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的羈絆》:看「帶刺」的母愛如何影響女兒的一生

2020-09-27 清塵電影

《秋日奏鳴曲》是一部評分很高的電影,1978年在瑞典上映,1979年提名第5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主演英格麗·褒曼是知名的瑞典巨星,她2次獲得、4次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晚年60歲時再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說到底,她是一個傳奇巨星。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場母女之間的「博弈」,英格麗·褒曼飾演的母親夏洛特是樂團傑出的鋼琴演奏家,她多年來忙於工作,中年拋棄丈夫和女兒找了新的丈夫。

夏洛特忽視女兒的成長和情感需求,7年間不曾跟女兒有過親密的聯繫,當她第二任丈夫去世後,女兒伊娃寫信邀請她到家裡小住幾天,夏洛特同意了,於是在這段時間內母女兩人嘗試打開過去的心結,卻發現彼此之間有深深的感情鴻溝。

有一句話說:你和母親的關係決定了你和世界的關係。伊娃在自己的書裡寫道:人必須學會如何活著,而我每天都在練習,其中最大的障礙是我不知道自己是誰,我在黑暗中摸索,要是有人能愛我真實的樣子或許我就能了解自己,但這件事的可能性卻是微乎其微的。

電影中,伊娃小心翼翼的討好母親,光鮮亮麗的母親卻總是習慣性地否定女兒,相處過程中兩人回憶起過去的往事,女兒對母親又愛又恨。

卡瑞爾·麥克布萊德是美國著名心理諮詢師、婚姻和家庭治療學家,她在《母愛的羈絆》一書中提到愛孩子的是父母,傷害孩子的還是父母,而這些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被他們繼承下來,而其中女人在家裡受到的隱形傷害往往來自她的母親。

所以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成年後的伊娃會很難與他人建立聯繫,又在黑暗中探索自己到底是誰,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於母親對她的養育和關係。《母愛的羈絆》這本書列舉了大量女兒們的心聲和案例,作者自身也有被母親影響的問題,她想通過這本書幫助女性讀者們擺脫來自母親的影響,找到真正的自己。

接下來, 我會將《秋日奏鳴曲》和《母愛的羈絆》結合在一起,通過對伊娃和母親關係的解讀,從理論和實踐方面找到消除影響、獲得新生的方法和途徑。

01、從母愛的十根毒刺,看自戀型母親對女兒的影響

作者在書中提到了「自戀型母親」這個概念,但是每個人都會有一些自戀特質,書中主要講述的是病態的自戀,也就是對他人不感興趣,眼裡只有自己,自戀型的人缺乏同情心、不會表達愛。

《秋日奏鳴曲》這部電影中,伊娃的媽媽夏洛特是有名的鋼琴演奏家,她總是光鮮亮麗的出現在大眾面前,接受著來自他人的讚美和掌聲。伊娃邀請媽媽來家裡小住一段時間,媽媽很爽快的就答應了。

母女倆見面後有很多話要說,媽媽問伊娃過的怎麼樣,伊娃說我很幸福,她跟丈夫都有工作,她還開了夜間鋼琴演奏會,媽媽這個時候就說我在洛杉磯開了五場演奏會,在3000個孩子面前彈鋼琴聊音樂。之後,伊娃還說給媽媽寫過信,媽媽說沒有,伊娃說可能是你懶得看吧,重逢的喜悅還沒一會就被矛盾淹沒了。

《母愛的羈絆》這本書中提到了母愛的十根毒刺:

①你發現自己常常想得到愛,注意和讚許,卻從來沒法取悅母親。伊娃告訴母親自己舉辦了演奏會、有穩定的工作,期待母親給予她誇讚,但是母親只關心自己的演出和心情。

②你母親更在意事情看上去好不好,而不是事情讓你感覺如何。伊娃的母親剛到家裡,就說家裡很冷清,但是伊娃說自己很幸福。

③媽媽嫉妒你。曾經伊娃和妹妹跟母親的第二任丈夫在一起聊得很開心,而母親覺得很氣憤。

④媽媽並不支持你進行健康的自我表達,特別是與她的想法衝突。電影中,伊娃小時候本來喜歡鋼琴,但是由於母親總是逼著她練習,還經常否定她,於是她不想練琴了,告訴母親卻被指責。

⑤在家裡,所有的事情圍著母親轉。伊娃跟母親說,爸爸很喜歡她,她也很崇拜媽媽,媽媽一直在光環之下,卻從來不考慮別人的看法。

⑥母親沒有同情心。伊娃的妹妹有先天疾病,母親把妹妹送到了療養院治療,自己則到處忙事業和演出,最後還是伊娃把妹妹接到了自己的家裡一起生活。

⑦你母親沒辦法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伊娃和媽媽相處的時候,每當伊娃提出一個新問題,媽媽覺得戳中了自己就會很生氣,而不是平靜地溝通。

⑧母親愛挑毛病指責別人。母親是鋼琴演奏家,伊娃從小到大彈琴都得不到母親的誇讚,母親總會說她這裡彈得不好、那裡沒有加入情感。

⑨你媽媽把你當朋友,而不是女兒對待。有自戀特質的母親,總是渴求別人的照顧,而不是自己承擔起責任去照顧他人,於是就會讓孩子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讓孩子們支持自己。

⑩你在媽媽面前沒有界限,沒有隱私。伊娃曾經生過一個寶寶,不幸夭折了,這對伊娃是很大的一個打擊,但是母親並沒有關心她的感受,提起來的時候也感覺像是說別人家的事。

這些「毒刺」對伊娃造成什麼影響呢?她的鋼琴技巧已經很優秀了卻永遠得不到母親的認同,導致很自卑,因為她沒有得到過母親真正的愛,她也不知道該怎麼去愛別人,所以當丈夫想要走進她心裡的時候,伊娃選擇緊閉心門。

這一切都讓她覺得迷茫,她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就算她本身已經成為了一個優秀的讓人,善良體貼,出過書、也開過鋼琴演奏會,但是她總是找不到存在感。這就是母親的愛,最可怕的地方。

但是伊娃的母親小時候也沒有得到過好的照顧,她也不知道什麼是愛,所以也不會去愛孩子,這也說明母親對女兒的影響很大,好的撫育可以讓一個人獲得幸福。

02、三個建議,告訴你如何擺脫母愛的負面影響

現實中像伊娃一樣的女性有很多,她們大多數沒有得到母親很好的照顧,他們渴望鼓勵、渴望關心、渴望支持,卻在母愛負面的影響下陷入不幸。甚至會有一些女孩成為母親一樣,無意識地將母親對待她的方式,用來對待自己的孩子,這樣影響代代相傳,繼續傳遞不幸。

如何擺脫母愛的負面影響呢?我有以下三個建議:

  • 接納痛苦,審視關係

接受媽媽的缺點,承認她確實那樣對待了自己,允許自己充分的去感受悲傷。

很多人覺得,媽媽肯定是愛我的,我不願意接受她不愛我的事實,所以在沒有被愛的情況下,他們就會覺得肯定是自己做錯了。

實際上,每個媽媽都曾是女兒,她們可能也沒有被愛過,也可能她們愛我們的方式不同。所以,我們要接受現實,承認媽媽是有缺點的,也讓自己面對這些傷害。

然後,審視自己跟母親的關係,如果你還在通過取悅獲得母親的愛,請停止這樣的做法。停止讓你不舒適的行為,嘗試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 學會獨立,擺脫羈絆

獨立是指我們要保持自身的獨立性,有完整的自我意識。

作者建議我們從消極的自我暗示中擺脫出來,比如說我們離開母親什麼也做不了、我很弱小,沒辦法獨自生活,我們要消除這些自我暗示,學會成為一個完整的人,讓個性發展變得成熟。

不要讓自己潛意識裡圍著母親轉,讓她的開心難過牽動你的情緒,而是站在一個客觀的角度去分析事件,做到自己應做的事情即可,學會擺脫母愛的羈絆。

  • 選擇和解,結束影響

活在痛苦當中不如選擇與母親和解,很多女兒也會成為別人的母親,沒有人能保證自己毫無缺點,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接納痛苦,學會療愈自我,選擇與母親和解,並將痛苦終止,不要帶到自己的後代當中去。


《母愛的羈絆》這本書在我看來,還是非常值得閱讀的,因為作者自身也經歷過母愛的負面影響,更能感同身受這種影響的痛苦之處,除之之外作者列舉的大量案例也很真實,能讓讀者看到與自己相似的情況,並從中得到力量和幫助。

願每個女兒,都能獲得幸福,找到真正的自我!

相關焦點

  • 《鋼琴教師》:現實版「母愛的羈絆」,演繹窒息母愛下的變態人生
    1、用經典心理著作,剖析影片中現實版「母愛的羈絆」《母愛的羈絆》是近兩年大熱的心理學書籍,專門描述"自戀型母親與其女兒"之間複雜的親密關係。作者找到一個獨特的角度來考察母女關係中複雜的心理狀態,讀來平實溫暖卻又發人深省。
  • 《母愛的羈絆》|別樣的母愛,女性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母愛的羈絆》對這種現象做了解釋。本書和全世界都讚美母親、讚美母愛的主旋律不同,帶我們認識了那些給女性成長帶來障礙的母愛。《母愛的羈絆》作者卡瑞爾·麥克布萊德,她是一個有著28年心理諮詢實踐的心理學家。
  • 《春潮》:中國版「母愛的羈絆」,擺脫自戀母親的禁錮,獲得療愈
    就像《母愛的羈絆》裡指出的:母愛有時不只會給我們帶來安全感,有時它也是我們成長的羈絆。,是對女兒影響最大的那個人,媽媽身上的特質自然地傳承給了孩子。② 自戀型母親最終成就「自我破壞型」女兒《母愛的羈絆》中講到,自戀型母親養育大的女兒通常會有類似特徵
  • 《母愛的羈絆》:樊勝美、蘇明玉、房似錦們的媽才是更可憐人
    樊勝美表面上看是個穿著光鮮靚麗收入不菲的高級白領。可實際上她借錢借的同學朋友都躲著她,她穿的光鮮努力維持漂亮的面孔好身材,是為了釣金龜婿,因為家庭的重擔她實在已經無力承擔了,所以想找個更有能力的人幫她。
  • 母愛的羈絆 為什麼我如此缺乏自信
    母愛的羈絆深受母親情感上折磨的女兒該擺脫過去陰影,重塑自我的人生。這不是一個生氣、不滿和憤怒的投射之旅,而是理解之旅。我總是事後批評自己,內心總在反反覆覆著相同的對話,想知道有沒有其他辦法處理這件事情,有時我乾脆沉浸在羞愧中。
  • 陶虹戀愛式母女結局大歡喜  羈絆母愛下英子的歡喜能長久嗎?
    帶英子出去吃飯放鬆、逛街買裙子、看韓劇,答應讓英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英子鼓起勇氣表示自己想報考南京大學,雖然聽完後稍微有些抗拒,但是宋倩最後還是同意了英子,英子也成功的考上了南京大學,《小歡喜》英子家庭組迎來了皆大歡喜。「高考」這件事實現了「小歡喜」,但是擁有宋倩這樣對女兒有百分之佔有欲的媽媽,英子的歡喜能走多遠?1自《小歡喜》播映以來,熱度有增不減。
  • 缺乏母愛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母牛竟然沒任何反抗,憐愛地回頭看了看小男孩,繼續靜靜地立著。這一發不可收拾了,小男孩每次醒來都要吸母牛的乳頭,後來逐漸發展到跟母牛玩耍、晚上還要躺在母牛的懷裡睡覺,儼然一對母子。很明顯,媽媽的突然斷乳和離開,給這個1歲半的小男孩造成了傷害,他把對媽媽的依戀轉移到母牛身上了。媽媽我是多餘的嗎?
  • 催淚親情故事《和聲》:特殊的「母愛」感人至深
    她日夜牽掛孩子們,但女兒對她積怨已深,無法釋懷。"你要像在地獄一樣痛苦地活著"女兒絕望冰冷的話深深刺痛著文玉的心。文玉是貞慧的室友,也是一位老者,對待她們就像是對待自己的女兒。文玉每天都在懺悔過往,尋得內心的寧靜,她將自己的"母愛"分給了其他孩子們。後來,韓國恢復了廢止13年的死刑,文玉臨終前與子女和解,從容走向人生終點。
  • 母愛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語,母愛是漂泊天涯的縷縷思念……
    母愛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語;母愛是漂泊天涯的縷縷思念;母愛是兒女病榻前的關切焦灼;母愛是兒女成長的殷殷期盼;而我們卻往往將它拒之於千裡之外,獨斷地將母親和我之間按上一扇窗。不知從何時起,我覺得母親絮叨,從不認為那就是愛;不知從何時起,我想像小鳥一樣掙脫,獨自去天空翱翔,但卻不知沒有母愛的呵護,我們永遠不會長大。我依稀的記得,在我上小學時,我每天早上去上學,母親都會默默的陪伴,一路相送;逐漸的我長大了,覺得讓母親送很沒有面子,同學都笑話我是長不大的小孩子,說我應該上學前班。
  • 如何不讓孩子成為羅志祥那樣:父愛缺失,母愛錯位的「受害者」?
    要是從我的角度看,羅志祥也是一個「受害者」。他是怎樣的一個「受害者」呢?他是一個缺失父愛,母愛錯位的「受害者」。就是這樣的一個「受害者」讓更多的女性(包括周清揚在內)成為了「受害者」。當然,羅成為了「受害者」讓別人也「受害」是不道德的。那麼您就會問:「誰讓羅志祥成為受害者的呢?」答案只有他缺失的父愛和錯位、無界限的母愛有關。
  • 譚振華|母愛永恆---電影《九香》觀後感
    該劇講述了一位普通的農村母親---九香,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用她堅強、偉大、無私的母愛撫養五個孩子成人,送進了大學的故事,概括了她平凡而偉大,艱辛而無私的一生。因為,該劇情節真實感人,我又抽空細細品味了一次。影片樸實、細膩的生活細節讓我動容,深刻、震撼的劇情讓我深思。劇中的主人公---九香用瑣碎、真實的生活情節演繹了慈祥的母親,用平凡、點滴的言行詮釋了偉大的母愛。
  • 《朝花夕誓》人生就是在不斷邂逅,用細膩母愛來表達邂逅與離別
    人的一生就是經由一個又一個獨一無二的經歷所組成的,而在旅途中所適逢上的每一個人和事,都將會成為我們編織「希比奧爾」的故事元素,從而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方才有顯現的可能性。作為一個女孩子,雖然偶爾喜歡看一些熱血番劇,但溫暖更喜歡的卻是那種感情細膩的動畫。之所以了解《朝花夕誓》(又名於離別之朝束起約定之花)這部作品,主要是因為這是由岡田麿裡親自監督的第一部作品。
  • 花6個小時看完Netflix紀錄片《寶貝》,原來母愛並不是本能
    母愛是偉大的,是無條件的,從新生命被孕育那一刻,母親的愛也就開始了。好像母愛是女性的一種本能,這種本能在媽媽們得知寶寶存在的那一刻就被激發了,從此母愛便源源不斷地流向她們的孩子。但是真的是這樣嗎,母愛真的是本能嗎?Netflix的紀錄片《babies》幫我們揭開了這個謎底。
  • 《行屍走肉》:母愛的光輝
    讓我轉變的原因,源於我對美劇《行屍走肉》中關於母愛的解讀。災難降臨人間,生存面對考驗,末世改變一切,母愛卻始終不變。詮釋母愛的方法有千萬種,不論好壞,都源於愛。洛莉、卡羅爾(卡媽)、阿爾法,她們在殘酷的末世,身為人母的她們,散發出了各自的母愛之光。
  • 法國電影《童年的許諾》,剖析強大母愛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妮娜,這個特立獨行的女人,對兒子的強烈母愛,令加裡的人生充滿了波折,也讓他成為20世紀重要作家。只是如此無止無盡的母愛,也終將成為他生命的負擔。這部電影,對強大的母愛,有三個方面值得深思:母愛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強大的母愛對兒童興趣的幹預有什麼危害,母親強大過度對兒童成年後的影響。
  • 別帶孩子去看《沉睡魔咒2》了,美豔朱莉都拯救不來的無腦母愛
    我想很多女人終極一生的夢想是:成為公主走向王后,和情投意合的白馬王子生一堆孩子,想想就是令人嚮往的畫面。魔咒2講述了魔女瑪琳菲森含辛茹苦地養大了人類女兒愛洛公主,但是兒大不由娘。懷春的少女不顧教母的勸告盲目地答應了王子菲力的求婚。誰知道,婚禮背後卻是準婆婆惡毒的算計。被愛情衝昏頭腦的公主,在婆婆表面慈愛的關懷下,一個勁地質疑教母。
  • 【看劇學育兒】《以家人之名》:這一捧缺失的母愛,該在何處被治癒?
    ,兒子凌霄小時候與小女兒單獨在家時被媽媽反鎖,妹妹不慎被核桃噎住而去世,媽媽心結難解,怨念家人,最終拋棄孩子離家; 有人把賀子秋的媽媽介紹給李海潮認識,希望他倆搭夥過日子,沒想到賀子秋的媽媽跟李海潮借錢之後就把兒子丟下,被親生父母接連拋棄的賀子秋自小懂事成熟得像個大人。
  • 母愛是什麼模樣?在趙麗穎的六字妙答中我看清了母愛的真相
    這一刻,母愛的形狀是最長情的陪伴。 去年5月母親節期間,在北京朝陽大悅城廣場曾展出過一個特別的公共雕塑——「假如母愛有形狀」。這個高達5米的雕塑由62件日常物品組成:棉襖、蛋糕、飯糰、雞蛋、鴨子公仔、餃子、方向盤……每個物品背後,都是一個真實的母愛故事的濃縮。明星父母會在媒體的鎂光燈下高調示愛,普通父母更多會在一件件具體而微的小事中體現他們對孩子的愛。
  • 感天動地的母愛
    我會毫不疑問地回答說,是母愛,無論是黃皮膚還是白皮膚,  無論是人類還是動物界,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 !                                     1976年 ,我國唐山發生大地震,一座城市,傾刻之間,一片廢虛.       災後重建家園,人們在清理倒塌的廢墟時,發現一個空穴中的母嬰倆。母親已經死去,嬰兒卻還活著。
  • 關於母愛的作文:無聲的母愛
    我把頭倚在窗戶上,想著母親的面龐,他仿佛離我那麼近,那麼近……小時候,母愛是一雙蓋被子的手。夜晚,熟睡的孩子打著呼嚕,在被子上邊滾來滾去。一聲輕得不能再輕的推門聲響起,母親赤著腳,踩在冰冷的地板上,小心翼翼地來到孩子旁邊,在她的臉上輕輕地吻了幾下,拿起被子,蓋在孩子的身上,然後又靜悄悄地關上門,不留一點兒聲音,但她的身影依舊停留在門縫外……長大後,母愛是那張留在課桌上的解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