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頡「送」我一面鏡子(上)

2021-03-05 文宏水墨苑

           

                倉頡「送」我一面鏡子(上)

                               

 

 題記

     ——美從勞動中來,美又高度概括著生活。生活離不開文化,文化亦離不開美的抒懷,愛美就是愛生活。人類生活的每一天都在創造美,書寫美,凝練美,因此,美與人如影隨形。



  

朋友從洛南發來一張圖片,問及漢字始祖,答曰:倉頡。又問倉頡所造28個字,我竟不能一一作答。只知這位黃帝的史官,創造漢字的初衷,是用優美的圖式,典型的鳥獸足跡為聖主在做大事記錄,未曾想這些文字竟成就了一段千古江河的燦爛文化。

 

這倒引起了我的回憶,十一年前,因仰慕周王朝發祥之地,曾隨友人一同尋訪過位於寶雞岐山縣境內的倉頡廟。聽村民講解,觀縣誌記載,便將這位神人與文化寫進了自己的觸摸日記裡。如今再看4000年前的造字歷史,我似乎找到了一面映照美的鏡子。 


 

    話說前段時間帶學生參觀碑林,有感於先哲將文字刻於石碑之上,傳承文化間,又有了正版學術的權威性,不禁讚嘆華夏先祖那份生活中投射出的智慧光芒。



 
    談及文化,它作為人類長河中波瀾壯闊的主流,可圈可點之處眾多。從蒙昧中走來,今天,我們讀史,知道了自己的來時路;我們探究,竟有眾多燦爛不一而足。我們身邊有傳授文化的師長,有牙牙學語的孩童,有鋪陳歷史的學者,也有開疆拓土的勇士。在思想的碰撞中,在歲月的淘洗中,華夏文明展卷而書,民族氣息傲然躍出。

 

這文化,有華夏早期的蒙昧,也有當今生活的寫真,說到它的凝練之美,不得不談及我所鍾愛的繪畫藝術。

  郭文宏的這幅紙本水墨《小單》原是七幅連圖中的一幅,站在觀者眼前的僅是主人公不同場景和時間軸上的一個縮影。

 

     且看這幅作品中的人物,不僅有外象的表達,更有畫者內心的貼切語意。作品運用機理在圖形中的襯託,將毛衣的皴擦與後退空間進行了對比,在細膩與深遠的筆意間,給觀者營造了二次想像的留白。主題人物的精神特質躍然紙上:一位教師,她的學子宛若燦爛星河,恬淡雅致的笑容裡,孕育著智慧與靜默。背景的S狀星辰,寓意著流動的時間、空間裡的輪轉中,華夏文明星火相傳。疏與密,冷與暖,寄予情,融於景。



    打動觀者的一定不是畫面的人美,而是那雙深邃的眼眸;讓觀者駐足的也不是特殊的服飾,而是那由內而外散發的氣息。有時,觀賞一幅作品,不一定非有誰來講解,也不一定非要了解畫者的心緒。只是當作品呈現在面前時,你有一份莫名的代入感。她,不言。你,不語。但彼此又仿佛在做心靈的交流。這份契合,是解讀者自己的心靈感知,更是對美與文化的感知。賞畫,不求描摹於外象,但求形神兼備之韻味,有了這種聯想與感悟,便是與畫者的心有靈犀。

 

    請你相信,這不是畫者突發奇想的創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靈感爆發。其實,所謂的靈光一現,都是長期觀察,日久揣摩的產物。這些積澱就是生活所賦予人的審美情趣,它在生活的各處,需要你用明鏡一一照出它的模樣。


 

 

                                       單美華寫於垂盆草屋 

                                                2016年5月24日


相關焦點

  • 鑄鼎記|倉頡變電站 倉頡傳說
    倉頡,原姓侯岡,名頡,俗稱倉頡先師,又史皇氏,又曰蒼王、倉聖。古籍中稱倉頡「龍顏四目,生有睿德」。相傳為中國原始社會後期黃帝的左史官 ,倉頡為左史。沮誦為右史。據歷史記載:軒轅黃帝興起之後,黃帝的史官倉頡、沮誦受鳥獸足跡的啟迪,集中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嘔心瀝血數十載,搜集、整理流傳與先民中的象形文字符號並加以推廣和使用。
  • 始祖公倉頡——「造字聖人」
    侯姓圖騰倉頡造字即是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之一。 我族歷次所修的《侯氏族譜》,均以倉頡為始祖,譜上亦稱代賢公、蒼帝等,譜載妣聖氏。倉頡,又稱蒼頡,複姓侯剛,號史皇氏,是軒轅黃帝的史官,他根據野獸的腳印研究出了漢字,並把流傳於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績,被後人尊為「造字聖人」。傳說中的倉頡生有「雙瞳四目」。眼有重瞳者,中國史書上記載只有三個人,虞舜、倉頡、項羽。虞舜是禪讓、孝順的聖人,倉頡是文聖人,項羽是武聖人。
  •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是一面鏡子
    電影的圓鏡頭就像一面鏡子,折射出現實世界。又像有人拿著望遠鏡在偷窺,所謂「管中窺豹,略見一斑。」這一窺,我看到了三個問題。電影《我不是潘金蓮》中的李雪蓮與丈夫秦玉河為了逃避計劃生育的懲罰來了一次假離婚,卻沒想到秦玉河竟利用這次假離婚與其他人成立了家庭過上了自己的小日子。夫妻間的「信」在哪裡?聯想起明星的出軌門,王寶強變成武大郎,馬蓉變成潘金蓮,宋哲變成西門慶,人們面臨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沒有被騙的中國人很少吧?我們生活在流言謊言毒言的時代,就像霧裡看花水中望月,讓人不寒而慄,更多的是無奈。
  • 孩子是我的一面鏡子!——親道導師分享
    都說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父母,我對此是認同的,孩子是父母的縮影。父母在看孩子的時候仿佛就是在看一面鏡子,撇開容貌來講,孩子在沒有認知的時候,做的其實也不過是從父母身上複製粘貼。記得當初我剛開始走進家庭教育學習的時候,就是這樣的,痛苦得不得了。沒學習前我就是一個怨婦,抱怨這個,抱怨那個。
  • 線上課堂丨倉頡造字
    這要從倉頡造字說起。在沒有文字的遠古時代,人們在繩子上打結來記事,比如大事打一個大結,小事打一個小結。後來人們用刀子在木頭、竹片上刻上符號來記事。經過十幾年,終於創製出最早的文字——象形字,並把文字刻在龜甲獸骨或竹木片上,這就是中國漢字的雛形。
  • 瘋子的世界是一面鏡子 | 閱讀
    瘋子的世界是一面鏡子撰文/王淼在正常人的眼中,所謂「精神病患者」——瘋子的世界無疑是荒謬的、反常的、怪異的
  • 倉頡故裡在原陽之——倉頡都陽武
    南宋時羅泌著《路史·禪通記》大體上繼承了這一觀點,說「史皇氏倉帝頡,居陽武而葬利鄉。」兩書相較,稍有變化,羅泌稱倉頡為「倉帝頡」,這大約是說倉頡既然能夠「建都」必為帝王,從此「倉帝」濫觴。但他卻把《元命苞》所說的「都於陽武」改為「居陽武」,把「利鄉亭」改為「利鄉」,減一「亭」字。誠然,「都」也是可以「居」的,鄉亭或緣於漢代的基層管理區劃,也不排除指建築物的可能。
  • 徐映珉/「漢字故裡」拜倉頡
    這是鐫刻在倉頡園紀念碑上的四句話,高度頌揚了「中國漢字始祖」倉頡的功績。       筆者的家鄉位於倉頡園腳下,小時候天天上學或趕集路過此處,卻因文化傳播閉塞從未聽說倉頡在此造過漢字,甚至連倉頡是何等人許也不知曉,直到參軍後翻閱有關歷史以及倉頡園建成後廣為傳誦,才漸漸知道了原來家鄉竟是「漢字故裡」。
  • 造字的不是倉頡,但倉頡不是傳說
    重點還是倉頡,所以說,倉頡肯定不是黃帝時候的人,即使黃帝不是指一人,而是一個部族時代,倉頡顯然也不是那個時候的人。那麼倉頡是假的咯?似乎也不是。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說,倉頡應該是在文字演化歷史上,曾經做出過重要貢獻的人。這麼說還是有不少證據的。文字肯定不是一個人創造的,但這中間會有一些人進行整理工作,所以倉頡應該是其中之一,但一定不是唯一。
  • 蔣勳:倉頡
    我幻想著倉頡用四隻眼睛遙望日出東方的神情,畫下了文字上最初的黎明曙光。漢字的發明者常常追溯到倉頡。現在年輕人在網絡上搜尋「倉頡」兩個字,會找到一大堆有關「倉頡輸入法」的資訊,卻沒有幾條是與漢字發明的老祖宗倉頡有關的資料了。《淮南子·本經訓》有關倉頡造字非常動人的句子:「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
  • 蔣勳|倉頡
    我幻想著倉頡用四隻眼睛遙望日出東方的神情,畫下了文字上最初的黎明曙光。漢字的發明者常常追溯到倉頡。現在年輕人在網絡上搜尋「倉頡」兩個字,會找到一大堆有關「倉頡輸入法」的資訊,卻沒有幾條是與漢字發明的老祖宗倉頡有關的資料了。《淮南子·本經訓》有關倉頡造字非常動人的句子:「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
  • 歌曲《倉頡》
    用盡了所有的圖騰和語言 描寫想一個人有多想念那又是文字失效瞬間 結一個紀念的繩結記錄你離去後 萬語和千言 瓦解升起了慌張的狼煙我一落在最孤獨史前 的荒野 多遙遠 多糾結 多想念 多無法描寫疼痛 和瘋癲 你都看不見想穿越 想飛天 想變成
  • 倉頡造字
    據說墳墓裡有一口井,井裡懸著一口棺材,棺材裡盛殮的就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字的創始人——倉頡。 傳說倉頡一生下來腦袋就特別大,如簍鬥一般,人們都說他是個怪物。他的母親卻視如珍寶,精心哺養。小倉頡很聰明,思維敏捷智慧超群,小夥伴們都聽從他的指揮。他長大成人,被推薦給黃帝。黃帝見他記憶力極強,敏銳過人,就讓他做主管祭祀的官。 那時虞,人們敬天敬地敬神仙,祭祀是一件極重要的事情。
  • 為什麼我覺得Mydealz這個網站是德國人的一面鏡子
    Mydealz可以說是一場對典型德國中年人的完美刻畫,你很難想像到一個從一個產品推薦網站裡,你看到的不僅僅是典型的施瓦本人般的吝嗇,毫無保留的種族歧視,也是對網站規則變態嚴苛的遵守。每次逛Mydealz特別是評論區,我都覺得仿佛屏幕那頭坐著一個名叫Hans的大叔。如果說你想要深入的了解德國這個民族,我覺得Mydealz無疑是一面很好的鏡子。
  • 臨朐縣實驗中學田瑞雪:教師需要一面鏡子
    帝王需要一面鏡子,教師同樣需要一面鏡子,用這面鏡子,我們可以正形象,正思想,正教風。這面鏡子,首先應該是自己的上級,比如教研員老師,他們走南闖北,見多識廣,懂得發現問題。記得那年我剛參加工作不久,風華正茂,躊躇滿志,頗有「天到無涯海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的感覺。縣教研室來學校視導,學校要求我提供一節公開課。
  • 一面鏡子引發的思考:你最想放鏡子的地方可能最不適合放鏡子
    前幾天幾個小姐妹聊天,說到關於租房的一些事,其中一個吐槽到:房東家的房子設計的有些不合理,臥室門正對著洗手臺的鏡子,晚上起來經常被嚇一跳,導致家裡人晚上上廁所的次數都減少了……這種情況不是個例,今天我們就來討論討論,一面鏡子引發的思考:家裡鏡子的擺放宜忌。
  • 倉頡歌
    倉頡,原姓侯岡,名頡,俗稱倉頡先師 ,又史皇氏。相傳為中國原始社會後期黃帝的左史官 ,沮誦為右史。據歷史記載:軒轅黃帝興起之後,黃帝的史官倉頡、沮誦受鳥獸足跡的啟迪,集中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嘔心瀝血數十載,搜集、整理流傳與先民中的象形文字符號並加以推廣和使用 。
  • 一面鏡子就夠了!鏡子的6種創意人像玩法
    有時候,想要拍出有創意的人像,只需要一面鏡子。那麼,鏡子在人像攝影都可以怎麼用? 1、鏡框強化構圖 利用鏡子拍攝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構圖方式,按照實際的物理位置來看,鏡子屬於是背景框架,但是按照實際效果來看,這個鏡子又變成了前景框架的效果。
  • 《倉頡》五月天
    這是2011年的歌,這首詞是我最喜歡阿信寫的詞之一。感恩Q音買回五月天的音樂版權。
  • 家長就是一面鏡子
    【老朋友】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本頁面內容。  「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如果你對音樂毫無興趣,憑什麼要求你的孩子喜歡彈琴?」在昨天上海音樂廳少兒暑期藝術夏令營上,紐約州立大學教授瑪利亞·墨裡分享音樂教育理念時,再三強調:「家長必須以身作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