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動物屬於生物多樣性保護範疇嗎?

2020-12-24 中國綠髮會

流浪動物似乎成了一個尷尬的存在。它們大多來源於被主人遺棄的動物及這些動物繁殖的後代,它們的存在與人類有著莫大的關係。一方面,曾經來自於主人的寵愛煙消雲散後,處於流浪狀態的它們,收到的更多是厭棄和驅趕;另一方面,流浪且沒有管束的它們,仍喜歡遊走在人類居住區域的邊緣,給人們生活帶來困擾甚至危害。這也導致了人們對其態度的兩種極端:可憐,亦或可惡。

但不論是哪種態度,隨著流浪動物群體數量的日益龐大,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管控都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已經成為亟須解決的一項社會問題。很多公益機構也參與到對其管理中來,同時也由此引發了爭論,即:流浪動物屬於生物多樣性保護範疇嗎?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答。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1992年關於批准《生物多樣性公約》的決定中,明確「生物多樣性」是指所有來源的形形色色生物體,這些來源除其他外包括陸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態系統及其所構成的生態綜合體。顯而易見,流浪動物是屬於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範圍的。

不過在很多人的觀念裡,生物多樣性更多的應該是瀕危物種的救助與保護,當然這是更迫在眉睫的保護行動,但這並不意味著流浪動物要被排除在外。相反,從生物多樣性保護角度來看待流浪動物救助,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我們可以簡要從兩個方面來闡述:

一方面,是對流浪動物本身的救助。這個救助的範疇,不僅僅提供飯食和醫療救助,免其病餓而死,還包括對其進行收容和絕育,以流浪貓為例,成年母貓平均每年可以生三胎,每胎3-5隻,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在此數據模型下,一隻母貓3年就可以產下超過40隻小貓。而這些貓再繼續繁殖下去,其數量將是幾何倍數的增長態勢。對其進行科學管理,避免其大量繁殖和遊蕩,發生傷人事件等,是非常必要的。

另一方面,如果不對流浪動物加以科學救助,任其大量繁殖的話,將會生態系統帶來很大威脅。流浪狀態下的這些動物靠什麼為食呢?不可否認,凡是經人類拋棄而存活下來的流浪動物,都很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它們更加適應野外的生存環境,在獵食方面也頗具野性。如果不加以管控,任由其大量繁殖,勢必會擠壓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對小型哺乳動物、鳥類、兩棲類等帶來巨大威脅。

2013年,學術刊物《自然通訊》發表論文《美國國內流浪貓對野生動物的影響》(The impact of free-ranging domestic cats on wildlife of the United States)論文的數據顯示,在美國每年14億~37億鳥類、69億~207億哺乳動物死於流浪貓和家貓的捕殺,其中多數死亡是流浪貓導致的1。

更有甚者,已有文章及圖片顯示,在青藏高原,大量流浪狗的存在,已對雪豹的生存帶來威脅,甚至發生流浪狗圍攻雪豹的情況2。

當然,這並不是流浪動物的錯,因為它們也要生存,但流浪動物問題,絕不僅僅是它們本身的問題,而是事關整個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健康與穩定的問題。這並不是危言聳聽。

最後,筆者想補充的一點是,按照國際公認標準,動物往往被分為農場動物、實驗動物、伴侶動物、工作動物、娛樂動物和野生動物六類。流浪動物似乎冗雜其間,因為很多流浪動物曾經是伴侶動物(寵物)、娛樂動物等,甚至也被大量獵捕像一些農場動物一樣被加工成食物等等,但又似乎游離在這些分類之外,因為目前我國尚沒有針對流浪動物的相關法律法規,對其進行合理管理,因流浪動物而產生的一些傷害和違法行為,也因此缺乏法律依據。

法律法規的出臺,需要時日,但流浪動物問題,已然很嚴峻,需要更多公益機構參與進來,發揮作用。

參考資料:

1.全球流浪動物衝突問題日益嚴重(轉載)

2.幾隻流浪狗可以打敗一隻雪豹?不用比較了,雪豹早已「輸了」

文/tammy 審/lx

相關焦點

  • 流浪動物保護系列短文(二)——公約篇,應該vs不應該
    中國綠髮會秘書長周晉峰博士在談流浪動物保護問題時,就明確表示,流浪動物屬於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範圍,對流浪動物的保護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內容。既然生物多樣性保護包括物種多樣性保護、基因多樣性保護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保護,周博士也就從這三個方面來解釋流浪動物緣何應該被保護。
  • 生物多樣性保護丨生物多樣性保護,成都市現在咋樣了?
    2020年7月10日,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組織召開了《成都市生物多樣性調查與評估》項目評審會。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成都理工大學、四川師範大學等單位專家及生態環境廳、市公園城市局、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處室負責同志應邀參加會議。
  • 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國方案」 讓人與自然更和諧
    面對全球生態環境風險,為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2050年願景,我國建立了系統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體系,貢獻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中國方案」。  系統的保護政策體系涉及5大方面  生物多樣性保護已成為建設生態文明、美麗中國的重要內容。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主任高吉喜表示,我國建立的系統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體系及其實施經驗,對2020年後各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 生物多樣性保護之路在何方 | 分享《不二星球-中英共話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保護之路在何方 | 分享《不二星球-中英共話生物多樣性》網絡研討會 2020-12-08 12: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COP15保護生物多樣性三大主題影展昆明開展
    本報訊(民族時報全媒體記者 孫貴升)12月28日,由昆明市委宣傳部主辦的COP15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主題系列攝影展在昆明市博物館正式開展,帶給市民一場擁抱自然的視覺盛宴。雲南作為我國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寶庫,生態系統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類型,享有「植物王國」「動物王國」「物種基因庫」等美譽,一直肩負著維護區域、國家乃至國際生態安全的重大職責。與此同時,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是公認的生物多樣性重要分類群分布最為集中、具有全球意義的生物多樣性關鍵區。
  • 高原鼠兔—保護西藏高原生物多樣性的關鍵性物種
    鼠兔是兔形目鼠兔科下的一種動物。圖源/百度百科高原鼠兔—保護西藏高原生物多樣性的關鍵性物種Andrew T. Smith & J.中國已在很多方面從根本上意識到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性,同時也是第四個批准生物多樣性公約並積極參加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國家。中國已經通過了《第21世紀議程》(是第一個通過此議程的發展中國家),制定了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中國行動計劃,並對生物多樣性開展了全國性研究。
  • 保護生物多樣性|萌化了,「吉祥三寶」的冬天
    為了保護好「水中大熊貓」, 保護區加強日常巡護,及時掌握江豚生存環境情況,排查非法捕撈、排汙等現象。工作人員給江豚投餵的魚都是新鮮的,有白鰱、鯽魚等。每天餵江豚四次,每次約10公斤。到點「開飯」,江豚吃得好。
  • 《植物多樣性(英文)》出版「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我們的未來」專輯
    (英文)》組織了題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我們的未來」的專輯,希望通過本專輯分享有關保護植物多樣性的最新研究成果、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有效措施和戰略,以及參與「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框架」的籌備工作等。
  • 萬物有靈—保護生物多樣性藝術作品展在昆明開展
    雲南網訊(記者 李悅春)11月29日,萬物有靈—保護生物多樣性藝術作品展在昆明市雲紡博物館美術廳開展。萬物有靈—保護生物多樣性藝術作品展在昆明市雲紡博物館美術廳開展。記者 李悅春 供圖  雲南大學昌新國際藝術學院作為受邀參展單位,展出作品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為主題,由昌新國際藝術學院的師生創作了約50件藝術作品。內容涵蓋了動物、植物的各種形態及生存狀態,形象生動地展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現實意義。其中,教師作品20幅,學生作品30幅。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我國各類保護地總數達1.18萬個
    >視頻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提供   新華網北京5月22日電(郭香玉)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我國自然分布的野生動物中,有脊椎動物約7300餘種,已定名昆蟲約13萬種,其中大熊貓、朱䴉等400多種野生動物為中國特有。脊椎動物中,獸類564種、鳥類1445種、兩棲類416種、爬行類463種,其餘為魚類。
  • 攜手雲南綠基會 保護生物多樣性 七匹狼成立「守護者聯盟」專項基金
    七匹狼與雲南省綠色環境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雲南綠基會」)宣布展開長期戰略合作,以「萬物共生,共愛共護」為公益理念,致力於通過對珍稀野生動物的保護,助力地球保護生物多樣性。  作為公益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七匹狼守護者聯盟」專項基金也於當日揭牌成立。
  • 堅持生物多樣性保護 植物醫生展望COP15大會
    早在2017年,在中國民族植物學創始人、植物醫生首席科學家裴盛基教授的倡議下,雲南生物與文化多樣性保護中心與植物醫生聯合發起「生物多樣性-高山植物保護行動」,旨在保護、傳承與發展民族生物文化資源,實現民族生物文化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探索民族地區生態文明建設新方法、新途徑。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話影星愛德華·諾頓談生物多樣性保護:我們必須...
    為了紀念2020年5月22日生物多樣性國際日(IDB),和迎接6月5日世界環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在最近的一次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訪談中,諾頓分享了他多年來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的經驗。諾頓承認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但希望生物多樣性能夠得到拯救,前提是我們必須決心找到解決的方案。
  • 「玉龍檢察模式」助推麗江生物多樣性保護
    保護生物多樣性,才能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12月22日,麗江玉龍納西族自治縣人民檢察院召開「檢察監督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 共建和諧美好家園」主題新聞發布會,發布玉龍縣檢察機關充分發揮監督職能,採取多項措施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工作情況,表明了檢察機關依法打擊犯罪,切實保護生物多樣性
  • BMW卓越城市|俞霖琳:城市中也有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機會
    近日,她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分享了這個關注生物多樣性的項目,是如何經歷人們對野生動物心存疑慮的疫情,又如何爭取到社區居民的支持。相信這些理念和經驗對建設卓越城市亦有啟發。澎湃新聞:疫情期間,許多在城市中生存的野生動物闖進了人們的視野。居家隔離的政策是不是可以幫助改善城市生態?
  • ZAKER攜手野生救援、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呼籲拒絕非法野生動物貿易
    ——《流浪地球》人與動物是地球上的命運共同體,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今天是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ZAKER 攜手野生救援、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共同呼籲大家尊重和敬畏生命,拒絕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為生命吶喊,與自然共生!
  • 生物多樣性科普 | 花叢中的蝴蝶
    歡迎關注「生態徐州」生物多樣性是檢驗自然生態好壞的一項重要指標。江蘇依江傍海,鍾靈毓秀,物阜民豐,是長三角平原地區生物多樣性的典型代表。近年來,江蘇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為豐富的物種營造出良好生存基礎。蝴蝶是鱗翅目Lepidoptera錘角亞目Rhopalocera昆蟲的俗稱,是無脊椎動物中最受關注的環境指示生物和關鍵類群,由於種類多分布廣,是植物傳粉的媒介昆蟲。
  • (國際)綜述:第四屆「一個星球」峰會聚焦生物多樣性保護
    新華社巴黎1月11日電綜述:第四屆「一個星球」峰會聚焦生物多樣性保護 新華社記者陳晨 唐霽 第四屆「一個星球」峰會11日通過現場和視頻通話相結合的方式在巴黎舉行,主題為生物多樣性保護。
  • 生物多樣性保護徵文大賽啟動!徵稿從今持續到明年3月31日
    12月21日,「相約昆明·相約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徵文大賽暨首場專家講座啟動儀式在昆明滇池中學舉行,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熊江研究員帶來《生物多樣性 概念與保護》講座,10場不同的講座將在昆明市各學校相繼舉行,此外,徵文大賽設立超萬元獎勵,鼓勵廣大青少年學生進一步了解、理解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義
  • 澳洲森林大火促使學者重新審視生物多樣性保護
    澳洲森林大火促使學者重新審視生物多樣性保護 2020年03月31日 17:0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王曉真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