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千古名詞: 似乎大家都會幾句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醉花陰》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如夢令》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鷓鴣天》
我不能說這幾句大家都知道,但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因為有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加上近年來國學熱,詩詞熱,我們都以為千古才女李清照的歷史貢獻是她的詞,看過《李清照》後才知道她對我們的貢獻不止是詞,最重要的也不是詞,而是她和丈夫共同完成的《金石錄》。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約1155年),號易安居士,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千古才女的美滿婚姻和金石書畫
李清照18歲時和趙明誠結婚,他們兩是一對志同道合,志群相投的夫婦,他們都愛好文藝。但在詩詞創作上互相唱合,而且共同研究整理金石書畫。他們倆在收集金石書畫中,還有一件趣聞,我把它叫做沒錢的藝術玩法,說起來非常有意思。
夫妻倆為了搜集文物,有錢的家庭生活上也儘量節儉。儘管如此,他們還是會出現沒有錢買心愛的文物的情況。一次 ,在京師時,有人曾拿來一副南唐名畫家徐熙的《牡丹圖》出賣。時人稱徐熙「畫草木蟲魚,妙奪造化,」「尤長於畫花竹」…以墨筆畫之殊草草,略施淡粉而已。神氣迥出,別有生動之意。畫境淡雅而有骨力,似與李清照詞竟有相通之處。
畫好,意境也好,可是價格呢?賣的人一定要20萬錢才出肯出手,在當時雖貴家子弟他們也籌不齊。李清照夫婦把這幅畫把玩兒愛不釋手。在家中欣賞了一夜,終於因為付不起錢而又還給人家,他們為此難過了好幾天。
帶著金石逃亡
公元1126年,金人圍東京,戰爭暴發,國家動蕩。作為金石愛好者的夫婦,他們把文物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要重要。他們在緊張惶恐的氣氛中度過了一個寒冷的冬天。第二年,趙明誠的母親病逝,趙明誠隨即奔喪,為了安全。臨走時,他帶了15車文物到南京。
趙明誠死後,李清照由於精神上受到沉重打擊,身體虛弱,而此時金人又要南下侵犯。朝廷要忙於疏散逃亡。此時李清照尚有書2萬卷,金時刻二千卷,她自己因病不能走,拖趙明誠的妹婿李攉(兵部侍郎)帶去。可是到了11月,金人又陷洪州,隆佑太后逃亡,從未渙散,很遺憾,這些東西都散失了。
晚年李清照完成《金石錄》,並寫表上報朝廷。
《金石錄》共三十卷,先由宋代趙明誠撰寫大部分,其餘部分由其妻李清照完成。《金石錄》一書,著錄其所見從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來,鐘鼎彝器的銘文款識和碑銘墓誌等石刻文字,是中國最早的金石目錄和研究專著之一。《金石錄》前為目錄十卷,後為跋尾二十卷,考訂精核,評論獨具卓識。
金石錄由於屬於考古學,對於我們現在來說,學科比較冷門。但它的歷史意義和貢獻價值實際上遠大於李清照的詞。 我想這也就是李清照相比其他詞人詩人更名垂千古的重要原因,也是為什麼她可以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環形山的女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