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明團隊,北京市平谷法院立案庭調解速裁團隊,榮獲北京法院「2019年度十佳調解速裁團隊」。
自組建以來,董小明團隊先後榮獲北京十佳調解速裁團隊、北京優秀調解速裁團隊、北京先進審判團隊等多項榮譽稱號,連續兩年結案位居民商事審判部門第一。
2019年,董小明團隊結案1818件,成為平谷法院民商事審判團隊的「結案狀元」。
團隊由法官董小明、法官助理史磊鑫、聘用製法官助理王曉非、書記員何柳4人組成。團隊成員多次榮獲榮獲三等功、嘉獎、優秀黨員等各項榮譽。
01. 巾幗風範,各顯所長
董小明法官明確團隊分工,充分發揮每個成員的優勢和特色,四人默契配合,達成「1+1+1+1>4」的效果。
總舵手——審判團隊隊長董小明,2012年進入平谷法院以來多次獲三等功、嘉獎、優秀黨員等榮譽,現任平谷法院立案庭副庭長。
多面手——法官助理史磊鑫。作為團隊的「大管家」,能夠根據工作進度安排以及團隊成員優勢統籌分配案件,把握工作節奏,做好訴調對接工作。此外,她還負責團隊的宣傳、調研以及支部黨建工作。承擔的庭內和團隊宣傳和調研工作,全年撰寫宣傳調研文章二十餘篇,組織策劃了新聞發布會等活動。注重利用碎片化時間做好調解員的日常培訓,通過微課堂、微信群對調解員進行典型案例以及新法新規的指導和培訓,定期安排調解員旁聽庭審。
效率先鋒——聘用製法官助理王曉非。作為一個地道的平谷人,利用與當事人交流便利的優勢,對於簡單的案件第一時間與當事人電話溝通了解情況後,可以快速促成雙方調解,實現高效化解糾紛。疫情防控期間她的「電話+微信+郵件」送達法,極大提高了送達率,在保證當事人訴訟權利不減損的情況下,儘快組織庭審,有效縮短了案件的審理期限。
細節擔當——書記員何柳。案件入手,第一時間檢索是否有相同或類似案件,同案或類案的審理結果是否對本案的審理有影響都會做詳細的記錄附卷,提示法官注意。閱卷檢查是否遺漏當事人,是否主體有誤,是否申請鑑定或需要調卷並及時處理。向當事人送達交費通知後,隨時關注送達情況,在交費期限屆滿前兩天提醒當事人及時交費並釋明未按期交費的法律後果,避免當事人因遺忘等原因未按期交費,導致案件按撤訴處理。她細緻入微的工作習慣為法官開庭做足了準備,也讓當事人在詢問案件時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到精準回復。
02. 傷病也不下火線
董小明法官作為團隊的的總舵手,她用言行踐行者司法為民的宗旨,不論案件大小,一樣用心辦理;不管困難多少,始終堅守崗位。她用心辦理每一個案件,詮釋了人民法官的擔當。
有一次,董小明的腳意外骨折,都說傷筋動骨一百天,但一批農民工案件始終讓她牽掛在心。這是一起勞務合同糾紛的案件,因被告包工頭下落不明,原告申請公告送達。眼看就到了公告開庭的日期,如果不能按時開庭,農民工拿到錢的時間又要往後延,董小明法官說道,「農民工兄弟賺錢不容易,打官司更不容易,我們要儘快審理,要知道拿到判決書他們心裡才有底啊」。於是在短暫休養後,她不聽醫囑便拄著拐杖上起了班,這起勞務合同糾紛的案件最終能夠如期審理宣判。
那段時間,她的腳疼痛腫脹不能沾地,上班最大的困難就是去廁所,每次來回都需要別人幫忙,為了不給別人添麻煩她上班時間一口水都不敢喝,實在渴了就抿一小口潤潤嗓子。但是為了案件不被拖延,她在受傷期間堅持上班,這期間沒有拖延審理一起案件,這種精神也深深感動了當事人,許多當事人向她送來錦旗,稱讚她「輕傷不下火線,維護法律公正」「秉公執法,不辱使命」。
03. 小案件有大情懷
作為一名速裁法官,董小明會接收大量物業、供暖、勞務等標的額小、法律關係並不複雜的案件。她時常說「案件無大小之分,最重要的是要切實為當事人化解糾紛,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她力圖將矛盾化解在案件審理的每一個環節,始終將徹底解決雙方之間的矛盾作為審理案件的最終目的。
在一起物業公司起訴業主交納600元物業費的案件中,業主因為對小區物業服務長期不滿,雙方矛盾難以調和。庭審中被告提交了一份長達二十多頁的答辯意見,提出了小區停車位不足,綠化不到位,電動車停放混亂、房屋漏水等一系列問題。董小明耐心聽取了被告的所有答辯意見後,逐條分析被告所列的問題,對確屬於物業服務範圍內的問題,詳細與物業公司溝通,商量解決的辦法;對於不屬於物業服務範圍的問題,向被告充分的釋法說理,提供切實可行的建議。
針對被告提出的最大意見房屋漏水,時值雨季,董小明去現場進行調查,發現房屋確實存在漏水問題。於是,她督促物業公司一周內修復,隨時將進展情況向被告反饋,並在下雨時再次親臨現場勘察、驗收。被告反映兩年之久的漏水問題僅半個月就得以化解。最終,被告深受感動,主動交納物業費,雙方握手言和。
案件結束後,為了拓寬訴源治理渠道,從根源上解決此類案件的再次發生,董小明又組織物業人員與包括被告在內的部分業主代表進行座談,就小區業主切身利益相關問題比如如何規劃停車位、清理消防通道等問題共同協商,加強物業和業主之間的相互理解,從根源化解矛盾衝突。
04. 簡單案件細緻辦
疫情期間董小明團隊審理了一起買賣合同糾紛案件。原告系平谷區一食品公司,被告系我國黑龍江省的朝鮮族公民,被告在平谷經營飯店期間多次從原告處購買食材,拖欠原告貨款。法院在窮盡送達手段仍無法向被告送達後,採用公告的方式送達。
因原告提交的收據籤名系朝鮮文所籤,又無其他證據佐證,證據並不充分。為了查明案情,董小明團隊通過各種渠道嘗試聯繫被告,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開庭前與身處韓國的被告取得聯繫。被告表示會說普通話也能讀懂漢字,可以正常溝通,但不會用漢字書寫,在徵得被告同意後,董小明將起訴書、證據等用微信的方式傳給被告並決定用雲法庭進行審理。因被告未按時上線,在庭審後董小明又以微信視頻的形式多次與被告進行溝通,最終案件達成了調解且在調解成功當天被告以微信轉帳的形式履行了第一筆付款義務,一場跨國糾紛得以圓滿解決。
董小明團隊成員既是是團結協作、共同進步的最佳拍檔,也是雷厲風行、敢拼敢上的巾幗女將。送達難?拿起卷包,說走就走,再多的困難,都不退縮;調解難?拉家常,講法理,溫情不失嚴謹。在瑣碎的案件裡,用心對待每一個案件的當事人,讓司法有溫度,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正所謂:
苔花似米小,亦如牡丹開。
情理法相衡,芳名自遠來。
- E N D -
◇文字:史磊鑫、紀瑋
原標題:《十佳調解速裁團隊|董小明:像苔花一樣精彩綻放》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