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聖誕這樣的聲音,十幾年後的我們,還有幾個人記得?

2020-12-27 老牛論道

2006年的聖誕節,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嗎?當年有個十博士抵制聖誕節的公開倡議,還有多少人記得?作為網際網路已經高度發達的年份,2006年的網際網路信息觸角已經十分廣泛,如今的我們仍能從網際網路上找到類似的內容。

日前,國內十博士發出聯合署名倡議書,號召網友慎對聖誕節。十博士在聖誕即將到來之時發出「抵制聖誕論」,在社會上引起強烈關注和爭議。在聖誕節、情人節這些西方節日越來越盛行的今天,我們該以一種什麼樣的心態來接受這些西方文化?是否能以簡單的對錯來衡量人們對一種文化的接受與認同?

上面的內容,是從《南京晨報》的有關報導網絡版摘抄的。現在是否還有這份報紙,已經不為南京之外的人們所知,但是這份報導的內容還在。當然,十博士們的倡議書,現在網上也能夠找到,寫得非常好,的確很有理論功底,寫得也非常棒,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十博士 聖誕"這樣的關鍵詞,用網絡搜尋引擎看看有關內容。

今天又是一個聖誕節,距離十博士抵制聖誕的事情已經過去14年,今天的人們對於聖誕節的接受程度,可能比過去更直接融洽了。儘管如此,抵制聖誕的聲音還是記得紀念的。

聖誕成為一個產業,不少人忙著從中發財

如果問聖誕節誰最忙,那一定是那些商家。作為製造業的廠商,可能會忙著為外國朋友製造聖誕樹和聖誕禮品,儘管疫情還沒有得到控制,但是聖誕相關物品的出口,不會受到太多影響,因為這個節日太重要了。再加上這個特殊的年份,不少西方國家的人們,可能呆在家裡無法出臺,聖誕禮品成為他們的重要寄託。

與製造廠商相比,商店的朋友們可能更需要聖誕。正是有了這個聖誕,他們可以藉此搞一些所謂的促銷活動,推動自己的商品儘快賣出去,庫存下降、現金回流。在臨近中國人相對更為看重的元旦、春節,這個時候如果有一些促銷活動,那對於商家來說至關重要,全年的業績也就是這幾天來最後努力一把了。要知道,現在天天都是節日,但是聖誕這個節日,臨近歲末,可能會更重要一些。

在筆者所在的城市,今年行情可能不好,許多小店面都行動起來。小飯店打出了聖誕的優惠,只要在店面內消費,就打折優惠,或者送涼菜。小商店,也推出了自己的特色營銷,第二件半件,甚至出現買二送一的優惠活動。鮮花、蘋果、西餐、電影,這些店面,那更是猖狂,各種活動讓人目不暇接,算來算去其實也沒有什麼大的讓利,只不過賺足了眼球,吸引我們過去消費。

聖誕的氣氛,讓每個人都不願意閒下來

商家只是推波助瀾,社會輿論的強大推動力才是重要動力源。從12月24日晚上開始,幾乎所有城市都已經開始瀰漫聖誕的氣氛,平安夜從英語教科書的名詞,開始逐漸走入我們的生活。蘋果外面裹一層禮盒裝,價格翻幾番,就這估計還不好買到,因為需求量太大了。首飾、手機、服裝,這些店面更是禮品的集中營,人們蜂擁而至,開始為自己心愛的人選購中意的禮物。

不僅如此,大街小巷幾乎都有聖誕樹,甚至有的地方還有聖誕老人的巨型充氣造型。神誕樹成了很多有小朋友家庭的標配,不管是否喜歡,家長為了討好自己的孩子,都會想辦法去購買一個神誕樹,讓自己的家庭有一些聖誕氣息。這些還不夠,聖誕老人的裝束,也走進了很多家庭,小孩子在這幾天可能是要戴著聖誕帽,開始在家裡來回跑動。

這兩天,吃好的玩好的,那是每個家庭不同條件下的標配。但還有更重要的事情,等著廣大家長,那就是長筒襪裡面的禮物,家長還要想方設法購買一些禮物,塞進長筒襪,讓自己的孩子感受到意外之喜,並告訴他們,聖誕老人晚上過來給他們送禮物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可能對這些說法不再感興趣,但是各種各樣的娛樂方式還是存在的,純粹為的是偷個樂子。

聖誕節可以過,但是沒必要大肆宣揚

聖誕,其實就是耶誕,這一點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看看今天的我們,與十年前十博士們的觀察有多大區別,除了賀卡、簡訊不再滿天飛,筆者認為變化不大。

每值「耶誕節」來臨,商場、飯店、賓館擺放起「耶誕樹」,懸掛起「慶祝耶誕」橫幅,員工們戴起「小紅帽」;幼兒園孩子們圍繞在「耶誕樹」前載歌載舞,期盼著老師分發「耶誕禮物」;學校裡大紅大綠的「耶誕舞會」、「耶誕聯歡」的海報佔據了搶眼的位置;網絡、報刊、電視、電臺充斥著各種「耶誕信息」;數以萬計的「耶誕賀卡」和數以億計的「耶誕簡訊」漫天飛舞;人們相逢互祝以「耶誕快樂」;「平安夜」裡,人們聚眾狂歡,流連忘返。與此相表裡,「耶教」在中國悄然壯大乃至漸趨泛濫。黃河上下,大江南北,從鄉村到城市,「耶教教堂」高高聳立;從普通民眾到社會精英,對「耶教」趨之若鶩。

十博士當時的倡議,並不是反對聖誕節,而是發出了自己的聲音,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這樣的聲音,在強調文化自信的今天,依然是難能可貴的。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看到繼續聖誕節大肆宣揚的大有人在,反對聖誕節的聲音卻是少之又少。

作為一個節日,當然不存在爭論的必要。有興趣就去過,沒興趣就不去過,這都是正常的事情。然而,如今的我們,很大程度上已經被這個節日所綁架,被一個外國白鬍子老頭所挾持,不去做點什麼,或者不看有關內容,已經變得似乎少些什麼。

作為一個現代人,自由首先是心靈和行動的自由。我們這個社會,現在從來不缺乏宣揚聖誕的聲音和活動,缺乏的仍然是十博士那樣的抵制聲音。抵制不代表保守、封閉,這本身也是一種開放的氣魄,是人們文化自信的最直接表現。

對於我們不喜歡的事情,只要不違反法律、公序良俗,大聲說出"不喜歡,我抵制",什麼時候都不算錯,我們也更需要這樣的聲音。這些聲音越大,我們的社會包容性也就越強,發展的將會越來越好。

行動起來,朋友們,對你不喜歡的事情說一聲"不"。

相關焦點

  • 聖誕交換禮物 | 真正珍貴的,我們今日一次放送!
    騎白馬的不一定是唐僧,送聖誕禮物的也不一定是聖誕老人。今年,那必須是快遞小哥。知了為你們交換的來自陌生人的聖誕禮物,你收到了嗎? 拆開禮物的那一刻,是否滿足了你的小小期待?今年是知了舉辦「聖誕交換禮物」的第三年。在聖誕前一周發出徵集開始,5天時間、120小時,我們陸陸續續收到的快遞將公司一樓沙發堆成歡樂的「聖誕海洋」。在快遞小哥一天跑來十幾趟之後,終於喘著粗氣不敢置信地問我們:「你們…到底還有多……少快遞??」
  • 香港還有「聖誕」嗎?
    這把所謂的「星火」,滅了……「星火同盟基金」,成立於2016年,通過網上平臺眾籌的方式為「旺角暴動」中被捕的勇武派暴徒籌款!口號喊的讓人起雞皮疙瘩,什麼「每一位抗爭者,都是燃亮香港的點點星火……」,什麼「星火不滅,香港才有希望……」
  • 那些年我們一起嗨的快樂時光——康沃爾聖誕篇
    所以2015年歲末,聖誕長假,「倫敦媽媽」核心小團體決定好好慶祝一下,於是攜家帶口,從倫敦出發,浩浩蕩蕩前去英國的南部度假勝地——Cornwall(康沃爾)準備過集體生活4天,順便討論2016年[倫敦媽媽]公眾號的發展大計.
  • 虎說|2020「女王」聖誕演講,為什麼受抵制?
    沒錯,每年翩然而至的「女王聖誕演講」,今天,我們如期奉上。在這裡、在此時,我們倒是會用更寬的視野和更多的細節,從內容到周邊、從幕後到花邊,讓你知道:超長待機的「女王聖誕演講」,今年有多不一樣~實際上掐指一算,女王的聖誕演講已經好多年,最早可以追溯到 1932 年,那會演講者還不是女王,而是國王,也就是伊莉莎白二世的父親——克服了口吃的國王喬治六世。
  • 我們為什麼一定要抵制假唱?
    而音響是一門很嚴謹的科學,要想發出聲音,就要給夠相應的條件,要有一個科學、合理的製作環境。不能僅僅追求畫面效果,就要求把音箱挪出畫面,這樣不僅是對觀眾不負責任,也是對整個節目的質量還有演員的不負責任。」   說到底,一些技術問題完全可以通過充分的彩排、各部門的配合、對設備的高投入人為避免,實在犯不著去欺瞞觀眾。
  • 一位抵制聖誕者的心聲:被娛樂至死的聖誕節,如何回歸宗教?
    估計是這幾年抵制聖誕聲音的泛濫,群友們都感到無聊了,無人理會他的留言。筆者跟這位群友認識了有段時間,彼此關係還不錯,加上對這個問題頗為關注,就去詢問他為何會這麼想?這位群友認為,現在國人都在盲目過洋節,忘記了傳統文化,特別是違背了傳統美德。比如每到聖誕節,他的同學都會外出娛樂,幹各種不道德的事,這讓他感到十分痛心。
  • 晨讀|2020「女王」聖誕演講,為什麼受抵制?
    因為像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就請讓我的想法和我的祈禱令你寬心。」這裡這個 them 指的就是因為疫情失去至親或者無法團聚的人們。所以這一番話道出女王對天下疾苦的洞察,和她這份「聖誕演講」的終極目的——在這樣一個充滿傷痛和別離的歲末,女王希望用自己的語言和聲音去撫慰人心。
  • 太上道祖會同意我們瘋狂抵制聖誕節嗎?你怎麼看待聖誕節?
    我們到底在抵制什麼? 但時至今日的聖誕節,當再次思考到這個問題時,忽然發現所謂的抵制聖誕節、或許來源於背後莫名的恐慌與緊張。 作為一名道士,在這個聖誕節中便把這個問題找出來剖析一番。 首先我把這段比較火的話粘貼出來: 請不要給我發聖誕祝福!!!
  • 在抵制聖誕的聲浪中,央視發布紀錄片:耶穌,改變了世界的每個地方!
    來源/公眾號「無所不侃」原發布日期/2019-12-27在網上重多「抵制聖誕」的聲音中,央視竟然發布紀錄片(CCTV9頻道:「人類,我們的故事」),公開承認「耶穌,影響整個歷史的進程」! 紀錄片長達42分鐘多,相當詳細、正面、客觀地評價了耶穌對於人類歷史和文明的至高無上的美善影響。
  • 《明星大偵探》剛上線便因聖誕元素打碼上熱搜,打碼原因是這樣!
    作為一個內容質量和口碑一向蠻高的節目剛回歸便以這樣的姿態上熱搜確實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也是極其令人失望的。「非常影響觀感,想知道為何要打碼?」其實是不成立的,站在文化自信的角度,國民過洋節也只是圖平淡生活中的一點調劑和浪漫,過洋節不代表我們不喜歡傳統節日,畢竟大家真正喜聞樂見的節日還是春節~同時,國家也只是不提倡過洋節並沒有抵制哦,就像各大商場依然掛滿了聖誕裝飾~就像前幾天的冬至雖然只是節氣,但大家照樣過得不亦樂乎,小編身邊都是些曬吃餃子的動態
  • 韓國聖誕,記得打卡這些地方!
    2020年已經進入了12月,到處都瀰漫著聖誕節的氣息,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大家也都很期待,不管是各大商場的聖誕限量款,還是蛋糕店的甜品,光是看著都能讓人感到幸福。今天就來給聖誕期間還在韓國留學的小夥伴們,推薦幾個好去處,讓大家能夠在異國也能度過一個溫暖的年末吧。
  • 聖誕節將近,送大家一份聖誕抱抱桶蛋糕,記得查收哦
    在2020和2021的銜接處,在12月份向1月份的接力中,我們會迎來「雙蛋節」,一個誕,一個旦,一個外國的節日,一個中國的節日。沒錯了,聖誕節將近了,然後元旦節也越來越近了。聖誕節是外國的節日這個大家都是知道的,它最初是基督教徒紀念耶穌誕生的日子,後來因為人們格外重視,才發展成了一個全民性的節日,漸漸地也流傳到了中國。有些人非常抵制聖誕節,覺得是崇洋媚外。
  • 《我就是演員》暫時停播,先有曾姓導演消失,後有於正被抵制
    對於這檔綜藝的暫時停播,網友們的猜測聲音很多。而這一次,最重要的猜測聲音,都指向了這檔綜藝的坐鎮導師於正。自《我就是演員》全新一季開播以來,於正便遭遇了大量編劇的聯名抵制,並且,這種抵制聲音不斷。 26日下午,於正通過自己的媒體平臺發布動態內容稱:
  • 聖誕節被抵制!咋整?
    一邊說:聖誕節能帶來很多快樂和新奇的東西,同時還能促進消費,應該過;另一邊說:不能一味地崇洋媚外,淡漠自己的傳統節日。就在昨天,湖南一高校學生身著漢服來到長沙太平街的聖誕活動現場,手舉「抵制聖誕節」等標語,呼籲市民回歸中國傳統節日,理性過節。如果僅僅是學生自發的活動也就罷了……西安一高校就在平安夜當天直接封校,宣稱:誰過聖誕節處分誰!
  • 陳赫參加節目遭抵制,在ins發文「笑吧」!網民:我們記得的
    陳赫參加乘風破浪綜藝節目翻車,遭到大批網民抵制沒人記得了嗎?但網際網路是有記憶的!陳赫出軌被曝光後,網民說:陳赫出軌與李小璐和馬蓉她們不同,陳赫依然節目照做,綜藝照樣參加,在內地娛樂圈中活得美滋滋,還有賢合火鍋店。確實,陳赫這些年來在娛樂圈裡,活得風生水起!
  • 聖誕是聚會,熱紅酒,還有《真愛至上》
    「每年聖誕都得刷一遍」,這是一個奇怪的儀式感。我也不知道這個電影有什麼特別的。無非就是充斥著一堆英式幽默,經典的臺詞,招人稀罕的演員,浪漫的故事,好聽的音樂,和滿滿的LOVE而已咯。我們邀請來一些好朋友,來說說他們的聖誕,還有《真愛至上》。
  • 跟觀眾說著再見的《武林外傳》,十幾年後還是讓我們失望了
    2006年,一部《武林外傳》橫空出世,一問世便掀起了狂風驟雨,萬人空巷,創下了當年的收視記錄,甚至大結局與春晚一起播出收視率也不遑多讓。這部劇不知道成為了多少人的下飯神劇,即使不看,也要打開聽聽聲音。裡面的經典臺詞成為了人們的口頭禪,"排山倒海","葵花點穴手",還有各種經典劇情,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 從抵制周子瑜到抵制JYP,我們愛偶像但更愛我們的國家
    就這樣,號稱韓國三大娛樂公司之一的JYP Entertainment成了中國微博上「人人喊打」的對象。可惜了旗下眾多優質藝人,畢竟2PM、Miss A等等都是我們喜歡的歐巴歐尼們呀!以及之前JYP公司官方網站上曾標註周子瑜的國籍為「臺灣」,事件發生後遂悄然將其改成了出生地,但咱們眼尖的網友可不是好糊弄了,截圖呈上啪啪打臉。
  • 我們的聖誕循環歌單
    ▼▼▼▼▼▼▼▼▼▼▼▼▼▼▼▼▼▼▼▼▼▼▼▼▼▼▼▼▼▼▼▼▼▼▼▼請讓我們盛情邀請你今年和我們一起過聖誕
  • 還記得《笑林小子》裡戴眼鏡的小和尚嗎?十幾年過去,如今長這樣
    現在每次看到釋小龍減肥成功後越來越帥的樣子,總會想到他5歲的時候演過的《笑林小子》系列,他演的小沙彌是真的很惹人喜歡,小小年紀就有了不起的武功基礎,是當時童年心目中英雄的模樣。畢竟當時小編還小的時候總是追著他演的影視劇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