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習慣於購買便宜貨的消費者,是什麼樣的消費心理?

2020-12-23 品牌營銷新時空

文/馬梓開

鄭重聲明:本文僅通過百家號獨家發布,全網維權,侵權必究。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有喜歡購買高價產品的消費者,就有喜歡購買低價產品的消費者;有喜歡購買品牌產品的消費者,就有喜歡購買非品牌產品的消費者。

那麼,那些喜歡購買便宜貨的消費者,是怎麼想的呢?

我們試著做一下分析。

喜歡便宜的產品,是什麼心理呢?

01 產品能用就行了

購買便宜貨的消費者,第一種類型是那些從前過慣了苦日子的消費者。他們本著勤儉節約的原則購買產品。反正東西貴一點也好,便宜一點也好,都不是一樣地用嗎?對那些購買奢侈品的消費者來說,這當然是截然不同的感覺。可是那些習慣於購買便宜貨的消費者,對那些購買奢侈品的消費者是不太理解的。通常他們會認為購買那麼貴的奢侈品的人,是「錢多得沒地方花了」,或者是「腦子可能被驢踢了」。

我們不能說購買便宜貨的消費者就怎麼不好,當然也無需去拼力讚美他們,因為購買合乎自我消費心理的產品,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我就愛買便宜貨,咋了?」

當然你愛咋咋地。別人真的管不著。

本著實用主義原則,這些消費者只注重產品的功能滿足基本要求就行了,不喜歡胡裡花哨的功能。所以,這類消費者還是很可愛的。

有些消費者,是實惠主義信徒

02 便宜的產品,讓人產生實惠感

第二類喜歡購買便宜貨的消費者,奉行的是實惠主義。

這類消費者,天生喜歡佔便宜。

如果無意中買到了比較貴的東西,那他們會灰常傷心的。

而唯有便宜實惠的東西,才能給這類消費者以踏實感和舒適感。

在買到經過自己精挑細選的便宜貨之後,這類消費者總會感到心花怒放。想想還是自己聰明,要不然怎麼會買到這麼便宜的東西呢?這類消費者始終在追逐那些便宜的、但是還不錯的產品。他們不但要購買便宜的產品,而且還要獲得佔便宜的感覺。

所以,這類消費者怎麼說呢?只能說人家對實惠主義的領悟非常透徹。如果這類消費者遇到那些購買奢侈品的消費者,就會認為對方非傻即呆。

買了房產,生活大受影響

03 經濟條件所限,貴的東西買不起

第三類習慣於購買便宜貨的消費者,則是迫於無奈。為什麼會迫於無奈呢?因為他們收入不夠高,剛剛買了房產需要還貸,或者家裡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他們也想著講究生活品質。可是沒有錢怎麼辦呢?總不能聽信那些做網際網路-金-融的人胡扯吧?

感情上需要好的生活品質,但是理性告訴這些消費者,錢不好賺啊,這點錢必須省著花才行啊。要不然房貸怎麼還?要不然孩子上學怎麼辦?要不然父母生病了怎麼辦、要不然……

所以,經濟條件就嚴重限制了這部分人的消費能力。他們只好選擇便宜的產品來消費了。就我的一些朋友都是如此。在沒有買房前,大家經常可以吃吃喝喝,可以熱鬧熱鬧。可是買了房產之後,就再也不和朋友們聚會了。因為聚會總是要花錢的。就算這次是朋友花費的錢,可是下一次你怎麼好意思讓朋友們花錢呢?

不是我不想買好東西,是因為實在是沒錢啊!

這類消費者所思所想,就是心心念念的賺錢。

可是,錢這個東西,不是我們想賺就能賺到的。

輕鬆生活主義,也喜歡便宜的東西

04 便宜的東西,扔掉也不可惜

第四類喜歡買便宜貨的消費者,是那種很有格調的斷舍離主義者,也可以稱呼他們為輕鬆生活主義者。

對這類消費者來說,自己可能錢不多,也可能錢不少。但是這些不是關鍵,關鍵的是他們對於生活的認知。在這些消費者看來,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輕鬆自在。輕輕鬆鬆地過日子,不會受各類物品的羈絆。因此,這類消費者時不時都會扔掉一些沒用的、基本沒用的東西。既然定期不定期都要扔掉,那何必買貴的東西呢?這不符合辯證法哦!

所以,日子輕鬆過,東西過得去就行。

如果自個兒買的東西太貴了,到時候要扔掉,那可是令人感到捨不得的事兒。本來就想著斷舍離,那捨不得還斷個P啊!

所以,在買東西的時候,就要養成只買那些便宜的、好用的、隨時可以扔掉不心疼的東西。

第五類消費者:一分為二型的

05 小件產品選擇便宜貨,大件產品選擇價格高的

第五類消費者,是那種奉行一分為二主義的消費者。

這類消費者善於分類。他們會把自己要買的東西分為大件或小件、常用的或者不常用的,能帶來面子的或者不能帶來面子的。

大件產品,常用的產品,能帶來面子的產品,他們還是喜歡用貴一點的產品的。

但是,小件產品、不常用的產品、無法帶來面子的產品,他們會始終如一購買那些便宜的產品。

至於這些分類是怎麼做到的?分類是不是科學合理?那是這類消費者自個兒的事情了。

凡事一分為二,這類消費者很理性;既能接受便宜的產品,也會在自認為關鍵的地兒購買貴的產品,這類消費者很懂哲學。

其實,很多農村的消費者就是這樣。大件產品,他們往往買好一點的東西,而小件產品,他們往往買便宜貨。問題是,大件產品在他們的定義中是那麼稀少,所以我們總是看到他們不斷購買便宜貨。

可是,小件產品,我就是買便宜貨,你管得著嗎?

部分精明的消費者,也愛買便宜貨

06 買便宜貨,是因為自認為更精明

最後,還有第六類消費者,這類消費者,我認為屬於精明到家型消費者。

對於這類精明的消費者來說,他們購買便宜貨,實在是因為:

第一,我才不會上那些品牌商的洋當呢!

第二,我可是很內行很聰明很精明的人!

第三,我是最善於評判東西好不好的人!

第四,要是買貴了,難道不是侮辱自己的智商嗎?

瞧瞧看,這類消費者的心裏面就是這麼想的。因為我很精明,所以我才不會買那些華而不實的高價產品;因為我很精明,所以我才不會聽信別人瞎忽-悠;因為我很精明,所以東西到底值多少錢,我是最清楚最明白的人。

既然我這麼精明,憑什麼要讓那些廠家和商家賺我的錢呢?

既然我怎麼精明,當然我會選擇那些好而便宜的超值商品。

(MZK)

相關焦點

  • 公務員考試面試熱點:直播帶貨,帶出消費新活力
    在這個背景下,各類企業紛紛試水直播帶貨,依託主播推介,加強與消費者互動,拓寬營銷渠道、提升銷售效率、強化產業鏈整合,為網際網路經濟打開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模擬試題 眼下,直播帶貨風頭正勁。商務部數據顯示,僅今年一季度,全國電商直播就超過400萬場。直播帶貨不僅成為各地農副產品銷售的重要渠道,也帶動並形成新的消費方式。對此,你怎麼看?
  • 2021國家公務員面試熱點:直播帶貨,帶出消費新活力_北京中公教育
    熱點背景 眼下,直播帶貨風頭正勁。商務部數據顯示,僅今年一季度,全國電商直播就超過400萬場。直播帶貨不僅成為各地農副產品銷售的重要渠道,也帶動並形成新的消費方式。在這個背景下,各類企業紛紛試水直播帶貨,依託主播推介,加強與消費者互動,拓寬營銷渠道、提升銷售效率、強化產業鏈整合,為網際網路經濟打開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 如今購物,你是喜歡線上購買,還是線下實體店購買?
    現在的生活千變萬化,人們的消費方式也千差萬別,有人只買線下,也就有人只專線上。對於習慣於網購和不喜歡網購的人來說,無非對於網購購物體驗、安全性以及購物質量等多方面的區別,那我們試著簡單分析一下線上購物的優缺點。
  • 明星網紅直播賣貨火爆,折射出消費者非理性購物
    直播因其互動性強、參與感強、動態直觀等特點成為精準營銷新手段,推動重構線上消費場景、豐富線上消費體驗,有效促使電商平臺社交屬性增強,吸引更多人參與消費。據《2019年淘寶直播生態發展趨勢報告》顯示,2018年加入淘寶直播的主播人數同比增長180%,直播平臺「帶貨」超千億元,同比增速近400%。
  • 質量售後問題屢見不鮮 直播購物如何保障消費者權益
    同時,為擴大銷售額,該犯罪團夥「線上線下」活動同時進行,在「線上」利用時下流行的「線上直播帶貨」方式,開設直播間、入駐某大型團購平臺及購物網站,通過線上直播銷售產品,在把握不少消費者以價格高低論真假的消費心理基礎上,將進價僅僅20元或30元的衣服售賣到500元左右,成本50多元的衛衣銷售價格在700元、800元,以接近專櫃的價格銷售假冒產品,日銷售額達10多萬元,獲利幾十倍。
  • 三招幫你搞定心理上的「購買後失調」
    而將「認知失調理論」應用於消費者行為研究中,來探究消費者的購買心理與行為,便形成了我們今天所說的「購買後失調理論」。購買後失調(Post-purchase dissonance),是指我們對購買行為的懷疑和焦慮,糾結自己的決策是不是最佳選擇。
  • 突破直播常規打法,洞悉消費者真實心理,三隻松鼠開年的新營銷方法論
    直播的3個亮點始終圍繞1個重點——來賣貨的是「王啟年」本人。開場就發1W紅包,讓網友感嘆守財奴王啟年變了,開始產生興趣繼續觀看;用王大人的語氣形容零食的味道,用王大人的口吻敘述把零食留給老婆和女兒的行為,留住了前來的影視粉絲;田雨隨身攜帶計算器,省錢達人王啟年計算優惠價格,捨不得在場的每一位多花一分錢,考慮到了直播間觀眾的影視共情和消費心理。
  • 中消協公布「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直播帶貨等問題多
    中國消費者報任震宇北京報導 11月20日,中消協公布「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監測發現,今年「雙11」促銷活動期間消費負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帶貨、不合理規則兩個方面。「我今天正式做出聲明,那些通過惡意刷單再撤單手段攻擊我的店鋪,導致我店鋪被降權的人,我希望你能將心思放到商業的正道上來」。典型案例2:李雪琴親歷直播帶貨造假。
  • 直播帶貨亂象頻出 消費者需謹防「入坑」
    從中國消費者協會(以下簡稱「中消協」)11月20日發布的「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看出,直播平臺觀看人數吹牛、銷售數據「注水」「影響力」指標造假等現象,已形成一條產業鏈。   同時,直播平臺的惡意刷單、花式踢館、虛假宣傳、假冒偽劣產品也成為消費者投訴的重點,嚴重侵害了直播生態及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記者注意到,近期的多起明星帶貨「翻車」事件,讓直播營銷陷入信任危機。
  • 黃浦為消費者購買「安心保」 商業保險,提振消費信心
    黃浦為消費者購買「安心保」 商業保險,提振消費信心 2020-05-02 02: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認為品牌營銷就是轉化消費者的安全感從而促成購買行為
    就是營銷者要意識到大腦想要的是什麼,什麼樣的事情能夠讓大腦無法忽視?大腦又是如何引導人們作出選擇?你提供的刺激怎樣才能符合大腦的速度和效率? 「如今的營銷非常痴迷以消費者為中心,我覺得是時候以決策為中心了。」 因此,制訂市場營銷計劃的出發點是人類如何做選擇,那麼營銷將更加有效。或者說,當符合人性、符合人類與生俱來的行為時,品牌就會取得成功。
  • 天貓國際引領新消費浪潮,滿足廣大消費者強烈購買慾
    眾所周知,傳統外貿產業鏈條冗長,除海外層層經銷體系,還需通過專業的貿易商進行出口轉銷,層級多、效率低、消費者剩餘少。跨境電商繞過代理商或多層分銷渠道,直連國外生產商與海外消費者,節省大量銷售資源,提升供應鏈效率。   今年「雙11」購物節的盛況不僅僅拉動我國經濟的發展,世界經濟同樣受益。
  • 銀幕「購物狂」透視女性消費心理
    此種現象在電影中也時常有所呈現,從中我們看到那些被消費魔力驅動的女性,她們痴迷購買,樂此不疲,在物化世界的浮花浪蕊中演繹著自己的悲喜人生。   透視女性消費心理   著名女性主義者傑梅因·格裡爾在其《完整的女人》一書中云:「市場本身雖沒有性別,卻操縱在有性別的消費者手中。」近年來,女性逐漸成為消費的主導力量。
  • iPhone12怎麼買便宜 蘋果12怎麼購買最划算
    iPhone12怎麼買便宜 蘋果12怎麼購買最划算 蘋果iPhone12手機在10月23日已經發售上市,很多用戶因為今年
  • 我們的消費是被設計出來的
    我們需要認識到資本是怎樣讓我們消費的,總結下就是滿足已有需求、用新的方式滿足已有需求、創造需求、降低消費者消費門檻等。一、供應生活方式,創造需求「供應生活方式」就是塑造消費者的欲望和價值觀,讓你想像通過消費可以獲得的美好樣子,你會對新的事物產生新的消費需求。
  • 葡萄酒如何辨別防止購買到假酒?
    面對種類繁多的葡萄酒品牌,消費者該如何防止自己買到假貨呢?下面傲魚葡萄酒為大家分享幾個經驗。 外面的假酒常分為2種,一種是是純酒精乙醇及葡萄汁香精勾兌的,另一種是劣質酒冒充品牌酒。面對這種現象,消費者們該如何辨別防止自己購買到假酒呢?本文介紹幾個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性價比其實是一種假象,教你看透商家套路,洞悉大眾心理
    生活中無處不存在消費。很多人逛超市,買車,買衣服的時候都會下意識地花大量的時間去貨比三家,這是大家公認勤儉持家的一種方式。到底是誰在左右我們的選擇?你也許會告訴我,是價格和你的經濟實力。那些由一個個具體數字構成的價格,只不過是消費者的一場集體幻覺。產品的定價和實際成本沒有必然關係,而是同購買者所設想的成本存在關聯。而這種關聯,受場景、心情等因素影響較大。性價比其實是一種假象,超市積分卡的秘密你有沒想過大型超市為什麼不厭其煩地推薦積分卡嗎?
  • 「雙十一」釋放香港網購消費潛力
    淘寶天貓香港站為此推出了一系列撬動消費者需求的措施,他們相信香港市民有更強的消費爆發力。  香港市民李女士的網購平臺購物車裡堆了十幾種商品,11日她特意起早開啟「買!買!買!」模式。「我是聽朋友推薦的,沒想到網上超市裡有那麼多好吃的,什麼江西拌粉、海南粉、螺螄粉,這些在香港很難買到。有時還會在網上買一些小孩的玩具如跳跳棒、套腳跳圈圈,真的又便宜又好用,而且還能送到家門口。」
  • 《2020年中消費報告》:反映當下年輕消費者真實心態的十句話是?
    《那年那兔那些事兒》(將世界各國比擬成動物的近現代史題材動畫)的追番人數達到280萬,有3億次播放。該劇還誕生了年輕人經典的彈幕梗「此生無悔入華夏,來生願在種花家」(種花家為該劇中對中國的化名)。更多的消費品牌,尤其是針對年輕消費者的或新誕生的初創消費品牌,開始不只關注到個性、自我、叛逆等標籤,而是更廣泛和深入地將理解、互助、奉獻等融入品牌價值的宣揚和品牌理念的展現素材中。符合和傳播這類想法的產品和品牌也會更加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別老說生活在遠方,我就要眼前!」很多人的幸福觀被疫情改變了。