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徐雪 臨沂報導
近年來,臨沂兩級法院一直重視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高效、便捷、低成本解決社會矛盾糾紛,切實緩解當前法院案多人少的壓力,維護社會穩定和諧。他們積極發揮調解職能,多渠道化解糾紛,強化訴調對接。看看郯城法院的「夕陽紅」調解小分隊和蘭山法院執行三團隊的年輕隊伍都是如何發力的。
蘭山法院: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武器,而是有溫度的「護欄」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調解才是處理家族矛盾的最好方式。近日,臨沂市蘭山法院執行三團隊成功調解了一樁錯綜複雜的繼承糾紛案件。案件處理期間,團隊成員把當事人和群眾利益裝在心中,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創新工作方式方法,以溫情、熱情的態度,依法維護群眾合法權益,贏得了各方當事人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本為「兄妹」,突起波瀾,對簿公堂爭遺產
張某與婁某為重組家庭,1986年登記結婚。張某與前妻育有五女一子,婁某與前夫育有兩女一子,二人婚後感情不錯,一家人相處關係比較融洽。但隨著時間推移,因生活瑣事和摩擦,這個重組家庭風波漸起,家庭成員之間分歧不斷擴大,自2009年至2013年,因多種緣由先後到法院立案訴訟五次。
2013年,張某去世。因遺產分割、遺屬生活補助費、撫恤金分配問題,本是「兄妹」的雙方兒女爭執不下,引發糾紛。2014年2月,婁某子女將張某子女訴至蘭山法院。
判決中,房產歸張某子女所有,遺屬生活補助金和撫恤金歸婁某子女三人所有,被告此外應支付原告繼承份額不足部分。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婁某與張某一相繼離世,雙方矛盾進一步加劇。
2018年,由於張某的子女沒有在規定時間內履行判決,婁某的子女作為原告向法院申請立案執行。
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積極溝通融堅冰
本就是重組家庭,又牽扯到雙方9個子女和他們各自家庭,執行工作談何容易。但考慮到案件關乎兄弟姊妹間的感情,蘭山法院執行三團隊達成了共識:以溫情說理融化堅冰,盡全力促成本案平和解決。
「被執行人(張某子女)6人,申請執行人(婁某子女)3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意見難以統一」,執行三團隊書記員全曉霞在接受採訪時說,「但好在張某的五女兒比較積極,經常主動與其他被執行人進行溝通交流。」
可謂是「萬事開頭難」。執行進展異常緩慢,雙方當事人相互指責,對立情緒「愈加升溫」起來。見此情形,執行三團隊調解人員決定採取閒話家常的形式,從一家人和睦相處的日子聊起,勾起雙方對往日溫馨生活的回憶,消除對立情緒。這一方法果然管用。「原本婁某再婚時,帶來的小孩還未成年,張某子女對他們自然也有一定的感情基礎。」雙方的情緒逐漸緩和,開始平和理性的溝通。
「家庭財產分得開,家庭親情分不開。」楊翠雲在採訪中說,遺產繼承案件與普通的買賣、借貸等案件不同,裡面包含的很大一部分是雙方的情感因素。因此,在執行過程中,執行三團隊從當事人的情感角度出發,進行了卓有成效的調解。
在溝通的過程中,執行人員拿著計算器,把案件執行當中涉及的所有款項進行了詳細的計算。包括本金、遲延履行金、利息、訴訟費用等。
「畢竟這是一起牽扯到大筆財物的案件,需要相關人員詳細了解每一筆費用情況。再者,站在被執行人的角度上講,如果只是得到法院給出的一個數字,但不知道每一筆錢是怎麼產生的,心裡難免會犯嘀咕;但如果清晰地知道付的是什麼費用,花了多少錢,心理上也會有個衡量。」執行團隊工作人員劉玉欽說。
「能夠成為一家人,也是緣分。我們的出發點是希望他們兩家人以後有機會碰面的話,感情仍在。」執行法官楊翠雲說,「我們能理解申請人的心情,也明白被執行人的想法,疫情期間,大家來一趟也不容易,拖得時間越久,對感情的傷害越大。」
溫情調解,冰釋前嫌,「線上+線下」化糾紛
4月15日晚,執行三團隊接到了執行人的電話:「我們想儘快解決本案,這次見面溝通能拿到錢麼?」面對申請執行人的擔憂,工作人員耐心紓解:「咱們前期已進行了非常良好、有效的溝通,所以這次見面是有意義的。」執行三團隊隊長管曉蒙與雙方約定好次日上午會面,現場調解。
16日上午,會面在蘭山法院工作室舉行,被執行人張某子女來了4個,申請人婁某子女2人到場。受疫情影響,其他當事人無法到現場,為了讓各當事人都能明晰協議內容,執行三團隊通過微信視頻連線到其他當事人,進行各方意見的溝通、交流。
團隊成員秉持原則,沉下心來認真核實和確認,仔細登記各項材料內容,切實做到「不漏一項」。將雙方的訴求整理、匯總之後,執行三團隊當場撰寫出了協商方案。雙方均無反對意見,最後調解成功。這場情感與繼承權的紛爭在蘭山區人民法院執行三團隊的努力下,走完了最後「一公裡」。
臨沂市蘭山法院執行三團隊雖然建隊時間較短,但團隊充滿激情幹勁,他們說——我們還年輕,要多幹多學;我們經驗少,還需多加磨礪;我們多結一起案件,就多完成一份申請執行人的囑託。恰如團隊中的管曉蒙所言「對於每一起案件,只想盡心盡力,畢竟,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武器』,而是有溫度的『護欄』!」
郯城法院增添司法為民新名片:均齡62歲的「夕陽紅」調解小分隊
今年以來,郯城法院聯合郯城縣司法局,聘請6名專職人民調解員嵌入訴前調解團隊和執前和解團隊,全面開展訴前調解和執行和解工作。6人中5人是資深退休法官,1人是其他單位退休幹部,從而組建了一支調解經驗豐富、均齡62歲的「夕陽紅」調解小分隊。大家自願發揮餘熱,積極參與矛盾化解。妥善化解了大量糾紛,受到當事人的交口稱讚。
8月12日上午,郯城縣法院執行和解中心調解室內,3名「夕陽紅」調解員、兩名法院工作人員、兩名案件當事人圍坐在一張圓桌旁,以退休法官為骨幹組成的 「夕陽紅調解」小分隊正在對一起交通事故糾紛案件進行執行前調解。專職調解員們運用豐富的法律知識和調解經驗,通過辨法析理、權衡利弊、引導換位思考、深入化解心結,最終說服雙方當事人達成執行前和解。被申請人謝某當場向申請人周某微信轉帳23500元,申請人同意法院解除對被申請人所駕駛車輛的扣押,雙方握手言和並在《執行前和解書》上簽名捺印,每個人臉上都露出輕鬆、和悅的笑容。在訴前便達成調解協議並即當場履行。高效的化解了一場交通事故糾紛案。
「夕陽紅調解」小分隊自組建以來,積極貫徹落實「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要求,始終活躍在法院訴調對接中心。截止到7月底,「夕陽紅調解」小分隊參與案件訴前調解1075件,調解成功438件,人均73件,調解成功率40.7%,全院一審收案同比下降6.38%。如此一來,不僅緩解了案多人少的壓力,也在即時履行中避免了後期強制執行可能出現的困難,真正做到了案結事了。也為郯城法院增添了一張司法為民的亮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