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在鼎盛時期可以說是權傾朝野,位極人臣。他成為了首輔大臣,獨掌軍機大事,以前朝臣奏章要直達御前,由皇帝親自拆開,和珅卻下令以後奏章需要寫兩份,副本交軍機處。因此,上奏的渠道也被他一手控制了。和珅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和珅蒙乾隆帝賞識,他的家人也都得到了封賞,如乾隆賜和珅之子名為豐紳殷德,並將自己十分喜愛的十公主指婚給他,還賞他戴紅絨結頂,雙眼孔雀翎,穿金線花褂。和珅的弟弟封了公爵,兒子成了駙馬,連僕人都家財萬貫。進入乾隆五十年後,和珅的權勢極度擴張,他的一個女兒、一個侄女,分別被選為貝勒顒鋆(康熙皇帝的曾孫)及質郡王綿慶(乾隆帝的黃孫)的妻室,與皇家的關係更加密切。
而和珅的弟弟和琳做了工部尚書;他的同黨中孝賢皇后的侄子福長安做了戶部尚書,大學士永貴的兒子伊江阿做了山東巡撫;其黨羽蘇凌阿、國泰、景安、明保等人,也都先後身居高官,形成了「內而公卿,外而藩閫(fānkǔn,藩鎮的封疆大吏),多出其門」的局面。有人就問了,和珅能夠有這麼大的權勢,是不是家族餘蔭呀?和珅生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滿洲正紅旗人,出身於中等官僚家庭。童年時期,他接受了私塾啟蒙教育,少年時被選入鹹安宮官學讀書,這是一所為八旗及內務府優秀子弟而設的官方學校。和珅20歲時,繼承了三等輕車都尉世職,23歲時,被授予三等侍衛,又被挑選補粘杆處,負責皇帝出巡等儀仗事宜,不久又被調任到鑾儀衛充當侍衛。
從這裡我們就知道和珅並沒有顯赫的身世地位,他的家世唯一幫到他的就是讓他更容易接近皇帝,他能爬上高位完全靠的自己。少年和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六月的一天,乾隆又來圓明園遊玩,開始的時候天氣陰沉,後來太陽出來了,天氣變得十分炎熱,乾隆皇帝斥責忘了帶御蓋的侍衛,這時充當鑾儀衛的和珅說:「典守者不得辭其責任。」乾隆皇帝見和珅面目英俊,口齒伶俐,十分喜愛,從此乾隆便命和珅跟隨左右。可以說和珅是抓住了機會,獲得了乾隆的好感,再加上他長得英俊,伶牙俐齒,所以給乾隆的第一印象非常好,而有的電視劇裡和珅長得肥頭大腦,其實是醜化了其形象。
和珅跟隨乾隆後,和珅表現得聰明敏捷,又善於察言觀色,揣摩乾隆的心思,使得乾隆龍顏大悅,不久就命他為宮中總管。乾隆喜愛遊山玩水,有一次想去江南,但又顧慮過於勞民傷財,和珅就曲意逢迎說:「聖祖皇帝六次南巡,臣民們都稱聖祖功德,現在國庫充盈,出去遊覽有什麼不可以的呢?」乾隆很高興,於是降旨南巡,和珅討差,督造龍舟,趕修行宮,極盡奢華,把康熙、雍正兩朝省下的庫儲任意揮霍,如流水一般。和珅從中得到很多好處,更重要的是,乾隆因此升他做了侍郎。乾隆南巡圖傳說乾隆皇帝放個響屁,和珅都會臉紅,就這拍馬屁的功夫,能不升官發財嗎?事實上,和珅拍馬屁功夫確實了得,他對皇帝的起居體貼入微,「皇帝若有咳唾之時,和珅以溺器進之」,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授戶部右侍衛,三月命在軍機大臣行走,四月授內務府部管大臣,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又兼步軍統領,四十五年(1780年),和珅任戶部尚書、議政大臣。
後來更是擔任首輔大臣。這就是和珅,從一個小小的侍衛變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只花了短短十來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