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很佩服陳銘老師,但我一直堅定認為他真的很努力是一句好話。
維根斯坦說:語言的界限決定思維的界限。所以只有當大家都放棄對他真的很努力這句話的偏見時,我們作為人的思想性才能得到提升。
舉個最常說的例子:蔡依林口頭禪我不是天才,我是地才。蔡依林在最初,不是一直被很多人否定嗎?她在唱歌跳舞方面有很多不足。可是真的是他的努力,讓她一步一步地爬上今日天后的寶座。舉這個例子,其實我想證明努力可以開啟天賦,努力與聰明應該是同等的量級。
另外為什麼很大多數人,會對這句話反感,其實不是這句話的原因,而是語境的問題。舉個例子,「你這混蛋」,停頓和語氣的不一樣會出現兩種情況辱罵和調情。而你之所以對他真的很努力反感,是因為你在意的是失敗的結局,是自己的無可奈何,是怕自己全力以赴任然無能的印證,可是這世界的成功,本來就有諸多複雜因素,你又為什麼要將失敗的原因聚焦於自己身上,我們應該學會正確評價自己,若真的已經拼命而為,那已然無愧,畢竟你不能為了某件事的成功而選擇不要命,畢竟我們努力也是為了讓我們生活的更好,生命要存在,其他才能附麗,你不可能要求自己不要命地去努力。另外其實他真的很努力也不一定是失敗語境,我覺得在成功語境下,他也是可以存在的,也是對你的讚美。可人性的思維限制就在這,有的人會覺得努力是低評價,不如不費吹灰之力成功,帶來給人極大的虛榮心,那這裡我們要明確,由此可看,錯的不是這句話不是好話,而是我們有時認知有問題。的確語言是約定俗成的理解,可是語言也是流變的,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裡,我們要推動人們正確理解話語,要接受自己的努力,我覺得這就是我們今日辯論最大的意義,讓大家正視自己的努力。
另外完全沒有必要糾結他和你,那不過是不同時候的稱謂,我們要弄清這句話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