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我國第一座戲劇博物館

2020-12-21 歷史龍探長

引言

1986年1月,在天津原廣東會館舊址,我國第一座專業博物館天津戲劇博物館正式開放。天津廣東會館始建於1907年,距今已有80年的歷史了,現在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目前這座具有濃鬱民族特色的古典戲劇舞臺建築同一千多件劇本、戲裝、道具、劇照、戲單、唱片和戲劇報刊等文物,吸引了國內外廣大觀眾,一年多來參觀者絡繹不絕,觀眾已達數萬人次。

戲樓坐南向北,為木結構,術裝修。整個建築物只用兩根平行跨空枋和一根額枋構成整個屋頂的大木架,南北、東西空間都是淨跨20米。四周除了包廂間隔設有小立柱外,廳內沒有一根大主柱。戲樓正廳可以容納觀眾400至600人;東西北三面兩廂樓上設有15個包廂座,可容200多觀眾。戲樓南面正中是戲臺。它高約1米,寬9米,深8米,是我國傳統的伸出式舞臺。

戲臺上方的吊頂為懸臂式結構,頂中央以變形拱鬥推砌,向上構成一個6米直徑的「雞籠式」藻井。舞臺上沒有一根主柱,不設天幕和邊幕,觀眾可以從東西北三個方向看演出;而且不藉助任何擴音設備,把演員的聲音清晰地傳到臺下,讓每個角落的聽眾都能聽得清,整個劇場的視聽效果都是極佳的。會館的內部裝飾是採用重點裝修的處理方法,以木裝飾為主,磚石為輔。它的匾額和抱柱匾聯書法遒勁瀟灑;簷板、欄杆、舞臺裙板的鏤空木雕和浮雕無不顯現潮州地方色彩的精美藝術風格;再配以宮燈、壁畫以及舞臺的幔帳道具,色彩斑爛,充滿著典雅富麗的氣氛。

廣東會館戲樓的這種巧妙的建築設計和藝術處理,繼承發揚了我國古典戲劇 舞。臺的優點,它從三面接近觀眾,讓觀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便於演員和觀眾之間的感情交流,這正是現代許多劇場設計家所追求的效果。清末的古裝戲這座博物館陳列的文物中,有一套清代末期的戲裝頗引人注目。這套戲裝共有12件,其中八仙衣8件,太監衣2件,喜神衣和十殿閻君衣各1件。博物館請了文物專家朱家晉先生對這批戲衣進行了鑑定,朱先生從形制、質地和做工各方面分析,認為這些戲裝是光緒三十年至三十四年蘇州所制,是清宮昇平署承應宴戲時所用。

八仙衣是演出《南極增輝》劇中八仙向南極仙翁祝壽時,演員所穿。這批戲裝衣裡上有許多印記,只有「樹德堂尚」四字方章,還清晰可見,其餘均已模糊不可辨認。這批戲衣尚小雲先生戲班在二三十年代演出時還穿過,至於清官戲裝怎麼會落到尚小雲先生的戲班手中的呢?經我們多方調查,發現在民國2年袁世凱總統府曾向清宮內務府借撥過一份全箱,就是這批戲裝,後來就一直存放在中南海總統府內。民國13年以後,總統府不再演戲,這份全箱就不知下落。據分析,可能這批戲衣被人變賣出總統府,幾經輾轉最後為尚小雲先生收購併使用。

這批戲裝色彩典雅明快,繡工製作精細,雖經近百年,至今仍鮮豔奪目,成為我國戲劇發展的一個歷史見證。當年演出盛況天津戲劇博物館收藏最多的文物是記錄著當年戲劇活動的戲單。從這些戲單中我們可以看到清末民初,我國許多著名的崑曲和京劇表演藝術家如孫菊仙、楊小樓、梅蘭芳、譚富英、王鳳卿、德珺如、龔雲甫、尚小雲等都曾在這裡參加過堂會演出或舉辦義演。一張1917年的戲單上,我們看到,70年前梅蘭芳和譚富英等就在這裡演出過,如梅蘭芳的《千金一笑》和《汾河灣》,譚富英的《珠簾寨》、《定軍山》,王鳳卿、德珺如的《群英會》,龔雲甫的《張義進寶》,尚小雲、朱素雲的《奇雙會》等。

1918年6月29日的戲單上,印的是天津博物館成立展覽會餘興部,邀請北京榮慶社來會館演出三天,第三天早晚兩場演出的是連臺本戲,文武帶打的《鐵冠圖》,「刺虎」一折是韓世昌主演;末場戲中的「讀旨發兵」,演員是用滿文宣讀聖旨,由此可見當年演員的功夫之深。'1919年1月16日為賑災義演,戲單上註明從晚6點演到深夜12點。先是全班合演《大加官》,然後由幾十名著名演員分別演出《大回朝》、《落馬湖》、《三娘教子》、《失街亭》、《捉放曹》、《魚腸劍》等15出折子戲,當年演出盛況可見一斑。

革命家的足跡博物館陳列室裡還展出了孫中山先生,黃興先生以及鄧穎超同志和覺悟社的社員在會館進行活動的歷史照片和記錄,反映了老一輩革命家在此留下的足跡。1912年8月孫中山先生北上,途經天津,同盟會燕支部在會館召開歡迎大會,孫先生登臺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他說:「吾國自改建共和,僅有其名尚無其實,危險較專制時代尤甚,友邦愛我者多方提攜維護,而忌我遇事吹求,幸災樂禍,望革命中人此時較破壞專制尤應犧牲一切加千萬倍之力共謀建設,尤望吾四萬萬同胞共同致力,使我中華民國數年後在地球上成一頭等強國,且歐美有百萬人民之強國,我中國四萬萬同胞,同心協力何難稱雄世界雲。」

同年,黃興先生也北上抵津,天津國民黨支部和墾殖協會聯會在會館召開歡迎大會,黃興在會上發表演講:「此次革命,系全國四百兆人之發於良心,應於時勢,故能收此全功。但改革以後,建設甚難。現在全國秩序尚未恢復,吾人亦不能符全國人民之希望,最為慚愧。兄弟對於現在進行,以化除黨見,統一精神為第一要義。諺有云:南北一家,兄弟一堂。雖有二十二省,雖蒙古、西藏通是兄弟一堂也。此時雖在理想時代,將來必見之實行耳。」

孫中山、黃興革命先輩的講話充滿著革命的理想和激情,至今讀起來仍可得到教益。1919年五四運動時期,鄧穎超同志和覺悟社的社員以及直隸第一女子師範學校的同學在會館舉辦過募捐義演。他們自編、自導、自演新劇《木蘭從軍》和《伊藤博文》,鄧穎超同志女扮男裝飾劇中愛國英雄安重根。這次義演共三天,募集捐款四千餘元。這筆錢他們用來興辦了文化補習學校,招收40名女難童進行文化補習。天津戲劇博物館作為我國博物館百花園中一朵新花,已經放出了獨特的藝術光彩,在我們繼承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宏大事業中它將發揮其應起的作用。

相關焦點

  • 世界博物館日 | 吐血整理全球33家戲劇和音樂博物館
    天津市南開區東門裡大街257號天津戲劇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個專業性戲劇博物館,是我國當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清式會館建築之一北京市東城區王府井大街22號首都劇場四層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戲劇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家戲劇博物館。
  • ...李金枝:建立河南戲劇博物館和常香玉紀念館 為鄭州增加絢麗名片
    所以,這次參加兩會,河南省政協常委、河南豫劇院一團團長李金枝就提出「建立河南戲劇博物館和常香玉紀念館」的提案。戲曲大省河南尚無一座現代化專業性戲劇博物館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具有悠久的歷史、獨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眾基礎,是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與表現形式。而河南是戲曲大省,文化積澱深厚,以豫劇、曲劇、越調等為代表的數十種地方戲曲,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我國最完整的縣衙,完整文物12000多件,我國首個衙門博物館
    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各地分布著很多古代建築物,此外,保留建築群和這些古老建築不僅促進了旅遊業的發展,對我國建築方面的研究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們經常說的古老建築一般是名人的居住地,或者是故宮和民居的建築群,但是,今天我們想說的是這個建築物,在古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個給等待政府機關的縣政府。
  • 國內幾家值得一去的音樂博物館,等你打卡
    對中國地方民族音樂感興趣的朋友,在路過無錫的時候,可以去逛逛無錫運河公園內的這座中國民族音樂博物館哦!這是國內唯一一家綜合性民族音樂博物館,館內陳列、收藏、研究、演藝等功能為一身。博物館分有千古遺音、太湖美韻、民樂大家、國風千年、中國民族樂器展覽五大板塊,藏有展品近千件,其中樂器四百餘件,加上豐富的書籍和圖影音資料,基本完整呈現出了無錫地方民樂和中國民樂的發展史~看完民樂,再來了解一下交響樂在我國的發展吧!以上海灘「染料大王」周宗良宅邸改建的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由5棟老洋房組成,是國內第一家以交響音樂為主題的音樂博物館。
  • 為一塊磚、一片瓦,建一座博物館,這12座專題博物館在收藏什麼?
    《國家寶藏》第三季已經播出大半,博物館你逛到哪裡啦? 此前為大家介紹了一些國內偏冷門的博物館。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專題博物館。和綜合類博物館不同,專題博物館是以某一題材,比如青銅、瓷器、簡牘等某一具體方面為主的專業性博物館。它們大都個性鮮明,具有地方特有的文化底色。 除了那些你沒想過、沒聽過的「寶貝」,被好好珍藏著。那麼,這12座專題博物館,都在收藏著什麼呢?
  • 抖音時光是座博物館藏著我心愛的它是什麼歌誰唱的完整歌詞介紹
    抖音時光是座博物館藏著我心愛的它是什麼歌誰唱的完整歌詞介紹時光是座博物館藏著我心愛的他什麼歌?這首歌叫做《時光是座博物館》,演唱的歌手是木小雅。時光是座博物館歌詞歌手:木小雅所屬專輯:時光是座博物館作曲:木小雅作詞:木小雅編曲:高志遠/丁培峰作業本上的小紅花 牆上一幅幅塗鴉手裡轉動的紙風車 盼過一年年春夏踮起腳偷偷去拿 鐵皮桶裡的糖啊深夜裡靜靜聽的 那一盒盒磁帶啊時光是座博物館 藏著我心愛的它
  • 大英博物館:世界上第一座國家博物館,更是座「戰利品大寶庫」
    走到任何地方,當地的博物館都是小娘子的必選項,因為在我看來,這是最便捷的了解每一個地方人文歷史、物種風貌的途徑。英國之旅,自然也不能放過舉世聞名的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又名不列顛博物館,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
  • 坐擁世界頂級化石資源卻門可羅雀——我國大量化石博物館面臨運營...
    nbsp&nbsp「我國擁有世界一流的化石資源。」&nbsp&nbsp&nbsp&nbsp據專家介紹,國家也沒有統一的財政支持資金項目,支持自然科學類博物館建設、運營、更新等。目前,屬於國有性質的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建設、運營資金大多缺少穩定支持機制。
  • 我國「最囧」的大橋,剛成世界第一,就被另一座大橋取代
    說到橋梁的建設,我們就不得不提及中國,這個世界上公認的橋梁設計大國,在短短幾十年間,突破重重難關,一併成為世界的橋梁史上的一顆閃耀之星,今天,就來大家了解一座比較「囧」的大橋,它成為世界第一的時間很短,幾年間就被另一座大橋取代。
  • 這座海島與我國沒有關係,卻用我國來命名,每年對遊客限量開放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座海島,雖然與我國沒什麼關係,但是卻用中國來命名,每年對遊客限量開放,這座島就是松布雷羅秦島。看到這座島的名稱,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非常陌生,就算是經常環球旅行的中國遊客,也對這座島不怎麼熟悉,它位於厄瓜多加拉帕戈斯群島,是一座極小的火山島,由火山噴發形成,面積不到一平方公裡。
  • 我國大量化石博物館面臨運營困境 如何把自然科學帶到公眾面前成難題
    某化石博物館館長表示,今天自然科學博物館的狀況跟20年前的歷史文化博物館類似,缺少運行經費支持,體制機制不順,展示手段落後。過去,我國的歷史文化博物館通過收取門票支撐場館運行,舉步維艱,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遊客稀少、影響力較弱。其後,通過財政專項保障,運行經費得以解決,文化博物館運營「死結」得以解開。那麼,自然博物館的出路何在?
  • 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館 晉升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原標題: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館 晉升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近日,記者從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館(以下簡稱「麋鹿苑博物館」)獲悉,經核定,在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的《關於第四批國家一
  • 不止海軍博物館 這兩座博物館明年也將亮相九龍坡
    在抵達中心城區後,它將被改建成為海軍博物館,與農民工博物館、數碼博物館一起,在明年7月1日前在九龍坡區迎接遊客到來。眾多博物館紛紛亮相,與當地政協數年來持續助推文化資源保護工作密不可分。三座主題博物館明年亮相11月23日上午,市政協「同心聚力巴渝行」走進九龍坡區,來到重慶建川博物館聚落,工作人員通過展板介紹博物館概況時,此前備受期待的海軍博物館,已經進入到建川博物館聚落的地圖之中。這座還未建成的海軍博物館,可以說是「C位出道」。今年8月28日,海軍166艦正式退役,並移交給重慶建川博物館。
  • 水袖與蓬裙的邂逅 ——紀念湯顯祖•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 國際博物館日特輯
    在這個紀念日裡,鳳凰天津帶您走進中國第一座戲劇專題類博物館——天津戲劇博物館,讓我們一起在時間的流淌中去感受水袖和蓬裙帶來的戲劇美~天津戲劇博物館的前身是始建於大清光緒三十三年的天津廣東會館,是我國當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清式會館建築之一。
  • 兒童劇成第一大戲劇市場 發展模式引關注
    兒童劇成為第一大戲劇市場 作品質量迎考驗 據道略演藝產業研究中心相關負責人現場介紹,兒童劇已經成為親子演藝的核心內容。全面二胎政策放開背景下,兒童戲劇發展備受關注。當前,兒童劇消費對象主要呈現出兩個特徵:一是父母有較高的文化教育水平,對孩子藝術教育有較高需求,二是高知家庭收入水平較高,兒童劇消費能力強。
  • 林惠祥:捐畢生所藏文物 創我國首個人類學博物館
    林惠祥泉州網5月7日(記者 許文龍 通訊員 陳偉鵬/文 石獅市博物館/供圖)他是我國通過實地調查研究臺灣高山族的第一人,所著《文化人類學》是我國第一部被列為大學通用教材的人類學專著;他是以一人之力興建專業博物館的中國高校第一人,是中國第一所人類學博物館創辦人;他把畢生搜集的幾千件珍貴標本文物、包括徐悲鴻作品在內的私人收藏畫作及自家一棟樓捐給廈門大學
  • 揭秘阿拉伯第一座世界性博物館,真相令人震驚!
    不過,那只是個數字模擬場景,這座令人驚嘆的建築,到今年11月11日才正式向公眾開放。這座建築的光影設計尤為驚豔,給努維爾帶來了巨大的國際聲譽。完整視頻請戳 ☟此外,這個島還將建造2座博物館,未來還有法蘭克·蓋瑞(Frank Gehry)設計的阿布達比古根漢美術館,以及諾曼·福斯特
  • 我國這三座城市,即將擠進世界一線城市,深圳第一成都第三
    眾所周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許多城市逐步成長為特大城市,在我國,北上廣深是四大城市,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引領著全國城市的發展節奏,除這四大城市外,還有許多省會城市也逐步發展起來,而且越來越國際化,除了北上廣,我國還有三個城市,即將擠入世界一線城市行列,深圳排第一
  • 重慶自然博物館90歲了!我國首具恐龍化石在這裡首次站立
    這裡曾是我國首家民辦科學院的所在地,抗戰時期,我國著名科學家圍聚在其周圍,不僅研究出了我國第一個近代地震儀,而且我國第一具恐龍化石也是在這裡首次站立起來對外展出…… 盧作孚建立我國首個民辦科學院
  • 大都會、羅浮宮…13+座世界級博物館,帶你雲參觀
    如今,越來越多人去到國外旅遊,博物館成為了必不可少的打卡地。如果說,考古是文明的「第一現場」,那麼博物館則是大家進入文明的「第二現場」,從發掘轉向了收藏、展示。在博物館中,人類智慧被高度濃縮,大眾得以與文明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