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聊經典美劇CSI《犯罪現場調查》。先來聽聽這部劇集的片頭曲,作為我們今天的lead-in引入,仔細聽,這首歌很特別噢!
Who are you?
(who, who, who, who?)
Who are you?
(who, who, who, who?)
Oh, I really wanna know.
I want to know who are you, you, you.
Who are you?
Oh, I really want to know.
Who are you?
Oh, I really want to know.
Who are you?
(who, who, who,who?)
Who are you?
(who,who,who,who?)
Oh, I really want to know.
Oh, I really want to know.
I wanna know who are you, you, you.
這首片頭曲是英國老牌樂隊「誰人樂隊」(the Who)的"Who are you",《你是誰》。用這首歌是不是很恰當?因為這部劇集就是講述刑事警察局的法庭犯罪調查員如何在作案現場取得證據破案,找出真兇的故事。
CSI的魅力
2015年,劃時代罪案劇《犯罪現場調查》在播出了15季之後,於9月27日這天,以兩小時大結局的方式落下帷幕。最後一集中,老G和Catherine回歸。最後,Sara升職為實驗室主任。作為《犯罪現場調查》忠實粉絲的我,很欣慰地看到老G和Sara最終又在一起了。沒想到這部嚴謹的法醫科學劇集居然是這樣一個浪漫溫情的結尾!如此,甚好!今年三月,新衍生劇《網絡犯罪調查》也在播放兩季後,被CBS砍掉。這部連播了16年的常青劇,至此正式畫上句點。
在世紀之交的2000年,由頂級製片人傑瑞-布魯克海默擔綱製作的《犯罪現場調查》,在CBS臺周五擋一亮相,收視人數便衝破2000萬。備受鼓舞的CBS臺果斷將其挪到周四晚播出,正面對抗NBC臺當時的王牌劇集《六人行》。之後《犯罪現場調查》的收視率節節攀升,在第三季至第五季衝至頂峰,連續三年收視人數超過2500萬,助力CBS臺的收視份額增至31.53%,位列全美電視網之首。
真實刻畫我們的世界
《犯罪現場調查》採取熱播美劇常見的單元劇形式,一集講一個故事。該劇最令人著迷之處,是由一批專業刑偵人員組成的犯罪現場調查小組,通過最尖端的高科技破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對細節的著力達到纖毫畢現的程度,指紋、毛髮、血跡、體液、彈殼、鞋印、掌紋乃至纖維和屍體痕跡全不放過。調查小組信奉「屍體會說話」the body talks,他們用心「聆聽」屍體通過殘留痕跡講出的語言,認真分析研究,從中發現案情突破口。劇組對犯罪過程的重建也秉著寫實的原則,子彈如何穿透皮肉,器官和血管如何被破壞,極具視覺衝擊力。也因此,本劇曾被美國警方、英國蘇格蘭場和日本警視廳作為專業教材。
說到這裡,我們就要提一個詞了:forensic.今天的英語學習時間,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這個詞。
forensic /fə'rensik/ adj. [only before noun]
① connected with the scientific tests used by the police when trying to solve a crime 法醫的
② connected with or used in court 法庭的;與法庭有關的;用於法庭的
其實這部劇講的就是通過forensic science 法醫科學來偵破刑事案件的故事。劇中的這些刑偵專家,其實就是forensic scientist.
如果說影視劇是在刻畫我們所處的世界,《犯罪現場調查》則讓這個世界尤為真實。不只情節大多出自真實案例。細節的逼真更是讓觀眾仿佛置身現場。《電影手冊》評論說:《犯罪現場調查》相信——儘管令人恐懼,但真理就在這裡。它以精細的影像突出精神內核,對美劇做出了充滿現代感的探索和創新。
就我個人而言,這部劇對我最大的影響就是它開拓了我的思維方式,事實的真相遠不止你看到的那麼簡單。這部劇集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的科學性。I believe in science. 很多貌似怪異的現象和撲朔迷離的案情,其實最終都可以用科學真相來解釋。它讓我的思維更縝密。第二,這部劇集涉及到美國的方方面面,可以說:它是一幅美國社會與文化的全景圖。第三,雖說它是講述法醫科學的應用,跟數據和屍體打交道,但這部劇集又極具人性。劇中的常駐人物有他們的魅力,感覺是陪伴了你多年的老朋友。
劇中實驗室的主管變更過,所幸的是其他成員沒有變過。
小組成員在多年的共事中,形成了一種默契,就像是一個family.這也是美劇的一大看點之一,就是team spirit團隊精神。
《犯罪現場調查》將事件發生地設置在傳奇賭城拉斯維加斯,一個重要原因是該地擁有美國第二大犯罪實驗室。第一大是位於維吉尼亞州小鎮匡提科(Quantico)的FBI實驗室。而我看了這部劇最直接的感覺就是:徹底了解了拉斯維加斯的方方面面,她紙醉金迷的一面,以及罪惡的一面。眾所周知,拉斯維加斯是賭城,所以那裡的犯罪有著這座城市鮮明的特徵。至於是什麼特徵,大家可以自己觀看並感受。
事實上,通過一部劇而了解一個城市,是《犯罪現場調查》系列劇,給我的最直觀的感受。
魅力的延續
當拉斯維加斯篇火了以後,主創意識到,是時候擴張地盤了。
開播兩年後,移師邁阿密的《犯罪現場調查:邁阿密》誕生,共持續10季。又過了兩年,「紐約篇」出爐,九季後完結。為迎合網際網路時代,《網絡犯罪調查》於去年開播,僅持續了兩季。
《犯罪現場調查》的本篇和衍生篇各有特色,絕不是挪了個地兒那麼簡單。拉斯維加斯篇作為本篇,最專業、嚴謹、縝密。調查小組未因穿梭於犯罪現場就自認警察,而是以科學家自居。他們理性、熱衷於犯罪實驗和罪犯的心理解析,罪案更像是他們實驗的資料來源。調查員們配槍、訓練射擊,但基本不用,抓捕兇手完全是警察的活兒。
首個衍生篇的地點是製片人布魯克海默親自敲定的。邁阿密是佛羅裡達州第二大城市,作為一個移民和遊客的天堂,出生於海外的居民超過半數。文化大熔爐的現狀,使得犯罪猖獗。邁阿密風光怡人,劇中的演員顏值也怡人。相對於《拉斯維加斯篇》,邁阿密的團隊更熱血更有人情味,並且退可宅實驗室搞科研,進可入罪案現場抓壞蛋。
(左起第三個小夥兒,從今年九月起,進入《犯罪心理》的BAU小組,成為常駐角色。)
邁阿密團隊
與美國最發達最高冷的城市——紐約相稱,《紐約篇》融入不少帶點科幻色彩的高科技,感覺很高大上。由名演員加裡-西尼斯飾演的團隊Boss在愛妻失蹤於911事件後,不苟言笑,一臉酷勁。
(這男演員看著眼熟吧?!對!沒錯兒!就是《阿甘正傳》裡的丹中尉。)
紐約團隊
CSI的本篇和兩部衍生篇,各有特色,各有各的精彩。三個團隊的Boss都是非常有人物魅力的主管,是每個團隊的靈魂人物。由於CSI的粉絲群龐大,編劇很會調動觀眾的胃口。甚至會有三個團隊交錯的劇情(crossover)。例如:邁阿密篇的主管就曾到紐約去追捕連環殺手,與紐約篇的主管,聯合辦案。作為三篇粉絲的我,看得那叫一個興奮哪!(哈哈)
感受一下三個Boss同框!(哈哈)
2015年3月4日《網絡犯罪調查》開播。《網絡犯罪調查》緊扣網絡犯罪的流行題材,挑大梁的女主角帕特裡西亞-阿奎特還在開播前一周憑《少年時代》拿下奧斯卡最佳女配角,但口碑卻不盡人意。第二季從主題、劇情到角色設定全面強化,算是為這部《犯罪現場調查》系列的收官之作挽回了些許顏面。
雖然《網絡篇》因收視率下降而被砍,但我個人還是挺喜歡這部劇集的。短短的兩季,也讓我了解了網絡犯罪究竟是如何實施的,了解了hacker黑客是怎麼一回事,這裡,還是要推薦一下。
劇集匯總
CSI:LasVegas 《拉斯維加斯篇》15季 334集(已完結)
CSI:Miami 《邁阿密篇》10季 232集(已完結)
CSI:New York 《紐約篇》9季 196集(已完結)
CSI:Cyber 《網絡篇》2季 31集(已完結)
這四篇CSI一共793集,堪稱美劇中的饕餮盛宴,還等什麼?!Enjoy!!!(笑臉笑臉笑臉)
【重磅推薦】美劇Top1《絕命毒師》
【重磅推薦】美劇Top2《傲骨賢妻》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麥太太工作室」
博觀而約取
厚積而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