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男)(1949-)原名鍾阿城。原籍重慶江津,生於北京。是當代尋根小說的重要代表作家,其作品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除小說外,還創作和改編劇本。代表作是小說《棋王》。
1) 孔子大講特講"禮",可是在本能問題上又講"思無邪",意思是不追"思想根源",思可以是畜生的,說和做就不能。
2) 義大利歌劇中我還喜歡羅西尼的,他的東西像小孩子的生命,奢侈而明亮。又有世俗的吵鬧快樂,好像過節,華麗,其實樸素飽滿。
3) 你的朋友倨傲不遜,棋品連著人品,照這樣下去,棋品必劣。
4) 威尼斯的每一條小巷都有性格,或者神秘,或者意料不到,比如有精美的大門或透過大門而看到一個精美的庭院。遺憾的是有些小巷去過之後再也找不到了,有時卻會無意之中又走進同一條小巷,好像重溫舊日情人。應該為威尼斯的每一條街巷寫傳。
5) 色不可無情,情亦不可無色。或曰美人不淫是泥美人,英雄不邪乃死英雄。痛語。
6) 魯迅的小說,尤其"吶喊"系列,有著沉實的攻擊熱情,雜文則乾脆是匕首投槍。莫言的"紅高粱系列",充滿了燦爛的攻擊熱情,愛和死亡都是勃勃跳的。愛很危險,內含的攻擊熱情搞不好就導致死亡。
7) 不少著名的科學家周末會去做禮拜,不少神職人員也在科技刊物上發表科學論文,宗教的歸宗教,科學的歸科學。科學造成的"信"與宗教的"信",不是同一個"信"。
8) 藝術除了性和死亡,攻擊也是永恆的主題之一,流行的說法是暴力。所謂愛,如果是與死亡、暴力綜合,效果就非常強烈。
9) 香港的飯館裡大紅大綠大金大銀,語聲喧譁,北人皆以為俗氣,其實你讀唐詩,正是這種世俗的熱鬧,鋪張而有元氣。
10) 愈是簡單的事,也許真的愈不容易做。
11) 我這才明白,我從未真正見過火,也未見過毀滅,更不知新生。
12) 帕華洛帝一九八六年到北京演出,我和朋友在劇場外轉來轉去,終於買到八十元一張的黑市票,飛奔進去。八十塊錢,三個多月的工資,工資月月發,活生生的帕華洛帝卻不是月月可以聽到的。
13) 中國古代寓言"買櫝還珠",嘲笑不識珠寶的人,說有個人非常欣賞盛珍珠的盒子,交錢之後不要珍珠,只把盒子拿走了。其實還珠的人是個至情至性的鑑賞家。
14) 沒有翻譯腔的我看是張愛玲,她英文好,有些小說甚至是先寫成英文,可是讀她的中文,節奏在,魅力當然就在了。錢鍾書先生寫。
15) 藝術在巫的時代是一種工具,巫靠它來將自己催眠進入狀態,繼續產生藝術,再將其他人催眠,大家共同進入一種催眠的狀態。這種狀態,應該是遠古的真誠。宗教亦是如此。那時的藝術,是整體的,是當時最高的人文狀態。
16) 車站是亂得不能再亂,成千上萬的人都在說話。誰也不去注意那條臨時掛起來的大紅布標語。這標語大約掛了不少次,字紙都折得有些壞。喇叭裡放著一首又一首的語錄歌兒,唱得大家心更慌。
17) 什麼是舊?我每天撿爛紙是不是在撿舊?可我回去把他們分門別類,賣了錢,養活自己,不是新?
18) 如果鳳凰五百年是寂寞,那麼在浴火重生五百年之後,依然是寂寞。
19) 你們若有興趣,不妨讀明末清初的張岱,此公是個典型的迷戀世俗的讀書人,葷素不避,他的。
20) 中華民族人種文化歷史,就是"客"來"客"去的"客家"史,靠"書同文"貫串下來。
21) 催眠是人類一大能力,他是由暗示造成的精神活動,由此產生的能量驚人。藝術呢,本質上與催眠有相通的作用。
22) 我覺得這些事情總在腐蝕我,它們與我以前對生活的認識太不合轍,總好像是在嘲笑我的理想。
23) 聖人就是俗人的典範,樣板,可學。英雄是不可學的,是世俗的心中"魔"。
24) 常識也是一種知識,只是這種知識最能解構權力。五四時代講的科學,現在看來都是常識,卻能持續瓦解舊專制。
25) 唐朝沒有產生哲學家,也沒有思想家。帶思想的狂歡多尷尬。
26) 老莊孔孟中的哲學,都是老人做的哲學,我們後人講究少年老成,與此有關。只是比較起來,老莊孔孟的時代年輕,所以哲學顯得有元氣。
27) 家破人亡,平了頭每日荷鋤,卻自有真人生在裡面,識到了,即是幸,即是福。衣食是本,自有人類,就是每日在忙這個。可囿在其中,終於還不太像人。倦意漸漸上來,就擁了幕布,沉沉睡去。
28) 人世就是這樣,會靜靜地突然想到忽略了極熟的東西。我有一個朋友一天忽然說,好久沒有吃醋了,當即到小鋪裡買了一瓶山西老陳醋,坐在街邊喝,喝得眼淚流出來。
29) 世俗既無悲觀,亦無樂觀,它其實是無觀的自在。
30) 「太盛則折,太弱則瀉」。老頭兒說我的毛病是太盛。又說,若對手盛,則以柔化之。可要在化的同時,造成克勢。柔不是弱,是容,是收,是含。含而化之,讓對手入你的勢。
如果您喜歡此篇文章,記得分享給朋友哦!分享智慧,好運常伴您!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一鍵關注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