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森林大火促使學者重新審視生物多樣性保護

2020-11-20 中國社會科學網
澳洲森林大火促使學者重新審視生物多樣性保護

2020年03月31日 17:0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王曉真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網綜合外媒報導 2月21日,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生物科學院教授阿里·霍夫曼(Ary Hoffmann)等人在該校官網發文表示,近幾個月來,澳大利亞肆虐的森林大火以及對生物多樣性造成的破壞讓人們進一步意識到了自然保護面臨的嚴峻挑戰,也向人們再次敲響了氣候變化的警鐘。

  文章稱,在澳大利亞,大型火災發生阻礙了自然生態系統的修復進程。在澳大利亞高山地帶,歷史上約每50到100年會遭遇一次大型火災,而在過去二十年裡,2003、2007、2009、2019年都有嚴重火災發生。這可能對生態系統造成永久性影響,如導致當地物種滅絕。如果未來大型火災、乾旱等極端天氣繼續頻繁發生,重新思考如何保護澳大利亞獨特的生物多樣性十分必要。

  霍夫曼等人表示,數萬年以來,生物多樣性得以在自然環境中保存,主要是生物的進化過程讓其能夠適應氣候的逐漸變化。然而,當下氣候變化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對於很多動植物而言難以適應。在這種情況下,對易受影響的物種加以保護可以通過殘遺物種保護區(refugia)來管理。這些地區可以作為應對極端氣候變化的緩衝地。

  霍夫曼等人稱,找到關鍵的生物多樣性殘遺物種保護區並非易事。但當下基因技術的進步讓科學家有了更好的工具來找到幾千年來起到殘遺物種保護區作用的這些地點,描繪細緻的生物多樣性圖譜。找到這些殘遺物種保護區後,還要進而制定特別保護計劃。在短期內,應保證這些殘遺物種保護區和周圍環境的相互聯繫,促進這一大範圍內生物體的流動。這意味著需要在種子、卵等繁殖體的分布方面進行人為介入。

  文章強調,人們應從當地環境治理轉向生物多樣性的治理,從更長遠的眼光看待多樣性保護。這需要更強的領導力、政治意願,並採取漸進性方法。

 

 (王曉真/編譯)

相關焦點

  • 生物多樣性保護之路在何方 | 分享《不二星球-中英共話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保護之路在何方 | 分享《不二星球-中英共話生物多樣性》網絡研討會 2020-12-08 12: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愛知到昆明|是時候重新審視「人與自然」這句話了
    因此,當我們說「2020年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一年」時,我想從這個角度來重新闡述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以及我們在生物多樣性這個系統中的位置。儘管生物多樣性是一個看起來與人頗有距離感的學術詞語,但實際上,生物多樣性與人類的生存和福祉緊密相關。2019年以來,無論是亞馬孫和澳洲的森林大火、越來越頻繁的颱風和極端天氣、非洲蝗災,還是現在仍在持續的新冠肺炎疫情——種種讓我們感受到震驚、焦慮、困惑、悲傷、不解的事件,其實都從不同角度反映出人類對生物多樣性的破壞,以及因為這些破壞而導致的、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天災人禍」。
  • 生物多樣性保護丨生物多樣性保護,成都市現在咋樣了?
    2020年7月10日,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組織召開了《成都市生物多樣性調查與評估》項目評審會。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成都理工大學、四川師範大學等單位專家及生態環境廳、市公園城市局、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處室負責同志應邀參加會議。
  • 論樹種多樣性,乾燥森林比熱帶雨林更勝一籌,更應得到保護
    科學家研究了美洲10000多個森林和稀樹草原遺址的數據,發現了獨特和特殊的樹木生物多樣性。傳統上,環境保護工作的重點是熱帶雨林,不僅因為熱帶雨林是「地球之肺」,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釋放大量的氧氣,在世界碳氧平衡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還因為熱帶雨林包含了繁多的樹種,在維持地球多樣性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植物多樣性(英文)》出版「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我們的未來」專輯
    (英文)》組織了題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我們的未來」的專輯,希望通過本專輯分享有關保護植物多樣性的最新研究成果、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有效措施和戰略,以及參與「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框架」的籌備工作等。
  • 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國方案」 讓人與自然更和諧
    面對全球生態環境風險,為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2050年願景,我國建立了系統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體系,貢獻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中國方案」。  系統的保護政策體系涉及5大方面  生物多樣性保護已成為建設生態文明、美麗中國的重要內容。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主任高吉喜表示,我國建立的系統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體系及其實施經驗,對2020年後各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 解鎖自然的力量|提升生物多樣性
    2010年以來全球森林面積每年減少470萬hm2(FAO,2020)。從1970年到2015年,全球溼地範圍趨勢指數平均下降35%(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2020)。中國已經建立了以自然保護區為主體,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溼地公園、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海洋特別保護區等組成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正在積極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改革,同時實施了如「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還草」、「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等一系列重大生態工程,提前實現愛知目標提出的到2020年達到17%的目標。然而,中國生物多樣性退化的總體趨勢尚未得到根本遏制。
  • 「玉龍檢察模式」助推麗江生物多樣性保護
    保護生物多樣性,才能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12月22日,麗江玉龍納西族自治縣人民檢察院召開「檢察監督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 共建和諧美好家園」主題新聞發布會,發布玉龍縣檢察機關充分發揮監督職能,採取多項措施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工作情況,表明了檢察機關依法打擊犯罪,切實保護生物多樣性
  • (國際)綜述:第四屆「一個星球」峰會聚焦生物多樣性保護
    新華社巴黎1月11日電綜述:第四屆「一個星球」峰會聚焦生物多樣性保護 新華社記者陳晨 唐霽 第四屆「一個星球」峰會11日通過現場和視頻通話相結合的方式在巴黎舉行,主題為生物多樣性保護。
  • 疫情之下,重新審視人與野生動物的關係
    7月2日,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主辦,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生態科普創作專業委員會、蝌蚪五線譜、翠湖國家城市溼地公園承辦的「疫情之下,重新審視人與野生動物的關係」——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生態科普雲沙龍在翠湖國家城市溼地公園舉辦。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話影星愛德華·諾頓談生物多樣性保護:我們必須...
    為了紀念2020年5月22日生物多樣性國際日(IDB),和迎接6月5日世界環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在最近的一次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訪談中,諾頓分享了他多年來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的經驗。諾頓承認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但希望生物多樣性能夠得到拯救,前提是我們必須決心找到解決的方案。
  • 歐舒丹品牌承諾 保護生物多樣性 實現人與自然可持續發展
    保護生物多樣性是歐舒丹品牌承諾之一。品牌創始人Olivier Baussan奧利維埃·博桑先生,發現植物的活性成分與其生產的環境、採集的過程有著很大的關係,於是提出了承諾保護大自然與可持續發展的計劃。品牌先後建立了「薰衣草關愛項目」,「甜扁桃樹保育計劃」及「臘菊有機種植計劃」,並承諾到2025年,保護1000多種當地植物,持續為維護南法地中海區域生態環境做出貢獻。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之際,歐舒丹呼籲人類尊重與保護生物多樣性,實現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我國各類保護地總數達1.18萬個
    >視頻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提供   新華網北京5月22日電(郭香玉)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李春良表示,我國地域遼闊、氣候多樣,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為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我國進一步加大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
  • 堅持生物多樣性保護 植物醫生展望COP15大會
    早在2017年,在中國民族植物學創始人、植物醫生首席科學家裴盛基教授的倡議下,雲南生物與文化多樣性保護中心與植物醫生聯合發起「生物多樣性-高山植物保護行動」,旨在保護、傳承與發展民族生物文化資源,實現民族生物文化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探索民族地區生態文明建設新方法、新途徑。
  • COP15保護生物多樣性三大主題影展昆明開展
    本報訊(民族時報全媒體記者 孫貴升)12月28日,由昆明市委宣傳部主辦的COP15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主題系列攝影展在昆明市博物館正式開展,帶給市民一場擁抱自然的視覺盛宴。雲南作為我國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寶庫,生態系統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類型,享有「植物王國」「動物王國」「物種基因庫」等美譽,一直肩負著維護區域、國家乃至國際生態安全的重大職責。與此同時,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是公認的生物多樣性重要分類群分布最為集中、具有全球意義的生物多樣性關鍵區。
  • 高原鼠兔—保護西藏高原生物多樣性的關鍵性物種
    編者按:近日一位資深學者向綠會小編推薦了這篇高原屬兔(學名:Ochotona curzoniae)的研究文章,我們認為該文的科學結論對於我國青藏高原的環境保護和生態治理非常有價值。現將此文轉載如下,供綠會讀者參考、思考、討論。
  • 尋找城市守望者——城市生物多樣性徵集活動正式啟動
    新冠疫情給世人敲響了警鐘,也促使國人更加關注自然生態環境!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擺上了「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戰略位置,而生物多樣性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 澳洲遭遇森林大火,還能不能去澳洲旅遊度假了?
    空中俯瞰黃金海岸提起這次澳大利亞森林大火澳洲每年夏季都是山火季,只是今年的範圍比前幾年要大。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今,新南威爾斯洲共有四次影響面積超過二百萬公頃以上的特大山火,間隔周期是11~17年;上次特大山火在2002年。此次大火造成五億野生動物葬身火海,真是讓人痛心。大火主要集中在東海岸和南澳大利亞洲。那麼受其影響,還能去旅遊嗎?
  • 流浪動物屬於生物多樣性保護範疇嗎?
    很多公益機構也參與到對其管理中來,同時也由此引發了爭論,即:流浪動物屬於生物多樣性保護範疇嗎?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答。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1992年關於批准《生物多樣性公約》的決定中,明確「生物多樣性」是指所有來源的形形色色生物體,這些來源除其他外包括陸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態系統及其所構成的生態綜合體。
  • 【國科快資訊】保護種子生物多樣性,這27家組織名單值得收藏!
    異地收集保存代表了目前最廣泛的保護策略,包括冷藏的種子,活的植物,或者離體保存的組織、DNA、胚胎或花粉樣本。 致力於保護作物生物多樣性的業界領先者Crop Trust表示:「基因庫提供了一種手段,可以長期經濟有效地獲得獨特的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