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裂鼓手》:音樂學院學生,放棄一切要成功,這條路是否可行?

2020-09-05 艾雅影音



《爆裂鼓手》是導演達米恩·查雷澤,於2014年上映的一部音樂類電影。這部電影因為類型小眾,並沒有引起國內觀眾的熱議,但這部電影卻是在豆瓣評分8.7的高分電影,獲得了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剪輯獎、最佳混音獎等獎項。

故事講述了一個19歲的少年安德魯,他從小喜歡打鼓,高中畢業後考上了一所專業的音樂類大學,期間繼續學習爵士鼓的演奏。一天晚上,他正在獨自練習的時候,遇到了學校裡的魔鬼導師弗萊徹,後來加入他的樂隊,並努力成為一名頂級的爵士樂鼓手。

音樂、歌舞類電影是好萊塢類型電影中常見的類別,電影的表現形式偏重於載歌載舞,情節展現多為溫馨、歡快的場面,比如2016年上映的《愛樂之城》,就曾經引起廣泛的熱議。

但本片《爆裂鼓手》卻一反常態,表現了音樂訓練的殘酷性,情節設計也偏向於冷酷的風格。下面我將分析一下本片的敘事結構、人物塑造和獨特的視聽語言,並結合電影中人物的經歷,談一下電影的現實意義。


敘事結構和人物塑造:片頭與片尾的鼓聲首尾呼應,2次遺失樂譜和鼓槌對命運形成對照。弗萊徹是電影中的少見的反派角色

01 片頭與結尾,由鼓聲起為開始,由鼓聲結束為落幕,形成了首尾呼應

故事開始是一個夜晚,安德魯獨自一人坐在練習室裡練習打鼓,鼓聲驚動了從這裡路過的教授弗萊徹,從2人短暫的對答中,得知安德魯是大一的新生,根據弗萊徹的要求,安德魯又繼續打了一段,但教授並沒有說什麼就走了。

電影的結尾處,安德魯和弗萊徹的樂隊在舞臺上表演,樂隊曲目結束,有一段長達4分多鐘的安德魯一人爵士鼓獨奏。這段表演震撼了舞臺上的樂隊、舞臺下的聽眾,也震撼了導師弗萊徹和屏幕外的觀眾。

在這裡觀眾可以看到,開始的鏡頭中,電影畫面是黑屏的,背景中一段由慢逐漸變快的鼓聲開始,未見其人先聞其聲。而結尾的地方,安德魯在明亮的燈光下,一直不停打鼓,這段獨奏照應了開頭的鼓聲,使得電影首尾呼應,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

02 遺失隊友的樂譜上位,和遺忘自己的鼓槌導致失敗,2個結果相互對照

安德魯被弗萊徹招進自己的樂隊中練習,但一開始他並不是核心鼓手,只能坐在隊友的旁邊,給對方翻曲譜。一次比賽的時候,隊友讓安德魯幫忙拿一下譜子,但是他卻不小心弄丟了。沒有曲譜隊友無法完成演奏,安德魯說自己記住了所有的節奏,於是獲得了上場的機會。

安德魯終於得到了比賽上場的機會,但當天他卻在情急之中將自己的鼓槌遺落,當他再次拿回鼓槌,急著趕回去比賽的時候,不幸發生了車禍。不僅自己沒辦法比賽,還導致後來被學校開除的結果。

第一次丟失隊友的樂譜,安德魯得到了上場證明自己的機會;第二次遺失鼓槌,使得安德魯徹底結束音樂生涯。情節一正一反,相互對照、強烈對比,折射出人生、命運的無常性,也使得屏幕外觀眾感嘆不已。


03 導師弗萊徹是一個欺騙性很強的人,他的惡劣行為貫穿全片

弗萊徹在上課前跟安德魯在教室外友好的交談,安德魯告訴他,自己家裡沒有人從事音樂行業,而自己的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過世了。弗萊徹親切的鼓勵了他,但在課上,他卻用極為難聽的語言侮辱安德魯,還嚴厲指責他是個有媽生沒媽養的孩子。

安德魯在酒館裡看到弗萊徹彈奏爵士鋼琴,曲目結束他準備離開,卻被弗萊徹叫了回來。弗萊徹說自己其實非常欣賞安德魯,希望他能來自己指揮的爵士演奏會演出,演出曲目是他們經常聯繫的那一首。但是當安德魯當天上臺表演的時候,卻發現並不是那一曲子。

開始弗萊徹對學生和顏悅色,意圖取得他們的信任,將自己的心事說出來,之後他再利用這些弱點攻擊對方;隨意將學生退出樂隊,無故引入惡性競爭,摧殘、折磨學生的肉體;長期暗示學生不夠優秀,摧毀他們的心靈。在失敗之後,還誘騙安德魯上臺,意圖羞辱、打擊對方。

弗萊徹總是強調自己嚴師出高徒,一切行為都是為了學生好。但導演卻通過各種情節告訴觀眾,他並不是一個合格的教師,他的行為要引起人們的警惕。所以,其實電影成功塑造了一個欺騙性超強的反派人物。

演員J.K.西蒙斯同時也憑藉這一角色,獲得了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


視聽語言:電影中一以貫之的「綠色」,暗示了安德魯悲劇的命運,導演將強烈的視覺符號運用到極致

通常綠色在人們的心目中代表了希望,本片中大量出現以綠色為背景的光線、道具,實際卻是暗示人物悲劇命運的走向。

01 安德魯在樓梯處摔倒,黃綠色光線是對人物悲劇結果的定格

安德魯被弗萊徹選中,進入到學校爵士樂隊訓練,弗萊徹告訴安德魯早上6點鐘到。第二天早上,安德魯起床晚了,他一路飛奔跑到學校,因為著急,在樓梯上摔倒了。來到教室卻發現空無一人,他這才知道原來上課的時間是9點鐘,他並沒有遲到。

在這一段,電影背景中的樹木、街道、樓道燈光、牆面的顏色,都呈現出一種黃綠色。本來這應該是一種溫馨的顏色,但男主角卻在這種光線裡重重跌了一跤。這是對男主人公命運的一種暗示,暗示他一定會在希望中失敗。


02 與女友的第一次約會,冷綠色背景暗示必將分手的結果

安德魯經常去電影院看電影,他很喜歡服務生女孩妮可,希望和她交往。2人第一次約會選擇了一間披薩店,妮可說起了自己的母親經常說自己丑,談到對未來所學的專業沒有方向,還談到學校生活中,其他人並不是非常友好,自己非常想家。

在這一段,觀眾可以看到披薩店裡的燈光,放食物的冷櫃都呈現出一種冰冷的白綠色,而安德魯也穿著深綠色的條紋襯衫,甚至連桌上的可樂杯子都是綠色條紋包裝。雖然2人的對話輕鬆愉悅,安德魯也表現出對妮可的寬慰之情,但這時導演通過綠色的背景,暗示了2人分手的結局。


安德魯因為要全身心的投入練習爵士鼓,他對妮可提出了分手,理由是自己將會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爵士鼓和樂隊上面,沒有時間陪她吃飯、逛街、看電影,而如果長時間這樣發展下去,妮可會強烈的抱怨,為此,不如提前分手。

在這一段,2人所處咖啡館的落地窗、窗簾、窗戶外面的樹木,甚至咖啡館的logo和服務員的衣著,都是強烈、醒目的綠色。在這裡,對應了第一次約會的場景,也明確了安德魯和妮可追求的不同,導致這份感情不會有結果。

後來,安德魯經歷了一系列的挫折,終於認識到感情的珍貴,他打電話想要跟妮可複合,但對方卻告訴她自己已經有了男朋友,這時候的安德魯才真正死心。在這裡,觀眾通過畫面看到,安德魯的褲子和床單都是深綠色,觀眾也得知他們最終分手的結局。


03 參加學校演奏會前,路燈下憂鬱的綠色面龐,暗示了強烈的戲劇衝突

弗萊徹讓三個鼓手競爭上場的機會,於是三個人開始了漫長的競爭過程,累得精疲力盡。安德魯打鼓的手上鮮血直流,汗水和血水飛濺到鼓的各處,最後獲得了上場的機會。這時候已經是深夜2點,安德魯茫然的走回家去。

導演在這一段給了安德魯一個非常大的特寫鏡頭,可以看到一種濃稠的綠色光線映襯在安德魯臉上,使得他的臉毫無血色。在這裡,安德魯的悲劇命運被刻意強調、放大,令人不寒而慄。


倫敦比賽日當天,安德魯乘坐的巴士遇到了爆胎,他不得不租車趕去現場,情急之中,他將鼓槌遺忘在了租車行,導致第二次回來的路上,遭遇了車禍。不甘心就此結束的安德魯強行上臺表演,卻搞砸了演出,情緒激動的他和弗萊徹大打出手,因為這種激動的情緒導致安德魯被學校開除。

這一段是整個電影的高潮部分,從安德魯乘坐的巴士、計程車行的門店、舞臺的背景都是非常強烈、濃重的綠色,而路上的綠燈、車上的時鐘顏色,都以一種明亮的綠色暗示了衝突爆發的必然性。

而此時,一個弗萊徹曾經的學生肖恩,因為跟了弗萊徹學習以後,導致長期抑鬱、焦慮,最後在公寓裡上吊自殺了。律師找到安德魯,希望他能指控弗萊徹精神虐待,安德魯最終同意了這個提議,於是弗萊徹也被學校開除了。

當律師說到肖恩自殺,安德魯所坐的沙發、身上穿的衣服、桌子上的鮮花,都呈現出了一種憂鬱、深沉的綠色。可以說在這部影片中,「綠色」作為貫穿始終的悲劇色彩,它和主人公的命運緊緊相連,導演將這種色彩營造的悲劇氛圍,運用到了極致。


根據安德魯的人生經歷得出,一個人如果過度執著於自己的目標,並為此放棄友情、愛情甚至親情,是非常不幸的;只有走出極端渴求成功的枷鎖,才能看見人生的真諦

通過對安德魯練習爵士鼓前後的變化,我想談談主人公的人生經歷,對當下社會生活一些啟示。

01 希望自己成為最耀眼的明星,不惜和親朋好友翻臉

在一次家庭聚餐中,親戚誇讚表兄們橄欖球打的非常好,十分驕傲。安德魯說自己已經是樂隊的核心鼓手,但是親戚們卻並沒有為此感到驕傲,說出他沒有朋友的現實。還指責他的偶像,年紀輕輕酗酒早亡。

但是安德魯並不同意這樣的說法,他認為自己並不需要朋友,為了成為最頂尖的明星,就算是34歲家破人亡,也好過一輩子碌碌無為活到90歲。另外,還諷刺對方一輩子也成不了最優秀的隊員,讓家庭氣氛變得十分尷尬。

當下,成為明星也許是很多人的夢想,明星的生活看似光鮮亮麗,他們卻經常有著常人看不到的辛酸故事,比如韓國明星,經常因為抑鬱導致不好的人生結果。因為對目標過分執著,不惜指責家人和朋友,只會令自己走進孤獨的領域,對身心都是一種傷害。


02 為了成為世界頂級鼓手,放棄了原本美好的愛情

妮可是很喜歡安德魯的,她知道他經常來看電影,了解他喜歡吃炸魚;妮可十分欣賞安德魯,她自己是一個沒有什麼人生方向的人,並為此感到自卑。安德魯並沒有因此看不上妮可,反而安慰對方,說自己也是很幼稚,還經常和父親一起看電視。

但是每次一談到爵士鼓,安德魯就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他知道自己並不喜歡謝爾佛學校和同學們,但因為這是最好的爵士樂大學,所以必須學下去。而在感情和人生目標之間,他堅決選擇放棄愛情,一定要成為最頂尖的鼓手,名垂青史。

我覺得,愛情是人生中非常美好的組成部分,好的感情更是可遇不可求,如果遇到相互喜歡、欣賞的伴侶,應該倍加珍惜。人生有目標是一件好事,但為了目標的達成,放棄一段難能可貴的感情,是人生的一大遺憾。



03 走出極端渴望成功的枷鎖,才能看見人生的真諦

安德魯因為對自己嚴格的要求和與隊友競爭的問題,承受著身體的痛苦與摧殘;因為對核心鼓手的渴望,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全,在車禍之後還強行上臺演出,這時候的安德魯已經走進為了成功不惜一切的錯誤思想中。

安德魯考入頂尖的音樂學院,是非常優秀的人才,優秀已經很難得了,逼自己成為超一流,實在是有些過猶不及。因為對勝利的渴望造成比賽的混亂,使自己被學校開除,最後只能在咖啡店打工,完全失去了原本光明的未來,可以說是終身的遺憾。

所以,在電影的最後,弗萊徹再次欺騙、羞辱安德魯的時候,他沒有選擇逃避,而是演奏了自己長期練習的那首曲目。在舞臺上,他盡情揮舞著鼓槌,揮汗如雨,終於徵服了魔鬼導師弗萊徹,也向人們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我覺得,安德魯最後的獨奏已經超越了輸贏,他在打鼓的時候是在盡情享受這份樂趣,找回了童年的純真、快樂。而銀幕前的我們,也應不妨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沒有必要過於執著那些求而不得的人生,更不應該為了這些虛幻、不切實際的目標,傷害自己的親人、朋友、愛人。

結語

《爆裂鼓手》這部電影,在開頭與結尾處用了「鼓聲的起落」形成一個完整的對照。用大量的綠色背景貫穿全片,暗示了男主人公安德魯的悲劇人生。同時,電影塑造了一個欺騙性超強的反派角色,使得電影劇情更富有戲劇性。

本片也通過安德魯練習爵士鼓前後的變化,批評了他漠視友情、愛情的價值觀;最後在父親不離不棄的幫助下,他走出失敗的陰影。通過努力的演奏,終於找到自己的價值,不再糾結於成功的狹隘定義,值得人們深思。

相關焦點

  • 《爆裂鼓手》:音樂學院學生,放棄一切要成功,這條路是否可行?
    一天晚上,他正在獨自練習的時候,遇到了學校裡的魔鬼導師弗萊徹,後來加入他的樂隊,並努力成為一名頂級的爵士樂鼓手。音樂、歌舞類電影是好萊塢類型電影中常見的類別,電影的表現形式偏重於載歌載舞,情節展現多為溫馨、歡快的場面,比如2016年上映的《愛樂之城》,就曾經引起廣泛的熱議。但本片《爆裂鼓手》卻一反常態,表現了音樂訓練的殘酷性,情節設計也偏向於冷酷的風格。
  • 《爆裂鼓手》:音樂學院的高材生,放棄一切,也要成為頂級樂手
    《爆裂鼓手》是導演達米恩·查雷澤,於2014年上映的一部音樂類電影。 音樂、歌舞類電影是好萊塢類型電影中常見的類別,電影的表現形式偏重於載歌載舞,情節展現多為溫馨、歡快的場面,比如2016年上映的《愛樂之城》,就曾經引起廣泛的熱議。 但本片《爆裂鼓手》卻一反常態,表現了音樂訓練的殘酷性,情節設計也偏向於冷酷的風格。
  • 豆瓣8.7非雞湯《爆裂鼓手》:音樂道路上,藏著另類偏執狂的成功
    《爆裂鼓手》是一部一千人看,就會看出一千個故事的懸念影片。它沒有過多的宏大場面,但流暢的剪輯、緊湊的節奏、微小的細節、充滿生命感的音樂,賦予電影別致的魅力。 這是一部值得反覆觀賞的電影,只有認真思考,才能真正感受到這部影片的不同之處。
  • 《爆裂鼓手》——源自魔鬼的樂與怒
    事實上,剝離開時尚和音樂的背景,忽視角色性別,《爆裂鼓手》就是《穿普達拉的女魔頭》的男版,音樂與時尚同樣充斥著藝術理想和物質利益的交織,而JK西蒙斯的魔鬼光頭導師壓迫力絲毫不亞於梅麗爾•斯特裡普的高冷女主編。
  • 一心想把學生搞廢,沒想到學生逆襲《爆裂鼓手》電影推薦!
    《爆裂鼓手》(Whiplash) 由達米恩·查澤雷執導,邁爾斯·特勒、J·K·西蒙斯、保羅·雷瑟等主演的音樂、劇情、勵志類型的電影。 相信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對這部電影的評價有很多分歧。
  • 《爆裂鼓手》影評:獨居動物的癲狂、危險與榮耀
    讓我們先回歸到這個故事,音樂學院大一學生安德魯·尼曼夢想成為一個偉大的鼓手,他勤奮地練習,並為該學院的傳奇老師弗萊切攬入自己的樂隊。魔鬼訓練就此開始,弗萊切對一切細節追求變態的極致,安德魯為此投入所有的時間和精力,放棄所有的愛好,包括自己的女朋友,也包括,他自己的部分人格。
  • 我喜歡《爆裂鼓手》我喜歡一部電影,有時候成功後面是殘酷的
    《爆裂鼓手》是我非常喜歡的另類勵志電影,劇中的主人公安德魯從最初的愛情到最終實現自己的夢想,再到技巧的巔峰,他對我們職場有什麼實際意義?我有這些看法。@奈小奈《爆裂鼓手》講述一個19歲的單親家庭孩子安德魯進入一所著名的音樂學院,夢想成為一名頂級鼓手。
  • 《爆裂鼓手》:什麼才是真正的成功?
    前天晚上,我重溫了一部經典電影《爆裂鼓手》。曾經很長的一段時間,我都是把它當成勵志片來看,但這一次我卻發現導演其實是講了一個反勵志的故事一個偏執的男孩,為了成為天才,放棄一切最終依舊沒有被認可的故事。19歲的內曼,是美國最頂尖音樂學校的大二學生,之所以選擇這所學校,是因為他的目標是成為全世界最頂尖的爵士樂鼓手。
  • 不瘋魔不成佛,《爆裂鼓手》爆裂的不只是鼓手
    今天要為大家帶來一部不瘋魔不成佛的電影——《爆裂鼓手》
  • 《爆裂鼓手》與虎媽狼爸,你期待嗎?
    昨晚又欣賞了電影《爆裂鼓手》,不免又是浮想聯翩。《爆裂鼓手》裡,那位音樂導師期望用辱罵、體罰等種種手段逼迫年輕的鼓手突破自己的極限,達成自己所期待的成就。《爆裂鼓手》,血染的架子鼓他認為,扛不過去的人自己會放棄;扛得過去的人自然會成功
  • 黑暗勵志片《爆裂鼓手》:中美教育文化的交叉,走向偉大的代價
    後期凌厲的剪輯配合爵士密集、爆裂的鼓聲,讓觀眾整個試聽感受都處在腎上腺激增的狀態,影片結束後,心臟仿佛還隨著那鼓點聲震動。故事發生在林肯中心旁的謝弗音樂藝術學院,原型為茱莉亞學院,建校115年,被稱為「音樂界的哈佛」。
  • 黑暗勵志片《爆裂鼓手》:中美教育文化的交叉,走向偉大的代價
    故事發生在林肯中心旁的謝弗音樂藝術學院,原型為茱莉亞學院,建校115年,被稱為「音樂界的哈佛」。而整個故事的核心也是圍繞著弗萊徹的高壓與安德魯的反抗來進行,電影也並不想討論這種方法對還是不對,似乎一切都是順理成章。這也正是我們可以思考的地方,有關「師權」。事實上在美國弗萊徹這樣的導師是沒有的,相反,這其實更符合中國人的教育傳統。
  • 《爆裂鼓手》致敬Buddy Rich,一個偉大的鼓手的瘋魔之路
    今年由於疫情的原因,這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改為了線上,而在他們公布的片單中,又看到了這部經典的音樂劇情片——《爆裂鼓手》《爆裂鼓手》由達米恩·查澤雷編劇並執導,於2014年在美國上映這部影片講述了音樂學院的學生安德魯努力地想要成為頂尖的爵士樂鼓手,在被魔鬼教師看中後,經歷了一系列打擊和重壓,不斷挑戰自己極限的故事。
  • 《爆裂鼓手》致敬Buddy Rich,一個偉大的鼓手,要走過多少極致癲狂的瘋魔之路
    今年由於疫情的原因,這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改為了線上,而在他們公布的片單中,又看到了這部經典的音樂劇情片——《爆裂鼓手》由達米恩·查澤雷編劇並執導,於2014年在美國上映,距今已經過去六年了。 這部影片講述了音樂學院的學生安德魯努力地想要成為頂尖的爵士樂鼓手,在被魔鬼教師看中後,經歷了一系列打擊和重壓,不斷挑戰自己極限的故事。
  • 《爆裂鼓手》:極致瘋魔般的熱愛,才是戰勝阻礙的唯一法門
    影片《爆裂鼓手》於2014年在美國上映,一經上映便引起熱烈反響,成為當年的熱門電影。次年榮獲兩項奧斯卡大獎,以及眾多電影機構的大獎提名,許多人在看完《爆裂鼓手》之後往往會產生兩種不同的態度,弗雷徹的爵士樂隊是整個紐約地區最頂尖的樂隊,無數音樂學院的才子希望進入他的爵士樂隊,那將是至高無上的榮譽,因為在弗雷徹的手中,已經被調教出許多名噪一時的傳奇鼓手。安德魯也抱有這樣的想法,他從小對於樂鼓有著過人的天賦,對於樂鼓的熱愛從未有半分減弱,平生最大的夢想是成為像查理·帕克那樣的傳奇鼓手。
  • 《爆裂鼓手》:相愛相殺or終極腹黑
    《爆裂鼓手》已經獲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五項奧斯卡提名,目前有力的競爭對手僅有《鳥人》、《少年時代》和《布達佩斯大飯店》。而且J·K·西蒙斯已經藉此拿下了「風向標」金球獎電影類最佳男配角,在《爆裂鼓手》貢獻了一位既瘋狂又腹黑且衷於捧殺學生的音樂導師,成就了自「蜘蛛俠供職報社老闆」後又一經典角色,拿下奧斯卡最佳男配機率大大的。
  • 爆裂鼓手丨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地區:美國語言:英語上映日期:2014-10-10(美國)片長:107分鐘看了《爆裂鼓手》,真的感悟太多!導師Fletcher(J·K·西蒙斯)在尋找下一個如巴迪裡奇般的傳奇鼓手的路上,錯殺了一眾不夠倔強不夠偏執不夠爆裂的天才,而拼死拼活通過考驗的學生Andrew(邁爾斯·特勒)在成神之前卻已成了魔。
  • 《爆裂鼓手》結局是自我超越,還是徹底的悲劇?
    本來考大學的時候他很有機會進入專業的音樂學院,但在音樂生涯的節骨眼,他卻選擇了放棄,轉而攻讀視覺及環境研究專業。考進了哈佛大學。《爆裂鼓手》解釋了他當年為什麼會選擇放棄音樂之路,在進入影視圈工作了些日子之後,他決定要把這個劇本拍成長片。
  • 平凡不是寶拉們的追求:《1988》與《爆裂鼓手》的情人分手
    請容我先濃墨重彩介紹一下《爆裂鼓手》。電影《爆裂鼓手》,這是達米恩·查澤雷編劇並執導的一部音樂劇情片,2014年上映以來,獲獎無數,在各大觀影平臺都是高分。影片講述一個熱愛音樂的年輕人努力想要成為頂尖爵士樂鼓手的故事。
  • 深度解讀《爆裂鼓手》,結局是自我超越,還是徹底的悲劇?
    早期的片子都有關於音樂,是因為達米恩·查澤雷高中時期就是個玩音樂的。他沉迷爵士鼓,刻苦練習,一路升級。本來考大學的時候他很有機會進入專業的音樂學院,但在音樂生涯的節骨眼,他卻選擇了放棄,轉而攻讀視覺及環境研究專業。考進了哈佛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