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21 長期不上班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2021-02-24 一倍半APP

2007年大學畢業,做了三年廣告

2010年7月7日之後到現在,沒上過一天班

前兩年是自由撰稿人,以採訪為生

這兩年開始推掉一些稿約,專心寫劇本

1、拖延症既然治不好,那就繼續發病吧

作為資深拖延症患者,有時候長達一星期可能只寫了800字,然後人處在【哎呀趕快寫稿啊不要再玩了】的焦慮中,看電影,發呆,胡思亂想,上網,看些沒用的帖子,刷微博。有時候看一下日曆,哎呀,怎麼過了一星期了。

也許這一星期,朝九晚五的人早就完成很大的項目了,例如,我的一個朋友,她一天能幹七件事兒,早晨七點鐘起床,早餐與客戶,然後去婚紗店看婚紗,回來開會,午餐做團建,下午去看活動場地,回來的路上跟朋友喝下午茶,然後寫方案,晚飯見婚禮策劃人,然後去新房裝修。晚上試用了一下公司新開發的可以預約按摩師傅的app,在家裡享受按摩時,還拿一個語音軟體口述了要寫的專欄。真讓人佩服。同樣是金牛座,差距好大哦。

也許這一星期,沒有拖延症的編劇都寫了好幾集的電視劇了,我一個編劇朋友,因為劇組著急開機,她一天寫了一集電視劇,按照十萬一集的標準,這一星期她寫了70萬人民幣。

而我,可能只寫了這800字,心情也不放鬆,就是拖著。

我記得張佳瑋好像說過,越是因為太自由,他才不想把時間浪費,所以很用功寫稿。

但我似乎變得很會浪費時間。除了工作,一上午去一趟銀行、去剪個頭髮,忙了兩件事情,我都覺得自己還挺牛逼的了。

不過,效率低的前提是,我拖延寫出的東西要說得過去。以前給時尚雜誌寫稿的時候,編輯都知道不能催我,最長一篇採訪稿,我能拖一個月,但最後交出來的東西還是挺好的,也可以臭屁得說要有資本拖啊

▼ ▼ ▼

2、記錄年輪的不再是時間,而是事

短期來講,上班的人可能會拿星期幾啊,月底啊、假期或者季節來做時間的刻度,但你回憶起過去的日子,你會說那個夏天我在寫一個電影大綱,我爹生日那天我拿到一個劇本的定金,優衣庫視頻事件爆出來那幾天,我正在拖拖拉拉地寫一個故事梗概……

如果一年過去,回憶起來,你作為判定生命標準的刻度,不再是時間,而是你在這一年幹的一件又一件的事兒。

時間久了,你會變得特別有耐心。

▼ ▼ ▼

3、遭遇傻逼的可能性降低。

我不準備說自己的圈子越來越小這個現狀。

因為如果你需要出賣自己8小時來作為工作的前提的話,你工作和生活的圈子會分得很明顯。自由工作,有時候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生活,這很痛苦。因此,你因為知道自己的工作範疇是什麼,你自己可以做主,你會儘量減少工作成果上的消耗,直接點對點面對工作範疇對接的人,完成效率會過高,不會消耗在一些傻逼手裡。

比如做劇本時直接跟工作室合伙人對接,為了保證工作狀態,我甚至開會都不去,合伙人去把投資方導演製作人的意見反饋給我就行了。

這點就是做自由工作的好處,你在你的工作範圍之內,完全可以把見到傻逼不懂事兒的人可能性降低。如果這個工作必須要跟傻逼接觸,恩,看一下自己存款,最近還餓不死,如果這個本子不是張藝謀來要,不是我心愛的章子怡來演,那就不接好啦。

▼ ▼ ▼

4、遭遇傳奇的可能性降低

不過讓我有點耿耿於懷的是,因為第三點,可能遭遇一些有意思的事兒和人的可能性也降低了。

我本人非常老好人,扔在任何一個環境下都不會太違和,所以基本上生活裡不太會有人討厭我,很容易打交道。因此從小有個特性,比如我出去旅遊,我在一個地方喝杯咖啡,都能有人把我撿起來,帶我一起玩;比如晚上出去玩喝杯酒,在吧檯上站一會,就有人跟寫得灰頭土臉的我搭話,最後成為很好的朋友。剛開始做自由撰稿人的時候,我也莫名其妙的因為採訪接觸到好多有意思的人,莫名其妙他們就成為我的貴人、朋友或者戀人,往前推動我的人生。

隨著年齡越來越大,自己越來越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所以會縮小人際交往範圍,來保證自己的創作時間,所以年輕時遭遇的一些很傳奇的事情或者人的機會就少了,沒辦法,我現在的需求是平靜、休閒,而不是刺激多彩,這沒辦法強求。

但想想還是挺可惜的。

▼ ▼ ▼

5、越來越要臉了

其實寫字這種工作,不需要說話,也不需要長袖善舞,每天披麻戴孝出去,也不會影響你職業度。但我反而相反,可能是以前這三方面我太差了,從30分到60分的進步範圍比較明顯。

自由撰稿人的時候,我是穿著夾角拖鞋去採訪的那種人,以前編輯提前一天會群發採訪地點時間啊等各種信息,攝影棚還好,如果是那種不土還豪的地方,採訪的又是有頭有臉愛裝逼的商界人士,裡面走來走去的人都人模狗樣的,編輯會特別補充:請某人注意一下穿著。我心說這是跟我說呢,我乾脆按照要求穿得像個人去了,穿得跟明星一樣的編輯讚賞的說趙啊今天穿得不錯……話沒說完,發現我依然穿著夾腳拖,我特別為自己的夾腳拖抱屈:這夾角拖是哈瓦那的,淘寶代購還一百多呢……編輯已經對我放棄。我翻白眼,誰讓老子油菜花呢。

後來從事編劇這行,因為十八線緣故,我又不愛開會,不愛接私活兒,又有一個交際花一樣的合伙人替工作室長袖善舞,其實更不用注意穿著。

但不上班久了,每一次出去見人可能都得披星戴月很重要,越來越知道外表啊口活兒啊交際這些東西的重要性。因為你自己就是你自己的老闆,你也不好意思太隨性。以前覺得才華比外貌重要,現在因為同業者都挺有才華的,比我有才華的人,長得還好看,很會說話,更會讓人如沐春風,那你有什麼資格在那裡披個麻袋連個屁都不說呢。所以現在見人,沐浴焚香更衣,出門前剪指甲掏耳朵刮鬍子,然後從衣櫥裡掏出專門的見客裝。

▼ ▼ ▼

6、有個比較俗的詞兒,叫人情世故,在這個時候就顯得扎眼了

我是一個特別不會來事兒的,從前是,現在也是。但既然知道自己不會來事兒,又不是才華橫溢,總要培養自己接人待物的方式吧。

說實在的,我家人都覺得我這性格,還當自由撰稿人,怎麼拿到活兒啊。

我爹是個十八線包工頭,是那種表面平靜、內心暗湧的人,周圍人都說老趙是做大事兒的人。

我哥是那種標準社會有為青年,很懂人情世故,雖然話少,但一出口就成章。過年時,親戚朋友一見我就各种放松啊開玩笑,我哥一進來,鴉雀無聲,叔叔大爺們說話前要想一想,說什麼才不會讓我哥看不起。算卦的說我哥從商有點白瞎了,適合從政。

我媽,做了一輩子家庭主婦,雖然脾氣比較急,愛掛臉,但有一種圍了灶臺一輩子的精明,很會維持親戚關係。

我成了我家的一顆老鼠屎。

我這種性格在公司還能混下去,安心幹活就好。但當自由撰稿人。說實在的,除非像張佳瑋這種才華都帶著稜角的人,多數自由撰稿人其實水平都差不多,還得會來事兒,尤其是我以前當自由撰稿人時還是給時尚雜誌寫稿,有次有個同行問我怎麼認識各雜誌編輯啊,我苦著臉,說我也不知道啊,等著他們找我吧。對方看我一副閒雲野鶴的樣子,不知道我怎麼在這行活下去的。

既然不是精於人情世故的人,你目標又不是成為交際花。那就踏實點,好說話一點吧。

以前完全靠個人魅力(哎,想不到其他詞兒了)拿活兒,給時尚雜誌寫稿時,不挑活兒、事兒少、稿酬少也寫,見誰就笑。因為這一行都是人精兒,大家目的性都很強,我這種只願意寫稿不願意混圈子的笑臉,讓挺多人挺願意找我寫稿的。所以一向拖稿、愛有錯別字的我才能一個接著一個拿到活兒。

▼ ▼ ▼

7、對世界的認知越唯物,對自己的認知越唯心,為什麼?因為獨處時想的時間多嘛

高峰期擠地鐵的美好還是留給上班的同學吧,偶爾晚上坐地鐵,看到下班回來的同志們,有時候拎了一個煎餅,滿臉菜色,電話裡給家人打電話說我在北京挺好的,或是跟朋友打電話抱怨工作壓力多大。我想想自己,還是挺幸運的,很早就確定了自己是個手藝人的定位,人生簡單很多,目標也更明晰,壓力除了自己,也沒人給你強壓。因此工作不順利,只能是自己的問題,怨不了別人。

朝九晚五的職業,很多東西都能量化,比如月薪、地位、年終獎,雖然你能比較「充實」地見識到自己8小時時光裡付出和匯報的比值,但有時候不成回報之時,那個量化的結果可能讓你身在山中迷路了,即使你再超脫,但如果同樣起跑線的人,比你先到達一個又一個小小目標大眾點,難免對比之心會讓人灰心喪氣,換一個工作?換一個行業?這可能簡單一點,但換一種生活方式?你的選擇又有幾種呢?

這種感覺深了一些,就很想安鈞璨在《康熙來了》裡出現的最後一期時,說的哪些問題:我死了這個世界該怎麼辦。

長期獨處,你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就越唯物,你會寬容那些跟你世界觀、價值觀不太相同的人,但你對自己的認知就越唯心,本身你的工作就是寫下那個唯心的點。唯心挺片面的,但與眾不同的唯心挺有趣的,這一個唯心,跟其他人寫下來的唯心不穿重合,點形成線,線形成面,面又在不同緯度打架,到我現在,終於覺得【去他媽的,老子自己爽才重要啊!】

百感交集討不討厭,討厭,多浪費時間。但好在我寫的就是百感交集。

▼ ▼ ▼

8、因為太自由,所以為自己自由的領地製造界限

自由撰稿人啊編劇啊,這類職業,陌生的朋友接觸到,你又沒有做到天下都知,大家都會很好奇,說多好啊,不用早起,晚上有靈感,自己做老闆。

因為太自由,所以自由成為了最大的不自由。

睡到中午,吃完午飯,又困了,再睡一會兒吧,下午起來,墨跡一下,收個快遞,馬上到晚上,晚上朋友們都下班了,來啊來個酒啊不醉不罷休,回家後心說明天再寫吧。第二天依舊睡到中午,周而復始。

因為自由撰稿人這種工作,不是時間放在公司這種集體結構的秤上販賣,來獲取報酬的方式,時間不會是砝碼,一年52周的周一到周五 有時候需要工作,周六周日並不意味著要休息。以前給雜誌寫稿還好,還有幾天發呆的時間,當編劇後,一個劇本接著有一個劇本,幾個劇本同時進行,少接一點?抱歉,哪個我都很喜歡。不會忙不過來嗎?有三個電影劇本都卡在大綱階段等對方付款了,現在還有時間忙這個,不會影響質量。

所以一個人寫字的第五年,我能說已經沒出去旅遊了,如果是工作特別辛苦也行,關鍵也沒辛苦到你吐血的階段,工作還挺有意思的,甚至有幾天假期,你一個人呆著,在路邊咖啡店對著路人發呆都挺有勁頭的,沒什麼抱怨。但實際算下來,天天需要早起擠地鐵人擠人的你,還有明晰的假期而言,這還是挺讓人羨慕的。

當然你也可以休假,但是那幾天假期,我更想換著繼續改劇本,因為沒辦法,喜歡啊,愛好變成的職業會讓你生活和工作部分,但工作久了,會分泌多巴胺,還是挺爽的。

而這個過程,及結果,有時候也跟過山車一樣。因為目標明確,有時候你的手藝反而讓你更接近名啊利的。我也經歷過兩個劇本二選一,推掉的那個被別人接了,轉眼我們接的這個劇本流產了,那個項目反而順利進行,七天買了三億多,接手的那個人,下部戲劇本費就百萬起+票房提成。

有時候起伏多了,自己就心甘情願把頭低到土裡,不祈求開出花來,只要發芽,長成狗一把草也行。因為你已經幸運地熬過靠稿費過活的日子,因為接近過大大大大幸運與機遇,反而對命運有敬畏性,人也虛心一點——因為選擇做寫字的手藝人,永遠不會懷才不遇,而油菜花的人又太多了,只好左手拎著小天賦,右手拎著大勤奮繼續往前走了。

所以更惜命,我現在飛機都不敢做,因為要死也得抱著討厭的投資方死啊。

所以更注意健康,寫字多數是體力活,要多學學村上春樹跑馬拉松。

所以更分得清你必須做的事情和你想做的事情。我現在在劇本和我想寫的小說當中築了一道牆,每寫一本子,就加一塊磚,然後更知道那小說應該怎麼寫。

▼ ▼ ▼

9、寫了這麼多,為自己收不到錢還寫了這麼多,而感到羞恥。

相關焦點

  • 小事 | 長期不上班是怎樣的體驗?
    題圖:《馬男波傑克》長期不上班是種怎樣的體驗?2007 年大學畢業,做了三年廣告,2010 年 7 月 7 日之後到現在,沒上過一天班。前兩年是自由撰稿人,以採訪為生這兩年開始推掉一些稿約,專心寫劇本。你問我長期不上班是什麼感受?
  • 在香港上班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湯唯在《華麗上班族》中飾演一名「港漂」 網絡圖  想必大家都對「北漂」這個詞再熟悉不過,而在香港打拼的內地人,自稱為「港漂」。而這樣的月薪,在香港能過怎樣的生活?有人算過一筆帳,如果一名單身人士每個月收入12000元,那麼在扣除強積金、房租、水電、三餐及交通等日常消費外,是妥妥的「月光族」。  衣食住行中,佔最大消費比例的是住。根據政府數據,全港約有一半人租住房屋,在已購住房的人群中,也有七成背負貸款。粗略統計,每人每月平均花費5000元於住房。
  • 大年夜還在上班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網友們的回答讓人感動
    在這裡,要問你一個你可能沒仔細想,但說不定感興趣的問題——大年夜還在上班,是一種怎樣的體驗?過年上班意味著不能和家人在一起,意味著可能吃不上香香的飯菜,除此之外還意味著什麼?小編注意到,截至發稿,這一話題在知乎上引起了超2600人關注,話題的總瀏覽量近50萬。在1000多份網友回答裡,有的並不只是「我工作有多麼辛苦」、「見不到家人很扎心」。
  • 在杜拜上班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袋袋:在杜拜上班?OMG!有這等好事?一定能賺不少錢吧。也許你對於杜拜的認知還停留在乞丐月入47萬的新聞消息階段。但有些人就不這麼認為,親身經歷才有發言權啊。下面這位姐妹便是一位為真理獻身的好寶寶。鼓掌!如果你還懷揣著去杜拜撿垃圾發一筆橫財的遠大夢想就真的不要往下看啦,真的沒有你想要的東西。
  •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在精神病院上班,是怎樣一種體驗?
    時隔5年復出的金秀賢(鋼太),這次在劇中扮演了一名在精神病院上班的護工。他邂逅了一名具有反社會人格的童書作家,開啟了一段「情感療愈」之旅。作為故事主要發生的場所之一,鋼太上班的地方——沒關係醫院,也展現了部分精神病院內景。比如,身邊會有很多行為奇怪的病友。
  • 體驗 | 在只有一個內地人的香港公司上班是怎樣一種體驗?
    畢竟過去這一年裡發生的事情,很難讓人不這麼想。NoNoNo!不但沒有悲傷,我反而每天快樂得像個兩百斤的孩子🤣(論好心態的重要性),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下在只有一個內地人的香港公司工作,是怎樣一種體驗。無可避免,文化差異的確存在,再加上兩地媒體報導的不對等,使得這種差異更加明顯。對於絕大多數普通同事,我認為不存在「融入」這個詞,因為沒有必要強行去融入嘛。
  • 長期堅持辟穀的人,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辟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意指在特定時間內通過不食五穀,輔以練養加調心的生活方式,達到頤養身心,養顏益壽,祛病延年的養生效果。近些年國內辟穀發展火熱,各大名人、明星、政界領袖均對其趨之若鶩,那麼長期堅持辟穀的人,是一種怎樣的感受呢?
  • 和天蠍座、金牛座談戀愛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和天蠍戀愛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會在愛中沉溺,還是被愛搞得神秘。
  • 在airbnb上班是怎樣的一種感受?
    首先老闆每天是這樣的上班的,猶如走T臺自備迎面自然風!通過airbnb,旅行者可以預定入住全球190個國家3萬4千多個城 市的100多萬個當地之家,體驗環球旅居。圖中從左至右分別是:Brian Chesky,Nathan Blecharczyk and Joe Gebbia 被譽為辦公夢想地的確,好的辦公環境對員工的工作效率是會有積極的影響,特別是懂得玩科技的新生代們,對於靈感的創作以及生活的格調有著與從前不一樣的追求
  • 敢要不一樣的自己 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但他們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們敢要不一樣的自己,敢於為熱愛的東西不顧一切。今天,體驗媛要給大家安利一個友臺的新人物短片合集:【YEStory】敢要不一樣的自己。看看短片中這四個和你我一樣年輕的人,做了什麼與你我不同的事。當下的你身處何方,正在經歷怎樣的迷茫?
  • 男朋友很粘人,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網友:就連洗澡都要一起
    男朋友很粘人,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網友:就連洗澡都要一起現在的生活當中,隨著經濟的發展,讓很多的人也都感覺到在大城市當中奮鬥的壓力是格外的大。很多的時候,城市生活節奏基本都是在推著我們走,根本就完全趕不上,整個人都是快被按在地板上了。
  • 在鄉鎮網點上班是一種什麼樣神奇的體驗?
    @,有一種取錢叫做全取。 @ymg我沒密碼啊,我沒密碼啊,我沒密碼啊~ @向陽花「哎,同志,俺的密碼是多少。」 「啊!喃怎麼能不知道俺的密碼啊!」俺老百姓辛辛苦苦賣菜也不容易,喃就通融通融給俺換成真的吧。喃銀行都有錢,給俺換換吧」 @大熊剛上班那會在鄉鎮呆了一年多 一天中午 正當我渾渾噩噩的時候 一大爺拿了張美元冥幣過來兌換 當場嚇得我睡意全無。
  • 喜歡IU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關注△摩登音樂臺△唉喲被人喜歡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 六一露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2018年6月1日星期五天時地利人和為了給孩子們一個不一樣的六一我們展開了踏石幼兒園第一屆露營活動親愛的爸爸媽媽可以陪同孩子們一起在幼兒園「野(cao)外(di)"住宿接到球之後開心小朋友略顯羞澀的向大家介紹自己面對初次正式相互認識需要的也是一種勇氣小朋友們你們做到了勇敢自信!
  • 在日本樂天上班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今天要寫的,是這個公眾號新專欄【在XX工作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的第一篇,本專欄將連載一系列日本IT界明星公司的就職情況,努力發掘島國black職場環境中的white企業,做大家人生迷途的小燈塔~那麼,今天就來寫寫在有「島國淘寶」之稱的電商平臺——【日本樂天】工作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 【美麗家園】住在武康路,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美麗家園】住在武康路,是一種怎樣的體驗?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住在武康路,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一個個小型花壇或倚牆而砌,或坐落小區中央,紫色、綠色的低矮灌木叢中,五顏六色的花兒隨微風搖曳著。
  • 打封閉針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看完後明白了!
    或許是對封閉針治療不認識吧,我還經常聽到一些患者因為關節疼痛後來治療,首先囑咐醫生不能選用封閉針治療,否則他不願意治療,因為他聽到了有些封閉針治療的患者的片面之言而產生了對封閉針治療的錯誤認識,而強烈拒絕接受這種方法的治療,今天黎醫生和大家來聊聊封閉針的治療是怎樣的體驗?是真的有那麼不讓你接受的嗎?
  • 在楊浦濱江騎行,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在楊浦濱江騎行,是怎樣的一種體驗?而在步行帶嬉鬧的孩童、不停擺拍的遊人、大汗淋漓的跑者、精心打理綠植的園丁……又構成另一幅充滿活力的動感畫卷。接地氣,更打動人心。
  • 有個很帥的男朋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有個很帥的男朋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有個很帥的男朋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驚恐發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那時,他常受到一種突如其來令人驚恐萬分的「心靈風暴」的侵擾,這種恐懼和抑鬱交替的狀態循環往復,毫無先兆,令他近乎絕望,屢屢產生輕生的念頭。從前,我一直以為自己清楚驚恐發作是怎樣一種狀態,直到我有了親身的體驗。我曾想像它大概就比你弄丟了家門鑰匙,或重要約會遲到時內心的焦灼,更煎熬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