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教師》:現實版「母愛的羈絆」,演繹窒息母愛下的變態人生

2020-12-22 Tina心理1

《鋼琴教師》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耶利內克的代表作,這部半自傳體長篇小說,發表於1983年,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在外國出版,後來又被法國拍成電影,獲得了坎城電影節的多個獎項。

一說到母親,我們通常會用"偉大"、"博愛"、"無私"等詞彙來形容,母親愛孩子,這仿佛無可質疑,但是不幸的是,其實很多傷害往往也來自母親。影片講述了女主人公艾莉嘉在母親極端變態的鉗制下,心靈被扭曲和情愛被變異的痛苦歷程。

這部作品用血淋淋的現實告訴我們,母愛有時候會殺人,對所有為人父母者,都有深刻的警示作用。下面我將

首先用心理學經典著作《母愛的羈絆》的相關理論來剖析人物的心理;然後從影片中揭示的三層人物關係入手,層層深入來解讀本片的內涵;最後用心理學的科學方法,指導被母愛所傷的人,正確地自我療愈。

1、用經典心理著作,剖析影片中現實版「母愛的羈絆」

《母愛的羈絆》是近兩年大熱的心理學書籍,專門描述"自戀型母親與其女兒"之間複雜的親密關係。作者找到一個獨特的角度來考察母女關係中複雜的心理狀態,讀來平實溫暖卻又發人深省。

書名譯為「母愛的羈絆」,非常精準形象,母愛不是只會為我們帶來滋養,有時它是我們成長的羈絆。

愛來自父母,令人悲哀的是,傷害也往往來自父母,而這愛與傷害,總會被孩子繼承下來。對女兒而言,母親的影響最大,母親的不當教養方式,很可能導致女兒一生的成長困境。

我們今天要講的電影,就是現實版「母愛的羈絆」,影片中女兒的種種隱秘且扭曲的心理,都跟母親密不透風且專制的愛,脫不了干係。

下面我將用書中相關理論,來深度解讀該影片,來看看扭曲的母愛是如何一步步將人摧毀的。

不過需要說明的一點是,不論書還是電影,我們探討的出發點不是為了討伐母親和將責任甩鍋,我們之所以深究,是想要看清創傷的來處,是為了療愈創傷,也是為了以後儘量少造成創傷。

下面我們將運用書中理論,深度解析影片中層層遞進的三層關係。

2、第一層關係:病態共生的母女,相愛相殺的絕望

艾莉嘉是維也納的一位40歲的鋼琴教授,音樂修養很高,她可以理解音樂大師們音符中的細膩情感。

現實生活中,她卻是一個待人冷漠,性格扭曲之人,有著許多令人不齒的行為習慣。她會無情地羞辱自己的學生,她會設套傷害自己的弟子,她傲慢地鄙視所有不如自己的人,她靠租色情光碟、偷窺別人偷情來釋放欲望,她甚至會經常用刀片來割傷自己來滿足壓抑的內心……

她為什麼會有如此極端的兩面?這要從她的媽媽說起。

母親的婚姻生活並不幸福,結婚20年後生下艾莉嘉,艾莉嘉的父親患有精神病,後來被送進精神病院。在這個家庭中,父親是缺位的,而父母雙方有一方缺位,孩子往往就會承擔這部分責任。

在潛意識中,艾莉嘉要絕對忠於母親,因為母親的一生已經很悽慘,自己需要承擔部分父親的角色,來無條件滿足和忠誠於母親。而母親也將所有的情感、關注全部傾注到唯一的女兒身上,給予她的是高壓、強權的母愛。

母親給艾莉嘉設計好了人生道路——成為世界級鋼琴家,全方位監管她。

在《母愛的羈絆》一書中將這類母親稱為「自戀型母親」,她們在情感上過度的貧乏和強烈的自我關注,使得她們無法為女兒提供無條件的愛和情感支持。母女之間的互動多有以下特徵:

1、你發現自己常常想得到愛、注意和讚許,卻從來沒法取悅母親2、母親更在意事情看上去好不好,而不是事情讓你感覺如何3、媽媽會嫉妒你4、媽媽並不支持你進行健康的自我表達,尤其當這些表達和她自己的需要相衝突,或威脅到她的時候5、在家裡,所有的事都圍著母親轉6、你的母親沒有同情心7、你母親沒法處理好自己的情緒8、母親愛挑毛病,指責別人9、你媽媽把你當朋友,而不是女兒對待10、你在媽媽面前沒有界限,沒有隱私影片中艾莉嘉的母親,完全符合這些特徵:

如果艾莉嘉未在規定時間回到家,母親就會坐立不安,或者大發雷霆,甚至會在她回來後打罵她。

晚上艾莉嘉需要與母親同床而眠,必須把手放在被子下面,入睡前,艾莉嘉需要目前匯報當天的經歷和想法,目前會就艾莉嘉一些「錯誤」的想法進行糾正。

艾莉嘉不能穿時裝,買回來的時裝,母親會被強行撕破,並把艾莉嘉狠狠地訓斥一通。;周末艾莉嘉需要與母親共度,艾莉嘉不能有自己的安排。

母親的密不透風的監控,到了瘋狂的地步。

艾莉嘉當然有反抗的時候,艾莉嘉會咒罵母親是卑鄙的壞蛋,母親會在衝突的關鍵時刻提到自己心臟不好,艾莉嘉很快就會為自己針對母親所做的行為感到後悔做出讓步。

《母愛的羈絆》中,將自戀母親分為了三大類:事必躬親型、心不在焉型和這兩種類型的混合型。

很明顯艾莉嘉的母親屬於混合型,一方面她事必躬親,又像僕人一樣,耐心地服侍著艾莉嘉的飲食起居;另一方面,她對女兒的感受和需求完全不在意,像一位獨裁者,給艾莉嘉的生活制定了條條框框必須遵守的規章制度。

這種相愛相殺的關係,維持了幾十年。

心理學上用「完全共生」來形容這種狀態,共生意味著項目依賴,完全共生意味著兩個人完全依賴於彼此,誰缺了對方都不能活。

小說裡面寫道:

「只有死亡,才能把她們兩人分開。」

但是這種共生是以孩子屈從於母親的意志為代價,是以扼殺孩子自由人格為代價,而這也是艾莉嘉後面一系列悲劇的根源。

3、第二層關係:變態畸形的情慾,不良模式的傳承

《母愛的羈絆》中講到,自戀型母親養育大的女兒通常會有以下特徵:

低自我價值感、缺乏自信、缺乏安全感。她們會最終成長為兩類人:自我破壞型和高成就型。

自我破壞型的女兒,會自暴自棄,既然自己不配被愛,於是她們做出更多自我放棄的行為,來應對自己的悲傷和無力感,而這往往會導致更差的現實結果,來進一步驗證她們內心的負面信念。高成就型的女兒,看似走向了一條相反的路,她們刻苦、努力,最終也獲得了很高的成就,外人看來她的人生很成功,但是其實她們的內心卻備受煎熬。她們努力的動力是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即便別人認可了,她卻依然無法消除內心根深蒂固的觀念:自己是不配的,是不值得的。這兩類孩子看似成長路徑、人生成就完全不同,但是其內心本質是一樣的,都是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自我價值感是很低的。

影片中的艾莉嘉,不幸全中,是自我破壞型和高成就型的綜合體。

雖然她獲得較高的事業成就,但是卻無法消除內心的負面信念,母親的強權和控制,讓她有著極低的自我價值感;同時內心有著深深的憤怒,這種憤怒無法朝向母親,因為每一次朝向母親,母親就會以心臟不好來實施情感勒索,她只能將憤怒投射到自己身上,她會對自己做出種種破壞型行為。

她的欲望是畸形和扭曲的,她會用刀片將自己割得鮮血淋漓來釋放被壓抑的欲望;她會偷窺別人偷情;會嗅著殘留了別人液體的衛生紙,觀看色情光碟。因為母親希望她做聖女,她就要將清心寡欲的一面徹底毀滅,這是一種無聲的抗議,用毀掉自己的方式來報復母親。

甘華德的闖入,打破了艾莉嘉平靜且壓抑的生活,但是艾莉嘉用一封寫滿她隱秘欲望的信,徹底嚇退了這個年輕人,信中是各種重口味的被虐幻想,她希望甘華德能暴力對待她,在母親的隔壁房間,即便媽媽知道,媽媽也無能為力,這仍是一份毀滅自己、報復母親的衝動。

當甘華德退卻後,艾莉嘉迅速從高高在上的神壇跌落,卑微且低賤地哀求甘華德的回歸,最終甘華德用暴力羞辱且強暴了她之後,迅速退回到自己原本的生活。

被自戀母親養大的女兒,根本沒有愛人的能力,跟她的母親一樣,母女兩代都是愛無能,因為她們未曾體被愛滋養,所以她們的一生都在用愛,滿足自己的缺失。

不良模式會代代傳承,艾莉嘉在這段感情的最開始像母親對待她一樣,強權霸道;在得不到之後懦弱卑微,內在那個真實的她已經被母親養殘,從未真正長大。

睹甘華德全身而退的艾莉嘉,只能將刀刺向自己的肩膀,繼續回到壓抑痛苦的輪迴中,共生關係已經根深蒂固,救贖已經變得無比艱難,那刺向自己的一刀透露出深不見底的絕望。

人們內心的創傷,不會因為養兒育女就自動療愈,反而會因為他們帶著創傷撫育孩子,而將創傷傳遞給子女,將悲慘的命運輪迴下去,直到某代子女覺醒,通過學習療愈,這段輪迴才能被打破。

4、第三層關係:意識與潛意識、生能量與死能量的博弈

武志紅曾經指出,自戀、性和攻擊性,是人類的三大動力。

人越是遠離這三個東西,就越是死氣沉沉,沒有了生命力。而那些能直接展現自戀、性和攻擊性這三種能量的人,他們容易有爭議,但也容易有熱情、創造力、魅力等生命力的各種表現。

在艾莉嘉的悲劇中,生能力和死能量一直在不停博弈。

一方面她有著正常的欲望,她有著性慾望,她對母親有著攻擊性,這些生能量是她靈魂還未徹底死亡的象徵;但是另一方面,死能量在一直深深鉗制著她,她無法發洩正常的性慾望,她不能展示對母親的攻擊,她只能將這一切深深壓抑在心底,投射成自我厭惡和自我攻擊,最終自我毀滅。

而這份生能量與死能量,對應的也是精神分析中的意識和潛意識,那些潛意識中的人性慾望,被內心的牢籠緊緊捆住,壓抑在潛意識中,最終能在相互撕扯中,走向滅亡。

而在艾莉嘉的個人悲劇中,罪魁禍首是那個宣傳以她為中心,深深愛著她的母親。吃人的母愛,比魔鬼都恐怖。

5、掙脫羈絆心靈的母愛,給你幾個心理學建議

母慈子孝是我們傳統倫理的核心,質疑母愛仿佛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但是如果我們不正面母親帶給我們的傷害,就很難治癒內心的創傷。

但是同時,正如我們開篇所提到的,我們討論這個話題,不是為了討伐母親,而是為了正視創傷來處,為了悲劇不再發生。

如果你正被「傷人的母愛」所羈絆,結合《母愛的羈絆》中的相關內容,我給你幾個心理學建議:

★ 1)接納自己的痛苦,向外界求助,給自己表達負面情緒的權利

心理學上有句話:看見即療愈。勇敢接受這個事實:我有一個不完美的母親,

面對問題,我們會迷茫痛苦,但當知道了問題在哪,解決路徑是什麼,痛苦就會大大減輕。

《母愛的羈絆》中,作者給出了三個步驟:

① 弄明白母親是怎樣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你身上的;② 理解並解決媽媽和其他人的嫉妒;③ 消除內化的負面觀念。媽媽可能這輩子都無法滿足你,她給你造成的創傷可能今生都不會主動幫你修復,你要陷在這個泥沼中不出來嗎?多數自戀的人,缺乏提供有效、真誠的愛和同情的能力,你要認識並接受這一點。

放下對母親的期待,接納自己的痛苦,給予自己表達負面情緒的權利。

這個康復的過程也是一個重新梳理回顧的過程,期間一定會體驗到很多痛苦,有憤怒有不甘,還會有對母親的內疚。

當你覺得自己承受不了,勇於向外界求助,允許自己痛苦,你可以寫日記,可以唱歌、可以運動,一點點疏解這種痛苦,然後最終放下這種痛苦。

★ 2)從母親身邊獨立出來,給自己一個獨立的空間。

武志紅曾經說過,一個人的成長要經歷三次分離,其中一次重要的分離就是與母親的心理分離。但是在自戀母親的家庭裡,多是這一次分離沒有做好。

在《母愛的羈絆》中作者建議要從母親身邊獨立出來,從給自己一個獨立的空間開始。

從現在開始你要給自己建立界限感,你可以和母親臨時隔離,告訴她你最近有事情需要處理,希望她不要打擾你,等你處理完你會再來看她。

不要去討好媽媽,不要去期待媽媽的改變,當自己跟媽媽的意見不符時,堅持自己獨立思考。

★ 3)改變錯誤認知,不從親密關係中尋求補償

媽媽帶給你的傷害和創傷,別人沒有義務幫你療愈,你在媽媽那未被滿足的期待,投射到別人身上同樣會以失敗告終。

很多人從原生家庭中受到創傷,會從自己的小家庭中尋求補償,自己的伴侶或者下一代往往會成為犧牲品,這樣的做法只會犧牲掉自己新的親密關係,得不償失,還容易讓創傷代際遺傳。

在自己身上找幸福不容易,從別人身上找幸福就更難,創傷的療愈最終還是要靠自己。

★ 4)正確養育下一代,終結代際創傷

《母愛的羈絆》中作者講到了她的一位諮詢者曾經說過的話:

我一直在祈禱,希望我攢的錢是給孩子上大學用,而不是付他們的心理治療費。

每位受原生家庭所困的人,都應該明白,創傷是很可能會代際傳承的,如果你不自我覺醒、自我療愈,這個輪迴的鏈條就不會被打破。

如果你有一位書中所說的自戀型母親,那麼請一定要努力進行自我療愈,在內心成長出堅定的力量,讓家庭的消極影響從你這一輩消除,不再傳給下一代。

結語:

《鋼琴教師》絕望而壓抑 ,但是現實生活中被母愛所羈絆的靈魂,並不是完全沒有自救的可能。

一切都要從邁出第一步開始,或許艱難,但是值得!

【原創文章,盜版必究。作者Tina,浙大新聞學碩士,多年媒體記者經驗,心理諮詢師。如果喜歡,歡迎點讚並關注,持續輸出心理學原創好文,從心理學視角幫你解讀生活、看透本質。】

相關焦點

  • 《母愛的羈絆》:看「帶刺」的母愛如何影響女兒的一生
    卡瑞爾·麥克布萊德是美國著名心理諮詢師、婚姻和家庭治療學家,她在《母愛的羈絆》一書中提到愛孩子的是父母,傷害孩子的還是父母,而這些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被他們繼承下來,而其中女人在家裡受到的隱形傷害往往來自她的母親。
  • 《春潮》:中國版「母愛的羈絆」,擺脫自戀母親的禁錮,獲得療愈
    ,很多父母並不懂得如何愛孩子,反而給孩子窒息的愛,帶來傷害,甚至讓傷害代代相傳。就像《母愛的羈絆》裡指出的:母愛有時不只會給我們帶來安全感,有時它也是我們成長的羈絆。在《母愛的羈絆》這本書中,列舉出了自戀母親與女兒之間的10根毒刺,比如:想要得到愛和讚許,卻永遠無法取悅媽媽;自己的感受常常被忽略,經常被媽媽嫉妒;需求被壓制;媽媽的情緒控制著家裡的「陰晴」;老被媽媽挑毛病,被指責;沒有界限;沒有隱私,得不到尊重等。
  • 《母愛的羈絆》|別樣的母愛,女性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母愛的羈絆》對這種現象做了解釋。本書和全世界都讚美母親、讚美母愛的主旋律不同,帶我們認識了那些給女性成長帶來障礙的母愛。《母愛的羈絆》作者卡瑞爾·麥克布萊德,她是一個有著28年心理諮詢實踐的心理學家。
  • 母愛的羈絆 為什麼我如此缺乏自信
    母愛的羈絆深受母親情感上折磨的女兒該擺脫過去陰影,重塑自我的人生。這不是一個生氣、不滿和憤怒的投射之旅,而是理解之旅。我總是事後批評自己,內心總在反反覆覆著相同的對話,想知道有沒有其他辦法處理這件事情,有時我乾脆沉浸在羞愧中。
  • 《愛的釐米》佟大為崩潰:窒息的母愛,給所有單親媽媽都上了一課
    在母親的催促下,徐清風硬著頭皮跟林潔交往了。可是剛交往沒幾天,徐秀蘭就看林潔不順眼,嫌棄林潔花錢大手大腳,嫌棄林潔不會買衣服,嫌棄林潔不會照顧徐清風,尤其是當徐清風不過是給林潔夾個菜而已,她都受不了。最終,徐秀蘭還是讓林潔跟徐清風分手了,還跟林潔大吵了一架,威脅林潔要打110報警。現實中有這樣讓人窒息的母親嗎?
  • 催淚親情故事《和聲》:特殊的「母愛」感人至深
    文玉每天都在懺悔過往,尋得內心的寧靜,她將自己的"母愛"分給了其他孩子們。後來,韓國恢復了廢止13年的死刑,文玉臨終前與子女和解,從容走向人生終點。母親文玉的羈絆是懺悔和愧疚,兒女因為自己的錯誤一生背負著"汙點"痛苦艱難地生存著,母親日夜無盡的自責久久無法平復。
  • 陶虹戀愛式母女結局大歡喜  羈絆母愛下英子的歡喜能長久嗎?
    劇情一波三折後,媽媽宋倩在童文潔(海清飾演)的勸說建議下,願意改變自己去和孩子做朋友陶虹對於角色的演繹源自對角色的理解,在她看來,這對母女關係挺極致的,她本人基本是按照戀人關係來表演的,女兒完全是被迫談戀愛,母親對女兒的心態很微妙,屬於百分之百的佔有的那種情況,看見女兒跟劉靜阿姨(詠梅飾演)一起吃飯都會吃醋。
  • 《愛的釐米》上演重男輕女和窒息的母愛,關雨晴和徐清風誰更慘
    佟麗婭和佟大為主演的這部《愛的釐米》圍繞重男輕女和過度母愛來展開,關雨晴和徐清風在相愛之前,都因為各自的家庭問題很困惑,深陷在其中,這兩個問題也是現實中很常見的。兩人決定在一起後,決定一起克服這兩個問題,觀眾都忍不住爭議關雨晴和徐清風誰更慘?
  • 《母愛的羈絆》:樊勝美、蘇明玉、房似錦們的媽才是更可憐人
    而房似錦的媽在生下她後一看是女兒,直接要扔進井裡,理由是養不活了,可是她為了兒子還要接著生。所以,房似錦的真名兒其實是房四井,房家想要扔進井裡淹死的四女兒。幸虧房似錦被好心的爺爺救下來,被爺爺養大的房四井不僅要受到母親的打罵,而且在母親的默許下被姐姐們打罵,戲虐。在家裡誰都能因為任何理由揍她一頓。高中學業也是千求萬求加上爺爺偷偷的資助,比別人多讀了好幾年才完成。
  • 比起狄鶯兒子12歲才斷奶,朱雨辰被"逼"輕生,窒息的母愛何時到頭?
    出演過電視劇93版的《包青天》。飾演孟春妮一角色。當時狄鶯已經小有名氣,名噪一時。,演員朱雨辰更是被母親愛的窒息。窒息的母愛在朱雨辰和母親參加一檔綜藝節目時,結語這種窒息的母愛,給孩子無形的壓力就把所有生活重心和精力都放在兒子身上,然後她的人生就永遠不會失敗,因為失敗了也是兒子的失敗,風險轉移了。不過即使再愛的緊,這也是一位無私奉獻的母親。
  • 母愛親情電視劇溫暖螢屏
    ■ 直擊看點 □本報記者 陳巨慧 實習生 趙望玥母親節來臨之際,主打母愛親情牌的電視劇溫暖螢屏。《古村女人》《滿秋》《婆婆也是媽》等電視劇從不同的角度演繹感人至深的母愛。《古村女人》演繹為承諾苦守一生的悲情母親被譽為「贛版愛情」的現代農村長篇電視劇《古村女人》5月12日在山東衛視溫情獻映。
  • 劉璇記錄兒子成長點滴,8本日記厚似小山,深深母愛卻被指窒息?
    但是這種&34;的母愛也引起了網友爭執,有網友評論說劉璇的這種軍事化管理的育兒日常讓人感覺到窒息,認為這種育兒方式會在無形中給孩子帶去壓力34;對於運動員的她來說,已經為兒子降低了很大標準,而且劉璇也在持續陪伴兒子的成長,只是記錄方式比較硬核,母愛是溫暖無比的
  • 關於母愛的作文:無聲的母愛
    我把頭倚在窗戶上,想著母親的面龐,他仿佛離我那麼近,那麼近……小時候,母愛是一雙蓋被子的手。夜晚,熟睡的孩子打著呼嚕,在被子上邊滾來滾去。一聲輕得不能再輕的推門聲響起,母親赤著腳,踩在冰冷的地板上,小心翼翼地來到孩子旁邊,在她的臉上輕輕地吻了幾下,拿起被子,蓋在孩子的身上,然後又靜悄悄地關上門,不留一點兒聲音,但她的身影依舊停留在門縫外……長大後,母愛是那張留在課桌上的解題思路。
  • 真正的母愛,是懂得恰如其分的放手
    真正的母愛不是對孩子恆久的佔有,而是懂得恰如其分的放手。很多母親以「愛」的名義,包辦孩子生活中的一切。漸漸迷失自我,將所有的希望和人生傾注在孩子身上。最後這份孤注一擲的愛,成了孩子身上無形的枷鎖。例如在演藝圈一直不溫不火的朱雨辰,他的媽媽就是這樣一個人。
  • 《朝花夕誓》人生就是在不斷邂逅,用細膩母愛來表達邂逅與離別
    自始至終,岡媽都想表現出《朝花夕誓》的主題,母愛與離別。當然,這部動畫電影所想講述的並不只是母愛,他只不過用了母愛這條故事線來表現出生命的意義。但是溫暖還是更偏向於母愛這部分。雖然讓很多人給打了低分,或許他們並沒有了解這部動畫電影所帶來的真正意義,認為只不過是用煽情賺取眼淚。
  • 母親節推薦3部母親復仇的電影,感受震撼的母愛
    原來,金子的確綁架了男童,但因為金子早年遇人不淑,被禽獸老師欺騙,後來又生下了孩子,禽獸老師不僅是渣男還是變態,他以金子的女兒為要挾,逼金子幫他綁架男童並殺害,還是以女兒為要挾,他想要金子承擔起全部罪名,替他入獄,而他的目的也達到了。金子出獄之後,迅速展開了自己的復仇計劃。
  • 《聽見她說》楊紫哭訴窒息母愛:你把你的整個世界壓在了我的身上
    在窒息的母愛下,小雨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和愛的能力。生活中,多少個小雨媽媽以愛的名義,操控著孩子的人生,將自己生活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設法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成長。而多少的孩子又在這種愛的重壓下,苦苦煎熬,透不過氣,失去了原本的快樂和自由。
  • 《愛的釐米》佟大為崩潰大哭,以母愛之名的控制,讓人窒息
    世上只有媽媽好,母愛給人溫馨,讓人幸福。每一位媽媽心裡都深愛著孩子,但表現出來的一切,卻並不一定是愛。最近熱播劇《愛的釐米》中,佟大為飾演的男主角徐清風,在單親家庭長大。媽媽獨自撫養,把兒子培養成為一名很優秀的醫生。
  • 譚振華|母愛永恆---電影《九香》觀後感
    該劇講述了一位普通的農村母親---九香,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用她堅強、偉大、無私的母愛撫養五個孩子成人,送進了大學的故事,概括了她平凡而偉大,艱辛而無私的一生。因為,該劇情節真實感人,我又抽空細細品味了一次。影片樸實、細膩的生活細節讓我動容,深刻、震撼的劇情讓我深思。劇中的主人公---九香用瑣碎、真實的生活情節演繹了慈祥的母親,用平凡、點滴的言行詮釋了偉大的母愛。
  • 被逼寫遺書,41歲還單身,朱雨辰承受的母愛讓人窒息
    有時候在觀眾和粉絲心目中,或許這樣的男明星是媽寶男,但是在男星自己看來,他所承受的母愛真的讓人覺得特別窒息,根本喘不過氣來,比如之前朱雨辰參加綜藝節目的時候,大家就都見識過他母親的厲害。朱雨辰的媽媽對她相當關愛,無時無刻不用母愛將她包圍,這種無微不至的關心讓人覺得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