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川普鼓吹「中國病毒」理論,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有識之士都對川普發出反對聲音。而在這些人中,就有一名好萊塢導演斯派克·李。
斯派克·李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想說:我希望他不要再說『中國病毒』,美國總統得停止使用這個稱呼,請停手。他是在把這個國家的美籍亞裔置於危險之中,不要再說『中國病毒』了,他身邊沒有人告訴他:『你不能這麼說了。』這對現狀起不到任何幫助,希望他的選民基礎能明白:你就是不能那麼說。」
很多中國網民可能不了解斯派克·李,他其實是好萊塢非常有影響力的導演,一直作為黑人導演、黑人民權代言人的形象出現在好萊塢,也出現在世界電影史中。
斯派克·李勇敢站出來抨擊川普,一點也不意外,因為:作為一個從業40多年,對好萊塢,對世界電影都產生過巨大影響力的藝術家,他一直站在公正、良知的一面。
為什麼這麼說?從他的作品就可以看出來。1980年,斯派克·李執導了一部10分鐘的短片《答案》。從這部短片開始,他正式出道,此後近10年的時間,他導演了很多電影,有喜劇片、也有愛情片。
直到1986年,他執導了個人首部電影作品——愛情喜劇片《穩操勝劵》,該片獲得第39屆坎城電影節最佳海外電影。但這還不足以引起世界對他的矚目,1989年,他執導了《為所應為》,這部電影引發了巨大的爭議,也給他帶來了世界級的聲譽。
這部電影並不是一個完整、有吸引力的故事,影片沒有明確的主線,用很藝術、很抽象的手法展現了黑人社區的日常生活。影片最後三十分鐘的高潮部分,其實有著很深刻的思考:反對種族歧視的同時,黑人們也應該想想為什麼他們總是處在社會的最底層,為什麼社會總是排斥他們?
這部影片獲得了兩項奧斯卡獎提名,一項坎城電影節提名。從此打開了斯派克·李在世界電影中的影響力,也確定了他電影的一個永恆母題:黑人的權利以及命運。
從1989年的《為所應為》開始,到2015年,斯派克·李執導了29部影視作品。在國際三大電影節上,斬獲了很多獎項。但是,代表好萊塢的奧斯卡,並沒有給他過多榮譽,直到2016年,第88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斯派克·李和著名女演員吉娜·羅蘭茲一起,獲得終身成就大獎。
到2019年,斯派克·李才憑藉著《黑色黨徒》在奧斯卡上拿下了一個最佳改編劇本的獎項,這顯然是一種遲來的獎勵。
分析這中間的原因,除了斯派克·李的作品不夠商業,與好萊塢所倡導的那種工業電影思維不符合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大概是:斯派克·李電影中的民權鬥爭母題,多少有點不被好萊塢主流思想所接受。
《黑色黨徒》保持了斯派克·李的一貫風格和主題。影片講述了:1978年的美國,主角羅恩成為了斯普林斯市警察局歷史上的第一位黑人警察,在種族歧視愈演愈烈的當時,他受到了很多白人的排擠,但他熱愛工作熱愛生活,他和猶太人同事弗裡普臥底進入了著名的種族主義群體3K黨,挖掘他們的犯罪事實,同時阻止他們搞破壞行動。
羅恩和弗裡普分工明確、配合默契:羅恩負責通話,弗裡普負責線下活動。兩人阻止了3K黨策劃的爆炸案,又搜集到了罪證和名單。本以為一切都將以一種大團圓的結局收尾時,才發現:事實並非如此,上級要求他們銷毀一切的證據和人物紀錄。
影片其實告訴了我們一個悲觀的事實:當人們以為種族歧視已經成為歷史,黑人和白人可以親密無間的合作時,最後卻發現:這個社會中的種族活動依然存在著,甚至更隱秘更根深蒂固。
美國的種族歧視問題歷史悠久,表現種族歧視的影視作品很多,經典作品也很多,流派複雜。斯派克·李所代表的是客觀冷靜派,他客觀、冷靜地觀察這一問題,深刻地拆解這一問題的本質。這體現了他作為導演的良知和公正,也是他一貫以來的風格。
而在大量的反對種族歧視的作品中,斯派克·李的作品除了在內涵上獨樹一幟外,在形式上也很有創新。
第一,幾乎每部影片都會有的臺詞:「Wake up!」
這句臺詞的出現,其實是斯派克·李隱秘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當你以為種族歧視已經沒有了,當你以為白人與黑人的公正已經成為了現實,醒醒吧!問題還有很多。這體現了一名導演,一名藝術家的藝術自覺。
第二,漂浮鏡頭。
這裡的漂浮鏡頭,指的是:演員和攝像機一起,坐在滑軌上,隨著滑軌向前移動,這在畫面裡,就造成了一種漂浮的感覺,好像演員是在空中勻速飄來一樣。在《黑色黨徒》裡,就有這樣的鏡頭。
這樣的鏡頭除了造成一種奇特感,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表達導演的觀點:電影中的主角不受控制、沒法自己把握的命運。
第三,真實歷史事件與電影的結合。
很多導演都做過這樣的嘗試,最經典的莫過於《阿甘正傳》裡,阿甘多次闖入歷史場景,比如中美桌球外交。
而斯派克·李的電影《黑色黨徒》,則以2017年夏洛茨維爾暴力事件的新聞片段作為電影結尾,這一事件也叫「8·12美國維吉尼亞州暴力衝突事件」。2017年8月12日,美國維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市一場白人種族主義集會演變成暴力衝突,造成至少3人死亡、34人受傷,包括一名男子駕車撞入集會人群造成一死19傷,以及一架參與維持治安的直升機墜毀,兩名警員喪命。
《黑色黨徒》以這個場景作為結尾,其實也是在直接地控訴美國的種族歧視,雖然社會主流都宣稱不再有種族歧視了,但就在距離今天2年多以前,還發生過這種明目張胆的暴力事件,這值得每個人反思。
介紹了這麼多,是想告訴大家:有機會可以多看看斯派克·李的作品,他的作品中間蘊含著很深的思考,而斯派克·李本人,也一直秉持著公正的人生理念,這值得每一個藝術家學習,當然,也是政客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