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動畫片《哆啦A夢》嗎?哆啦A夢肚子前有隻神奇的口袋,裡面裝有各式各樣的道具,能夠幫助它的朋友們化解生活中的種種困難。而藝術設計學院有位老師,堪稱現實中的哆啦A夢。
「李老師,教學樓507教室一體化機筆記本埠不顯示了,我急著給學生開班會!」「不急,不急,我這裡有根備用VGA接口的視頻線,我馬上給你送上來。」
「李老師,我汽車的輪胎扎了釘子,爆胎了怎麼辦?」「不急,不急,我車後備箱有汽車專用打氣筒,我等下來幫你充氣。」
「李老師,學生來校辦理離校手續,行李太多拿不動怎麼辦?」「不急,不急,我這裡有專用小拖車,你讓學生來辦公室找我借。」
......
在武漢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有這樣一位青年老師,平時大家遇到困難第一時間通常都會想到他,他就是藝術學院實訓中心主任李振川,畢業工作已有十餘年。在藝術學院,除了承擔專業教學任務,奔波於教學實訓場所,幫助同事、學生解決日常遇到的各種困難是常態。老師們遇事經常會說:「去找『川子』唄!」
「數媒支部紀檢委員、分工會委員、專業班主任、安全員、招生宣傳幹事……如果不是填寫年終總結,真的不知道李振川老師竟然默默承擔如此多的兼職工作。」數媒工作室主任黃國偉老師感嘆道,「只要工作需要,他都義無反顧地接下來。」
事無巨細,唯有用心為之
平日裡,李老師總是一副戶外裝扮。有同事好奇地問:「川子,為什麼這麼多年都不更換一下形象?」李老師靦腆地笑笑:「穿這衣服幹活方便,耐磨又經髒。」
李振川在認真檢查電路
走進李振川的辦公室,桌上堆滿了各類實用工具,牆面上掛滿了各類鑰匙串,地上堆放著需要維修的設備。大學裡,李老師的專業是藝術設計,擔任實訓中心主任後,他主動學習計算機維修等方面的知識,幫助學院解決了許多計算機硬體使用問題,幾乎做到百問不倒、事事精通。久而久之,他就成了大家心中啥事都清楚,啥困難都能解決的「哆啦A夢」。
最令大家稱奇的是,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李振川似乎都能從他「神奇的百寶箱」拿出寶貝。時間長了,藝術設計學院老師都親切地稱他是「哆啦A夢川子」。
鑽研業務,實現華麗轉身
2004年,李振川老師畢業並以優異的表現留校任教。為儘快實現角色轉變,畢業後他認真向老教師虛心請教,不斷鑽研業務。
2006年,藝術設計學院組建陶藝實驗室,急需專業教師,李振川主動要求承擔這門課教學,跟隨學院請來的行業知名工匠一起,虛心學習、打磨技藝。那時候,為了半夜起來觀察窯爐溫度以保證燒制出不同的陶藝產品,他吃、住都在陶藝室內。就這樣,李振川只用了三個月時間,就熟練地掌握了從選土、拉胚到燒制全部工作流程,將陶藝技術要領牢記於心。
李振川隨暗房大師艾倫·羅斯學習
「一個人可以生有涯,但絕對不能學有涯。」這是李振川最欣賞的一句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他有很高的覺悟,不斷追求進步,幾乎把業餘時間都用來學習,努力使自己變成一名優秀的教師,做到對得起學生。
作為數字媒體專業影像方向的專業老師,李振川苦練攝影技術,師從湖北美術學院方肅教授學習攝影,於2013年獲得碩士學位;2020年7月,他通過努力,成為藝術設計學院「無人機駕駛」1+X證書首批獲證老師。他關注學生專業能力和職業能力的提升,主動擔任學院「悅攝」古典攝影社團興趣課程和「鍊石」陶藝社團興趣課程負責人,帶領學生研究藍曬法衍生工藝、範戴克鐵銀工藝、鉑鈀工藝等,研究傳統陶瓷賞析、泥板及模製成型、拉坯成型等知識。
在李振川的悉心教導下,學生迅速成長。看到學生們成為了企業骨幹或優秀設計師,李振川覺得很欣慰。
保質保量,服務路上不知疲倦
隨著藝術設計學院這幾年的不斷發展,藝術學院資產也在不斷增加。作為藝術學院實訓中心主任,如何合理使用、規範保存這些資產是李振川老師每日都要考慮的問題。為此,李振川老師結合日常教師反饋和工作經驗,針對藝術學院資產制定了一系列改善措施及制度,這些措施在實施後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道雖通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李老師用實際行動踐行了這個真理。
2020年9月,藝術設計學院承辦了第一屆湖北省技能大賽——室內設計大賽。工作室主任梁俊老師找到李振川解決比賽當天機器的配置以及設備保障的問題。「交給我!」李振川滿口答應下來。為了保證比賽當天各種設備不出問題,他獨自在機房忙碌,直到確保比賽當天所有機器都沒有問題才離開。
主題黨日憶初心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用這句話形容李振川做人做事的誠懇態度再合適不過了。沒有什麼驚天動地,也沒有什麼豪言壯語,就是保質保量完成組織交服的一件件工作。正是這種平凡,影響和感動著身邊的人。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貴師而重傅,則法度存。」在不斷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向經典致敬的過程中,藝術設計學院湧現出了一批像李振川老師這樣的好老師。這群可愛的老師們真正紮根高職藝術教育,積極踐行時代對教師提出的立德樹人新要求,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人才保障和強大的推動力。(來源:武漢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通訊員 吳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