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熊貓3》中的中國哲學:找到「小太極」,踏入「大境界」

2020-09-05 筆下花文案

人不一定應當是宗教的,但他一定應當是哲學的。我所說的哲學,就是對於人生的有系統的反思的思想。——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

《功夫熊貓3》在接續前兩部劇情的基礎上,講述了神龍大俠阿寶在兩位爸爸、師傅和團隊的幫助下,團結熊貓村民用「氣功」打敗了擁有邪惡力量的反派天煞的故事。

《功夫熊貓3》劇照

重溫這部帶有濃鬱中國風的電影,我發現它不僅場面畫風充滿了龍、水墨、書法、古寺、太極、二胡等中國元素,還出現了「太極」、「宇宙」、「氣」、「天人合一」等中國哲學概念。這部電影在表面的中國元素下深藏了一顆中國哲學心。

師傅對話神龍大俠

影片開頭,浣熊師傅就向阿寶問道:「你是誰,神龍大俠的職責是什麼?」這相當於向阿寶提了一個亙古不變的哲學問題:你是誰、你要做什麼、做這些又是為了什麼?影片通過阿寶的行動將答案緩緩的帶給了觀眾。

我逐漸明白:這是一部講述人生境界的哲學電影。

在中國哲學理論中,「新儒學」思想認為:在個人成長上,最好的自己是「小太極」;在人生境界上,最大的是「天地境界」。

我們個人成長的結果一般會通過人生境界來顯示,因此,最好的「小太極」一般對應著最高的「大境界」。

願我們都能找到自己的「小太極」,踏入「大境界」。

中國哲學中的「宇宙」、「氣」和「太極」

從遠古流傳的八卦、周易,到儒釋道的各門功派。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歷史長河中,處處閃爍著智慧光芒。

電影集中體現了宋代經過更新的「新儒學」思想,吸收綜合了儒釋道部分觀點的新儒學主要有三個思想來源:

一是儒學本身。電影中從遠古熊貓村民集體為烏龜療傷到最後阿寶選擇犧牲自己救眾人的捨生取義,都體現了儒家「服務宇宙」和「仁愛」的思想;

阿寶選擇犧牲自己

二是佛家、道家和禪宗的部分思想。如電影開頭烏龜大師勸誡天煞的「索取的越多,失去的也越多」禪語,體現了道家的「少則得,多則惑」的辯證思想;

烏龜大師勸誡天煞

三是道教中陰陽學家的宇宙觀點。

電影中涉及到的「新儒學」觀點主要有以下:

  • 1.宇宙論哲學家:周敦頤的解釋——《太極圖說》

哲學家所說的「宇宙」不同於物理學意義上的「宇宙」,是指一切整體的存在,相當於中國古代哲學家惠施所說的「大一」,是「至大無外」。任何人,人和事都處在宇宙之中。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

周敦頤是第一個講宇宙論的哲學家,他寫的《太極圖說》解釋了他凝縮在太極圖裡的「靜虛動直」等思想,這和電影中,烏龜大師認為平靜的內心就像一面鏡子,進而「主靜」的思想是一致的。

  • 2.宇宙論哲學家:張載提出了「宇宙父母」

張載認為「氣」是一種原始混沌的質料,各種事物都是由它而出。

烏龜大師的「氣」

電影中,凡間的人和靈界的靈明都是「氣」的特殊聚散方式,天煞奪走別人的氣,也就相當於毀滅了別人存在的基礎。同時,因為天地之氣與人之氣可以互相轉化,所以天煞所攜帶的氣會越來越強。

張載認為,太極就是「氣」,氣的矛盾運動稱為「太和」。這個觀點體現在電影中,就是開頭烏龜大師迎戰天煞的時候,就用自己的手杖畫了一幅太極圖,並寫了一個「氣」字。

阿寶畫出自己的「太極圖」

在最後,阿寶大戰天煞,返回凡間的時候,畫出的太極圖,也就是都離不開「氣」。

張載在《正蒙》中提出宇宙萬物來源於同一個「氣」的觀點,人人都是「宇宙」父母的兒女。烏龜大師、天煞、阿寶、浣熊師傅、熊貓村和山谷的村民等等全是「宇宙」的兒女。

  • 3.陸王學派與心學:

陸王學派認為宇宙是一個自身完整的精神實體,心為宇宙立法,人心主宰世界。

故事一開始,烏龜大師和天煞在靈界交戰,靈界可以看作是人的核心「靈明」的棲身之所。國外的書籍多將王陽明心理學中的「靈明」譯為「spirit」,這也對應了電影裡的翻譯。

根據心學的「人心主宰世界」,所以,在靈界中,能改變世界的只有人。

對應在電影中,阿寶和天煞在靈界大戰,在阿寶的靈明即將被天煞奪走時,凡間的人,也就是他的爸爸以及熊貓村的那些村民利用自己的心改變了靈界這一事情的走向。

  • 4.程朱理學:整個「宇宙」的終極標準——太極

程朱理學認為:宇宙不僅有「氣」,各個「氣」還有各自的「理」。

這個「理」相當於西方哲學中的抽象,這個「氣」就相當於對應的「具體」。

「在天地言,則天地中有太極;在萬物言,則萬物中各有太極。」——朱熹《語類》卷一

「極」字在新儒學中,表示事物的最高原型。

「太極」是整個宇宙至高無上,無所不包的終極標準,是一切「理」的概括。

烏龜大師留下的卷宗

電影中處處可見太極。如浣熊師傅在藏書閣找有關天煞的資料時,找到的卷宗外都畫有太極的圖標。

宇宙的終極標準是「太極」。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宇宙」,我們的「小太極」(即:人生的最高境界)又是什麼?

著眼宇宙之大,功法有專長,境界有大小

馮友蘭曾在《中國哲學簡史》提到了人生的四個境界:

人的各種行動帶來了人生的各種意義;這些意義的總體構成了我所稱的「人生境界」。由最低的說起,這四等是:一本天然的「自然境界」,講求實際利害的「功利境界」,「正其義,不謀其利」的「道德境界」,超越世俗、自同於大全的「天地境界」。

就像電影裡熊貓村的熊貓一樣,有的人擅長踢毽子、有的人擅長遊泳、有的人善於舞動彩帶.......我們每個人的興趣和專長有所差別,可在人生境界上,我們每個人都有平等的選擇權利。

以電影中各種人物形象的最初境界為例:

  • 「自我」未曾覺醒的「自然境界」

電影中的山谷的小豬、熊貓村的嬰兒等的境界都屬於「自然境界」。

熊貓村嬰兒熊貓

他們沒有思考過自己是誰,活著的目的是什麼等哲學問題,只是自然而然的按照自身的本能或社會習俗而生活。

  • 不違背道德的「功利境界

電影中的絕大部分角色剛開始都屬於不違背道德的講求實際利害的「功利境界」,阿寶為愛撒謊的兩位爸爸就是例子。

李山帶阿寶回熊貓村

在翡翠宮,李山聽到了烏龜大師和天煞的過往故事,得知天煞要來抓兒子,他謊稱自己會「氣功」,意在帶兒子逃離危險之地。

阿寶的鵝爸爸擔心阿寶的親爸爸李山搶走阿寶對自己的愛,藉口要給阿寶做飯,藏在阿寶的箱籠裡。

  • 違背道德的「功利境界」

作為烏龜大師的好戰友,天煞曾和烏龜大師並肩作戰,並背著重傷的烏龜來到了熊貓村。

熊貓們用「氣功」治好了烏龜

熊貓們用「氣功」治好了烏龜,並傳授給了烏龜氣功。天煞卻看到了「氣」可以被掠奪被利用,他想把天下之氣據為己有。

按照「陸王學派」的觀點,天煞從前是個好人,後來因為良知被私慾遮蔽,內心的靈明沒有將其表現出來,沒有「致良知」。所以,不能用「氣功」。

片中,天煞在普通狀態時,腰間收集的氣牌未閃綠光,可是只要他一戰鬥用氣,腰間的大師們牌牌就閃爍綠光,證明了天煞根本不會氣功,自己不能發動自己本身的氣,所以才到處搶氣。

天煞所做的每一件事,對他自己來說,都是「有用」的。

天煞奪氣

正如我們常說的「煞氣」,天煞自帶兇惡不祥的神色。為達利己的目的,不擇手段,屬於違背道德的「功利境界」。

  • 正義不謀利的「道德境界」

浣熊師傅、阿寶和「蓋世五俠」等為民除害,保衛山谷的人,屬於這種人生境界。

  • 服務宇宙的「天地境界」

正如《中國哲學簡史》第二十三章:《更新的儒家:宇宙論者 》中指出的:

聖人所做的,無非是每個人應該做的事。但是因為他理解宇宙萬事萬物的流程,因此他所做的具有一種新的意義。

烏龜大師作為電影中的聖人,在山中打坐30年終得氣功,他已經達到了「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經常通過感知天地,預測未來,理解了宇宙萬事萬物的流程,並以自己的智慧服務宇宙。

他在500年以前就預料到天煞會再次殺回來,掠奪「氣」。他看到了阿寶身上的「小太極」,選擇了他來承擔阻止天煞的重任。

在天煞吸走自己的元氣之前,他通過宇宙傳遞了信息給阿寶的親生父親李山,意在讓李山帶回阿寶,學會「氣功」,帶領熊貓村民擊敗天煞,拯救宇宙。

作為宇宙的兒女,應該追求樣的人生境界呢?

勇於承擔自身使命,踏入服務宇宙的「大境界」


電影中山上的宮殿

山路曲折盤旋,朝著頂峰延伸;境界大小有別,著眼天地大全。

孟子曰:「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孟子認為在生活中做到「誠」和「仁」,就可以實現個人和宇宙的融合,達到「萬物皆備於我矣」的境界。

青年毛澤東讀《孟子》,曾寫下這樣的心得:

「一個之我,小我也;宇宙之我 , 大我也 ; 一個之我 , 肉體之我也;宇宙之我, 精神之我也。

從哲學意義上講,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就已經成為了整個社會和宇宙中的一分子,我們身上有更來自更高維度的宇宙之愛。

我們每個人比自己想像的要重要,因為我們身上都擔負有相應的使命,只有當我們擔起了自身的服務宇宙的使命,才能踏入人生的大境界。

  • 勇於承擔自身使命的阿寶

阿寶被父親帶回熊貓村後,阿寶學會了做一隻真正的熊貓。

阿寶回到了熊貓村

因為不會教「氣功」,李山爸爸首先帶著阿寶練習一些熊貓的習性。阿寶逐漸開發了自己諸多方面的潛能,逐步適應了村裡的生活。

阿寶和爸爸李山

電影的鏡頭一換,天煞闖進了山谷,毀掉了翡翠宮以及烏龜大師的石像,除悍嬌虎外無一倖免,天煞直逼阿寶所在的熊貓村而來。

直到悍嬌虎到來,李山才向兒子坦白自己不會「氣功」,帶他回來是因為愛他。

可阿寶覺得自己作為神龍大俠,肩負保衛山谷的職責,責怪父親因為狹隘的愛阻礙了自己履行職責。

在危險面前,很多村民都陷入了恐懼之中,準備著逃跑,阿寶選擇了自己留下來面對天煞。

在發現「無須鐵指扣」對來自靈界的天煞沒用後,阿寶為了保護眾人和宇宙,選擇了犧牲自己,將天煞帶回靈界。

阿寶用中國龍畫太極

被眾人用「氣功」救了後,阿寶意識到了自身的眾多角色,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他說自己是大俠,是兒子,是老師,是學生。

他找到了自己的「太極」,成功踏入了服務宇宙的「大境界」。

  • 支持阿寶因愛勇敢的兩位爸爸

鵝爸爸來到熊貓村後,慢慢的愛上了熊貓村的村民,連那些打翻自己瓶瓶罐罐的小熊貓在他眼裡都像極了小時候的阿寶。

他後來意識到阿寶因為親生父親的出現,得到了更多的愛。

阿寶過的幸福是自己的心願,現在有人能讓阿寶更幸福,豈不是一樁美事?

作為養父,這並不是一種損失,而是收穫。

鵝爸爸開導李山

他在李山和阿寶之間出現矛盾的時候,主動開導李山,如果真愛阿寶,就要支持他,做他最堅強的後盾。

兩位爸爸作為阿寶最堅強的後盾,幫助他做通了村民的工作,倍受啟發和鼓勵的阿寶進而教會了熊貓村每個人都做最真實的自己,並訓練成了一個所向披靡的戰隊。

阿寶爸爸為阿寶組織了戰鬥隊伍

他們都愛阿寶,在最後的關頭,他們照著烏龜大師留下來的畫卷,帶領村民使出了「氣功」,至誠則靈的「集體氣功」在危急時刻救活了阿寶,也拯救了整個宇宙。

村民用「氣功」救阿寶

他們因愛踏入了服務宇宙的「大境界」。

  • 找到真實的自己的熊貓村民

每個村民在阿寶的帶領下,充分發揮了自身的優勢,驚喜的發現了更好的自己,在和天煞的鬥爭中,活出了自己的使命,意識到自己對於集體,對於宇宙的貢獻。

阿寶幫助村民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因此,可以說,在場的每個人都被阿寶主動獻身的精神所感染,挖掘到了內心深處對他人對宇宙的大愛。那閃亮的光芒,代表每個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小太極」,踏入了「大境界」。

成為真正的自己,活出自己的「小太極」

哲學家朱熹認為,每個人或者每件事物都有自己的「太極」。

只是由於某方麵條件的欠缺,自身的潛能沒有充分的顯示出來,就像珍珠被淹沒在濁水中間一樣。

那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小太極」呢?具體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 「格物致知」和「致良知」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禮記·大學》

1.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出於《禮記·大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皆以「格物致知」為前提。

《朱子語錄》云:「物格是要得外面無不盡,知至是裡面亦清澈無不盡。」

「格物致知」:即對外界事物調查研究,擴大自己的認識。這並不是一種單純的體力和智力活動,而是每個人找回自己本性的過程,使沉溺在濁水中的珍珠重現光輝。

舉個例子,現在有感情困惑的人很多,究其原因,是因為很多人都不懂什麼是愛?怎麼樣才算愛一個人?只有把這個問題真的格明白了,才能走出困惑。

用陳來先生的話說就是:「朱熹的格物致知學說在重視人的道德修養同時,強調外部事物的考察和知識的學習擴展」。因而,朱熹的&34;學說是求真和求善的結合。

格物,一定程度上就像是學開車,車要開得好,需要對車有充分的了解,對駕車的技巧了解練習得越細越多越好。

如果我們對於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也用這樣的精神去學習,去處理,就更容易在自己的領域有所作為。

2.致良知

王陽明說:「明明德者,立其天地萬物一體之體也;親民者,達其天地萬物一體之用也」。

王陽明認為,「良知」就是人內心的亮光,可以說就是《大學》裡的「明德」。

個人精神修養就是順應自己的良知去生活,把來自自覺的知識付諸於實踐。

「致良知」才能修身,只有一個人「致良知」才能愛大眾,愛國家,愛天下。

這和我們經常所說的,「做事先做人」、「德為才之帥」等具有同樣的道理。提醒我們,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養。

  • 用敬

「用敬」,即專心致志,心無旁騖。

物理學家牛頓,有一次走進廚房煮雞蛋,但思緒還深陷在自己剛做的研究實驗裡。煮了一陣,蛋該熟透了,誰知他打開鍋蓋一看,鍋裡放的不是蛋,而是他的手錶。

詩人賈島沉浸作詩,達到了忘我的境界。有一次,他走在長安城的大街上,邊走邊思考是「僧推月下門」還是「僧敲月下門」更妙,由於太專心了,他居然一頭撞進了韓愈的儀仗隊。得知事情原委的文學家韓愈佩服賈島的投入,不但沒有責怪他,還和他一起想了很久,認為「用『敲』字好!」

於是,「推敲」二字也便流傳開來,唐詩中也多了一句經典: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當我們全身心沉浸在某種活動當中,渾然忘我之時,我們就容易達到自己的「小太極」。

積極心理學家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在自己的著作《心流》中曾指出:

心流是我們全身心地投入一樁事物,達到忘我的程度,並由此獲得內心秩序和安寧時的狀態,是一種幸福的體驗。

有一顆純粹的心,就可以看到更多美麗的風景。

  • 頓悟

回想《功夫熊貓》系列電影中阿寶的每次「頓悟」,都以「用敬」為前提,在第一部中,他是通過在翡翠宮一路摔打,不斷學習,才最終頓悟到「無」的秘密;第二部中,他勇於面對幼年悲慘經歷,才掌握了「內心的平靜」;第三部中,要想學熊貓祖傳的「氣功」,他從學習做一隻真實的熊貓做起,並心無旁騖的承擔自己作為「神龍大俠」的職責。

作家格拉德威爾曾在《異類》一書中提出「一萬小時定律」,認為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一萬個小時。

這從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只有「熟」才能生「巧」,只有「用敬」才可以「頓悟」。

  • 服務宇宙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張載

「新儒學」通過 「橫渠四句」闡述了中國傳統士大夫的精神價值和生活意義,這種服務大宇宙的人生境界,為歷代文人學士所推崇。

「天人合一」不僅是中國傳統哲學的基本思想,也是中國人的生活理念和態度,它根植於每個國人的心底。

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在平時的生活中,不僅要注重增加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還要注重開闊胸襟,涵養氣質,去追求一種更有意義、更有價值、更有情趣的人生,提升人生的境界。

人生的價值,應當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什麼。——愛因斯坦

總結:

  • 在中國哲學理論中,「新儒學」宗派認為:在個人成長上,最好的自己是「小太極」;在人生境界上,最大的是「天地境界」。
  • 中國哲學「新儒學」宗派認為:宇宙的終極標準是「太極」。
  • 馮友蘭曾在《中國哲學簡史》提到了人生的四個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 我們每個人的興趣和專長有所差別,可在人生境界上,我們每個人都有平等的選擇權利。
  • 作為宇宙的兒女,我們應該勇於承擔自身使命,活出自己的「小太極」,踏入服務宇宙的「大境界」。
  • 格物而後致知致良知,用敬而後頓悟,追求服務宇宙的人生境界。

部分圖片取材於來源於電影《功夫熊貓3》,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專注分享學習心得,在文字的路上,與您同行,歡迎點讚評論關注!

相關焦點

  • 《功夫熊貓3》
    第三部則保守到了另一個極端,中國元素爆發出「洪荒之力」,與好萊塢代表的西方文明價值觀嚴重衝突,卻還是被生拉硬湊到一起,中國電影市場資本的魅力大到令中國觀眾都有點瞠目結舌了。雖然主角是一隻會功夫的熊貓,但作為一部好萊塢電影,《功夫熊貓3》骨子裡依舊秉持西方的普世價值觀,逆境中的個人成長是實現自我價值最重要的途徑。然而,不知是否因為加入中國動畫人的關係,這次阿寶的成長「變味」了。
  • 我怎麼在《功夫熊貓3》中看出了《七龍珠》?!
    這種哲學滲透到方方面面,點滴可見,非浸淫日久感受不到,所以外國人拍的中國風動畫,無論是當年的《花木蘭》,還是如今的《功夫熊貓》,都只能是得其形失其神,隔靴搔癢罷了。還記得金庸在小說《倚天屠龍記》裡寫過一個張無忌學太極劍的故事嗎?
  • 打太極拉二胡 "功夫熊貓"中國元素解析
    越來越多的好萊塢電影來中國取景拍攝,越來越多的西方電影人在電影裡以中國文化作為自己的靈感來源。   2008年的《功夫熊貓》曾引起了關於西方人表現中國文化的大討論。四年過去,《功夫熊貓2》把中國元素、東方精神吃得更透,表現得更好。而我們耳邊還響著抵制文化入侵之聲——這隻叫阿寶的熊貓到底是誰的孩子?《功夫熊貓》系列中的中國元素到底有多少?是否真反應出了我們的文化精髓?
  • 卡通「太極熊貓」——中華版功夫熊貓亮相地鐵
    世界上已經有二隻品牌熊貓,一隻在四川,一隻在好萊塢(《功夫熊貓》)。而第三隻貌似就是這隻魔都拉手上部櫥窗中的「太極熊貓」了。仔細觀摩,太極熊貓有水墨、包子、蠢萌、智慧、太極、氣功、環球7種形態,都採用了中國水墨畫的技法,結合了太極與卡通文化生動呈現。向我們傳遞著一個信息,國外有七個小矮人,中國也有7個熊貓寶寶、7個葫蘆娃的文化。
  • 《功夫熊貓3》你可能錯過的N大細節 看三遍也不會懂
    功夫熊貓系列對這一元素進行了充分的運用,從翡翠宮穹頂巨龍口中的「神龍秘籍」,勇者大刀上的龍圖騰,聖淚池旁的龍形山體,阿寶的「神龍大俠」稱號,再到第三部結尾處阿寶領略武術精髓後的神龍附體,龍元素在片中幾乎無處不在。尤其是阿寶在靈界與天煞對決時人龍合一的設定,無疑是對中國傳統哲學中天人合一思想的致敬,也暗示了阿寶找到了神龍大俠這個身份。
  • 《功夫熊貓3》影評:昨日已成往事 未來還未可知
    看到這個分數,之前保留的那點對豆瓣的好感馬上轉為「霸王寒」:不應該啊,這麼恢宏壯美的視覺盛宴,令人暢快淋漓的感官刺激,且行且思的中國文化苦旅——居然給了8.2分這樣的高分?  是的,8.2分有拔高《功夫熊貓3》之嫌。相比於第一部,《熊貓3》整體給我的感覺是「還行,就這麼湊合」。
  • 功夫熊貓3:真正的回歸之作,滿滿的中國味道!
    熊貓村的生活是倦意的,阿寶體會了如何做一隻熊貓,他同時也學會了如何做自己—回歸天性,不能被責任和目標所帶走的天性,返璞歸真。這就是為什麼最終能夠打敗天煞的原因。他首先認出了自己——他是一名教師,一名學生,一個孩子,一隻熊貓,一個龍戰士,一個朋友和一個家庭。熊貓3應該告訴我們的是,遇到事情不要慌張,相信自己是最好的,做你自己就是最棒的,把自己最擅長的東西做到最好就好啦。
  • 《功夫熊貓3》:熊貓阿寶成為神龍大俠
    雖然看的是國語配音版,但口型和本土化都比想像中優秀!水墨片頭、皮影戲、亭臺樓閣、廊橋水榭、漢服,各種中國風糅合得很是和諧,還有中文口型。從細節中可以看出對中國文化的尊重和中國市場的重視。神龍大俠變身超級酷炫,阿寶憨態可掬蠢萌中滿滿的狹義情懷,依舊精彩不凡。打鬥畫面流暢精美,人物動作表情追求極致,笑點不斷。
  • 從《功夫熊貓3》中看中國元素——評《功夫熊貓3》
    《功夫熊貓3》是一部優秀的動畫片,無論是老少都值得去觀看,這是一部值得讓我感到非常親切的電影,雖然是好萊塢製作的,但是充滿著許多的中國元素感覺就像看本土的一樣,我們從功夫熊貓一到三看以看出中國元素在美國這部動畫片中越來越多。
  • 我為什麼不喜歡《功夫熊貓3》
    故去的英雄,可以再撈回來嗎,讓他們重新推動劇情嗎?當然可以的。玩得好的,就像獅子王再次聽到死去的父親穆法沙的聲音,看到他偉岸的身影;玩得不好,就玩成了串門:「孩子,來爹這邊玩兒不?」功夫熊貓的前兩部也都是喜劇,但卻都有悲劇的基因。它們都有一些無可挽回的東西,都有一些讓我們心靈沉重的東西。但是《三》沒有,它是純純的喜劇,是膩人的糖心餡的餃子。
  • 黃磊和多多父女精彩配音,《功夫熊貓3》成最萌功夫經典
    【為功夫熊貓老爸配音的是成龍】《功夫熊貓3》接續前作《功夫熊貓2》的劇情,故事圍繞新任神龍大俠熊貓阿寶在探尋自己身世之謎的過程中重遇生父,並發現了離散多年的同胞下落,然而就在此時,邪惡力量開始席捲中原大地,熊貓們可能再次遭遇危難。【功夫熊貓肚子上趴著的是他的鴨子爸爸】《功夫熊貓3》為功夫熊貓阿寶配音的是黃磊,而黃磊女兒多多則是為一個可愛的小熊貓配音,名字叫蕾蕾。
  • 功夫熊貓3:搞笑的情節背後,是古代道家的傳承!
    很多電影的英雄主義都很俗套,剛開始就知道了結尾,而功夫熊貓卻走個不一樣的路線,讓觀眾有驚喜的成分在裡面,利用很多線索來促進劇情的發展,但並不感到無聊。功夫熊貓3利用了之前兩部的背景和伏筆。展現了五年後的樣子,看到阿寶的影子的人們自然會對阿寶感到親切。
  • 在第三部裡,功夫熊貓學會了中國的氣功
    氣,是中國古代的一個哲學概念,相比西方的赫拉克利特認為世界的本源是火,中國古人認為,「元氣」是構成世界萬物的原始物質。《莊子·知北遊》就有「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東漢王充謂「天地合氣,萬物自生」,程朱理學信奉,太極是宇宙的根本和本體,太極本身包含理與氣。
  • 知道這些秘密,看《功夫熊貓3》才帶勁
    《功夫熊貓3》與以往好萊塢動畫不同的是國語版根據中文臺詞修改了口型而且還融入了很對原味中國元素太極八卦摺扇雙節棍茶道阿寶在電影中不小心把辣椒麵撒到自己身上妥妥的四川味兒嘛!在第三部中阿寶的爸爸終於不再是一個鵝了!
  • 《功夫熊貓3》上映 群星力薦 五看點一網打盡
    在這全宇宙狂歡共賀阿寶歸來的重要時刻,《功夫熊貓3》史上最豪華的全明星配音陣容傾巢出動,群星力薦《功夫熊貓3》五大看點:突破成長、好看爆笑、頂尖技術、中國元素、大咖配音……2016年春節檔最正宗的合家歡電影《功夫熊貓3》現已火熱出爐,超級萌俠阿寶邀您一同開懷大笑、開心觀賞。
  • 《功夫熊貓3》:好萊塢的面子,傳統文化的裡子
    原標題:《功夫熊貓3》:好萊塢的面子,傳統文化的裡子 在《功夫熊貓3》中,這種靈活自如的運用讓人更加吃驚,中西兩種文化不再停留於表面的視覺形象,而已達到深層次的融合。   電影的劇情依然非常類型化,設定了一個全新的反派天煞——一個非常像《西遊記》中的牛魔王一樣的怪物,讓中國觀眾感覺非常親切的形象。阿寶的任務就是要打敗天煞,拯救世界。
  • 【11區真有料】從「功夫熊貓」系列談起 「中國風」作品四大武學!
    夢工廠動畫的新作《功夫熊貓3》最近在全球熱映,當中運用得越發純熟的中國元素,比前兩部更甚的東方風情:從第一部的致敬港式武俠片的功夫橋段
  • 《功夫熊貓3》:形象設計和幕後的「功夫」高手
    新華社上海2月3日專電 題:《功夫熊貓3》:形象設計和幕後的「功夫」高手  新華社記者許曉青、陳愛平  熊貓阿寶成為「神龍大俠」的終極秘訣是什麼?熊貓的「氣功」究竟有多強?中美合拍動畫電影《功夫熊貓3》上映3天獲得超4億元人民幣票房,在北美市場也獲得好口碑。
  • 《功夫熊貓3》今日爆笑上映 群星力薦五大看點
    在這全宇宙狂歡共賀阿寶歸來的重要時刻,《功夫熊貓3》史上最豪華的全明星配音陣容傾巢出動,群星力薦《功夫熊貓3》五大看點:突破成長、好看爆笑、頂尖技術、中國元素、大咖配音……2016年春節檔最正宗的合家歡電影《功夫熊貓3》現已火熱出爐,超級萌俠阿寶邀您一同開懷大笑、開心觀賞。
  • 《功夫熊貓3》歸來:將中國元素運用到極致的優秀範本
    我們成長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成為什麼別的人,而是要找到自己,成為自己。功夫熊貓之所以老少鹹宜,是因為小朋友們可以看到萌萌的畫風,不斷的笑料。而大人們也可以從有些旁白中參透些道理。我相信電影或者電視劇等影視作品,不僅僅是用來打發時間或者僅僅是被用作娛樂的,它或多或少會對觀眾的心理產生一些影響。哪怕只有一絲絲的影響,這部影視作品也是成功的。而功夫熊貓也是一部會給人帶來思考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