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裂鼓手》:什麼才是真正的成功?

2021-01-18 影視是個O

前天晚上,我重溫了一部經典電影《爆裂鼓手》。

曾經很長的一段時間,我都是把它當成勵志片來看,但這一次我卻發現導演其實是講了一個反勵志的故事

一個偏執的男孩,為了成為天才,放棄一切最終依舊沒有被認可的故事。

19歲的內曼,是美國最頂尖音樂學校的大二學生,之所以選擇這所學校,是因為他的目標是成為全世界最頂尖的爵士樂鼓手。

從小就被母親拋棄的他,因為常年缺失母愛,性格變得懦弱、偏執。

在與別人溝通時,他從來不敢抬頭正視別人的眼睛,總是迴避,只有在玩喜歡的架子鼓時,他的雙眼才會出現光彩。

一次他獨自練習到深夜,鼓聲吸引了學校裡的傳奇導師弗萊徹,聽音尋人,兩個生命中的"宿敵"就這樣相遇了。

弗萊徹,以高超的音樂水平和嚴苛到變態的教學方式,而聞名全校。

他曾竭盡全力,發掘並培養最好的音樂天才,但是多年過去了,依舊一無所獲。

於是他放棄了,從此以後,所有的樂手只是他手中的棋子,目的是演湊出最動聽的合奏。

至於樂手本身是否有天賦,完全不在他考慮的範疇以內。

當他第一次聽到內曼的鼓聲時,他就知道,這會是一個很好的棋子,於是他拋出了橄欖枝。

但出於對音樂發自骨子裡的熱愛,他還是想給這個年輕的鼓手一次機會,便告訴他第二天早上6點在練習室等他。

內曼興奮極了,他知道這可能是導師對他的單獨指點,一整晚他都在幻想自己將會在第一堂課中收穫什麼,以至於睡過了頭。

早上睜開眼,已經是6點零2分了,內曼以最快的速度趕赴練習室,但裡面卻空無一人。

他玩砸了。

而另一邊,6點整剛到,弗萊徹分秒不差地推開練習室的門,但他並沒有看到想像中那雙炙熱的眼神。

練習室裡空蕩蕩、靜悄悄的,只有秒針在滴答滴答地走著,彷佛在嘲弄他。

停頓了兩秒以後,弗萊徹轉身離開了練習室,在他心中內曼已經被放棄了,不會再是他重點培養的對象了。

一場狂風驟雨即將席捲內曼,而這一切內曼卻全然不知。

早上8點59分59秒,全體起來,正當內曼一臉懵逼這個奇怪的儀式時,下一秒導師弗萊徹推門走了進來。

此時,時間剛好是9點整,幾乎一秒不差。

內曼有些不安地看著導師,心裡更加忐忑了,他似乎知道了自己放老師鴿子的嚴重性。

但導師的臉上看不出任何表情,還向其他同學介紹了他,並給了他上手的機會。

即使前面兩次打錯了,導師也是及時指正,沒有絲毫不悅的表情,這讓內曼放鬆了下來。

正當他忘情地打著架子鼓時,一張摺疊椅子迎面飛來,他低頭躲過,緊接著就是導師歇斯底裡地謾罵和侮辱。

以後每一次的練習,導師都會特別"關照"他,錯一次抽一耳光,打到他淚流滿面、全是委屈 。

但偏執的性格在這時候發揮作用了,所謂固執,是不撞南牆不回頭;所謂偏執,是撞了南牆也不回頭。

為了能達到導師的高標準要求,成為樂隊的核心鼓手

內曼捨棄了一切的社交娛樂活動,這其中包括了剛交往沒多久的可愛女友妮可,因為他覺得與女友約會的行為,會讓自己練習的時間變少,所以還是分手的好。(活該你單身)

此時的內曼,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逐漸變得癲狂。他不被理解、沒有人支持、也沒有人相信他,而他尊敬的導師弗萊徹,對他不是打擊就是折磨。

終於在一次重要的演出時,由於發生了公交爆胎、丟失鼓槌、意外車禍等一系列不可抗力事件,而導致內曼的演奏失敗後,他爆發了,因為目睹他失敗的導師,不僅沒有一句安慰他的話,還威脅他。

內曼一腳踹翻眼前的架子鼓,衝上臺與導師弗萊徹廝打在一起,積攢多日的憤怒,隨著那句:I fuck you,全部爆發了出來。

這件事的結果是,學校要開除他。

內曼不甘心束手待斃,便向學校舉報了導師弗萊徹變態的教學行為,最終內曼和弗萊徹都被學校開除了。

夢想破滅的內曼,收起了架子鼓,撕掉了牆上的偶像海報,他變得像一條鹹魚一樣,目光呆滯、無所事事。

一次在街上閒逛,他被一家不起眼的小酒吧牆上的海報吸引,海報上寫著,特邀嘉賓特倫斯·弗萊徹——他的音樂導師。

出於好奇,他走進了酒吧,欣賞了導師與酒吧樂隊的合奏,那一刻,導師完全沉醉在音樂當中,一臉陶醉,他的內心開始有所觸動。

當音樂結束時,他還意猶未盡。這時,導師發現了他,想走已經來不及了。

與導師的一番交流中,他明白了導師之前用非常手段訓練他的原因,是為了幫助他衝破自己的極限。

交流結束後,導師邀請他參演全國最高規格的演出,並告訴他,這場演出可能會改變他的一生。

內曼答應了,轉身他露出了燦爛的笑容,他彷佛看見了夢想在朝他揮手,但他沒有看到導師嘴角那一抹狠毒的陰笑。

演出如約而至,直到上臺以後,他才知道這是個陰謀。

導師的目的就是想要毀了他,因為導師已經知道了當初正是因為內曼告密,才使他丟失了工作。

果然,導師一上臺就安排了一段以前內曼從來沒有訓練過的曲子,看著內曼臉上的表情從詫異到慌張、再到憤怒,弗萊徹高興極了,他的目的達到了,他成功毀掉了一個音樂天才。

但他還是高興得太早了。

內曼發現自己上當以後,抱著魚死網破的態度,發起了自己的致命一擊。

他不再依靠導師的指揮,而是反客為主,以鼓聲開始帶動整個樂隊,完成了一次超高水平的合奏。

在這個過程中,他突破了自己的極限,演奏出了史上難度最高的架子鼓獨奏。

而作為導師的弗萊徹,在內曼反客為主的前期,他內心充滿了憤怒。

當他慢慢發現,內曼的演奏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時,他開始變得喜悅。

最後,在他的幫助下,內曼突破了自己的極限,讓所有人認識了一個新的音樂天才,而弗萊徹也實現了自己要培養最頂尖樂手的目標,誤打誤撞中培養出了音樂天才內曼。

至此,故事完。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覺得這是一部勵志電影,我認為導演想要表達的是:

你要去努力,而且非常非常努力,永不滿足地提高,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並且,我也真是這麼去做的,直到身體出了問題,在醫院躺了半年,我才開始反思,為了一個社會層面的成功(有錢、有地位),付出這麼大的代價,真的值得嗎?

這個問題,我想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

但很殘酷的一點是,現實社會當中,真正能獲得成功的人都是極少數,大多數人都是做著不好不壞的工作、拿著不高不低的工資、談著普普通通的戀愛,自身也沒有特別耀眼的成就,只是過著平平淡淡的生活。

如果出人頭地是成功的衡量標準,那這種生活確實挺失敗的。

但你能說,這種生活就沒有意義嗎?

其實不然,因為有多人終其一生的努力,也只不過是想要過上這種簡單的生活。

說白了,如果你能過上你想要的生活,那這就是成功。

文:小龍

相關焦點

  • 不瘋魔不成佛,《爆裂鼓手》爆裂的不只是鼓手
    有趣的是,電影最開始並沒有啟動資金,導演將其拍成一個短片,後來獲得了投資才拍成電影。也是一因為這一部《爆裂鼓手》,讓他後來獲得了《愛樂之城》的投資。而本片其實只拍攝了19天,製作周期也只有70天。安德魯的夢想就是成為查理·帕克那樣最頂級的鼓手,可正式排練之後,他真正感受到了導師的「關愛」。
  • 我喜歡《爆裂鼓手》我喜歡一部電影,有時候成功後面是殘酷的
    《爆裂鼓手》是我非常喜歡的另類勵志電影,劇中的主人公安德魯從最初的愛情到最終實現自己的夢想,再到技巧的巔峰,他對我們職場有什麼實際意義?我有這些看法。@奈小奈《爆裂鼓手》講述一個19歲的單親家庭孩子安德魯進入一所著名的音樂學院,夢想成為一名頂級鼓手。
  • 《爆裂鼓手》與虎媽狼爸,你期待嗎?
    昨晚又欣賞了電影《爆裂鼓手》,不免又是浮想聯翩。《爆裂鼓手》主人公與導師 影片主人公是一個19歲的少年,他立志成為一名優秀的鼓手《爆裂鼓手》裡,那位音樂導師期望用辱罵、體罰等種種手段逼迫年輕的鼓手突破自己的極限,達成自己所期待的成就。
  • 《爆裂鼓手》:極致瘋魔般的熱愛,才是戰勝阻礙的唯一法門
    影片《爆裂鼓手》於2014年在美國上映,一經上映便引起熱烈反響,成為當年的熱門電影。次年榮獲兩項奧斯卡大獎,以及眾多電影機構的大獎提名,許多人在看完《爆裂鼓手》之後往往會產生兩種不同的態度,直到安德魯的出現,才讓弗雷徹看到了實現夢想的希望。
  • 《爆裂鼓手》:不要為了追求夢想迷失自我
    安德魯一直等到快九點,其他樂手才陸續進場。隨著九點的指針一響,弗萊徹準時推門入場,全場噤若寒蟬,只聽得見弗萊徹的呼吸聲。安德魯不守時的缺點在這裡暴露無疑,弗萊徹給他的第一場考驗,安德魯顯然沒完美達標,這也體現,他並不是一個靠譜的人。而弗萊徹給大家規定的是九點開始,就不差分毫地踏著時間出場,體現了他的嚴謹和對時間的拿捏。訓練開始,弗萊徹發現有人跑調了,卻沒人敢承認。
  • 《爆裂鼓手》——源自魔鬼的樂與怒
    (前方預警,大量劇透)《爆裂鼓手》,這是一個孩子與心魔孤軍奮戰的故事。簡單說下情節。謝爾佛音樂學院的新生安德魯出身於單親家庭,家境平凡,性格有些懦弱自卑,爵士鼓是他最熱愛的事業,他渴望成為像自己的偶像查理•帕克那樣的傳奇鼓手,但他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能走多遠。
  • 豆瓣8.7非雞湯《爆裂鼓手》:音樂道路上,藏著另類偏執狂的成功
    很多人以為這是一部青春勵志劇,但真正觀看了解之後,事實卻與你想像的顛覆落差。@簡理壹《爆裂鼓手》是一部極其具有爭議性的電影。影片講述的是19 歲安德魯在一個單親家庭長大,一心想成為頂尖的爵士樂鼓手。《爆裂鼓手》是一部一千人看,就會看出一千個故事的懸念影片。它沒有過多的宏大場面,但流暢的剪輯、緊湊的節奏、微小的細節、充滿生命感的音樂,賦予電影別致的魅力。 這是一部值得反覆觀賞的電影,只有認真思考,才能真正感受到這部影片的不同之處。
  • 《爆裂鼓手》:相愛相殺or終極腹黑
    《爆裂鼓手》已經獲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五項奧斯卡提名,目前有力的競爭對手僅有《鳥人》、《少年時代》和《布達佩斯大飯店》。而且J·K·西蒙斯已經藉此拿下了「風向標」金球獎電影類最佳男配角,在《爆裂鼓手》貢獻了一位既瘋狂又腹黑且衷於捧殺學生的音樂導師,成就了自「蜘蛛俠供職報社老闆」後又一經典角色,拿下奧斯卡最佳男配機率大大的。
  • 《爆裂鼓手》:超越400的速度就是鼓手們的高潮
    Andrew自幼就沒有母愛,父親雖然對他百般呵護,卻並不了解這個脆弱的兒子內心真正的所需。Andrew雖然從來沒有責怪過父親給自己留下了一個不完整的家庭環境,卻也從未真正將自己的「鴻鵠之志」完全給他老人家講明白,他寧願選擇在家庭聚餐上不歡而散,也不願在與父親難得的單獨相處中多說幾句話。對於這個少年來說,成為頂級爵士鼓手的夢想在他全身暗湧著,任何不能真正了解的人的介入都是幹擾。唯一真正了解Andrew想法和渴望的人就是Fletcher。
  • 《爆裂鼓手》真的是勵志片嗎?
    《爆裂鼓手》85後的導演兼編劇Damien Chazelle,那個從羅德島冒出來的年輕人簡直像在借這部片子告訴你:選一個最有張力的老戲骨來爆粗口,然後哪怕全片粗口爆得再怎麼肆無忌憚甚至張口就是政治不正確的基佬猶太逼愛爾蘭豬,一樣可以拿獎。先是聖丹尼斯最佳,然後是獨立精神獎最佳提名,再到昨天孵化出的一個金球獎最佳男配角。你看看J•K•西蒙斯在金球獎現場鼓著腮幫笑得有多甜。
  • 少壯不努力,長大玩搖滾,非典型勵志電影——《爆裂鼓手》
    爆裂鼓手他是一個19歲成長在單親家庭名叫安德魯的男孩。爆裂鼓手之後,弗萊徹便讓安德魯從替補席坐上了主鼓手的席位。到了現場他才發現,自己的鼓槌落在了大巴車上。安德魯立刻驅車飛馳回去找他的鼓槌,在半路上卻因為開得太快,出了嚴重的車禍,滿頭滿臉是血。
  • 《爆裂鼓手》致敬Buddy Rich,一個偉大的鼓手的瘋魔之路
    長達5天的小長假,窩在家裡都幹些什麼呢,看電影還是聽音樂?當然是一樣都不能少!今年由於疫情的原因,這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改為了線上,而在他們公布的片單中,又看到了這部經典的音樂劇情片——《爆裂鼓手》《爆裂鼓手》由達米恩·查澤雷編劇並執導,於2014年在美國上映
  • 《爆裂鼓手》影評:獨居動物的癲狂、危險與榮耀
    《爆裂鼓手》故事情節很簡單,但想傳達的價值觀因為導演的全力投入而變得尤其強烈(有興趣可以搜索導演達米恩·查澤雷Damien
  • 「爆裂鼓手」、「愛樂之城」之後,他又帶來了什麼?
    對於演員來說,我們可以聯想到他完全不同的角色, 「演什麼像什麼」 比如達米恩·查澤雷的《爆裂鼓手》, 短短107分鐘,不斷地反轉、
  • 爆裂鼓手丨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導師Fletcher(J·K·西蒙斯)在尋找下一個如巴迪裡奇般的傳奇鼓手的路上,錯殺了一眾不夠倔強不夠偏執不夠爆裂的天才,而拼死拼活通過考驗的學生Andrew(邁爾斯·特勒)在成神之前卻已成了魔。此時的爵士鼓已無法帶來美的享受,鼓手的靈魂更扭曲,神智更瘋癲。最終達到被導演誇大的超越世俗的爆裂,邁爾斯·特勒的表演未必夠資格載入史冊,但極端表演造成的感官震撼至少是今年頒獎季的佼佼者。
  • 經典電影《爆裂鼓手》,帶我們探討成功背後的殘酷真相
    《爆裂鼓手》是一部14年的音樂劇情片,上映當年斬獲無數獎項。但你以為這是一部勵志青春片就大錯特錯了,恰恰相反,這部電影探討了傳統勵志故事背後的殘酷與陰暗,完全背道而馳。男主安德魯是一名小有天賦的校園爵士樂鼓手,一心想要成為頂級爵士樂手,在這個願景的驅動下
  • 爆裂鼓手,1080P,中英字幕,ENJOY~~
    劇名:爆裂鼓手 Whiplash (2014)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主演: 邁爾斯
  • 《爆裂鼓手》:一碗長得很像心靈雞湯的胡辣湯
    文|捉刀人沒看過《爆裂鼓手》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的預告片過過癮先~單親家庭、天才少年、魔鬼導師、巧遇相逢、努力奮鬥……這樣的劇情簡介,讓《爆裂鼓手》橫看豎看是狗血勵志片的標配,然而通覽全片你會發現,這是一劑包裹著勵志糖衣的苦藥,是一碗長得很像心靈雞湯的提神醒腦胡辣湯。
  • 最近評價超高的《爆裂鼓手》到底講了個什麼故事?
    商人憤怒的咆哮:「你怎麼可以這樣,你毀了我的人生,我本來有希望成為下一個克萊斯勒或者海菲茲的!」大師搖了搖頭。「你還是不懂。」他說:「如果你真有激情的話,那為什麼要理會我怎麼說呢?」《爆裂鼓手》講的,其實就是這個事。1985年生人的達米安•沙澤勒當年也玩過樂隊,也遇到過一位嚴師。
  • 「歐美電影」少壯不努力,長大玩搖滾——爆裂鼓手
    爆裂鼓手之後,弗萊徹便讓安德魯從替補席坐上了主鼓手的席位爆裂鼓手第二天, 樂隊選主鼓手到了現場他才發現,自己的鼓槌落在了大巴車上。安德魯立刻驅車飛馳回去找他的鼓槌,在半路上卻因為開得太快,出了嚴重的車禍,滿頭滿臉是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