日本當局長期以來苛虐暴政而聯合起事,於霧社公學校運動會上襲殺日本人。
  • 國臺辦:樂見臺灣電影《賽德克·巴萊》在大陸上映
    國臺辦:樂見臺灣電影《賽德克·巴萊》在大陸上映 2011年09月14日 10:46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刪節版《賽德克·巴萊》悲壯不減 文化味打折
    刪節版《賽德克·巴萊》悲壯不減 文化味打折   記者 劉莎莎  即將於5月10日登陸內地大銀幕的臺灣電影《賽德克·巴萊》 昨日在深圳UA影城舉行了媒體看片會。
  • 《賽德克·巴萊》臺灣賽德克族有血性的名族!
    請點擊輸入《賽德克·巴萊》是《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所執導的史詩英雄巨作,該片籌劃長達十二年、跨國動員兩萬人拍攝。電影在臺灣上映將分為《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和《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兩部分:《賽德克·巴萊》也是臺灣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電影。
  • 電影《賽德克·巴萊》 背後的人文糾纏
    《賽德克·巴萊》劇照◎ 深圳特區報記者 王樽臺灣電影史上投資最大的巨製《賽德克·巴萊》5月10日登陸內地各大院線。作為一部涉及到如何面對歷史真實,民族情感,普世情懷,價值判斷等諸多問題的焦點影片,該片從創作理念到商業運作、各方評價,以及臺前幕後的種種是與非,都給人帶來太多值得思考的問題。影片內地公映前夕,記者採訪了來自兩岸三地的多位相關專家學者。英雄史詩還是野蠻頌歌《賽德克·巴萊》根據歷史上的「霧社事件」改編,主要講述的是1930年前後的臺灣原住民與日本人的衝突。
  • 經典電影《賽德克·巴萊》觀後感
    導語:經典電影《賽德克·巴萊》觀後感《賽德克·巴萊》這樣的電影容易陷入兩個誤區:因為是少數民族原始部落的題材,易於弄成民族風情的表面化展覽。很難想像,文戲《海角七號》的導演如何一轉眼就拍出了《賽德克·巴萊》裡的開創型武戲前文所述的一切於本片而言只是鋪墊,在片中前1/4的時間內交代完畢。鏡頭一轉,青年莫那魯道嘯叫著被按倒在頭顱骨堆裡,賽德克人進入臣服於日本人的時代。上一鏡頭還是反抗得勝,這個鏡頭已是無奈屈服,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那駭人的顱骨又是誰人所留?影片並沒有做出交代。為何會有這樣的跳躍感?
  • 《賽德克·巴萊》:如果文明是要卑躬屈膝,那就來看看野蠻的驕傲
    《賽德克·巴萊》臺灣作品,全片使人熱血沸騰、極有觸點的抗日題材電影,已在騰訊視頻全面公映。
  • 刪節版《賽德克·巴萊》悲壯不減 文化味打折(圖)
    記者 劉莎莎  即將於5月10日登陸內地大銀幕的臺灣電影《賽德克·巴萊》 昨日在深圳UA影城舉行了媒體看片會。這部由臺灣導演魏德聖歷時12年艱難籌拍的史詩大片曾於2011年9月入圍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並獲得2011年第48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獎。
  • 華語電影史詩級巨作:真實事件改編《賽德克·巴萊》背後的故事
    我們的小孩,每天都坐在教師學習歷史,學習政治,但可能他們對其的理解並不深刻,看了魏德聖導演的《賽德克·巴萊》,我可以告訴你,這真的比課本書上傳授的還要多。如果不是這部電影,我可能這輩子都不會了解到臺灣還有過這樣一段歷史,島上還有過這樣一群讓人肅然起敬的賽德克人。
  • 《賽德克·巴萊》5月10日映 魏德聖稱全是精華
    ·巴萊》將於5月10日登陸全國院線,據悉,此次內地上映的版本,與月底將於北美上映的皆為154分鐘的唯一國際版。網易娛樂4月17日報導 由《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執導、吳宇森監製的臺灣影史最大製作抗日史詩巨片《賽德克·巴萊》將於5月10日登陸全國院線,據悉,此次內地上映的版本,與月底將於北美上映的皆為154分鐘的唯一國際版。
  • 電影推薦 《賽德克·巴萊》
    文|陳雙亞妮《賽德克·巴萊》是《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所執導的影片,該片籌劃長達十二年、跨國動員兩萬人拍攝。電影在臺灣上映分為《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和《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兩部分。名人點霧社事件,是於1930年在日據臺灣發生的原住民抗暴事件,地點位於今南投縣仁愛鄉霧社。
  • 《賽德克·巴萊》導演:李登輝親日那只是他家的事
    但魏德聖決定即刻投身下一部影片《賽德克·巴萊》的拍攝中去:「我要履行承諾。我並沒有因為《海角七號》的成功,就忘了這件事。當初說要做,我就真的會做。」2000年,魏德聖完成了《賽德克·巴萊》的劇本創作,獲臺「新聞局優良電影劇本獎」。為了吸引投資,魏德聖在老婆的鼓勵下,於2004年斥資200萬臺幣拍攝了《賽德克·巴萊》5分鐘的試拍片。這部片子在網上流傳,但終未能為他贏得上億元的投資。
  • 野蠻的驕傲,殉道者的悲歌——臺灣電影《賽德克·巴萊》
    《賽德克·巴萊》,臺灣史詩巨作,魏德聖導演,分為《太陽旗》和《彩虹橋》上下兩集。導演版276分鐘,剪輯版153分鐘。2011年出品,2012年5月10日大陸上映。如果你的文明是叫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帶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賽德克·巴萊』可以輸掉身體,但是一定要贏得靈魂!!」——莫那魯道這部電影上映的時候,還是博客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