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7非雞湯《爆裂鼓手》:音樂道路上,藏著另類偏執狂的成功

2020-10-14 簡理壹


很多人以為這是一部青春勵志劇,但真正觀看了解之後,事實卻與你想像的顛覆落差。@簡理壹




《爆裂鼓手》是一部極其具有爭議性的電影。影片講述的是19 歲安德魯在一個單親家庭長大,一心想成為頂尖的爵士樂鼓手。某晚他在學校練習時被學院知名導師弗萊徹相中,正式進入樂隊,同時也開始為追求完美的夢想付出代價。導師佛來萊為了尋找「天才」,以極其嚴苛的變態方法教育學生,進而演變成師徒間近乎狂魔的對決。

此部音樂劇情片《爆裂鼓手》由 達米恩·查澤雷編劇並執導的,根據個人真實經歷改編而成,由邁爾斯·泰勒和J·K·西蒙斯主演,2014年上映,豆瓣8.7分,該片獲得第30屆聖丹斯電影節最高榮譽評審團大獎、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輯、最佳音效大獎。

好故事一定是不落熟套的,在各種雞湯泛濫的傳統電影裡,人們需要新鮮血液的反勵志電影刺激。《爆裂鼓手》是一部一千人看,就會看出一千個故事的懸念影片。它沒有過多的宏大場面,但流暢的剪輯、緊湊的節奏、微小的細節、充滿生命感的音樂,賦予電影別致的魅力。

這是一部值得反覆觀賞的電影,只有認真思考,才能真正感受到這部影片的不同之處。因此,接下來,我將從視聽語言、人物塑造、主題呈現三個層面進行全方面解讀《爆裂鼓手》超高的藝術造詣:

01 視聽語言:快速錯綜的剪輯、逆反的拍攝用光和配樂,構建別樣的高超視聽盛宴

《爆裂鼓手》是一部打破慣性的反傳統反勵志的好電影,它之所以大獲奧斯卡三座小金人的殊榮和世界觀眾的好評,源於天才導演達米恩不迎合主流的製造藝術主張。快速錯綜的剪輯、逆反的拍攝用光和配樂,構建別樣的暗黑壓抑敘事基調,帶給觀眾高超的視聽盛宴。

首先,快速錯綜的剪輯,帶給觀眾強烈的視覺衝擊

影片採用快速錯綜的剪輯,加上人物表情、鮮血、汗水、樂譜、樂器等特寫,酷炫華麗的鏡頭感和鼓點融合,展現鼓手們的精湛技藝,呈現出一場無以倫比的視聽盛宴;同時說明安德魯的鼓樂藝術事業壓力極大,困難重重。 影片中安德魯家庭會議的那一場:家裡幾個人圍繞坐在一個餐桌上,大家談論著自己近段時間發生的事。影片的畫面中,安德魯和家庭成員的鏡頭不斷切換。

當每人高談闊論地談到自己最引以為傲的事時,大家對對方的事表現得極其冷漠看不起。當鏡頭轉移到以安德魯焦點的畫面時,他被家人的眼光包圍,環境營造出一種和諧溫馨的氣氛。但當他說起自己最近在全國最好的音樂學院被名導師器重的事,以及自己對人生和夢想的定義。鏡頭快速切換,將家人的不理解眼神以及相互之間的矛盾表現得淋漓盡致,突顯安德魯的孤立地位。

其次,逆反拍攝用光,突出男主角通往頂尖藝術的過程

用光是導演必須重視的視聽語言之一,在畫面中有光才會有陰影,光影組合決定了觀眾對拍攝物整體的感覺和印象,導演的用光會給帶給觀眾一定的暗示。弗萊徹第一次出場的鏡頭,他臉部的眼睛、鼻子、顫骨下面呈現的都是陰影,一種背光狀態,加上頂光直射弗萊徹的光頭,給人一種恐怖和壓抑之感;導演也想借反光拍攝,隱喻弗萊徹導師的暗黑教育方式。

導演把光影色彩運用在安德魯進入「弗萊徹樂隊」前後變化非常出彩。未進入樂隊之前,安德魯衣服色彩多單一,淺色居多,上衣經常穿白T恤。後來,他衣服漸漸向深色系發展,燈光漸漸的由溫暖變成了冰冷的顏色,就像他的導師弗萊徹一樣。我覺得,白色上衣象徵代表著安德魯對鼓樂的單純夢想追求;進入樂隊後,安德魯和弗萊徹越來越相似,冷光、深色衣著運用,意味著他與導師一樣偏執,安德魯崇拜喜歡導師弗萊徹。

最後,以演奏的音樂為配樂,增強人物矛盾和個性發展

電影是以演奏的爵士音樂為配樂背景,變幻莫測的演奏,增強影片中人物矛盾和個性發展。影片開始第一個畫面,黑暗屏幕先聽到由遠及近,由小到大的 ,由緩慢到變快的敲鼓聲,後來敲擊聲快得讓人覺得窒息,這正是安德魯獨自一人在音樂練習室敲鼓的聲音,他所敲鼓聲的壓迫感、窒息感也預示了整部電影的氛圍與基調。

音樂是觀影的一種享受,能撫慰人心靈,觸動快樂。整部電影雖然圍繞著爵士樂開展,但較少表達音樂的美好。導師弗萊徹因學生指證被開除後,那段在酒吧的鋼琴演奏,悠然深情神態表示導師對音樂的極其熱愛,與安德魯在魔鬼樂鼓訓練一直壓抑的神情形成極大的反差。影片末尾出車禍的架子鼓音樂摻雜運用,既代表安德魯對表演重視,也代表著他對音樂、對成功的偏執。

02 人物塑造:堅持夢想的偏執學生安德魯、與魔鬼導師萊徹,淋漓盡致地演繹一對「逆反」師徒

逆反」就是不遵循一切傳統的慣性,將一切已有的、既定的認知全部推翻。除了電影拍攝用光、配樂的「逆反」之外,影片故事中的兩位核心人物——堅持夢想的偏執學生安德魯,與魔鬼導師弗萊徹,淋漓盡致地演繹一對「逆反」師徒

第一,堅持夢想的偏執學生安德魯,剩下的只有鼓樂事業

影片銀幕一段,安德魯和父親一起去看電影。一個當中學老師的父親,按正常順序吃爆米花和葡萄,像所有人一樣。安德魯不吃葡萄,卻把獨立包裝的葡萄倒進爆米花裡攪渾,然後繞著爆米花桶挑旁邊的爆米花吃。父親說他這個年紀還鑽牛角尖,恰恰刻畫了一個不善於眼神交流、不善於表達卻有自己認知的逆反男孩。

從劇中安德魯與家人晚餐的對話情景:安德魯在面對一名足球運動健將和學霸的不尊重時,其他人都附和沉默著,他卻一反常態做出了反擊。從小不受待見、不被看好的他,助長了親戚朋友對他的貶低。面對親情、友情,他勇於表達自己的執著夢想:指明自己最喜愛的偶像是偉大音樂家派克,即使沒有朋友、不富有、惡習纏身,也要努力將鼓樂才藝學到頂尖,與人分享,被銘記。

關於愛情方面,安德魯對待世俗的戀愛生活也「逆反」。從開始主動而羞澀約會電影院前臺女孩成交為女朋友。當遭遇到首席鼓手的位置被新人搶後,他省悟找到真正嚮往的事業方向。安德魯立即約女朋友到咖啡廳提出分手。在我看來,安德魯對待感情,既溫柔又冷血的坦誠態度,是他異於常人的方面,這也體現他的理性,以及對夢想的專注追求。


第二,魔鬼導師費萊徹,斯巴達教育方式異於常人的「逆」

導師弗萊徹的著裝一直全身黑衣,無其它色彩,象徵他的性格,神秘嚴謹苛刻。導演用於導師弗萊徹身上的光影塑造,一直以頂光的形象出現,為他偏執的教育方式做出了很好的解釋,同時說明導師不介意他人的眼光,給人感覺高高在上的人物形象。

影片中魔鬼導師費萊徹起碼有五次反轉:第一次,他像一名古怪老師,背後調查學生背景,飛速決定拉人進樂隊訓練,還讓人早於上課時間三小時到達音樂室;第二次他像有暴虐傾向的施暴老師,一分鐘之前溫柔得像戀人,一分鐘之後用凳子扎人。

第三次他像用心良苦的嚴師,想盡方式挖掘安德魯的鼓樂潛能,讓他快速成為核心鼓手。第四次他是心胸狹險的小人,不告訴安德魯正式比賽的樂譜。第五次影片末尾,當學生安德魯在無樂譜的情況下,出神入化地即時創新演奏一首新爵士樂,震驚全場時,導師的動作神態演變成一位望子成龍的好爸爸。

在我看來,無論是為了夢想事業,可捨棄友情、愛情甚至親情的安德魯,還是充滿矛盾的暴虐魔鬼又慈祥的導師費萊徹,他們是一對願意為夢想不惜代價的典型「逆反」師徒代表。學生是對於成功定義異於常人的「逆」,導師是斯巴達教育方式異於常人的「逆」。「逆反"只要運用得恰當,也有正能量。我想,這是對電影《爆裂鼓手》嚴師出高徒的最好闡釋。

03 主題呈現:弗萊徹和安德魯之間非單純的「師生」互虐過程,呈現「不瘋魔不成活」的反勵志成功學

傳統勵志電影,主角會在鼓勵教育方式和他人支持,完成目標。或是主角意志強大克服困難,再傳授教育他人成功。而《爆裂鼓手》卻是一部被網友稱為「反派老師運用恐怖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走向頂尖」的非雞湯電影。

《爆裂鼓手》整部電影從開始到結束,似乎只有安德魯和導師弗萊徹兩個人的互虐過程,給人最直觀的感覺是」不瘋魔不成活」就是影片表達的主題。電影最為精彩的是師生倆人都不是那種精神正常的手藝人,電影有顯而易見的勵志成分,有黑色的一部分。導演集中重點表現心理狀態的後果。他們是精神偏執的野心家、為達目標置生死於度外的瘋子。


第一次師徒課堂邂逅:千裡馬常有,伯樂不常有

這部以爵士樂展開的電影,沒有爵士樂優雅隨性的風格,卻呈現給觀眾的是爆裂以及壓迫窒息。影片開頭導演運用長鏡頭對準一個音樂練習室門口,隨鏡頭的慢慢推進,眼前清晰出現——獨自練習敲鼓的安德魯,這是故事的序幕。

這時影片便開始出現家人、同學、喜歡的女孩相關場景,為突顯主人公的瘋狂追夢埋下伏筆。例如,安德魯和父親看電影,對電影廳女孩的追愛,原樂隊對自己鼓樂水平的瞧不起,這些愛他或不愛他的人,都不能支持自己的夢想。

安德魯與弗萊徹的第一次碰撞,是在各自樂隊練習室隔門偷望雙方互遇,電影此情節設計,暗示兩人冥冥之中緊緊聯繫的緣分,意味著安德魯磨難生活的開始。因弗萊徹一句話,安德魯便成為了他的學生。安德魯被告知第二天早上六點鐘到他的訓練室上課;結果發現訓練室空無一人。有個敲鼓沒跑調的同學,因弗萊徹的嚴厲大聲狂批評,恐慌亂了陣腳,否定自己,相信謊言跑了。

我想,明明是訓練是每天九點開始,卻讓安德魯早到三小時;還有導師弗萊徹讓誤以為自己跑調的學生走人。通過第一節正式上課的兩件事,弗菜徹想告誡安德魯:早起的鳥兒有蟲吃,要分秒必爭努力練習;相信自己而不是相信別人的謊言,欺騙是人類的常態。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競爭是極其激烈的,千裡馬常有,伯樂可不常有。

.師生關係的艱難轉折:弗萊徹制約安德魯核心鼓手位置的進退

故事還在繼續推進,弗萊徹欣賞安德魯對鼓樂的執著,一直試圖讓他超越極限,找了幾個替補鼓手加入,好促使讓安德魯更加拼命。安德魯為了夢想和不辜負導師的期望,夜以繼日地瘋狂練習,練到手皮被鼓磨破出血,但還繼續;隨著弗萊徹嚴苛刺激下, 甚至更瘋狂。最終,他努力的汗血,換到來了樂隊核心鼓手的位置。

好景不長,安德魯因心急於參加比賽,慘遭車禍,最後卻挺著滿身是血的身體繼續敲鼓時,比賽失敗,弗萊徹撤退安德魯的核心鼓手位置。師生二人終於反目成仇。在我看來,安德魯出車禍以及師生二人反目成仇,主要是由兩方面導致:一方面,弗萊徹「嚴厲、苛刻、強硬、狂暴」極端的教學方式,另一方面是安德魯無法承受巨大的高壓。

專業的頂尖團隊必定會運用極高的淘汰率法則,否則,弗萊徹找不到自己心中的「天才選手」。安德魯能否挺過來,超越極限,仍取決於自身。很多頂尖成功人士,往往在別人眼裡是一個怪異的「瘋子」,因為他們的思想行為是狂熱的、偏執的。忍別人所不能忍,才能得別人所不能得。

.師徒重逢:導師製造無樂譜的音樂會,學生癲狂突破

如果你是一個沒有前途,沒有朋友,沒有價值的人,心中就只剩下一個夢想。你會怎麼做?安德魯目前狀態恰恰就是這樣的人。因對夢想的強烈追求,安德魯參加了弗萊徹在酒吧舉行的音樂會。兩人的對話,特別是導師的話,是令人印象最深刻:弗萊徹說自己在謝爾佛這間最好音樂學院目的不是做老師,而是想逼有潛能堅持追鼓樂夢的人,突破自己極限,早日成為頂尖人才。

還可以,差不多,就沒有頂尖,對老師來說就是悲劇。

差不多會害死人,只有偏執狂才能創造奇蹟。

天才永遠是孤獨的。

安德魯認同了弗萊徹的這些話,答應參加JVC音樂會。原以為兩人重歸於好,命運再次開玩笑,弗萊徹欺騙他,讓他參加無樂譜的演奏會。安德魯尷尬下臺又返回,用最純粹的熱愛爵士樂之心,以專注癲狂的姿態打出了屬於自己的節奏,他最終贏得了比賽,也贏得了弗萊徹的認可。

在我看來,除了不贊成弗萊徹用凳子暴力砸人,以及安德魯車禍大出血還參加比賽這兩點之外;其它方面都值得我們借鑑學習的。安德魯最後實現夢想,得益於遇到一位合適他的人生事業好導師。弗萊徹的教育方式雖然有些極端,每次敲緊鍾,讓安德魯突破極限;在學生無背景無天賦無錢的境況下,還無私幫他圓夢,試想現實中有多少老師可以這樣傾盡全力去付出一切呢?

每個人都有自己追求的夢想,也希望能夠在某些方面可以達到一定的目標或頂尖。但很多人失敗了,他們會抱怨家庭環境、社會環境等問題,找各種理由。這就是平庸人居多的原因。世界百分之二十的人,掌握百分之八十的財富。如果我們不把時間精力花在無意義的仇富或嫉妒成功人士身上,而是一直專注為一個有價值的目標或夢想而極致努力,就達成心願了。

總結一下:

超人或天才的誕生,都需要經歷一條充滿血腥以及絕望的道路,而愛與理想,就是堅持下去的動力。—— 達米恩查澤雷

《爆裂鼓手》是引人思考的一部影片,其中包含了有關成功的不同定義,可能我們並不認可這種成功,但是勤奮總能換來自己想要的結果。這部根據導演達米恩·查澤雷的親身經歷改編,他曾說:寫完《爆裂鼓手》劇本之後,把它放在抽屜裡塵封一年,沒給任何人看。因為他害怕被認識真實的自己,從而失去朋友。

這部劇作是達米恩的在洛杉磯電影事業被拒絕了六年,經歷各種失敗掙扎總結出來的。所以電影故事基調和拍攝技巧都是非主流,但不代表不能激勵你成長。這也是科比最喜歡的電影,喜歡它的理由或許是影片以更現實的故事,啟發了我們:要想成功,每次必須突破自己的極限,才能走向頂尖。

相關焦點

  • 豆瓣評分8.6分的《爆裂鼓手》:沒有艱苦卓絕的努力,你不配更好
    許多人都追求成功,卻不知道成功的另一張面孔叫代價。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部電影雖然豆瓣評分8.6分,同時也獲得了第87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剪輯、音響效果三項大獎,但是似乎很少有人知道這部電影,它就是《爆裂鼓手》。《爆裂鼓手》以飽滿的荷爾蒙講述「代價」,但其陳述「代價」的語調又絕非娘娘腔,它是一部嚴苛冷酷,有些許寬容卻無絲毫慈愛的師生電影。
  • 這是部什麼電影,隨你嘍 《爆裂鼓手》第二彈
    說完上一句話,筆者已經覺得把自己的嘴巴扇的啪啪響了,畢竟中國電影白日焰火勇奪坎城頭籌,畢竟剛剛得來的消息,爆裂鼓手入圍奧斯卡最佳電影的角逐。 好吧,言歸正傳,要保住作為影評的節操咱必須得來聊聊電影本身了,簡單的瀏覽了一下豆瓣,評分高達8.7分!爾等知道8.7分是什麼概念麼?堪堪追平教父,諜影重重,超越禁閉島,斷臂山!
  • 不瘋魔不成佛,《爆裂鼓手》爆裂的不只是鼓手
    豆瓣8.7分,該片曾入圍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五項奧斯卡提名,最終斬獲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輯,最佳音效三項大獎。如果2016年大火的音樂電影《愛樂之城》很合你的胃口的話,那你一定也不要錯過這部《爆裂鼓手》。從《愛樂之城》中我們不難看出導演對音樂的熱愛,他能夠將音樂和電影如此完美的結合,其自身的經歷也不容小覷。而《爆裂鼓手》這部電影本身,就是根據導演親身經歷改編而成。
  • 《爆裂鼓手》:一碗長得很像心靈雞湯的胡辣湯
    文|捉刀人沒看過《爆裂鼓手》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的預告片過過癮先~單親家庭、天才少年、魔鬼導師、巧遇相逢、努力奮鬥……這樣的劇情簡介,讓《爆裂鼓手》橫看豎看是狗血勵志片的標配,然而通覽全片你會發現,這是一劑包裹著勵志糖衣的苦藥,是一碗長得很像心靈雞湯的提神醒腦胡辣湯。
  • 我喜歡《爆裂鼓手》我喜歡一部電影,有時候成功後面是殘酷的
    《爆裂鼓手》是我非常喜歡的另類勵志電影,劇中的主人公安德魯從最初的愛情到最終實現自己的夢想,再到技巧的巔峰,他對我們職場有什麼實際意義?我有這些看法。@奈小奈《爆裂鼓手》講述一個19歲的單親家庭孩子安德魯進入一所著名的音樂學院,夢想成為一名頂級鼓手。
  • 只看過《爆裂鼓手》?這5部豆瓣好評鼓手電影,你千萬不能錯過!
    聽說,都2020年了,講述鼓手故事的電影,你還只看過《爆裂鼓手》?今天給大家推薦5部關於鼓手的豆瓣好評電影,找個時間看看吧!奇怪的事情發生了,菲利克斯發現當他打鼓時,窗下馬路上的有些行人會隨著鼓聲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
  • 《爆裂鼓手》:音樂學院學生,放棄一切要成功,這條路是否可行?
    《爆裂鼓手》是導演達米恩·查雷澤,於2014年上映的一部音樂類電影。這部電影因為類型小眾,並沒有引起國內觀眾的熱議,但這部電影卻是在豆瓣評分8.7的高分電影,獲得了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剪輯獎、最佳混音獎等獎項。故事講述了一個19歲的少年安德魯,他從小喜歡打鼓,高中畢業後考上了一所專業的音樂類大學,期間繼續學習爵士鼓的演奏。
  • 《爆裂鼓手》:音樂學院學生,放棄一切要成功,這條路是否可行?
    《爆裂鼓手》是導演達米恩·查雷澤,於2014年上映的一部音樂類電影。這部電影因為類型小眾,並沒有引起國內觀眾的熱議,但這部電影卻是在豆瓣評分8.7的高分電影,獲得了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剪輯獎、最佳混音獎等獎項。 故事講述了一個19歲的少年安德魯,他從小喜歡打鼓,高中畢業後考上了一所專業的音樂類大學,期間繼續學習爵士鼓的演奏。
  • 真實版的爆裂鼓手,可能比電影更帶感
    與其碌碌無為地活到90歲,我寧願成為結束在35歲的傳奇(片中的19歲天才Andrew)今早2015金球獎的各大獎項公布,最佳男配角得主頒給了在《爆裂鼓手》中扮演魔鬼導師的J·K·西蒙斯。(魔鬼導師片中叫Fletcher)爆裂鼓手·預告片這部電影原名叫做《Whiplash》,意為鞭打。事實上,片中的魔鬼導師太得起這個片名,隨意截了幾張圖你們感受下
  • 不瘋魔不成活,把鼓打到極致的少年,爆裂鼓手
    《爆裂鼓手》,2014年上映,豆瓣評分8.7分。《爆裂鼓手》這部電影沒有塑造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完美老師或者學生的形象, 「玉不琢不成器,不瘋魔不成活」這是《爆裂鼓手》給人最為直觀的第一感覺,前者帶有顯而易見的勵志成分,而後者代表的是電影黑色的一部分,要是只是嚴師出高徒的音樂勵志片,那該片肯定就無趣多了,幸虧電影中的師與徒都不是那種精神正常的手藝人,他們是精神偏執的野心家、為達目標死生度外的藝術瘋子,而這對野心家身上黑暗、陰沉的入魔之態在恰當的電影技巧表現之下,做到了像電影中的爵士樂一樣讓人著迷。
  • 《爆裂鼓手》:音樂學院的高材生,放棄一切,也要成為頂級樂手
    《爆裂鼓手》是導演達米恩·查雷澤,於2014年上映的一部音樂類電影。這部電影因為類型小眾,並沒有引起國內觀眾的熱議,但這部電影卻是在豆瓣評分8.7的高分電影,獲得了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剪輯獎、最佳混音獎等獎項。 故事講述了一個19歲的少年安德魯,他從小喜歡打鼓,高中畢業後考上了一所專業的音樂類大學,期間繼續學習爵士鼓的演奏。
  • 《爆裂鼓手》.最反勵志的真勵志片,凌晨四點的LA LA LAND
    兩部爵士樂題材的影片,不同於後者空中樓閣的優美歌舞,《爆裂鼓手》通過疾風暴雨般的鼓點,通篇充斥著狂躁火爆的邪氣,並是一股歇斯底裡打算瘋狂到底的架勢。這在音樂故事片中獨樹一幟,熱愛音樂,卻有別於一幹演奏古典樂器的優雅大師的傳奇,為音樂遁入魔道的瘋狂,又不同於扯著電吉他領的縱意青春式狂歡。
  • 《爆裂鼓手》:什麼才是真正的成功?
    前天晚上,我重溫了一部經典電影《爆裂鼓手》。曾經很長的一段時間,我都是把它當成勵志片來看,但這一次我卻發現導演其實是講了一個反勵志的故事一個偏執的男孩,為了成為天才,放棄一切最終依舊沒有被認可的故事。19歲的內曼,是美國最頂尖音樂學校的大二學生,之所以選擇這所學校,是因為他的目標是成為全世界最頂尖的爵士樂鼓手。
  • 經典電影《爆裂鼓手》,帶我們探討成功背後的殘酷真相
    《爆裂鼓手》是一部14年的音樂劇情片,上映當年斬獲無數獎項。但你以為這是一部勵志青春片就大錯特錯了,恰恰相反,這部電影探討了傳統勵志故事背後的殘酷與陰暗,完全背道而馳。男主安德魯是一名小有天賦的校園爵士樂鼓手,一心想要成為頂級爵士樂手,在這個願景的驅動下
  • 最殘酷的勵志電影《爆裂鼓手》,一場瘋子們的相互救贖
    《爆裂鼓手》的故事,也由此開始。這部講述大一新生安德烈為了成為頂級鼓手而加入競爭激烈的小爵士樂隊,在魔鬼導師弗萊徹的訓練下得以追逐自身極限的電影,可供我們探討的內容其實有很多。他就這樣毀滅了一個學生在音樂上的信心。弗萊徹口中的驕傲,畢業就進入林肯中心的傳奇學生西蒙,因為他造成的性格抑鬱而自殺,而他只是說一句"他只是死於車禍"。嘴裡再不斷大罵,這是一種壓迫,一種壓抑。
  • 《爆裂鼓手》——源自魔鬼的樂與怒
    (前方預警,大量劇透)《爆裂鼓手》,這是一個孩子與心魔孤軍奮戰的故事。簡單說下情節。謝爾佛音樂學院的新生安德魯出身於單親家庭,家境平凡,性格有些懦弱自卑,爵士鼓是他最熱愛的事業,他渴望成為像自己的偶像查理•帕克那樣的傳奇鼓手,但他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能走多遠。
  • 專訪《鳥人》原聲作者Antonio Sánchez:我不喜歡《爆裂鼓手》這部電影
    除了少量的音樂旋律鼓點節奏成為了貫穿全篇原聲音樂之魂(真會玩兒)近年來,鼓點節奏的電影配樂越發出挑其中,《鳥人》與《爆裂鼓手》被反覆提及下面這篇採訪,將為你揭秘《鳥人》原聲音樂作者、葛萊美獎得主世界頂級鼓手Antonio Sánchez對於《爆裂鼓手》的看法
  • 《爆裂鼓手》影評:獨居動物的癲狂、危險與榮耀
    讓我們先回歸到這個故事,音樂學院大一學生安德魯·尼曼夢想成為一個偉大的鼓手,他勤奮地練習,並為該學院的傳奇老師弗萊切攬入自己的樂隊。魔鬼訓練就此開始,弗萊切對一切細節追求變態的極致,安德魯為此投入所有的時間和精力,放棄所有的愛好,包括自己的女朋友,也包括,他自己的部分人格。
  • 《爆裂鼓手》:從需求層次理論,分析主人公為何能實現自我超越
    達米恩·查澤雷是美國新銳導演,也是奧斯卡金像獎史上最年輕的「最佳導演獎」得主,他的主要代表作有《爆裂鼓手》和《愛樂之城》。其中《爆裂鼓手》囊括了第87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輯、最佳音響效果」三項「小金人」,豆瓣8.7,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青春勵志電影。影片中的主人公安德魯從小熱愛音樂,他如願考入全國最好的謝弗音樂學院,獲得了魔鬼音樂教練弗萊徹的青睞,從此開始了極其嚴苛的訓練之旅。
  • 「爆裂鼓手」西蒙斯——變態老師煉成記
    其實在這看起來一炮而紅的盛讚背後,完全算得上是實至名歸。在《爆裂鼓手》之前,J·K·西蒙斯確實並不是那麼有名。自帶人臉識別技術的小夥伴們或許能看出他就是《蜘蛛俠》裡的那個報社老闆,然而除此以外,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似乎又只是一個「臉熟但不知名」的演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